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ERA Interim再分析风和海浪资料、SODA三维温盐流资料、WOA09海洋温盐客观分析资料计算了风和潮汐引起的大洋垂直湍流混合系数,并从外部风能量输入、混合引起的重力位能改变、人为限定混合系数上限、不考虑外部能量输入的K理论参数化方案角度分别讨论了大洋垂直混合的能量守恒问题.研究表明:平均化资料和混合系数限定都会造成显著的能量不守恒,二者可造成高达90%的能量损失及能量输入周期律的显著改变.风在南大洋有巨大的能量输入至海洋上层湍流中,潮汐在深海山脉附近也有巨大的能量输入.本文认为严格考虑外部风和潮汐能量输入对于海洋长期气候模拟是必要的,在目前模式技术水平下恰当的使用本文计算出的混合系数集是一个快速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多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多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的概念及其相应的混合控制装置-常阻尼变刚度控制装置,阐明了其控制原理,建立了两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的状态方程,其于瞬时最优控制的概念,提出了多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的控制律,某两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的仿真分析表明,多结构混合控制体系的概念是正确的,相应的混合控制装置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层状介质参数反演的混合最优化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波动方程反演是典型的非线性反问题,本文提出了用混合最优化法反演层状介质参数。混合最优化法将广义模拟退火与局部最优化方法结合,能较好地利用两者的优点,在本文中,局部最优化算法采用线性迭代算法。通过数值结果表明反演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变分原理的多震源混合数据直接偏移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震源混合地震采集技术,即将多个震源以一定编码方式连续地激发,得到多炮混合的地震数据.该技术能减少地震采集时间,节约采集成本,但是混合数据的直接偏移会在成像剖面中引入严重的串扰噪声,影响成像效果.从数学上看,地震成像属于典型的数学物理反问题,可以采用线性反演方法求解一个正则化约束的最小二乘(LS)优化问题,获得更高质量的成像结果.全变分(TV)正则化方法是图像去噪和复原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热点技术,其能在去除噪声的过程中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和不连续性.在对TV图像去噪复原方法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多震源混合数据直接偏移成像问题转换成图像复原的极小化能量泛函问题,用TV正则化代替传统最小二乘偏移(LSM)中的L2范数正则化,提出基于全变分原理的混合数据直接偏移方法.该方法使用基于梯度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与快速梯度投影组合算法——FISTA/FGP求解最优化问题,能有效压制串扰噪声,增强同相轴连续性,提高成像分辨率.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将本方法应用于混合数据,无论是去噪效果还是成像精度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混合波模型,用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等效裂缝天线,兼顾了以往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点.对胜利油田的电磁波测井(EPT)资料,分别用混合波模型和平面波模型求解得到的介电常数代入各种解释模型,计算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再与实际岩芯测量建立的关系相比较,证明混合波理论模型更合理,解释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中"混合像元"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结合盲源信号分离技术的混合像元盲分离模型,该模型的核心算法是HFC算法和基于负熵的改进FastICA算法,优点是能够通过非常少的先验知识就可以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完成特征提取工作,且收敛速度快,精度较高.采用高光谱模拟数据和加噪数据,分别检验混合像元盲分离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受端元提取数目多少的影响以及高斯白噪声的影响较小,对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提取具有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OpenSees-OpenFresco-MTS混合试验系统,选取关键构件底层中柱,进行大空间地下结构地震响应混合试验研究。在混合试验过程中,取结构底层中柱为试验子结构,取结构剩余部分与土体为数值子结构。为了满足试验要求,开发了一种专用于混合试验的可变刚度钢构件。通过更换柱脚螺杆改变试验装置侧向刚度。在混合试验前,根据数值模型中对应单元侧向刚度确定钢构件侧向刚度;根据幅值比和相位差等频域指标评价混合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上海人工波工况、El Centro波工况和Kobe波工况中,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匹配良好。在以大空间地下结构地震响应为研究对象时,基于OpenSees-OpenFresco-MTS的混合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杜雨峰  王涛 《地震学刊》2014,(3):370-376
采用子结构混合实验方法进行复杂结构的地震响应模拟。在混合实验中,根据结构的特征划分为多个子结构,每个子结构被封装起来,只有边界上的力和位移作为子结构间相互作用的变量,利用拟牛顿法保持整体结构的平衡和协调。目标结构为S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顶部设置11层高的钢塔。在混合实验中,该结构被分为3个子结构,SRC部分为第一个子结构,采用OpenSees进行模拟;钢塔的第1层比较薄弱,是变形集中区域,采用实验进行模拟;钢塔其余部分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进行模拟。实验得到准确的地震响应,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实验方法可有效地结合多个有限元程序,充分利用各个有限元程序的优点进行复杂结构的地震响应模拟。  相似文献   

9.
赤铁矿与磁铁矿混合比例对磁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将磁铁矿与赤铁矿进行人工混合,其中磁铁矿含量固定为0.3%,而赤铁矿含量则变化于0%~9%,并根据磁铁矿颗粒大小分为两个系列(纳米级磁铁矿+赤铁矿,系列1;假单畴磁铁矿+赤铁矿,系列2),探讨了磁性参数对上述磁性矿物混合比例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退磁参数S比值和Hcr/Hc不仅与磁铁矿和赤铁矿混合比例相关,同时也受到磁铁矿颗粒大小的影响,对于系列1而言,S比值对赤铁矿含量小于2%的混合样品较敏感,随着赤铁矿含量增加显著下降;Hcr/Hc则在赤铁矿含量大于3%时变化较大,通常用于指示亚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的参数XARM/X与XARM/SIRM,也受到磁铁矿与赤铁矿混合比例的影响,对于磁铁矿颗粒较细的系列1而言,当赤铁矿含量小于3%时,XARM/SIRM随着赤铁矿含量增加存在较为显著的下降现象,上述结果表明,当使用磁性参数进行环境解释时,需要同时考虑磁性矿物颗粒大小以及不同矫顽力矿物混合比例的影响,特别是磁铁矿以超顺磁颗粒为主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定义了描述地幔混合程度的新的统计学量度——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和对流混合扩散度.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等于至少被置换一次的块体数与地幔总块体数之比,对流混合扩散度等于示踪元初始体密度与示踪元终体密度之比.本研究假设地幔对流是稳定的,上地幔和下地幔的黏滞性存在差异,其驱动力为板块运动或地幔中密度异常分布.实验中地幔被划分为20736 个块体(5°×5°×300 km),2376个示踪元被放置在地幔顶部100 km深度或底部100 km高度的5°×5°的网格点上.模型计算表明, 地幔块体对流置换度随运转时间变化.就全地幔而言,在系统运行四十亿年后,大多数模型对应的块体对流置换度均超过80%,而上地幔块体置换度则达到90%.这预示大多数的地幔块体将被来自其他位置的块体所取代.对于放置在地幔顶部或底部,浓缩于很小空间10°×10°(间距0.25°) 中的两组1681个示踪元而言,尽管其对流混合扩散度在开始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此两组对应的对流混合扩散度均趋于常数,示踪元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地幔之中.由以上的结果可以推断,在经历了四十五亿年的演化过程后,由于对流的作用使地幔基本上已经均匀混合,地幔中不大可能存在尺度大于5°×5°×300 km的异常块体.  相似文献   

11.
从次小尺度海洋运动方程和运动近各向同性假定出发,本文给出高确定性的海洋湍流二阶矩闭合方程和特征量变化方程.这组方程描述波动、涡旋和环流等较大尺度运动对海洋湍流的剪切不稳定性生成机制.同时,基于海浪破碎是湍流海面生成主要机制的认识,本文按破碎海浪统计理论给出湍流特征量变化方程的海面边界条件,包括由破碎能量损耗和卷入深度分别确定的海面动能通量和动能耗散率.根据上层海洋湍流特征量方程的平衡解和关于动能耗散率的观测资料,本文得到海浪生湍流混合系数的解析估计.所得到的海浪生湍流动能耗散率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对比,混合系数与先前Prandtl混合长度理论估计的一致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混合最优化算法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简要概述了局部最优化、全局最优化的优缺点和混合最优化算法的基本内容;详细总结论述了模拟退火算法与线性化方法结合、模拟退火算法与单纯形和均匀设计方法结合、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模拟退火算法与共轭梯度法结合、神经网络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遗传算法与局部算法结合等混合最优化算法在地球物理学中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最后展示了混合最优化算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EPS混合土(EPSCS)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环境友好等优良工程特性的土工材料,作为挡墙回填土可大大减小墙背所受到的侧向土压力。为更好的理解回填EPS混合土挡墙的抗震性能,针对EPS混合土的特点,从性态分析角度出发,基于直接位移的设计概念(direct displacement based design,简称DDBD)提出一种适合回填EPS混合土的挡墙抗震简化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由抗震性态设计理论所得到的土压力和墙顶位移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土压力需求曲线可用于判断墙后土体是否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较好地预测回填土裂缝的出现;挡墙的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的交点为挡墙发挥最佳性能的状态,可用于回填EPS混合土挡墙的性态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4.
混合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海水运动形式,对多个海洋学分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物理海洋学的研究重心从大尺度向中小尺度现象过渡,近年来混合问题的研究重心也逐渐转向了中小尺度现象.内波与中尺度涡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尺度物理海洋学现象,对海洋能量在不同尺度中的级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地震海洋学研究了海洋混合参数的提取方法,并以南海内波和地中海涡旋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内波在200~600m深度范围内所引起的混合可达10-2.79 m2·s-1左右,比大洋的统计结果10-5 m2·s-1高出两个数量级以上.而地中海涡旋所引起的湍流混合率可达10-3.44 m2·s-1左右,与大洋统计结果相比高出1.5个数量级左右,并且地中海涡旋下边界的混合要强于上边界,这一特征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另外涡旋上边界之上以及侧边界的外侧也具有非常高的混合率.  相似文献   

15.
积云并合扩展层化型积层混合云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积层混合云是我国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作业对象,从云降水物理的角度来研究云系的形成和发展维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积层混合云的重要性,本文从个例研究入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2005年5月17~18日发生在我国西南山区(主要以贵州省为主)的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发现这次过程是由对流云并合扩大层化形成的.云系形成以后,云系附近会不断有对流云生成,并在移动过程中并合进入云系,补充云系发展维系所需的含水量和能量,促使云系不断维持.在积层混合云系的内部,对流云和层状云区不断地发生作用.对流云给周围的层状云不断输送含水量和能量,支持着层状云的发展.云系内部两种云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对流云内的上升气流速度逐渐渐小,层状云的上升气流速度不断维持,总上升气流面积区扩大.对流云的降水量不断减小,而层状云的降水不断维持,带来了大面积持续时间很长的降水.  相似文献   

16.
地震复发间隔的概率分布是计算地震发生概率的基础.利用我国历史地震目录资料,统计分析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归一化区域复发间隔,分析发现中国大陆中强地震活动兼具周期性和丛集性特点.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与指数分布构建混合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混合概率分布函数的最优参数.拟合结果的误差分析表明,混合概率分布模型更加符合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混合语言编程研制测量数据处理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TRAN适合于编制数值计算程序,但不易于编制菜单等用户界面。Visual Basic的特点恰恰是易于编制用户界面。因此Visual Basic和FRTRA的混合是许多程序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用Visual Basic和FORTRAN混合研制测量数据处理程序,并以算例的形式给出WGS84坐标系下地心坐标转换到大地坐标(XYZ→BLH)直接算法源程序。  相似文献   

18.
混合试验将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对加载系统的要求,可以完成大比例尺甚至足尺试验,且方便观察试件的地震响应过程,因此广受关注。为了推进混合试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斌教授课题组正在开发一款混合试验平台,即HyTest。本文针对常用的MTS电液伺服系统,采用MTS提供的VB软件接口开发了HyTest试验平台与MTS控制系统的通信模块,具备发送命令、保存数据、坐标变换、网络通信等功能。完成了一例单层单跨6自由度平面钢框架结构混合试验,验证了该通信模块的有效性。重点介绍所使用的开发方法及其在混合试验中的应用,既方便同行使用HyTest,又可作为MTS系统二次开发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废旧轮胎制成的橡胶颗粒与黏土混合形成的混合土能利用于路基、填土等工程领域,能够改善黏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气动直剪仪对不同橡胶掺量(0、5%、10%和20%)下混合土的剪切特性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同时考虑不同剪切速率(0.5、1.0、2.0 mm/min)和竖向应力(30、60、90 kPa)的影响,探讨混合土的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土的抗剪强度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在橡胶掺量为5%时取最大值;混合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剪切速率对混合土抗剪强度的影响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在竖向应力为30 kPa作用下,混合土呈先剪缩后剪胀的特性,其余条件下混合土均呈剪缩特性;加入橡胶颗粒会降低混合土的黏聚力,橡胶掺量越大,黏聚力下降越大,黏土中掺入橡胶颗粒会增加混合土的界面摩擦角,5%掺量下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混合岩化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混合岩化作用是指地壳深部的深熔作用,在地壳褶皱带中引起一般岩石的深熔和分异;再由熔融物质侵入到地壳上部,与围岩发生混合和交代所成。混合岩化的全过程都按矿物组合的反应式,分为两个不同阶段表示出来。这样的混合岩化演变过程,可能在地壳褶皱带中是一般岩石变化的普遍规律。本文并证明了混合岩化作用的矿物组合变化范围和形成的温度、压力,最后讨论混合岩化的原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