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中国近代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地震:(1)菏泽地震的原始资料有4类载体:文字记载、震区"地震调查表"、地震波记录以及现场老照片,说明这次地震既有历史地震学属性,也有近代地震学属性,体现了中国历史地震学向近代地震学进展转化的时代特色。(2)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等多方面原因,菏泽地震后政府基本没有实施有效的救灾行动,灾区陷于困难境地,只有上海华洋义赈会于震后一个月到灾区进行了有限的救助活动。菏泽地震是战争时期发生的灾难性地震,由此提示,在战时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应对问题应引起事先重视。  相似文献   

2.
根据 198 8年以来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NMSC)所提出的各类地震学异常资料 ,研究每一年异常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 .9a内 46种地震学方法所提出的93 2项异常资料表明 :在 1989~ 1993年间 ,用地震学预报地震方法的数量有一个增大过程 ;各种方法所提出的异常对应地震的比率在 0~ 48%之间 ,平均为 2 8%左右 ,这也与我国地震预报中预报区数的成功率相当 ;统计预报、区域应力场增强、地震条带、小震调制比和b值等方法有较高的地震对应率 ,而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分数维、异常震群、c值和地震窗等方法要差一些 ;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最成功的年份为1989年 ,最差年份为 1990年 ;与预报区数的成功比率一样 ,其地震的对应比率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提高 .各种地震学方法的物理内涵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内在联系及各种地震学方法间相互关联问题是今后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课题 .  相似文献   

3.
零讯     
首次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联合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将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交流中日两国地震学者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地震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中日两国地震学会在地震研究领域内开展合作研究的课题和途径,扩大和增进两国地震学者的友好交往。这次学术讨论会研讨的内容较广,涉及到地震学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地震预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物理的理论、观测和实验研究;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地震区划;地震  相似文献   

4.
为了广泛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科研成果,中国地震学会拟于1980年第四季度召开地震学学术讨论会。内容包括地震观测及仪器、地震予报的地震学方法(以震报震)、震源物理、一般地震学问题等。由地震学、地震仪器、地震前兆等三个专业筹备组负责筹备,届时还将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会议予计八天左右,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此次会议将与国家地震局地震学专业会议联合举行。  相似文献   

5.
对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5~1年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而外围(150km≤△≤300km)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震前2年左右,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异常比较明显,异常项数比40%;震前1.0~0.5年地震学参数异常明显减弱,异常项数比仅10%。可见,地震学短期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陆远忠 《地震》1992,(4):77-78
刘文龙与笔者已在“地震学预报方法深入攻关的建议”(国际地震动态,1990,9)一文中,较全面地提出了今后几年值得深入研究的预报地震的地震学方法的某些课题。本文仅就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如何推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定量化方面,发表一些浅见。 1.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基础是来自地震事件的记录,包括地震目录、地震波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它  相似文献   

7.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5,17(4):421-42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蓉召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1995年换届以后,于9月21-24日在成都市召开了四届一次会议暨地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四川省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到会作了题为"发展中的数字地震学"的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9.
一位地震学家说,余震通常在主震后数月内发生在同一断层段上,但是,主震100年后,在附近的断层上也可能发生余震。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琼斯(LucileJones)说:“根据定义把地震排成序列,我们将最大的地震称之为主震。任何发生在最大地震之前的地震都是前震,任何发生在最大地震之后的地震都是余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国家地震局 85 - 0 4 - 0 1课题提供的部分地震学预报地震方法对 1 980年和 1 981年博克图地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震前后某些地震学预报项目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这些可作为监视该区地震活动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地城学预报方法在博克图5.6级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森  关玉辉 《地震》1998,18(2):195-200
应用国家地震局85-04-01课题提供的部分地震学预报地城方法对1980年和1981年博克图地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前后某些地震学预报项目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这些可作为监视该区地震活动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地震学史     
引言 目前,地震学是指关于震源(主要为天然地震)、地震波及其传播所在介质属性的研究。在此定义下,地震学仅仅只有100年的历史,但是人类试图了解地震却可追溯到科学发展的初期。地震学这门学科,比之其他的学科更受到其研究对象的影响。从1755年葡萄牙的里斯本地震到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的发生,破坏性地震不断激发科学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陈运泰  吴忠良 《地震学报》2004,26(1):110-111
为纪念国际地震学会(现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ASPEI)成立100周年, 美国学术出版社于2002年和2003年出版了<国际地震学与工程地震学手册>上、下卷.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地震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地震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地震学研究的具体状况,从地震观测技术开发与资料管理、地震的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的地震学研究和地震的工程学应用研究几个方面,对我国地震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6.
双差(DD)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较之地震台网给出的常规目录在精准度上有了提高,但同时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下降。DD目录能否用于统计地震学参数的计算?在统计地震学参数的计算中,目录完整性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文中针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后40天的余震序列,对比分析了台网常规定位目录和一个DD目录,比较了分别用2个目录得到的余震序列的b值,讨论了DD目录用于计算b值等统计地震学参数的可信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地震序列,DD目录完整性的下降与地震丛集性质相关,在地震丛集的边缘完整性明显下降,但在丛集的内部下降程度较低。用DD定位后的序列分布,讨论了鲁甸地震震源性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根据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发布的2010年10-12月全球地震动态,通过修订后给出以下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稿要求和注…  相似文献   

19.
旋转地震学涵盖了由地震、爆破和环境震动引起的旋转的所有方面。它作为研究前沿的出现由两篇专题论文和美国地震学会会刊(BSSA)的《旋转地震学与工程应用》专辑所说明。旋转地震学会使包括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大地测量学各种分支的研究人员以及循爱因斯坦1916年的预测使用陆基观象台探测天文学源重力波的物理学家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统计地震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地震学"决不仅仅是统计学在地震研究中的简单应用.对这一点的忽视常常导致对"统计地震学"意义的低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是系统讨论"统计地震学"基本问题的时候了.这种讨论不仅对.统计地震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与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都是有益的.本文的注意力集中于"狭义的""统计地震学",即以地震预测预报为目标的、针对地震现象(主要是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研究.我们把"统计地震学"基本问题归纳为7个方面:①地震活动的统计规律及其独立性问题;②长期地震预测的统计方法的有效性问题;③中期时间尺度地震活动的"异常"问题;④可能的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统计显著性问题;⑤地震的物理可预报性问题;⑥地震预测预报的地震活动性方法的能力和限度问题;⑦地震活动的物理模型的"真实性"问题.本文的目的不是对"统计地震学"提出一个"希尔伯特问题"的框架,而是试图引起更多的讨论,特别是引起人们对超越争论、超越算法的基本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