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量元素协变关系已经被广泛地利用来定量研究岩石的成岩过程。花岗岩中包体是花岗岩成岩过程的产物,它与寄主岩石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因此可以利用微量元素协变关系探讨花岗岩中包体的成因,建立不同成因类型包体均微量元素定量模型和有效的判别准则。包体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富钾火山岩及其地幔包体和橄榄石捕虏晶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并分别测量了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富钾火山岩1150—1200℃,地幔包体1200—1280℃,捕虏晶1200℃),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包裹体所反映的成因意义。通过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如下结论:地幔包体与橄榄石捕虏晶有相同成因;地幔是含水的,地幔岩发生过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3.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懈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中含有捕虏体、残余体和岩产乐包体三大类型,其中岩浆包体包堆积岩包体、堆积晶包体、混杂岩包体和冷凝边包体。各类石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反映了它们成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白鸭山A型花岗岩体中广泛分布着暗色微粒包体。对该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镁铁质微粒包体(MME)与其寄主岩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相似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MME与寄主岩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包体中岩浆成因褐帘石的发现,否定了富云包体的残余体成因,包体中含有碱性长石捕虏晶及大量针状磷灰石,指示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结合共分母和不共分母图解判别,揭示MME与寄主岩明显具有岩浆混合作用特征,FeO*-MgO判别图解也指示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Nd,Sr同位素组成指示MME的主体成分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寄主岩体的物质来源为北大别杂岩。综合研究表明,大别地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次壳幔混合作用,可能与岩石圈的伸展减薄有关,岩石圈的伸展导致富集地幔上涌,底侵并诱发古老下地壳熔融,同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深部下地壳及地幔中的流体是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巨大气源库体。地下深部的物质运动人们又不可能直接接触,但出露在地表的地幔岩是研究地幔演化的窗口。玄武岩中的包体更是典型的地幔岩石,包体中携带有大量的地幔物质信息,而其中的流体包裹体则是地幔演化中原始流体的代表,其中的气体同位素能有效地指示气体的源区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上地幔组成和演化,对深部无机成因气的气源示踪、形成条件和环境以及地幔脱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地幔岩包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了幔源流体及其气  相似文献   

6.
青阳岩体微粒包体及岩浆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阳岩体微粒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与寄主岩石既有相似性又有显著的差异。相似性表明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差异性反映了包体部分熔融残余体的属性。青阳岩体及微粒包体的岩浆动力学特征亦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揭示了包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微粒包体特征为探讨岩浆岩成因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刘成东  张文秦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39-744
对东昆仑约格鲁花岗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态、大小、成分和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发现包体形态多样,以强烈的塑性流变为特征;包体大小悬殊,多数直径为几十厘米,最大者长轴达4m;包体成分以闪长质为主,结构总体上比寄主岩石的粒度细,岩体中不同部位的包体成分和结构都有所变化;包体分布不均匀,经常呈族状、条带状密集分布,具定向性。镜下研究发现,在包体中经常见到针状磷灰石、石英捕虏晶和斜长石的自形内核环带及增生边等现象,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含金云母和透辉石的纯橄岩呈浑圆状包体产于角闪闪长岩中。岩石组构、矿物成分和痕量元素等特征表明包体为上地幔成因,并且为地幔橄榄岩高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体。包体和寄主岩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之前曾发育有不相容元素的富集作用——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暗色微粒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包体矿物学、显微结构和岩石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体演化与熔渣演化的关系模型,证实包体的前身是捕虏体,后者代表从盖层落入岩浆中的岩块,包体则是岩块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不同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基性度的包体,代表了岩石原地熔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富云包体反映了熔渣演化的最后阶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熔融即与寄主岩浆混成一体,完成了从岩石到岩浆的整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依据53个观察点2 615个包体的统计,将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包体划分为捕虏岩包体和微粒包体两大类.包体与岩体在组分上具有明显的浓度差,在物理化学上是不平衡的,包体与岩浆之间必然发生交互反应,从而形成包体的同心环带构造.捕虏岩包体环带构造特别发育,尤其是碳酸盐岩包体.根据50余个包体岩石薄片观察、矿物化学及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将碳酸盐岩包体从早到晚的演化规律划分为4个阶段:热变质角岩化阶段→超镁铁质基性岩化阶段→中基性岩化阶段→中酸性岩化阶段,直至包体消失.56个微粒包体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组成矿物是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组成和体积分数与闪长岩相当,因此又称为闪长质包体,定量统计结果表明,暗色闪长质包体的暗色矿物体积分数>35%,浅色闪长质包体的暗色矿物体积分数<35%,后者可构成前者的浅色边.根据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宏观特征及分布规律、特殊的结构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与寄主岩的对比以及6 187个斜长石双晶类型百分率的成因分析得出,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的闪长质微粒包体尽管有多种成因,但有不少可能是捕虏岩包体变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广西岑溪地区糯垌岩体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对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岩相学研究表明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主要为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变粒岩、钾长变粒岩和花岗闪长岩,按成因分为捕掳体和残浆包体两类。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包体(样品F16—7—6)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样品F16—13—4)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2. 3±2. 2) Ma和(252. 7±4. 4)Ma;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与寄主岩石形成时代一致,黑云斜长片麻岩与大冲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一致。岩石包体和寄主岩石在hark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表明寄主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杨松教授在“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中(以下简称“讨论”)[1],对花岗岩岩石包体的成因及花岗岩的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本文拟就杜教授提出的问题,简单介绍原地重熔模型及其对花岗岩岩石包体的成因和岩基定位机制的认识,请...  相似文献   

13.
在华北陆台北缘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成因研究中,对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矿物学和岩相学研究,从中获得了许多反映花岗质岩浆来源及其成岩演化过程的信息,从而为花岗岩的岩浆起源提供了证据。这些暗色岩包体按成因及来源可分为:深源火成岩包体,围岩包体及深熔同生包体。研究表明,深源火成岩包体是花岗岩的母岩浆(基性岩浆)的早期结晶分离相,有些包体可能代表岩浆源区—上地幔岩的岩块。而深熔同生包体和围岩包体则是在深熔岩浆的形成过程中母岩中难熔组分的聚集物和岩浆上侵过程中捕获围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滇西马厂箐岩体暗色包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马厂箐岩体斑状花岗岩中发育大量暗色包体.对包体和寄主岩的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及Pb同位素进行分析.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包体及寄主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Pb同位素则反映两者可能分别起源于EMⅡ和下地壳.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包体岩相学研究,认为暗色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暗色包体对于揭示富碱岩浆起源、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反映了马厂箐岩体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幔源岩浆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伯利岩中的单斜辉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振信 《地质学报》1992,66(1):35-47
本文对我国金伯利岩中,作为巨晶、粗晶、基质相矿物、与镁铝榴石和钛铁矿的连生体、深源岩石包体矿物及金刚石中包体矿物产出的单斜辉石的粒度、形态、颜色及蚀变壳、矿物种属、化学成分特征、端员组分、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研究。并与玄武岩中的巨晶及其深源岩石包体矿物、钾镁煌斑岩和云煌岩中的单斜辉石作了对比。研究了单斜辉石和镁铝榴石共生对。探讨了金伯利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因,形成的温、压条件及所反映出的金伯利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指出了该矿物在找寻金刚石矿工作中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6.
大麻坪超镁铁岩主要以两种产状产出,一是以包体形式寄生在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中,二是地幔底辟体侵位至近地表形成二辉橄榄岩岩体.二道沟二辉橄榄岩体相对规模大,露头较好,岩石新鲜,其中橄榄石颗粒粗大,色泽鲜艳,现被当作宝石矿加以开采利用.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在此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关于它的成因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包体堆积成因.通过近两年野外和室内工作,笔者认为二道沟二辉橄榄岩岩体并非包体堆积,而是二辉橄榄岩固态侵入体.  相似文献   

17.
莺琼盆地流体包裹体对热液活动及油气运移的示踪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程本合  熊亮萍 《岩石学报》2000,16(4):695-699
流体包裹体对地下热液活动及油气运移具有较好的示踪作用,尽管在确定最高古地温及其时间方面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为了评价均一温度的可靠性,该文首先用物质平衡法推导出了体测温的数学模型,模型表明,体积表明,体积较大的包体测温数据较准确,对莺琼盆地包体测温数据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包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受来自深部3000~4000米的热液活动控制,流体包裹体发育与超压层埋深,烃源岩生排烃作用而引起的热液活和油气运  相似文献   

18.
新疆准噶尔地区也布山、庙儿沟两个晚古生代后碰撞准铝一过铝质花岗岩体中,广泛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体与其寄主岩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东准噶尔也布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成分,表明它是与寄主花岗岩相同成因的同源包体,是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经过高度演化、结晶分异的产物;西准噶尔庙儿沟二长花岗岩体中含钾长石斑晶的微粒包体则主要是由幔源的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残余体,被酸性岩浆携带并发生成分上的同化和混染,最后在上地壳侵位的产物。同准噶尔碱性花岗岩一样,载荷包体的准铝一过铝质花岗岩是晚古生代后碰撞阶段构造一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伊春地区晚奥陶世花岗质岩石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笑山河林场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晚奥陶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的1:5万区调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北影林场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笑山河单元细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发育闪长质包体,多呈大小不等的椭圆状分布于岩体边部。经对花岗质岩石和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详细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因上具联系性,演化上具亲缘性,闪长质包体是不混溶包体,是长英质岩浆发生融离不混溶作用时自身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括了近几年来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岩石包体的成因分类,综述了利用岩石包体研究岩浆作用机制及其动力学、研究有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以及研究中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