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煤炭地质勘查的研究对象、勘探方法、数据资料在空间上都是三维的,适合于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管理。根据三维地质建模与煤炭地质勘查是否同时,可将煤炭地质勘探三维地质建模分为两类,一类为勘探工作中,主要以钻孔数据为主,用于制作三维地质模型的原型,生成煤层底板等高线、剖面图草图,供地质工程师进一步加工,构建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另一类为勘探工作后,即以已经做好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剖面图为主要数据源,构建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可用于煤矿设计、数字矿山建设。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煤炭地质构造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第一,可对地面、钻探、物探、化探多种手段获得的探测资料进行集成与同化处理,提高信息空间的一致性;第二,地质构造要素表达具有直观性与三维立体性,如断层的表达,其在三维环境中不仅可表达为一个面,并且能清晰反映断层与地层、以及断层与断层之间的相互切割关系,弥补了平、剖面图上仅表现为一条断层线的不足;第三,可平、剖面三维联动编辑,很好地保证平面图与剖面图的空间一致性;第四,可以在剖面上以画草图的方式确定剖面上煤层对比与断层切割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泥石流的模拟计算提供基础,以四川省龙池地区水打沟泥石流为例,研究利用实际等高线快速生成精度适当的三维地形模型的方法。此方法把ARCGIS和GAMBIT软件相结合,并用C语言编程完成两者间的格式转换。生成的模型可直接导入FLUENT进行计算,也可用于其它二次开发软件中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在浅覆盖区地质调查中,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常用于揭示地质体三维空间分布。本文借用三维可视化方法,以运漕幅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钻孔资料和人工解译的地质图快速构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展现研究区第四系宏观地层格架。文中详细介绍了模型构建的数据源及流程。最后,结合虚拟勘探线剖面成果模型,探索以立体形象的方式显示区域地层分布。所构建的第四系模型可称之为三维地质图,其价值即体现在形象的展现地质体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
空间三维滑坡敏感性分区工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滑坡敏感性分区目前有三种方法:定性法、统计法和基于岩土定量模型的确定性方法。定性法基于对滑坡敏感性或灾害评估的人为判断;统计法用一个来源于结合了权重因子的预测函数或指标;而确定性法,或者说是物理定量模型法以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二维确定性模型广泛用于土木工程设计,而无限边坡模型(一维)也用于滑坡灾害分区的确定性模型。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滑坡敏感性分区系统,这个系统可用于从复杂地形中确认可能的危险三维(3-D)滑坡体。所有与滑坡相关的空间数据(矢量或栅格数据)都被集成到这个系统中。通过把研究区域划分为边坡单元并假定初始滑动面是椭球的下半部分,并使用Monte Carlo随机搜索法,三维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三维最危险滑面是三维安全系数最小的地方。使用近似方法假定有效凝聚力、有效摩擦角和三维安全系数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计算出滑坡失稳概率。3DSlopeGIS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它内嵌了GIS Developer kit(ArcObjects of ESRI)来实现GIS空间分析功能和有效的数据管理。应用此工具可以解决所有的三维边坡空间数据解问题。通过使用空间分析、数据管理和GIS的可视化功能来处理复杂的边坡数据,三维边坡稳定性问题很容易用一个友好的可视化图形界面来解决。将3DSlopeGIS系统应用到3个滑坡敏感性分区的实例中:第一个是一个城市规划项目,第二个是预测以往滑坡灾害对临近区域可能的影响,第三个则是沿着国家主干道的滑坡分区。基于足够次数的Monte Carlo模拟法,可以确认可能的最危险滑坡体。这在以往的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3DS MAX软件制作三维图的原理和方法,制作了东华理工学院三维校园图。文中详细介绍了利用3DS MAX技术制作三维图的过程.包括:从资料的收集、底图的生成、立体模型的制作、三维贴图到校园立体图的渲染输出等。对在3DS MAX环境下建筑物的建模,材质贴图,灯光设置等关键技术作了重点阐述。并就三维场景的虚拟漫游的图像文件格式、渲染的时间等技术因素的设置作了必要的论述。制作的校园立体图既具有传统鸟瞰图的特点又具有普通地图特点,所包含的信息量远比两者多,并且可利用它作地理信息系统底层数据,用于实现三维仿真及属性查询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6.
夏艳华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12,33(5):1445-1450
由于地质体存在断层、尖灭、出露等复杂地质现象,在三维地层建模时,为了表达这些现象,无论是面模型还是体模型或混合模型,都存在空间分割或曲面求交线的问题。由于地质体拓扑关系的复杂性、数据误差以及计算机精度问题,使得这些模型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常常失效。运用水平集理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水平集用隐函数表达曲面(或超曲面),可以实现复杂地质体的表达及并、交、差等拓扑运算。在三维地层建模中,插值生成各种地质界面后,用水平集表达这些地质界面,利用水平理论完成各种复杂的拓扑操作,建立以水平集表达的三维地层模型。在此基础上,插入水平集表达的各种工程活动界面,利用水平集理论进行拓扑操作,可构建各种工程活动后的地层模型。再利用Marching cube算法抽取各种地质界面或工程活动界面,构建可用于实时可视化或用于工程评估(如有限元计算)等的NMTINF-BR地层模型或工程活动后的NMTINF-BR地层模型。  相似文献   

7.
将Global Mapper、ArcGIS、MapGIS三款GIS软件有效结合起来,以海南岛为例进行基于DEM的三维晕渲地质图的制作方法研究。首先将SRTM数据和矢量地理数据在不同地图参数下进行自动配准,然后实现地质要素与DEM模型的精准匹配,最后根据DEM对第四系地质界线进行微调,实现了1∶50万海南岛三维地质图的制作。同时总结了不同椭球体与坐标系统下的数据转换、DEM空白区数据填补、晕渲地质图生产的方法。三维地质图制作所采用的DEM数据完全满足1∶50万三维地质图的制图要求;与传统地质图相比,其立体感和可读性明显增强,图件信息量显著增大,图面呈现清晰的三维地质结构,很好地提高了制图精度。该方法为我国三维地质图的制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为其他三维图件制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异源点集下三维断层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于断层建模的异源点集,因其具有不同特征而影响到建模途径和方法。以三维断层模型的3D GIS应用为目标,分析了原始地质观测点集、钻孔点集、剖面点集和平面点集的信息构成特征,提出了异源点集下三维断层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流程。原始地质观测点集和钻孔点集间接表达了断层的空间特征,通过空间平面、曲面和曲线构建了断层面、地层面和断层交线的数学模型,并借助于连续模型的离散化,实现了独立断层建模点集的重建;剖面点集和平面点集可直接用于断层建模。以双TIN面模型为例阐述了断层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油气运移机理现有认识的综合研究,提出了油气运聚模拟的地质概念模型和充分考虑地质综合研究并可人工干预的综合分析模拟.大尺度地质概念模型是以含油气系统为单位的三维面状模型,而小尺度模型则是以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的、由一个或多个三维面以及断层组合而成的网络状格架模型.油气运聚过程的综合分析模拟应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含油气系统(或油气运聚单元)为单位建立初始地质模型,应用古构造恢复、古流体势恢复、油气运秽路径模拟、优势运移通道分析、模拟结果综合评价等技术,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所提供的精确时间间隔单元进行三维的、动态的模拟.模拟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可在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基于一系列空间数据处理方法开发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ArcGIS软件的三维分析模块功能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ArcSence程序中所提供的三维动画功能。三维视图作为辅助工具可以用于国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地质三维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通过三维空间模型可以看出整个项目的空间分布,从而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直观、形象的项目空间状况,增加了项目直观的、逼真的可视化效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恐龙是知名度最高的古生物类群之一,在中生代处于陆地优势生态位,这对研究地球生命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恐龙学数据的激增以及统计分析手段的进步,全球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恐龙相关数据库。文章对这些数据库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将其分成纯科普型、特定目标型和全面型三种类型。但严格来说,它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全面的恐龙学数据库,分别存在着数据涵盖不全、结构体系不合理、缺乏长期可持续性等缺点。因此,在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简称DDE)大科学计划的助力下,搭建起兼具科学性与科普性的恐龙学数据库,不仅能够促进深时地球生命演化的研究,还能提升大众对DDE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土城子组恐龙足迹点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情  张建平  邢立达  路硕  屈海英 《地质通报》2015,34(9):1726-1734
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化石稀少,而新发现的恐龙足迹是北京恐龙存活过的重要证据,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当时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恐龙足迹主要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和可能的鸟脚类足迹。运用地层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方法,通过地层剖面、岩石薄片、足迹分布、沉积构造及详细的粒度分布特征,综合得出千家店地区土城子组三段恐龙足迹点的沉积环境,认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含火山碎屑的浅湖沉积,恐龙足迹的赋存层位为湖滨环境。  相似文献   

13.
A new specimen of basal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Liaoceratops yanzigouensis is described. The specimen comes from the Lujiatun Bed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in Beipiao City of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and is represented by a very well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partial skull and mandible. It is also the smallest among the three specimens of L. yanzigouensis, and several features in the new specimen, such as the short preorbital length and the round rostroventral orbital rim, can be ontogenetically-related. The superb exposure of the palatal complex may be caused by the removing of its brain by a small predator in the contemporary Jehol Biota.  相似文献   

14.
化石数据是了解地球历史以及深时生命演化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数百年的积累,古生物学家已经发表了海量的古生物学数据。过去三、四十年里,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涌现出大量的古生物学数据库,彼此间的目标、体系架构、数据组织方式和服务对象通常存在显著差异,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文章系统介绍了古生物学领域主要数据库的发展历史、数据表结构、数据特征和数据量等建设情况,对比分析了其数据整理方式、核心在线功能、数据共享特点和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同时,结合近年来数据驱动下的古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实例,提出一站式全生态链数据平台的建设设想,为深时数字地球(DDE)建设多学科融合、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discusses ge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conducted by geoscientists in the Late Cretaceous Bauru Group, of the Triângulo Mineiro region, Brazil. This analysis based largely on historical documentary sources focuses o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geoscientists, who made numerous discoveries of dinosaur fossils.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a chronological survey that has been compiled on the geological studies in the Bauru Group, and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aleontological discoveries made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6.
A new specimen of ankylosaurine dinosaur Crichtonpelta benxiensis is described. The new specimen is based on a nearly completely preserved skull from the same quarry as the holotype of the mid-Cretaceous Sunjiawan Formation in Shuangmiao, Beipiao City,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Cladistic analysis incorporating new information from the new specimen resolves Crichtonpelta benxiensis is more advanced than basal members of Ankylosauridae (Kunbarrasaurus, Liaoningosaurus, Chuanqilong, Cedarpelta, Gobisaurus and Shamosaurus) and represents the first diverging branch of Ankylosaurinae. Comparisons to other mid-Cretaceous ankylosaurid-bearing dinosaur assemblages in northern China indicate a late Early Cretaceous to early Late Cretaceous age for the Shuangmiao dinosaur assemblage.  相似文献   

17.
黄丽萍 《福建地质》2010,29(4):368-374
探讨应用专业AutoCAD软件功能解决DLG测绘产品的数据编辑技术,实现全数字摄影测量与后端计算机编辑一体化工艺流程技术。讨论使用CASS测绘软件批量修改数据的图层、编码、图块、线型等信息的技术方法,提高测绘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晓云 《地球学报》2017,38(2):154-158
根据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一件恐龙不完整头骨新材料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其为原角龙未定种(Protoceratops sp.),产出地层为下白垩统。这是原角龙属化石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首次报道,也是该类恐龙在鄂尔多斯地区的首次记录。该化石的发现,扩大了原角龙化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也丰富了鄂尔多斯地区恐龙动物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钻孔设计与轨迹监控是钻探工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技术上和方法上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钻探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十分必要。钻孔设计与轨迹动态监控系统以定向钻探工程钻孔轨迹控制参数设计和钻孔轨迹分析监控为主,同时包括钻孔轨迹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绘制、钻探工程综合技术图、钻孔地质设计书和钻孔地质柱状图等钻探工程技术文件的自动生成等模块功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及计算、图形绘制及生成等功能,通过软件编程和数据录入,自动完成钻孔设计与轨迹监控。该系统软件不仅适用于定向钻探工程设计与过程监控,还可作为钻探工程电子档案和钻探工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软件经过了野外实践验证,并达到了预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辽西凌源全身长有羽毛奔龙化石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禧中国鸟龙有别 ,但仍难以确定这些差异是否受个体发育的影响。因此 ,文中仍将其作为未定种 ,置于中国鸟龙属中。此外 ,文章还简要讨论了羽毛的发生和早期演化 ,认为羽毛出现的初始功能就是为了保持体温 ,与后期的飞行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