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2008年、2013年、2018年3个时段的资源三号遥感影像、天地图、公开版交通地图等数据,结合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城际客运交通流、城市可达时间和等时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功能联系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的综合联系网络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地区逐渐减弱的态势,形成了横"T"字形的联系空间结构,且城市间的相互联系存在距离主要中心城市越近则彼此相互联系越紧密的现象,呈现出内强外弱的综合联系形态。  相似文献   

2.
客运铁路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运输是城市间的重要联系方式,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城市网络结构。从12306购票网络获取了铁路客运数据,以列车数量和运行速度进行加权来构建无向加权矩阵,从城市节点和城市间联系两个角度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出以长沙、武汉、南昌为核心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格局,顶层联系网络将核心城市联系在一起,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不同。火车流量有向顶层节点、顶层联系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成渝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三极"(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中的重要一极,其持续监测分析对推进区域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21日,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承担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任务顺利通过局级验收。该监测分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利用贵阳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5年、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专业资料,进行数据整合与处理,根据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分析和基本统计分析,对空间格局和区域合理性进行评价,得出监测结论:贵阳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只在城市中心地域运作较好,而在离中心略远的区域则不突出;新增社会福利机构、绿地、公路对整体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市域为基本单元,借助社会经济数据,引入自然环境数据,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土地因子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动力因子以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中心联动-梯度明显"的分布格局。动力因子对各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是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扬子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和城镇空间联系两个角度进行指标分析,综合测度了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城市群城镇发展水平,并利用探索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监测周期内,城市群各市的扩张均处于全省前列,"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迅速、效应明显,3期城市群建成区空间重心都集中在扬子江以南的常州市境内,表明扬子江以南的城镇发展规模优于江北;②从城镇空间联系来看,宁镇杨、苏锡常、苏通等城市组群的联系相对明显,构成了整个扬子江城市群的基本联络骨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构成了联系网络。  相似文献   

7.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时空分布格局,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基本呈现以上海、南京、武汉等不同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外逐步降低的“中心-外围”的分布格局。2)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土地市场化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的直接效应和负的溢出效应;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则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均不明显。3)不同影响因素对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区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由城市的空间要素在城市地域上分布和相互交织而成的空间关系[1-2]。利用2000、2005、2010、2015、2016年5期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提取江西省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对提取成果进行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及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北紧南松、一核南北双中心"的结构,研究成果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老城区交通拥堵,新城区粗放型扩展"等空间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规划建议以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何建华  李纯  刘耀林  俞艳 《测绘学报》2015,44(7):805-812
区域网络空间交互已逐渐成为地理学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将由城市群形成的城市化区域抽象为地理空间数据场,以城市为场源、城市间的交互作用为场强度量,构建了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场的城市间多向网络交互情景分析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区,以城市圈5年时点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多向网络交互作用及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一核众弱空间格局明显,区域整体交互差异显著不均;2006年后,城市交互强度上升速率有了较大提升,武汉城市圈政策对城市网络交互情景的影响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因此,城市群已成为当前城市与地理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不同学科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展开相应研究,且大多为针对发展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研究,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要素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京津冀城市群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外的国内第三大经济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因此,本研究从人口、经济、产业三大空间要素入手,重点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以期丰富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built-up expansion of Ranchi urban agglomeration over a period of about 8 decades from 1927–2005. Satellite images and topographical maps were used to evaluate land use dynamics during these periods. Built-up growth of 473.7% during 1927–2005 was primarily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 along with reduction of natural water bodies reflects negative impacts of built-up expansion, which increased many folds in recent decades. The built-up growth is also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population growth, land consumption rate and land transformation. The land loss due to increasing built-up growth of Ranchi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 capital regions and cities along with population increase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possible scenario of built-up expansion in Ranchi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发育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手段。利用GIS技术在评价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基础上,认为在城市群建设中应注重交通网络整合,适度超前发展并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并提出城市群交通网络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空间冲突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缺乏协调发展、土地空间资源竞争激烈而导致的空间冲突等问题,从生态安全视角,利用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土地利用严重不协调的区域,并对影响空间冲突的因素进行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的探究.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中,2000年、2010年在张承地区集聚形成高冲突片区,2015年转移为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和邯郸市西北部高冲突带.②空间冲突绝对值及其变化值存在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③经济发达的区域已经较好地控制住了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增加对空间冲突的影响;经济欠发达区域人口和GDP的增加往往会带来空间冲突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运用6个旅游资源指标,14个社会经济相关指标以及5个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对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关中城市群地区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关中城市群区域环境质量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社会经济相关指标,量化计算了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种类和空间结构指标;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所得指标进行聚类,运用Matlab建立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计算结果将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区域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度,但不同类型地区的旅游资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南岸城市群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湾南岸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1990、2000和2011年3期Landsat-5 TM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采用密度分割法对反演的地表温度影像进行等级划分,对比分析各个时期地表温度分布的空间规律。再提取研究区山地以外的平坦区域,对前后不同时期的地表温度做差值运算,分析地表温度随时间的升降变化。最后提取研究区内的城市建成区,通过计算各时期的热岛比例指数来分析各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已成为目前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哈长城市群为例,从水土等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数量变化、交通状况、城市联系紧密度等角度,对哈长城市群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夯实数据基础,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围绕城市群经济区空间开发建设和协同发展需求,以城市群空间开发规划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以规划协同管理为导向,研究城市群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批后管理等全链条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框架,构建有序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数据体系;设计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架构,研究面向多源异构规划数据的综合与集成技术、自治组织与管理技术;提出空间开发规划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共享运行机制、数据安全机制等,支撑相关决策部门开展城市群空间经济区空间开发规划管理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年、2017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相关专业资料,选取典型分析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渝城市群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口布局、交通状况、城际空间联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综合分析,并基于客观数据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不均衡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