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GIS支持下用NOAA/AVHRR数据进行旱情监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旱灾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它对中国北方春小麦生产的影响极大。本文介绍了一个应用遥感、GIS技术对黄淮海平原春小麦的旱情进行监测的系统及其方法。它综合使用的NOAA/AVHRR数据、地面气象资料和地图,选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模型和热惯理模型对旱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分别用分县的旱情等级分布图和相应不同等级的旱情面积、面积比例数统计表来表示。该系统自1994年起投入运行3年,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宗琴 《北京测绘》2014,(3):15-17
科学的对工程测量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是测绘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作,本文在总结以往测绘成果质量评价方法的同时,给出了工程测量的质量评价模型,即双层模糊评价模型,以高程控制测量为例,详述了模型的计算步骤和最终质量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3.
熊振华  李恒凯 《测绘科学》2021,46(9):168-177
交通速度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交通路网时空分布特征入手,引入天气状态、空气质量和时间属性特征变量,建立了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框架(MF-BiLSTM).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基于滴滴开源算法计算得到的成都市道路速度时序数据集进行建模分析,分别选取了RNN、ARIMA、CNN、多层LSTM和单层LSTM网络5个基准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MF-BiLSTM在一个标准周内的各个时间段均优于基准模型,在不同道路等级下能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与上述基准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2.94%、1.02%、2.45%、1.10%和1.67%.同时,在不同天气状态和空气质量等级下,MF-BiLSTM均能表现出更加准确和平稳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森林中可燃物的分布状况是影响林火产生、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激光雷达(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数据、地形和气象因子共同驱动的可燃物特征分类系统(fuel char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system,FCCS)模型来实现森林火险等级预测。以云南省普洱市为研究区,首先,利用机载LiDAR数据生产的树冠高度模型进行面向对象分割,与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叠加分析确定分割单元,并根据可燃物的可燃性将研究区内的可燃物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灌木林等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形成验证数据集;然后,提取LiDAR变量因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反演不同可燃物的森林参数;最后,将森林参数连同气象和地形因子作为FCCS模型的输入,完成各个分割单元的火情等级评价,实现该地区潜在火行为、树冠火、有效可燃物和综合火灾险情的制图。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效可燃物火险等级比较低,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森林垂直结构与森林火险等级关系密切,森林参数的准确估测对整个可燃物的制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出租车经验知识建模与路径规划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租车采集的浮动车数据,研究出租车司机道路选择的经验和规律,建立出租车司机道路寻径的经验知识模型,将城市交通道路网按该知识模型分成不同等级的经验路网;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知识的交通道路寻径算法,并以武汉市交通路网和浮动车为实验数据,将本文提出的道路寻径算法与传统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起止点相同的情况下,本文选择的路径较好地保持了道路等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明显减少通行时间,更符合自主出行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针对榆林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环境宜居性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SOFM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聚落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植被覆盖度等因子,构建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遗址大都分布在海拔1 000~1 200m、坡度3~9°、距水系距离为0~800m、坡向为阳坡以及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一级聚落均分布在古代环境宜居性较高的区域。与仅使用地形因子建立的指数模型相比,加入植被覆盖度和聚落等级因子的模型对不宜居的沙漠和遗址分布空白区域划分的宜居性等级低,对遗址分布密集的宜居区域划分的宜居性等级高,宜居性等级划分结果与各等级遗址密度分布的客观事实更为吻合,综合因子模型对区域宜居性等级划分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7.
黄博华  钟巍  翟仁健  周青 《测绘学报》2018,47(11):1526-1536
针对道路网“节点-弧段”数据模型在道路网结构化表达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stroke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道路等级划分的道路网层次化面域剖分模型,使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表达具备了层次化特征。基于道路重要性等级和与面域边界的连通关系,对面域内的道路进行了层次性划分。建立了由“整体-局部-对象本身”的道路网层次化表达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本文提出城市道路网匹配模型,从高等级道路到低等级道路,利用特征一致性评价模型选取匹配对象。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适用于解决具有典型城市特征的道路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不同方法,并结合高差中误差及误差传播定律进行精度比较分析,经分析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高差精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等级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针对不同的精度要求和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多项式曲线拟合和二次曲面拟合的原理、方法和建模过程及其评定精度的指标。运用兰州黄河大桥的控制网数据,根据点位分布情况,选择不同的拟合点,分别运用多项式曲线拟合和二次曲面拟合方法建立拟合模型,用检核点对模型进行检核,求出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并与国家等级水准测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模型预测精度评定的方法和等级指标,并基于MATLAB实现模型对实际工程沉降数据的预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北京市内不同等级道路网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包括PM0.3、PM0.5、PM1.0、PM3.0、PM5.0)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自动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北京市城区不同等级道路网,于2008年的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在有代表意义的路面上选择42个采样点,分析对比不同等级路面点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个数和浓度,运用统计学以及GIS和RS等技术手段,进行不同等级道路网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然后根据图像分类的理论基础,分析图像分类对遥感影像质量的要求,并确定影响分类精度的各项质量要素,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语等级论域。然后通过对大量的不同质量遥感影像的单指标评价实验,确定了遥感影像综合评价模型的隶属函数、权数向量和合成算子;最后通过开发的面向分类遥感影像质量评价程序验证质量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重力固体潮汐改正的来源和计算公式,针对潮汐因子的取值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就海洋负荷潮汐模型对重力潮汐的影响展开阐述并给出简算公式,最后得出,不同等级的重力测量计算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精度为±2×10-8 ms-2。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用户的统一空间载体,面向全社会和各专业部门,因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产品需求既是最广泛的,也是最复杂的.本文针对社会上不同行业、部门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产品的不同需求程度,以1: 5万数据库为例,采用调查、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按内容创造性地分为三个等级,并得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1: 5万数据库内容等级划分方案",为下一步三级数据库产品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诸多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用户的统一空间载体,面向全社会和各专业部门,因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产品需求既是最广泛的,也是最复杂的。本文针对社会上不同行业、部门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产品的不同需求程度,以1∶5万数据库为例,采用调查、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按内容创造性地分为三个等级,并得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1∶5万数据库内容等级划分方案”,为下一步三级数据库产品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传统不等时距灰色模型(TUTGM)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不等时距权重的灰色残差组合修正模型(IUTWGMRCC)。首先在传统不等时距灰色模型中引入时距权重分配系数,按照累加生成和累减还原过程的生成序列不同,构建了4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并依据相似度准则确定最优拟合序列和预测值;然后采用正弦函数和谐波变化生成的周期序列函数修正残差序列,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对建筑物3个观测点的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累减还原过程引入不等时距权重的灰色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经残差组合修正后,预测结果的后验差比分别为0.04、0.11和0.05,精度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榆林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环境宜居性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SOFM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聚落等级进行划分,结合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利用指数变异法客观确定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并构建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遗址大都分布在海拔1 000~1 200 m、坡度3~9°、距水系距离为0~800 m、坡向为阳坡以及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区域,一级聚落均分布在古代环境宜居性较高的区域。与仅使用地形因子建立的指数模型相比,加入植被覆盖度和聚落等级因子的模型对不宜居的沙漠和遗址分布空白区域划分的宜居性等级低,对遗址分布密集的宜居区域划分的宜居性等级高,宜居性等级划分结果与各等级遗址密度分布的客观事实更为吻合,综合因子模型对区域宜居性等级划分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眼视觉对影像反应的特性,确定可以衡量影像质量的质量元素,以模糊数学理论和概率论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了数字遥感影像质量的量化评价模型,并论证了数字遥感影像产品不同质量等级的隶属度函数;初步开发了相应的数字遥感影像质量检查软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模型进行遥感影像产品质量的评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风云四号卫星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强度深度学习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是影响中国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TC强度准确估测对台风灾害防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A)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资料,建立了台风强度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对台风强度不同等级和台风中心最大风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NN模型具有良好的高维非线性处理能力和算法稳定性,能对TC强度进行有效估计,不同TC强度等级识别精度均在97%以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为1.75 m/s,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为2.04 m/s。CNN可有效挖掘卫星TC形态的深层信息,对台风强度的定量化估测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等距等高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等距等高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详细深入地分析了这种高程测量方法的精度,通过计算和作图表示,可直观地反映在不同条件下的精度变化情况,讨论了代替国家等级水准测量的范围和条件,可供生产实际和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