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利用淄博地区8个气象站1980—2014年35a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和逐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夏季降水量的气候突变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情况看,淄博地区夏季及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际振动幅度较大,波动幅度6月份最大,7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降水量的线性趋势夏季及7月和8月均为缓慢增多趋势,6月份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南部山区趋势最大,北部次之,中部、东部最小均未能通过a=0.05的显著性检验。全区8月份平均降水量在1997年之后出现显著增多趋势,为一突变现象,突变点出现在1981年;全区夏季平均降水量及6月份、7月份降水量未发生突变现象。夏季降雨变化周期主要表现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喀什地区所属喀什市、莎车县、巴楚县、吐尔尕特、塔什库尔干县等5个代表性站50a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喀什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0a喀什地区各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原地区降水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夏、秋季,山区降水量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夏季,山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比平原地区快,降水量变化的年代际差异较小,年际差异很大;近50年来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增加幅度为20.906h/10a ~33.091h/10a,莎车县、巴楚县、吐尔尕特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减少幅度为 -4.489h/10a ~ -78.035h/10a。  相似文献   

3.
根据宝清县近56a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多项式分析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加快。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秋两季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宝清县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活动积温增多,热量条件更加充足,无霜期延长,农作物种植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也延长。粮食产量会增加;另一方面农业气象灾害增加,发生干旱几率增多.局地强降水增强,影响程度加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灾害存在不同影响,对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市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性拟合方法,对1960~1999年呼伦贝尔市10个气象代表站的月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市的年降水量变化都呈略增的趋势;(2)2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3)全市8月份的降水量都呈略增趋势;(4)10月份全市的降水量呈较为明显的增多趋势;(5)12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较为明显的增多趋势。同时,呼伦贝尔市的降水在一年内呈现出时间上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对变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CRU发布的中亚干旱区逐月气候数据序列,分析1901—2017年中亚五国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区域差异,得出以下结论:中亚地区平均气温升温显著,自1988年突变升温以来升温幅度达0.37℃/10 a,21世纪为最暖时期。四季平均气温差异明显,春、冬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平原区升温幅度较山区高0.05℃/10 a。最高气温增幅最小,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夏季最低气温增幅为最高气温的近2倍。高山区最高气温增速较平原区缓。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突变后增幅较之前增加了2倍多。受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影响,高大山体阻挡,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1901—2017年四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春、冬季为降水量高值期,增速也相对较大。降水日数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各国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与肇州平原区是黑龙江两个典型的代表区域,其降水资源对林业及农业的影响极其重要。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个区域的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年降水量、年昼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但是五营林区年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肇州却呈略微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云  张杰  田密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1):17-24,I0003,I0004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提供的2000年各月气溶胶资料(包括人类活动和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气溶胶),使用并行版本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研究了黑碳气溶胶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黑碳气溶胶后,冬、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气顶出现了正辐射强迫,其分布与垂直负荷分布基本相似。在仅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季地面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温的高值区均位于中国东南部,冬季最大降温幅度约为0.9℃,夏季最大降幅约为2.4℃,夏季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冬季。相对于温度变化,黑碳气溶胶引起的降水变化较为复杂,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降水量减小的区域均大于增加区。冬季降水量最大减幅约为20mm,夏季降水量最大减幅超过100mm,夏季降水量减幅明显大于冬季。冬、夏季仅西北和华南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冬季中国大部分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夏季黄河以北中国北方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也是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8.
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40 a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 在季节变化上,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呈升高趋势;全流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尤其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主要由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的结果;夏季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的增加,尤其是暴雨日数的增多必然会增加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火星冲日资料,分析了兴安盟地区8个站点最近50年的月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得出距离地球最近的火星冲日时期与兴安盟地区干旱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近几年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效果非常好。用未来火星冲日月份做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及白灾的短期气候预测以及长期气候预测等。并且给出了本世纪之初的2010年前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白灾的长期气候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流域气候变化及ECHAM5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松花江流域1961-2000年观测气温、降水量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1世纪前50 a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了松花江流域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1世纪前50 a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气候变暖区域响应的先锋,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代初持续升高,升温幅度比较显著;年降水量在1961-2000年无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也不大。相对于1961-1990年的气候场,21世纪前半叶,年平均气温仍将呈明显增加趋势,到2040年代升温幅度达1℃以上,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可能微弱增加,但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春季降水量也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中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07~2013年降水和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吉林省中西部浅层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7~2013年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平均地下水位总体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年内及年际变化中、西部区域差异较大。其中,西部地区地下水位年内波动幅度较小,且各测站的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而中部地区的年内波动变幅较大,且除长春站年变化幅度不大外,其余测站均呈上升趋势;(2)中部地区各测站年均、月均地下水位与年、月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自降水量的入渗,而西部地区各测站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地下水位埋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3)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表现在:年均浅层地下水位与年降水量整体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降水量影响着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汛期前后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变幅与汛期降水量有密切关系,且丰水年与枯水年汛期降水对春季地下水开采量的缓解作用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5个气象站观测气象站的逐日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距平、Mann-kendall 时间序列突变及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不同类型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年均气温以0.459℃/10a趋势显著上升,上升速度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且在2002年气温发生突变后升温加剧;(2)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夏季小雨量和小雨日数的减少引起;(3)在2002年气温突增后,强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且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波动幅度也明显增大,这可能预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在增加。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增加,增加明显的是中雨日数和小雨日数,分别增加了1.1%和1.7%。  相似文献   

13.
广东兴宁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兴宁机场的逐日信息化资料,分析了兴宁地区46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兴宁地区年,冬、夏季平均温度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增温率为0.015℃年;综合来看,20世纪60~90年代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21世纪初夏季增温幅度高于冬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488.9mm,季节性显著,其中夏季最多,占年平均降水量的45.4%,秋季降水量最少。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2.89mm/年。  相似文献   

14.
选取近60 a广汉地区逐日降水资料,结合当地经济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年、季降水趋势及多时间尺度下降水时间序列的周期变化。并引入经济模型研究县域经济产出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近60 a广汉地区年降水量近似呈正态分布且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5 mm/10a,四季降水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在较大时间尺度下,广汉地区呈现“多雨~少雨~多雨”的交替变化,并且近两年降雨呈集中分布,夏涝和冬旱发生频率增多。另外,年降水量突变不显著,存在3个明显的主周期,分别为6 a、12 a和28 a。在这种降水气候背景下,降水量变化会显著影响广汉地区经济总产出,相关程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日降水量介于0~20 mm的低强度降水天气的减少会导致当年地区经济出现下滑,而日降水量>50 mm的极端降水天气并不会对当年地区经济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3—2015年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气候平均值资料统计分析了近63年来深圳市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深圳市气温平均值逐渐增大且趋势越来越明显,增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升高幅度更明显;全年及后汛期降水量的气候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前汛期降水量的气候平均值呈增加趋势,多雨和少雨期的降水量差距十分显著;降水日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并且浮动幅度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6.
196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燕  王圣杰  王小平 《气象》2018,44(9):1191-1199
采用中国西北地区1960—2015年113个地面气象站及24个探空站气象资料,建立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西北地区各气象站点的大气可降水量,结合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 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近56年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1 mm,大气可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单峰型;空间分布上,大气可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中部地区;空间变化上,西北大部分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以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西北部、新疆等地增加趋势明显;西北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和周期性变化特征,在1983年左右发生突变,主振荡周期为4 a左右;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与平均风速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气候条件对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兴安盟扎赉特旗和科右前旗2004--2007年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的牧草生长发育及地上生物量等基本资料,详细分析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天然草场和围封禁牧草场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牧草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最明显,其中降水量的影响超过温度的影响。降水量多的年份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而干旱年份地上生物量减少,其最大值一般出现在7月份,并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围封禁牧草场牧草长势明显好于天然放牧草场牧草。  相似文献   

18.
郝润全  白美兰  邸瑞琦  刘克利 《气象》2006,32(S1):75-80
利用全区52个站点1961—2004年的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探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各降水要素的区域分布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降水量总趋势为增加态势,东部区为缓慢减少趋势,但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部和中郜降水呈减少趋势,西部地区呈明显的增加态势。而极端降水要素如暴雨日数、积雪日数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越是年降水量减少的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出现的几率越高,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确定兴安盟地区伏旱指标,分析伏旱对兴安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计算出重伏旱年、一般伏旱年、轻伏旱年及不伏旱年的增减产幅度,为专业气象决策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鹤壁市单日降水量极值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耿贝尔(Gumber)极值分布原理,对鹤壁市1965-2004年最大日降水量进行降水分布拟合,估算预报时段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日降水量,得出50 a、80 a鹤壁市可能出现的最大日降水量分别为278.7 mm和301.9 mm;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得到鹤壁市最大日降水量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线性减少趋势.统计结果显示:鹤壁市最大日降水量有峰值增大、谷值减小的趋势,说明在未来一定时期,极端最大日降水量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加;最大日降水量集中出现在7-8月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