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传统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设计均仅针对结构某一阶模态单独设置,当用于密频结构减振时会导致附加质量过多。为减小TMD的附加质量,结合大跨度斜拉桥结构的密频与风致耦合振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向共享质量与电涡流阻尼式TMD。具体实现方式是:水平、竖向TMD的刚度构件分别采用悬臂梁与压簧,将水平向TMD整体置于压簧上面,从而构成竖向TMD的质量;导体板固定不动,使安装在TMD质量块的永磁体阵列随质量块竖向或水平方向运动,从而分别产生竖向与水平向的电磁涡流阻尼。研究结果表明:(1)电涡流阻尼可以很好地实现双向TMD装置的共享阻尼,且电涡流阻尼的大小可以很方便地调节;(2)采用双向TMD进行斜拉桥的风致振动控制减振效果良好,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2.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只有在TMD的固有频率与主结构自振频率一致时,才会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而工程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刚度退化、活荷载经常变化等原因,主结构的自振频率会发生改变,大大降低了传统TMD的减振效果。为了克服上述不足,结合磁流变弹性体刚度可调的智能特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调频TMD装置。采用HHT变换和自然激励法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主结构的固有频率,之后根据识别的频率,改变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使得调频TMD的频率可以实时跟踪主结构的固有频率。最后对某环形步道的竖向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调频TMD克服了传统TMD的不足,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一座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分析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该结构的抑震效果。首先介绍了新型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ounding Tuned Mass Damper,PTMD)的减震机理及基于接触单元的非线性碰撞力模型;之后,通过ANSYS软件中的APDL语言实现了PTMD减震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并通过三条实际地震记录验证了PTMD的抑震效果。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及新型PTMD对于矮塔斜拉桥的位移、加速度及塔身弯矩响应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2)PTMD相比传统TMD多了一种碰撞耗能模式,其减震效果略高于传统TMD。  相似文献   

4.
SATMD与消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及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波动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子结构进行调谐控制以实现半自动化,同时在主结构上进行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从而实现结构体系的多模态优化混合控制,最后提出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SATMD)与消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实用设计方法。本文对推动结构混合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础隔震体系遭受强地震时隔震层位移较大问题,提出了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与基础隔震技术联合应用,形成一种新型的混合减震体系,以此控制隔震层的位移,同时减小上部结构响应。以一栋七层基础隔震体系为仿真算例,分别分析地震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设置于基础隔震结构底层和顶层的混合减震体系地震响应。仿真结果表明:附加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不但能够有效减小隔震层的地震响应,同时对上部结构的响应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对于附加调谐质量阻尼器位于底层而言,质量调谐阻尼器(TMD)位于顶层能够更有效的减小基础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6.
瓷柱型电气设备由于结构高耸、阻尼小等特点在地震中极易发生破坏。现有瓷柱型电气设备的加固措施均不能充分保证该类设备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运行。本文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原理,结合瓷柱型电气设备中心对称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多重环式调谐质量阻尼器(MRTMD)的概念并设计了相应的三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装置,推导了对应的减震方程。文中以2个不同型号的电压互感器为例,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该设备有控和无控时的动力响应。此外,考虑到导线及裹冰荷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MRTMD控制频率偏移最佳控制频率时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MRTMD可以明显增强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实现任意方向的地震动减震;MRTMD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当控制频率发生50%偏移时,MRTMD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粘弹性阻尼器是有效的被动消能装置,普通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主要受环境温度、激励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响,对结构的设计结果会产生偏差.新型粘弹性阻尼材料,其力学性能不受环境温度和激励频率的影响,通过与普通粘弹性阻尼器动态力学性能的对比,可见新型粘弹性阻尼器作为耗能元件,对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结果会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8.
谭平  周福霖 《华南地震》2007,27(2):1-10
设计出一种新型主动变刚度阻尼装置,该装置可向受控结构提供两种等效刚度,使受控结构能主动地避开地震动卓越频率而永远处于非共振的状态。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滑动模态控制算法,推导了该新型阻尼器的两种开关控制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主动变刚度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取得明显优于被动控制的减震效果。两种控制律中,连续型滑动模态控制律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该新型阻尼器的性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结构的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能得到用尽可能少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组成有效性和鲁棒性高的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新控制策略——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使用定义的优化目标函数,评价了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的控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比多重凋谐质量阻尼器(M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DMTMD比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具有更好的有效性,而DMTMD和DT—MD对频率调谐的鲁棒性近似相同。因此,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是一种先进的结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础隔震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以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在隔震体系中减小主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是以牺牲隔震器变形为代价的.调谐惯容系统(TID)和隔震器组成的混合隔震体系可减小隔震层的位移响应.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结构类似,TID 由惯容、调谐弹簧和阻尼元件组成.因此,可直接利用 TMD减震系统的设计公式来确定 TID 的最优参数.首先基于单自由度体系(SDOF)附加 TID的运动方程,推导分析两种 TID和 TMD设计公式,对两者设计公式的前提条件和适用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后,借助基础隔震体系的benchmark模型来检验设计 TI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主结构绝对加速度响应的情况下, TID能够显著减小基础隔震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基底剪力.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在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时,由于试验引起结构构件损伤,很难在试验前或试验后实测构件或节点的力学参数,但是对于整体弹性模型或部分弹性模型,可以事后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实测,将实测数据用于修正计算模型,经过修正的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有更好对比性。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EPSCF)是一种新型抗震结构,将预应力筋设置在梁柱构件体外,达到易施工、易监测、可更换的目的。在振动台试验中,EPSCF主体结构保持弹性,耗能装置损坏。振动台试验后,进行EPSCF主体结构低周反复静力试验,实测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并计算出结构每层的抗侧刚度及等效阻尼比。将实测参数代入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并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静力试验校准的计算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振动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已有震害资料表明,支柱类设备具有较高的地震易损性。本文中提出使用钢丝绳及液压阻尼器组成的复合减震支座减小T型旁路开关的地震响应。本文首先分别对固定支座、钢丝绳阻尼器支座和复合支座的旁路开关进行有限元分析。随后对带复合减震支座的旁路开关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识别设备多阶振型,利用加速度响应及质量分布计算各截面弯矩,使用频响函数推算支座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液压阻尼器可以在钢丝绳阻尼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设备的应力及位移响应。T型旁路开关基频较低且易受到高阶振型影响,设备支柱绝缘子中上部加速度响应最大,顶部位移最大而根部应力最大。减震支座能将设备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减小大约50%,且设备的应力响应满足安全系数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设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进行了整体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该大厦101层,结构高度492m,拟建成为世界上结构主体最高的建筑物.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厦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模型材料的选取、动力相似关系的确定以及试验方案的设计.针对超高层整体结构小比例模型施工困难的特点,提出了模型的简化方法,并利用ANSYS对简化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简化对结构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影响很小,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提供的模型和试验的设计思路对今后有关的试验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A 15-storey K-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 model frame with irregular columns, i.e., T-shaped, L-shaped, as well as +-shaped columns, was constructed and tested on the six-degree-of-freedom shaking table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Tongji, China. Two types of earthquake records, El-Centro wave (south-north direction) and Shanghai artificial wave (SHAW) with various peak accelerations and principal-secondary sequences, were input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ased on the shaking table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everal observations can be made. The failure sequence of the model structure is brace→beam→column→joints, so that the design philosophy for several lines of defense has been achieved. Earthquake waves with different spectrums not only influence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force and the storey shear force, but also obviously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aftershock seismic response of previously damaged reinforced concrete braced frames with irregular columns possesses the equivalent elast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Generally speaking, from the aspects of failure features and drift ratio, this typ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provides adequate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can be promoted for us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杨燕  楼梦麟 《地震学刊》2011,(4):462-468
对上海佘山地震台在汶川地震中测得的基岩波地震记录进行频谱特性分析,然后以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场地土层为研究对象,应用水平成层土层地震反应的一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该深覆盖场地在这一实测地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将其与同济大学强震监测台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地表波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远场地震动记录中,基岩波的长周期卓越性比地表波更为明显;而在土层剪应变为10-6~10-4的小变形阶段,《上海市地震动参数区划》中给出的各类土壤的阻尼比建议值明显偏小。最后,对阻尼比的修正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混合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研究混合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本研究以一个Ⅷ度区的LG大厦为原型,制作了1/20的整体模型,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振动台试验,以考察地震动频谱及地震强度对混合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了解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地震反应和破坏特征.本文还利用纤维模型建模对混合结构整体抗震性进行了非线性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外钢骨框架-内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H型钢柱框架-复合墙抗震结构。为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榀足尺装配式H型钢柱框架与1榀足尺装配式H型钢柱框架-复合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强度、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内嵌复合墙破坏时被分割成多条条型复合墙板,在弹塑性变形后期对框架的支撑作用较为稳定;内嵌复合墙使框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68%,使框架的初始刚度提高了394%;H型钢柱框架-复合墙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未出现捏拢现象;条型复合墙板企口连接的水平条带存在往复咬合错动,对结构耗能能力的提升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8.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loating datums for static corrections and discuss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m.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loating datum corrections was studied using theoretical model experiments, resulting in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velocity obtained after the floating datum correction with the minimum static correction errors depends on the velocity of the layer below the low velocity layer (LVL) lower boundary and is not related to topographic relief and LVL structure. For the real data processing case, wave equation numerical mod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hich resulted in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objective functions based on the waveform and modifications to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 for minimum static correction errors to make the method suitable for real data static correction processing using inhomogeneous velocity models with lower velocity boundary relief. Real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method's superiority.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海市防灾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媛  任晓崧 《地震学刊》2010,(4):452-458
汶川地震暴露出目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防灾功能不强。城市公园应是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应符合城市防灾规划要求。从防灾公园的定义出发,本文重点阐述了防灾公园的3个特点:规模、构造和设施;通过每平方公里公园数量、每万人公园数量、人均公园面积及公园占市区面积比例等多项关键指标,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2点建议,一是完善防灾绿化网格,二是逐步实现现有城市公园向防灾公园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建设以上海“十五”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十一五”联动协同灾情数据库,增加灾情构建的单体建筑物、生命线等数据,形成符合上海需求的高精度、多数据的特色数据库。本文从上海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的作用、数据收集方式、来源及数据处理等出发,阐述该数据库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