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姚秀萍 《气象科技》2000,28(1):21-26
介绍了Spencer P L和Stensrud D J关于下曳气流在暴洪中作用的模拟结果。Spencer和Stensrud利用Kain-Frisch对流参数化方案及其3种修改方案即最大降水效率方案(MPE)、无下曳气流方案(NDD)和滞后下曳气流方案(DDD)对暴洪个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种修改了的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出的24h最大降水量的结果与未修改的最大降水量均比实测的小,但是DDD所模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湿过程处理方案FPA和NCA模拟同一个洋面冷锋个例,以考察模拟结果对湿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前一种使用了次网格湿对流参数化而后者没有。通过比较分别使用FPA和NCA方案所进行的模拟FPS和NCS,发现冷锋结构在两者间出现较大差异。从850 hPa等压面|Δθe|等值线图所显示的结构看,NCS中冷锋呈现为一长一短两条锋带,而FPS中冷锋仅呈现为一条锋带。在相应的冷锋横向垂直剖面中,NCS中存在两个相邻的锋面垂直环流,而FPS中只有一个。另外,NCS中对流不稳定的冷锋区出现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而FPS中不存在这个问题。通过与卫星云图比较,我们注意到,NCS中尽管出现了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但相对于FPS而言,其模拟的冷锋结构与实际较为接近,成功地模拟出云图上显示的双冷锋结构。NCS中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式中采用的静力平衡近似。FPS中次网格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使用,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对流不稳定度,一方面使垂直运动的过分发展倾向受到约束,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下的锋区环境中本应出现的中尺度结构失去了形成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从Saltzman海气随机气候模式出发,得到了海温脉动θ'的Langevin方程以及对应的Fokker-plank方程。在给定参数条件下求数值解,得到的概率密度曲线p(x,t)具有多个极大值,并在p(x,t)-p(x,t+τ)相空间中呈现Cantor集合图象,表明该随机系统在上述参数条件下出现了混沌行为。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海洋环流模式对厄尼诺/南方涛动(El/SouthernOscillation)循环中另一重要位相La 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式区域为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太平洋,经纬圈水平方向分辨率分别为2°和1°,垂直方向分为不等距的14层;模式中考虑了盐度并引入与洋流切变和层结稳定度有关的垂直扩散参数化方案。在观测到的海表风应力、热量和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驱动下,所发展的模式从1984年积分到1989年。本文给出模式对近十几年来最强的1988年La事件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着重分析La期间热带太平洋海面起伏、流场和温度场时空演变,以及La和El期间变量场时空结构差别。文中还进行了模式结果和一些观测资料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案求解非线性化学动力学方程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简化的气相化学模式的基础上,比较了Hybrid、QSSA、Sklarew三种计算方案求解非线性化学动力学方程组的差异,并引入误差分配和线性组合两种质量守恒技术,分析它们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案对有机烃类浓度的计算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其它气态物浓度有一定的影响.用QSSA和Slarew方案预测的结果更为相近,而采用Hybrid方案得到的气态物浓度的平衡时间略为提前.从计算效率来看,QSSA方案优于其它两种方案,两种质量守恒技术均能改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在20,15和10 km模式分辨率下,采用相同的方案对贵州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然后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4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分别在MRF和Blackadar 2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下,对贵州汛期16个降水个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实况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报的降水落区对参数化方案敏感。随着分辨率的提高,降水分布与实况更接近。MM5模式的这4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环流的模拟较好,但模拟降水的效果有差别:对50 mm以下的降水,GR方案的预报效果较好,KF方案则较差;对50 mm以上的降水,BM、KF方案的预报效果一般较好;选择MRF或Blackadar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效果区别不大。选择BM或KF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混合相显式水汽方案、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云辐射方案的组合,取得了优于其他组合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7.
杨育强 《气象科技》2002,30(5):273-277
文章通过对2001年8月5~10日长江下游地区连续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认识到弱的热带低压系统对天气影响较大,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采用各种参数化方案进行数值模式计算,对降水量预报对比分析认为:区域数值预报中参数化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其决定了降水定量预报的准确性,而参数化设置中以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合理选取最为重要,它是影响区域数值预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水汽方案和行星边界层方案的选取也会影响数值预报结果。通过所选择的三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认为Betts-Miller方案和GRELL方案预报降水量各具特色,预报质量较高,而Kain-Fritsch方案预报能力相对较弱;水汽方案中单冰相比混合冰相方案预报降水量更为有效,行星边界层方案中Blackadar PBL方案比美国中期数值预报模式方案预报降水量误差小。  相似文献   

8.
WAM模式是继1980-1983年美、日、英、德、荷兰等国的海洋专家组成SWAMP(Sea Wave Modelling Project)研究组,针对世界各国十个有代表性的海浪数值模式,进行分类和对比试验研究之后(参见《海浪模拟》),西欧一些国家(英、法、德、荷兰、挪威等)自1985年起,由S.Hasselmann、K.Hasselmann、E.Bauer、P.A.E.M.Janssen、G.J.  相似文献   

9.
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一交梅雨锋暴雨过程影响的模拟检验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彭新东  吴晓鸣 《高原气象》1999,18(3):451-461
应用1988年版日本谱模式JSM,对比分析了Arakawa-Sckawa-Schubert、Kain-Fritsch、KuoAnthes和Gadd-Keers等几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梅雨锋暴雨对流系统模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简化的气相色化学模式的基础上,比较了HybridQSSA,Sklarew三种计算方案求解非线性化学动力学方程组的差异,并引入误差分配和线性组合两种质量守恒技术,分析它们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案对有要烃类浓度的计算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其它气态物浓度有一定的影响,用QSSA和Slarew方案预测的结果更为相近,而采用Hybrid方案得到的气态物浓度的平衡时间略为提前,从计算效率来看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中快波的过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人禾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94,52(2):235-240
Philander[1]明确指出在热带海气耦合系统中能够存在不稳定的海气相互作用。Philander等[2]的数值计算表明,由于海气相互作用,不稳定扰动可以向东传播。Yamagata[3]和Hirst[4]从理论上也证明了海气之间存在着正反馈过程。巢纪平和张人禾[5]运用一个流场和压力场的高阶平衡近似,即在热带大气和海洋中只存在向西传播的赤道Rossby波时,得出了两种介质中向西传播的赤道Rossby波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可以产生向西传的不稳定波。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出现一类不属于Kelvin波的向东传的不稳定波,这些结果对解释ENSO事件的传播过程是值得参考的。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贵州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中尺度模式MM5以及业务情况。业务运行实践证明,系统具有较强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力,对降水的量级和落区预报效果较好。选取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贵州汛期11个降水个例进行36h的降水模拟,经检验、分析和比较发现:各种方案预报效果的优劣在不同条件下有所不同,没有哪一种方案的预报效果是绝对最优的,总的来说:对50mm以下的降水,GR方案的预报效果较好,而KF方案则较差;对50mm以上的降水,BM、KF方案的预报效果一般较好;降水的模拟对参数化方案敏感。  相似文献   

13.
MM5中新边界层方案的引入和对比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勇  赵鸣 《气象科学》2002,22(3):253-26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边界层方案,即E-ε-1方案,并用五种层结下的通量廓线关系计算地面通量,将其引入到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5中,并用新的边界层方案对江淮流域存季暴雨进行了短期模拟,与此同时,对新的方案和模式原有的各种边界层方案作了比较,对此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数值模式能否准确地对降水过程进行预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能否准确地对云内的物理过程进行描述。目前显式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对粒子的下落速度、不同直径粒子的浓度分布两方面的微物理特征,分别使用质量加权下落末速度和粒子谱进行描述。因此,参数化方案中不同的描述方式直接影响数值模式对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本文使用耦合了一种新的体积水法双参数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3.5.1版本对发生在2013年5月8日的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别对Ferrier和Locatelli两种质量加权下落末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常数参数和根据东亚地区实际观测结果改进的谱形参数两种粒子谱形参数设置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四组参数组合预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质量加权末速度的改变对降水强度有一定影响;(2)粒子谱形参数对模拟降水的强度和发展都有明显的影响,且谱形参数对本次降水模拟的影响强于下落末速度的影响;(3)Ferrier质量加权末速度和改进的谱形参数的组合试验组对降水的预报效果,相对其他三组试验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数值模式中的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边界层对下垫面和自由大气之间的热量、动量和物质交换以及全球辐射的收支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值模式中对边界层的模拟需要通过参数化方案表现出来。综述了数值模式中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从闭合框架以及边界层内的重要物理过程这两个方面对各类方案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低纬高原上中尺度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邓崧  琚建华  吕俊梅 《高原气象》2002,21(4):414-420
在低纬高度上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中,积云参数化方案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而垂直加热廓线和增湿系数的方案设计是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中两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垂直加热廓线和增湿系数的角度设计了多种改进的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加热廓线采用位湿法,增湿系数采用指数型定义法的Kuo型改进方案较适合云南低纬高原上的中尺度数值模式;低纬高原上的增湿系数比我国东部沿海及一些平原地区要大;在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考虑低纬高原地形的影响,能进一步提高中尺度数值模式在低纬高原上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贵州降水预报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伍红雨  陈德辉  徐国强 《气象》2007,33(4):23-28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采用6个不同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即选择Kessler、NCEP3_class simple ice和simple ice(developed by LiuQijun,CAMS)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Kain-Fritseh(new Eta)、Betts-Miller-Janjie积云参数化方案形成6个组合,对2004年贵州汛期的降水过程进行48小时的预报试验,对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实况资料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GRAPES模式适合对贵州的降水预报;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比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大。simpleice方案与Betts-Miller-Janjie方案组合对贵州降水的预报较好,这些结果对提高GRAPES模式对贵州降水的预报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LASG-REM对1994年中国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实验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宇如聪 《大气科学》1994,18(Z1):801-809
LASG-REM对1994年我国汛期降水连续实时的预报试验结果再次表明了该模式对24小时短期降水有很强的预报能力。本文给出了该模式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连续50天的降水实时数值预报试验的TS(ThreatScore)技术评分以及发生在6、7、8月份主要降水过程的预报和根据大部分气象站观测降水量分析的24小时降水量等值线的比较。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LASG-REM连续50天的实时降水数值预报试验的TS技术评分(模式范围)平均为:雨区范围(24小时降水大于1mm)预报的TS值为56%;24小时降水大于10mm、25mm和50mm的TS值分别为36%、23%和15%,较1993年的TS评分有明显的提高。模式对1994年造成华南、华北严重洪涝灾害的暴雨都有很好的预报。由于模式中采用了保形水汽平流方案,在整个试验期间的水汽平流计算都未出现负水汽现象。初步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模式中对地形的有效处理和给出较合适的水汽凝结参数对模式成功预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混合相层状云系模式和中尺度低涡云系的实例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Anthesetal.的中尺度模式基础上引入胡志晋的双参数层状云模式并重新编制了程序,构成一个包含三种水相态和比较详细云物理过程的三维层状云系模式。为保持在较长时步中计算的稳定和精度,对微物理过程的计算采用混合格式,少数过程采用时间分裂格式,在相变过程的处理上设计了同时计算不同相态相变的参数化方案,按Lagrangian方法设计了粒子下落格式。用干模式、积云参数化模式、两相显式模式和本文模式对两个中尺度低涡个例作了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模式对涡环流结构、云场和降水分布的摸拟比其他模式更合理,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20.
一次沙尘暴中尺度低压和沙尘输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以常规观测资料为初始场,成功地模拟了造成“94.4.5”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张掖热低压。并通过给原有的中尺度模式系统加入沙尘输送方程和驱动地面沙尘抬升参数化方案,用改进后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成功地模拟了沙尘抬升和输送,与实况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