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的统帅学科,以其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尺度跨度、所涉及的学科跨度以及应用和服务对象的跨度之大有别于其它学科(吴正文,1995)。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相继被引入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七十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岩石圈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使得构造地质学这一学科无论在研究深度上还是研究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新的国际地球科学研究计划的诞生被称为八十年代地球科学研究前沿,期限十年的国际性多学科研究计划“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地球资源和减轻灾害的纲要”经过七十年代后期三年多的酝酿、讨论和组织,巳于1980年付诸实施,并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计划是在全世界日益关心未来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自然灾害和合理的管理环境等问题,以及地球科学正在出现重要的概念复兴的时刻,根据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倡议,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建立的.它是五十年代国际地球物理年,六十年代国际上地幔计划和七十年代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科学成就和国际多学科合作精神的继续.  相似文献   

3.
固体地球科学一门,经历了六十年代的上地幔计划(UMP)和七十年代的地球内部动力计划(GDP),在将近二十年间出现了一个革命的跃进。上述这些国际学术计划的最大成果,就在于使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之类学说得到确证,从而使板块构造体系可以站得住脚。地球科学领域中两大国际学术团体,即国际测地学会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IUGG)与国际地质学联合会(IUGS),对UMP和GDP这两个国际组织作出的显著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自六十年代地幔计划执行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和八十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实施以来,榴辉岩作为解释板块构造运动机制和莫霍面性质的关键性岩石,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榴辉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及其所代表的大地构造意义成为岩石学家、地球物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八十年代地球科学前沿的国际性多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学)研究计划“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地球资源和减轻灾害的纲要”,是在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领导下,由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组建的.它是五十年代以来地球科学领域一系列国际多学科规划(如1957~1959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六十年代的国际上地幔计划、七十年代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等)的继续.  相似文献   

6.
王荃 《地球学报》1984,6(3):35-47
<正> 科学领域中的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往往存在着以具有重大突破为标志的迅速发展阶段。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现代地球科学取得最新进展的代表。所以,有人将其称为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理论创建于六十年代后期,但与其有关的一些思想、概念则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1989,4(1):2-11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改善预测全球变化的能力。这些都是八十年代下半期和九十年代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自六十年代初期起,不少国家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开始积极地掌握和采用电子计算技术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我国于六十年代后期,特别是七十年代中期,对此工作也开始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蛇绿岩带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后期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中生代以来地壳的发生和发展问题,而且对大陆裂谷、大洋中脊以及岛弧等全球性问题的阐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地壳的最初形成远非中生代以后,而是古生代、元古代甚至太古代,所以对地壳的形成及其发展的全面研究,还必须回溯到古生代或更早的地史时期。板块构造学说能否为解决地史历程中的许多地质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这是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大陆内部古板块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已知的蛇绿岩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壳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固定论者认为原始大陆和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是永恒不变的;而活动论者除承认大陆的垂直升降运动外,还主张整个地壳(包括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都曾发生过大规模水平运动。活动论的杰出代表就是Wegener的大陆漂移理论。这个学说虽然历经盛衰起伏,但自五十年代以来它得到了地震、古地磁、地热和海洋地质学的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海底扩张”和“软流圈低速层”的确定,解决了一个重大难题——漂移机制。所以,从六十年代中期标志地球科学最新进展的板块构造理论问世后,广大地学工作者对于构成大陆漂移学说核心的冈瓦纳古陆的活动问题,再度给予极大的注意。近年在堪培拉和加尔各答等地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科学界将岩石圈作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中心。本文拟对此作些说明,并对中国科学院这方面的工作谈点看法。 从两则新闻报道谈起 去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日本报纸的报道:“太平洋上的岛屿正以每年四至八厘米的速度向日本列岛方向移动。……这次实验首次测出太平洋板块的运动……。” 这一简短消息能够引起许多回忆。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经过四十年代以后的洋底调查,于六十年代初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到了六十年代晚期出现了板块构造说,主张地球的岩石圈能分成若  相似文献   

12.
从地槽—地台说、板块构造说到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纪舜  徐芹芹  赵磊  朱俊宾 《地质论评》2017,63(5):1133-1140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地构造理论经历了从地槽—地台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过程。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理论——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简称多圈层构造观)已在形成中。地槽—地台说,19世纪中叶提出,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是地质学家从理论上研究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的开始。地槽—地台说使用的方法是传统的地质学方法;研究领域是大陆地壳,褶皱带(造山带)和克拉通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地槽—地台说大大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并为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板块构造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使用的方法,除地质学外,加上了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研究领域是全球大陆和海洋的岩石圈。板块构造说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围从地球表层扩展到地球内部,从大陆扩展到海洋,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目前,板块构造说虽然仍在盛行,但是不足和缺陷已日益显露出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目前正在发展中。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使用的方法更现代化,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一切探测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的方法、手段;研究领域,已不仅仅是地球表层的地壳或岩石圈,而是地球整体,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我们相信,21世纪必将是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时代。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全球研究多圈层构造的最理想的切入点之一。我们期待中国地学工作者在新一轮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以来,地球科学特别是海洋地质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六十年代初期创立了海底扩张论,到了六十年代末就发展成为板块构造理论或称全球构造理论. 从六十年代开始,活动论逐步兴起,并占了上风.活动论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其中包括空间技术和计算技术等飞速发展,使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其中有几项获得  相似文献   

14.
"蓝色风暴"与"红色革命"——论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旗 《岩石学报》2008,24(1):77-86
60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如一场"兰色风暴"席卷全球,开创了地球科学的新纪元。但是,板块构造学说也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板块构造学说解决不了大陆地质问题。大陆有不同于海洋的特点,大陆需要有新的理论。为此,美国构造学家在2002年率先提出了超越板块构造(beyond plate tectonics)的思想,开辟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者的研究发现,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不了花岗岩问题,应当另辟蹊径,开展一场"红色革命",创建有别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新的大陆构造学说。作者指出,板块构造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 地幔柱构造也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 大陆构造才是全球构造。文中回顾了中国大陆构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建议将大陆的形成与演化、大陆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陆壳与地幔的关系和大陆变化与环境、生态、人居的关系作为大陆构造学研究的4个目标,提出4项研究任务,并建议以中国东部活化和青藏高原抬升两个课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文中还探讨了大陆构造学研究的前景,分析了中国在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指出开创新的大陆构造学说,需要国家的大投入,思想的大解放和人才的大引进。  相似文献   

15.
板块构造理论被认为是当代地球科学革命的标志.该理论创导者之一,威尔逊在《大陆漂移》的序言中写道:“以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是坚硬的而大陆是固定的.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地球表面是在缓慢地变形,而大陆如同‘木筏’浮在密度较高的岩石的‘海’上.大陆之间曾屡次碰撞和拼合,以及反复破裂和分离,成为不同的图型.而在这过程中,它们很可能变得较大了.这次科学革命和以前的其它科学革命一样,是在很长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但直到60年代末期,它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西准噶尔西南地区古海洋地壳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宝清 《地球学报》1984,6(3):137-150
<正> 引言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尹赞勋、李春昱先生1972年先后将板块构造理论引入我国,至今仅十个年头。开始曾有人担心:奠基于海洋地质的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能否在“大陆地质”的研究中得到验证,而表现在现代地质中的板块运动记录又是否能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反映。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赫斯、迪茨的研究,提出蛇绿岩实际上代表大洋岩石圈的碎块以后,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根据优地槽中蛇绿岩的分布来寻找已消逝的古阳盆,用大洋的扩张和闭合来解剖大陆地质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大陆研究的新思考,从讨论厘定大陆研究的有关争议概念、大陆的基本问题、中国大陆构造的典型实例以及与世界同类范例的简要对比出发,综合概括了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思考课题。提出了在大陆研究中,在进一步精确深化板块构造对大陆的研究的同时,应突出加强大陆构造中有无非板块构造动力及其远程效应的大陆内的、在深部动力学与陆块间差异非均衡背景下由陆内陆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真正陆内构造及其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以便为深化发展板块构造、认知大陆、探索大陆动力学、构建包括板块构造在内新的行星地球构造观作出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豫南寻找金伯利岩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六十年代开始,就在本区断裂破碎带内发现有一种奇特的“断层角砾岩”,有人又称其为“凝灰岩”,当时未能引起重视.七十年代,在“火山角砾岩”中发现“滑石蛋”,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发源于海洋构造研究的板块学说,把地球构造研究引进一个新的境界:建立了崭新的动态地球观。但在科学发展的思维长河中,人们又充分意识到解决大地构造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入地探索大陆构造,意识到地质构造的多样式、多层次、多尺度、多成因的复杂属性。在转向大陆、多途径的探索中,微板块构造和相应的地体分析,又成为地学界瞩目的课题。北美西部是这种新思潮的主要发源地。本文以流畅的文笔描绘的带有科普性的“北美洲西部的增长”回答了我们思索中的一些问题,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拓展,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是探讨大陆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围绕大陆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四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①大陆起源与早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现今观测到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