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计算机既各自具备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功能,又可以快速地传输数据信息,相互共享资源。 微型计算机已伴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地使用在其各个领域中,气象资料处理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实时性强、资料的存储和调用方便,并且有大量的气象数据需要作为历史资料长期保存、相互交换和供微机随时调用。由于微机的更新换代和在气象业务上处理任务的不同,我省气象部门使用的微机种类也比较  相似文献   

2.
世界天气监视网下设全球观测系统。全球资料处理系统和全球通信系统。近几年来由于气象科学迅速发展,检查和提高气象资料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更好地执行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正在考虑建立它的第四个系统——监视和质量管理系统。世界天气监视网今后实施的重点是以全球尺度现象和大尺度现象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仲人 《气象科技》1974,(8):10-13
近年来气象资料的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每年全球要进行近千万次地面观测和约35万次高空探测;每日全球报量(字码数):美国为640万,苏联为350万,如不使用高速、大容量的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就无法应付这种情况。所以国外有这样的趋势:未来气象资料的收集、加工、交换、复印,储存等都将向使用电子自动控制快速装置处理的方向发展。其中把预报、资料、通信等业务紧密联系,综合发展,构成气象中心来统一处理实时和非实时的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4.
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空间技术、遥感技术及高速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气象业务,从而迅速实现观测遥测自动化、情报资料传输高速数字化、分析预报客观定量化和观测—通信—资料加工—预报—服务整个过程全盘自动化。而我国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损失了整整十年的对间。这使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本来正在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气象技术装备方面有待填补的空白缺项增多了。我国气象技术装备落后、差距很大的这一现状,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解差距,更好地学习外国气象科学技术的长处,加速我国气象现代化的进程,本刊选载主要技术装备的国内外水平对比材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近来气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就是人们经常谈到的气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场科学革命。过去的气候学基本上是一门经验学科,虽然揭示了现代和古代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但却不能用来定量地解释气侯的成因和许多其他有重大科学及实际意义的问题。在七十年代,气候学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在气候研究上广泛地应用了近代大气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建立了气候理论模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成功地发展了气候对各种自然过程(包括水文体系、植物生长和地理局地性)发生影响的数值模拟。在观测资料中,除利用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海洋探测中获得的日射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卫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 (1)大约在1700年前后,气象仪器开始发明,气象科学进入初期发展阶段.(2)1860年前后,由于无线电报的发明(1840年),能将观测来的地面资料迅速传递、集中.因此,地面观测站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有一定密度的地面观测网,并使天气图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天气学得到迅速发展.(3)1940年左右,由于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观测网迅速建立,在天气学中开始大量分析和应用高空天气图;提出了长波理论,奠定了动力气象学的基础;高速计算机的出现,又促进了数值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专气象统计教学方法初探薛琳(兰州气象学校730021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气象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我国的天气谚语可以说是大量气象现象统计规律的总结。近30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资料有可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处理,统计方法亦...  相似文献   

8.
当代科学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一批新兴技术领域正在崛起,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和新产业群的涌现,也日益显著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对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新形势,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变革。我国气象事业为在本世纪末达到先进国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卫星资料与其它气象信息相结合的有效使用,对当前及未来的短时预报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种与其它气象信息相结合的有效使用,可能涉及到把资料输入到中尺度数值模式或知识库,以及按时间的函数把卫星资料与其它气象资料相结合去解释它们的产品。利用日常可以得到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资料,气象学家能够观察到中尺度机制所导致的中尺度天气的发展。从卫星资料得到的这些见解,正在帮助实现中尺度预报和短时预报。由于日常可以从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卫星云图以及卫星探测资料中得到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更好地从这些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中尺度预报所用,是气象学家们所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继志 《气象》1987,13(1):30-34
一、引言 最近十年来,气象科学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气象信息的高速收集与传送及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和天气分析、预报、服务的自动化。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协调和各国与地区间的协作逐步建立起配有高速气象通讯电路的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获得的信息急剧增多,通讯速度加快。北京气象中心每日可收到的气象信息量达10兆字节,这还没有包括卫星资料、无线传真资料及本中心加工的外传信息。这样庞大的资料信息汇入气象中心,给预报业务人员的实况监视和资料选取使用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是我国历史资料年代长、保存完整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通过收集、整合、集成、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的气象数据是气象信息系统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气象信息系统建设和提供气象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根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总体设计思路和要求,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组织科技业务人员,重点围绕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集建设和共享平台研制等方面加强全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设计制作、全区气象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编,历史资料、实时资料元数据的编写和共享等工作)的建设。目前,全区气象数据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装备的不断加强,我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常规资料,还积累了许多非常规资料。资料范围从高空到地面,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全球。而且资料年代长达百十年。面临这浩如烟海的资料,依靠手工方式进行资料处理显然是办不到的。这些资料在使用之前又必须加以处理。几乎气象业务的每个方面,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农业气象、大气试验、情报服务以及资料审核、整编等都离不开资料处理。近些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及其计算技术在气象业务上的不断应用,使气象资料自动化加工处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谓气象资料自动化处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资料预处理系统——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的信息化,载体转换,格式检查,质量检验以及分类编辑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预报人员对实时气象资料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由于过去没有完整的气象资料综合输入输出系统,各项业务是在相同的工作站上完成,使用起来,费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制了省级实时气象资料综合输入输出系统软件,只需在一个工作站上就可全部完成各项输入输出业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  相似文献   

14.
引言 目前许多台站使用微机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由于原始资料的处理使用PC1500无法自动收集到微机,而报表资料在输入微机过程中的错误很难发现,工作负担比较重。为减轻工作负担和提高报表的质量,编制了地面气象记录微机处理程序。 1 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天气预报和气象科研离不开气象资料,气象资料由分散在各地的气象观测站观测记录并由各中心进行收集,然后再集中送给气象预报台和研究机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象电报的发送与接收基本上都交给计算机处理,既提高了速度也提高了准确度。我国的几大气象中心都负担着繁重的电报转发任务,各大中心目前基本都使用PDP小型机,它的实时操作系统和电报交换软件,很好地完成了气象电报的交换任务。但该机型是国外七十年代开发生产的,已属过时设备,配件难以找到,给维护造成了很大困难。目前正在建设中的“9对矿工程,将给气…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医疗气象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衍文 《气象》1983,9(5):17-18
医疗气象学是气象学和医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科学,近年来受到许多医务工作者和气象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这门科学是跨学科的,面医务人员往往对气象知识了解不多,气象工作者也常缺乏医学知识,所以在使用资料和分析研究方法方面常存  相似文献   

17.
张家诚 《气象》1985,11(1):16-19
(一) 科学的任务不仅是了解自然,而且应当利用和改造自然。气象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仍处在了解气象现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探索大气过程的规律性,并对其进行预报。但是在当前科技发展浪潮的冲击下,却有许多事实证明,气象学正在迈进控制和改造大气过程的新阶段。人类对大气过程的控制和改造,将会加速对气象现象了解的深入,而不一定以对这种现象的完全了解为前提。可以说,自然科学只有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体系,才能成为改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众多的气象资料处理中,图形处理和图象处理占有相当比例。这部分的处理有些正在向计算机处理过度,有些已完全由计算机处理,相应地国内出现了一些软件包。但由于气象预报受地方和个人经验的影响很大,这些软件包都是针对某个地方再加上某人的经验编写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普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每种微机都有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19.
一、气象资料自动编集和中继系统概述近十多年来,随着地面观测站网的加密,更由于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新观测手段在气象观测业务上的应用,使得每天的气象资料数量急剧增加。即以在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主干线上进行交换的资料而言,一天即可达到数十万字。按照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分别在观测后20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以内,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观测资料收集完毕;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在观测后2小时内将观测资料的分析成品作第一次分发。另一方面,数值预报业务的开展对于资料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高速的通信和实时资料处理系统,并与数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我国绝大多数省份自七十年代末期开展气象资料信息化工作以来,各自积累了几百兆甚至上千兆字节的气象数据。由于受我国计算机发展过程的限制,目前这一珍贵的资料大都存放在8英寸软盘和“1600”BPI磁带载体上,与省一级气象业务大都使用的IBM系列微机不兼容,给省级气象资料服务、开发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另外以往支撑这些磁性载体的硬件设备多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技术都比较落后。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这些设备与气象资料工作的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省一级气象资料处理业务有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