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莉  刘清华  李军 《海洋科学》2020,44(8):48-55
鱼类生殖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作为供体细胞移入同种或异种受体,在受体内迁移、定居、增殖、分化、成熟,产生供体来源功能性配子和后代,称为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与冷冻保存技术相结合,已经在多种鱼类上进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经建立了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囊胚胚胎、孵化幼鱼、成鱼为受体的移植体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未来将在濒危物种保护、代理养殖、干细胞诱导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已经报道的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技术,以及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对鱼类生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郑榕辉  王重刚 《台湾海峡》2004,23(2):245-25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环芳烃(含有两个苯环以上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对鱼类生殖机能影响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多环芳烃对鱼类相关激素水平、卵黄蛋白原的生成以及生殖成功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尼罗非鱼 Tilapia nilotica L.是原产非洲的一种热带鱼类隶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虽然我国引进时间不长,但因其生活力强,繁殖快,生长迅速,肉质鲜美等,现已在我国广泛养殖。关于罗非鱼的生殖习性,国外已有一些报道,国内近年也开展了研究。本文旨在对尼罗罗非鱼的产卵习性、怀卵量,雌鱼含卵期间的摄食问题,以及水中溶氧量对亲鱼生殖的影响等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作用的直接效应是引起鱼体对渗透压的调节,间接影响则表现为对鱼体与环境间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的影响(De Silva et al.,1976)。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盐度一直是鱼类生理学和实验生物学的重要指标。为此,众多专家就广盐性洄游种类鲑鱼生长与盐度的关系(Ott,1971; Shaw et al.,1975; Macleod,1977; Brett,1979; Mckay et al.,1985; Mccormick et al.,1989; Morgan et al.,1991) 、耐低盐洄游性种类对海洋环境的适应(Peters et al.,1972; Hettler, 1976; Gut,1985; Malloy et al.,1991),以及狭盐性种类在变化盐度水域中生长率与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盐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效果不尽一致,甚至发生冲突(Brett, 1979),但有关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特征的影响还未见综合比较分析报道。作者就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特征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为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膜片钳技术在海洋鱼类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片钳技术是1种先进的电生理技术,通过该技术研究海洋鱼类的电生理活动,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鱼类某些重要的生理功能。文中简要介绍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国内外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在鱼类中枢神经元功能、渗透压调节和心脏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展望了该项技术在研究海洋鱼类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防御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庄虔增 《海洋科学》1995,19(5):69-72
2真鲷人工育苗及养殖真鲷(Chrysophrys majorT&S)属鲈形目鲷科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和日本沿海,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在30~90m深的岸礁海藻丛中。真鲷全身呈淡红色,故又称“红加吉”,肉味特别鲜美,历来深受人们欢迎,属高档海产鱼类。2.1真鲷人工育苗2.1.1亲鱼来源真鲷的生殖季节在我国南北方差别很大。在广东沿海,真鲷的生殖季节为11月底至2月初,盛期为12月中至1月底。在福建厦门地区生殖季节为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盛期为11月初至12月初。而黄、渤海沿岸的真鲷生殖季节…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上1.6亿平方千米的水域中,生活着约1.3万种鱼类,由于千差万别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鱼类多种多样的生殖特性,说起来真是妙趣横生,我们不妨从鱼儿的“婚装”谈起。五颜六色的婚装有些鱼类在生殖期来临时,雄鱼的身体颜色会发生变化,有的体色变浓加深,有的显现出非常鲜艳的色彩。例如,麦穗鱼在生殖季节身体变成浓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光学和超微结构水平上观察了菲律宾蛤各级生精细胞和营养吞噬细胞的各自特征,讨论了精子发生过程,为研究贝类生殖生理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鱼类甲状腺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永强 《台湾海峡》1998,17(2):224-227
本文介绍了近十多年来,鱼类甲状腺功能的新进展。现已证实甲状腺所分泌物质甲状腺素参与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活动。甲状腺素对鱼类受精卵发育、孵化和幼体生存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真鲷排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的胃排空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胃中排出的速率,在鱼类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用于估算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日摄食率。与鱼类其他生理过程一样,它受到许多生理生态因素的影响,已经引起大量注意的因素有水温、食物和鱼体重。自6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鱼类排空率的文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测量了大量不同鱼种的胃排空率,此前作者对真鲷[1]、黑鲷[2]的排空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别建立了排空模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真鲷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其排空率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鱼类胃排空率的生理学机制。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春季水库浮游生物与鲢鳙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2 0 0 0年春季对辽宁三座大中型山谷型水库的浮游生物和鲢鳙渔获物的 4、5月二次调查发现 :( 1) . 4月 ,各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其鲢鳙年平均渔获量正相关 ( p<0 .10 ) ,同时发现浮游植物在各水库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无显著关系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之间只有在产量较低的碧流河水库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p<0 .0 1) ;但此时三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都与水温或流速相关显著 ( p<0 .0 5 ) ;( 2 ) . 5月 ,这种现象消失 ,而发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 4月的比值与渔获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p<0 .0 1) ,浮游植物量空间分布的变异性与渔获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p<0 .0 2 ) ,浮游动物空间分布变异性与 4月的比值与渔获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 p<0 .0 7) ;而且只有在鱼产量最低的碧流河水库显示了浮游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 (水温 )相关 ( p<0 .10 ) ;( 3) .鲢鳙肥满度和增重率显示与上述结果相对应 ,即浮游生物空间分布越不均匀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幅度越大的水库 ,鲢鳙的生长速度越快。认为 :1.鲢鳙的摄食 ,导致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更均匀 ,而且使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受到限制 ;2 .用浮游生物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可以用来评价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南海带鱼遗传变异及其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鱼是我国海洋鱼类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过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的带鱼为一个种,而不同的学者分别认为存在3,4和5个种群。从1976年开始,我们试图主要用生化方法并结合形态学资料研究带鱼的分类。1983和1988年报道了我们通过带鱼肌浆蛋白和形态学部分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近海带  相似文献   

13.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2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制成全菌苗,对本所、绍兴、杭州等地渔场鲫、鲢、鳙等进行浸浴免疫试验和生产性防病试验.(1)网箱试验:将含菌5X109全菌苗按1:10,1:100,1:500稀释,对体重超过10g的健康鲫进行菌苗浓度与浸浴时间、增效剂、高渗剂、加强免疫、连续多批分别浸裕和增氧剂等6项免疫试验.经不同时间的RSP%及部分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在1:10-1:500的浓度中分别浸浴1—60min后,45-188天的RSP达66.7%—100%;菌苗液中加入5x10-6增效剂和2%高渗剂可使RSP提高10%;首次免疫后间隔1-6个月再加强免疫,可使RSP提高及免疫有效期延长;将1:10菌苗连续浸浴鲫15批,其中前10批免疫鱼的RSP可达60%以上;增氧剂直接加入菌苗液中会降低RSP。部分免疫鱼的血清中有微弱的特异抗体.(2)生产性试验表明:7.7ha成鱼池和533ha湖泊的鱼种浸裕免疫后,池塘免疫鱼平均成活率提高15%,用药成本降低;湖泊死鱼数比上年同期减少55.8%。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海洋动物发育与繁殖生 物学方面的研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起步的,并且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作者着重对我国近50年来,海洋经济动物的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苏鲁两省芦荡养鱼的部分单位。采用科学的管理,灌水和施肥措施,在芦荡内养鱼,芦苇和鱼都获丰收。一、年年获得丰收。由于在芦苇荡内养鱼能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鱼、芦年年获得丰收。二、芦苇荡内养鱼增产原因。 1.有水的芦苇荡是鱼栖息的好场所。 2.芦苇叶是鱼的好饲料。 3.鱼类是芦苇的好肥料。 4.通过挖养鱼沟改善了芦苇荡内的光照、温度和通风条件。三、芦苇荡内养鱼的技术。 1.挖集鱼沟。 2.选择鱼种。选草鱼、鳊、鲤、鲫、鲻、鲢等。 4.科学挖水。春天湿、夏天浅、秋天满、冬天干。  相似文献   

16.
音响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牧场及淡水水域对鱼类行为的控制,但在采用何种频率和波形声音方面的研究积累尚少。试验室条件下,利用400 Hz矩形波连续音对鲤、草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鲤、草鱼的反应时间和聚集时间均逐日减少。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25.4 s和34.6 s,平均聚集时间分别为48.9 s和56.9 s;聚集率则逐日增加.驯化5 d后,鲤、草鱼的聚集率均达到100%,平均聚集率分别为89.7%和94.1%。由此可见.400 Hz矩形波连续音对鲤、草鱼均有明显的驯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3种低值鱼类原料:狼牙鳝 (Muraensox cinereus),绿鳍马面纯(Navondon modestua),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制备蛋白质纺丝原液(dope)。鱼肉蛋白质纺丝原液的最佳蛋白质浓度为3.0—5.0%,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鱼肉蛋白质纺丝原液流变行为符合Casson方程。在纺丝原液中添加1—5%卡拉胶可改进纺丝原液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8.
几种幼鱼曲线游泳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9年3-5月,利用视觉运动反应方法测定了黑鲷、黄鳍鲷、鲻鱼、鲤鱼和白鲢5种幼鱼的曲线游泳能力。结果表明,幼鱼游泳速度随环形水道半径增加而加快,但加快的速率逐渐减缓。随游泳时间的延长,游泳速度线性下降,实测耐久时间,黑鲷为66.7min;黄鳍鲷为66.8min;鲻鱼为104.4min;鲤鱼为70.3min;白鲢为58.8min。游泳能力指数,黑鲷为290.6;黄鳍鲷为147.3;鲻鱼为485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ed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are a recognised threat to New Zealand’s freshwater ecosystems. In 2011, an invasive fish removal programme was undertaken in 16.8 ha Lake Ohinewai, a Waikato riverine lake. Active fish removal using netting and boat electrofishing was supported by installation of a one-way exclusion barrier on the outflow to Lake Ohinewai. The barrier was designed to allow fish passage downstream out of the lake, while preventing adult carp from moving upstream. The estimated carp population was reduced from 8,548 fish (5,863–12,937, 95% confidence limits) in 2011–454 fish (251–889, 95% CL) in 2014. However, by 2016 the carp population had recovered to 2,063 fish (1,070–4,328, 95% CL) with increased abundance in invasive brown bullhead catfish (Ameiurus nebulosus) also observed.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carp populations can be reduced to low abundances in the short to medium term, but continued removal will be required for on-going control.  相似文献   

20.
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10天暴露实验,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DS对草鱼的96hLC50为5·2mg/L。亚致死浓度SDS暴露可导致草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在所有受检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实验还显示两种抗氧化酶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肝脏SOD和红细胞GSH-Px活性较高,易于检测,且对SDS胁迫敏感。这些结果表明,SDS暴露对草鱼具有一定毒性,对抗氧化酶活性亦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