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龙  柴洪洲 《海洋测绘》2009,29(1):25-27
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主要受观测量的精度和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两方面的影响,GPS等相同轨道分布的卫星导航系统一般采用几何精度因子(GDOP)来分析定位精度。我国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三类异质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导航系统,不同轨道卫星定轨误差不同,用户所得到的观测量精度也不相同,因此精密定位精度计算和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这种差异。引入了加权几何精度因子(WGDOP),利用模拟观测数据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外部检核计算结果表明,精密定位计算时顾及观测量精度差异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伪距测量精度决定了伪距定位的精度。伪距测量值主要由卫星至用户机的真实距离、卫星钟差、大气传播延迟、用户机钟差、用户机通道延迟以及用户机跟踪环路误差组成。提出了伪距测量精度的三种评定方法。详细推导了如何通过数据仿真将伪距观测值中的用户机跟踪环路误差与其他误差进行分离,将得出的数据用于评定计算以获得伪距测量精度。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毛悦  孙付平 《海洋测绘》2006,26(2):69-72
对伪卫星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重点研究了伪卫星空中基站的自身定位问题。从陆地上空伪卫星和海上伪卫星两个方面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其几何精度因子随定位星座布局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最终的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结合精度衰减因子(DOP)值的精度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根据单站DOP和全球DOP进行系统定位精度评估的两种方法,仿真证明,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海面高对北斗定位精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面高要素对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研制的海上用户接收机进行了陆地试验和海上试验,证明了考虑海面高因素的海上用户接收机能有效地提高北斗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北斗星座中三种异质卫星对应的观测量精度不同,采用加权定位法进行解算,实测结果表明,系统水平定位精度优于5m,高程方向优于10m,东向方向定位精度最高,系统可以满足亚太区域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与运行,目前已形成多系统导航定位的局面。基于短基线,首先对密林地区的GPS、BDS、GLONASS的卫星可见性以及伪距观测值的质量进行了简单的评价,然后分析了密林地区GPS、BDS、GLONASS单系统、双系统及三系统组合模式下单点定位及伪距差分定位性能。结果表明:在密林地区,GNSS多系统组合能够明显提高定位精度,GPS/BDS组合定位的精度优于GPS/GLONASS、BDS/GLONASS组合,而GPS/BDS/GLONASS的定位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北斗区域系统在国外典型区域内的定位性能,利用STK软件仿真建立了该系统"5GEO+5IGSO+4MEO"星座,在此基础上对关岛、索马里、堪培拉等地区的卫星可见性和几何精度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斗区域系统足以全天候满足上述区域内用户的导航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9.
局域差分中,用户到基准站的距离对定位精度有着决定性影响。利用基准站生成用户误差改正数,其算法很多,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内插系数和内插质量因子。利用局域差分GPS进行定位时,只有当流动站位于基准站构成的多边形网内时,才可能得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测站观测数据,采用伪距相位差组合和伪距多径组合方法,分析了GPS、Galileo、BDS和QZSS 4个系统伪距测量噪声和多径误差,比较了各系统内部信号数据质量以及系统间兼容信号数据质量。结果表明:GPS系统中L2C信号伪距测量精度要优于L2信号;Galileo系统中E5信号伪距测量精度最优,其E1和E5a信号伪距测量精度分别优于GPS/QZSS L1和L5信号;QZSS信号伪距测量精度与GPS信号基本一致;BDS系统三频信号伪距多径中均存在与高度角相关的系统性偏差,最大可达1m,且其三类卫星伪距测量精度有所差异,相同高度角条件下,GEO卫星伪距测量精度最优,IGSO卫星次之,MEO卫星最差。  相似文献   

11.
瞬时海面高模型及其在地球同步卫星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建  韩春好 《海洋测绘》2004,24(1):9-12,16
首先给出了两种瞬时海面高模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模拟定位,验证了这两种模型在地球同步卫星定位应用中的可行性。最后讨论了这两种模型在地球同步卫星定位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进一步提高这两种模型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调查导航定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进展到需要实施钻探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合物识别的准确度,精确描述水合物矿体的外部形态及展布特征,获取矿体准确的位置信息,必须要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在水合物调查的实践过程中,根据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的特殊性,通过对定位网络配置、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精度并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水合物的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结合声波射线传播规律提出了双曲面模型水声定位的数据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一定浮标网形下声源位于某区域约2 000m水深处10km×10km范围内的声线双曲面模型定位观测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并将截止角的概念引入水声定位中。定位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水下DGPS定位系统的外符合定位精度在水平方向优于5m,垂直方向优于10m;网形中间区域精度较高,三维定位精度为亚米级。引入角度限制后,定位区域内外符合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m,垂直方向优于4m。  相似文献   

14.
超短基线系统定位精度改进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短基线是一种常用的水声定位技术,与其它基线相比,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基线基阵尺寸小,易于安装。由于在远距离误差发散快,超短基线作用距离不远,其远距离定位精度也不高。为了满足深海作业需要,提高超短基线远距离的定位精度,提出改进超短基线定位精度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进基阵阵形,从而加大基阵孔径提高定位精度;另一种是通过使用宽带信号测向,采用相关峰内插时延估计的方法。经计算机仿真,通过两种方法改进后的超短基线系统定位精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动态条件下对人员无法到达区目标定位的方法,分别研制了GPS激光测距定位系统和GPS近景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了水上动态实验,分析了两套系统的定位精度,验证了两套系统在动态测量模式下的可用性,提出了对人员无法到达区目标定位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北斗伪距单点定位、伪距差分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自编程序,利用同济大学TJA站8天的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平面方向上达到3.5m以内,高程方向优于8m,满足普通导航定位的需求。北斗差分定位的精度较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其精度平面上达到1m以内,高程方向优于1.5m,能满足较高精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高精度水下定位技术对于维护国家海疆安全、海洋权益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根据射线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利用双曲面定位方法建立长基线深海定位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4 000 m水下信源在10 km~2正方形范围内的定位误差精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浮标网络中心位置定位精度最高,可得到亚米级;离中心位置越远,定位精度越差。  相似文献   

18.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可以为水下调查设备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是当今海洋探测工作必不可少的装备。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定位结果包含了多种来源的误差影响,对超短基线定位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是保证水下精确定位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超短基线基阵进行校准,并对其定位精度进行精度评估,对海上应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原始数据中出现的跳点进行剔除、滤波处理,得到较可靠的水下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9.
GNSS/声纳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GNSS浮标阵列构型和测距精度。优化水面GNSS浮标阵列对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高度角约束条件的GNSS浮标阵列优化搜索算法。基于GNSS浮标位于海平面和高度角约束条件,本文提出了优化PDOP算法。我们以5个浮标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且获得了完整解。最后,为了在PDOP最小的解中搜索到最优构型,我们提出了一个用来获取最小GDOP解的搜索算法。算法表明:在区域范围内,区域中心点处GDOP最小与区域PDOP均值最小是等价的。我们用中国南海实测数据阐明了5枚浮标情况下定位图形与定位精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