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通过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研究了水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6,15(2):81-84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浅析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及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的地下水潜力的概念和方法,以水文地质盆地为地下水系统单元,对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三大盆地———玉门踏实、安西敦煌和花海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分别分析了3个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利用潜力的方向,并计算各潜力大小、潜力系数级别、潜力模数大小,为疏勒河流域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调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敦煌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5)
敦煌盆地地处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党河流域,是敦煌市城镇和农业绿洲主要分布区。分析敦煌盆地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和动态特征,结果认为盆地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河沟水及渠系、田间水的入渗,径流方式垂直与水平均有,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和人工开采为主。地下水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呈明显的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4.
新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维持乌鲁木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水源,尤其是柴窝堡盆地因大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湖面萎缩,地下水系统动态特征发生了变化,所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流系统及其补径排关系对于深入研究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特征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水资源能够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对调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布局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以地质、水文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结合地下水补给环境的差异,利用水化学和水的稳定同位素进行示踪研究,确定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途径,区分出盆地排泄带不同点的补给区,包括东山、南山和西山补给区,对同一补给区又细分出不同的水流系统。  相似文献   

5.
吕明松  和润萍 《新疆地质》2004,22(3):253-255
柯坪河流域分布于新疆境内,包括苏巴什盆地、柯坪盆地和阿恰山前地区.柯坪河是柯坪县最大的河流,上游名为苏巴什河,下游与红沙河汇合后称阿恰河.盆地与山前平原由柯坪河串起,水资源沿途不断汇入,并在不同河段有反复出露入渗.流域内无高山冰川,中山区降水是水资源的唯一来源.流域内水质普遍较差,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增高,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供水水质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根据当地的地下水水资源特点,采取合适的管理利用方式,可使得较低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地下水资源能够更有效的被利用.  相似文献   

6.
郭琳  郭健  张兵 《地下水》2012,34(5):120-121
在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背斜与向斜组成的伊吾河流域的三个构造盆地,在水流搬运而带来的松散沉积物堆积在盆地,为地下水赋存奠定了良好的空间。伊吾河从其发源地至归宿地,自南向北径流过这三个盆地,时而地下水时而地表水,其间转化关系相当频繁,相当密切。运用地下水均衡和水均衡法,分别计算各盆地的进区水量、区间消耗量和出区水量及其地下水补排量,为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奠定基础,对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大规模的水资源调配利用引起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变化。文章介绍了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地下水功能的方法,构建了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对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进行了5级划分与评价,并依据评价级别分别指出地下水应用前景,结果与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状况相适合,可作为该区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10.
那陵郭勒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陆河流,随着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问题将日益突出。通过对那陵郭勒流域从水资源量、赋存条件及水化学特点等方面分析,讨论水资源现状是否满足近期用水规划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那陵郭勒流域水资源量为10.68×10^8m^3,流域生态需水量达9.06×10^8m^3,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仅有15%。近期的开发利用量在地下水的可承载范围之内,但若超出所能支配的水资源量,长期发展无疑会对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1)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详细地介绍新疆三工河流域地下水研究的内容与现状,包括地下水特征及状况、地下水可开采量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研究、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与工农业及生态环境关系、地下水模型研究进展。提出通过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加强地下水污染运移和利用多种模拟软件开展对比研究等对近期三工河流域地下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南缘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高前兆 《冰川冻土》2000,22(4):298-308
系统地讨论了塔里木南缘的环境资源状况,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水资源评价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生态环境脆弱性与人类活动影响,土地退化的过程观测与趋势预测。通过分析,百年来特别是近50a来,人类活动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天然绿洲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有加速退化的趋势,为此需要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整体建设考虑,调整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利用,实施防治沙漠化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措施,才能遏制住这种土地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霍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9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流域内各县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受水资源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山山前三工河流域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人手,对流域大力开发山前地下水库,造成其水位持续下降对潜水溢出带环境的改变和水位最终保持稳定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的现实,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必须保持潜水溢出带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水位,山前地下水库中心控制开采水位在数值上应不低于潜水溢出带处的地面高程。三工河流域40多年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模式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贡献,可为相似于三工河流域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7,(Z1):56-60
通过对昌马水库运行前后不同时期疏勒河流域各盆地河水—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论述,详细对地下水补给量及其各主要补给项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与更新能力被削弱。昌马水库运行后,中游玉门踏实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比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11×108m3、2.95×108m3,下游安西敦煌、花海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小幅增加。中游盆地泉水溢出量大幅衰减,与60年代比削减了53.2%。  相似文献   

16.
河西内陆干旱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相互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有关台站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及"九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96-912"专题有关成果,对甘肃省河西内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及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内陆干旱地区的地表径流主要形成于中、高山区,散失于山前平原和沙漠。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对水资源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降水、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十分明显。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从山区到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在不同地质地貌单元间的相互转化,并且由径流源区的山区到河流下游的平原,不同区域、不同地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及地下水的流动模式亦不相同:即由降水与冰雪融水下渗所形成的山区地下水绝大部分以基流形式排泄,形成地表径流进入盆地;而河流在进入盆地或平原区流经透水性极强的山前冲、洪积平原后又大量渗漏补给地下水,山前冲、洪积扇平原的地下水沿地形坡降向冲积平原运动至冲积扇缘地带后,由于含水层土壤颗粒变细,导水性减弱,形成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沿沟壑呈泉水大量溢出地表,汇集成泉沟进入河流而转化成为地表水。在冲、洪积扇以下的冲积平原上,潜水含水层土壤颗粒细,地下水埋藏浅,径流水平流动缓慢,地下水以垂向水量交替为主。在自然状态下,冲积平原下游直到尾闾湖;洪水季节(洪水季节外,河川径流量很小甚至没有)河流泻洪通过河道补给地下水,余水进入尾闾湖。正是水量不大的河水及其所转化形成的地下水维系着西北内陆干旱地河流下游地区的绿州的存在和这里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些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过程的这种特征直接影响本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目前,在上游地区大规模发展经济、开发水资源的情况下,随着地表径流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和地下水得到的补给减少,许多地方泉水量减少甚至枯竭,原来的泉灌区被迫变为井灌区。冲积平原下游即使在洪水季节也很难接受上游地表径流的补给,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植被死亡,土壤荒漠化。因此,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从整个流域的角度出发进行统一的合理的规划,总结不同类型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不同类型最优化的水资源利用模式,这将对今后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河流开发给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亚洲的两河流域、北美洲的圣劳伦斯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等国际河流的开发案例,借鉴成功与失败的开发经验和教训,得出加强合作、整体开发、全流域开放、协调生态环境等一些对我国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的有益启示,并对我国国际河流开发管理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柴窝堡盆地保湖供水方案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主要进行了保湖供水方案的优化设计,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一个最佳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旨在为该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区域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大量水环境同位素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对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水环境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认识:(1)塔里木盆地不同14C年龄的地下水的δD、δ18O值差异不明显,反映了水资源形成区在最后冰期和冰后期气温相差不大,推测是由于新构造运动使山体隆升,同一位置因高程变化产生的气温变化弥合了气候的变化,这一特征使我们难以运用δD-δ18O关系区别古水(冰期)与现代水(冰后期)。(2)在δD-δ18O关系图上,沿大气降水线可把盆地内主要河流及其补给形成的地下水大致圈定在3个域内,这3个域的区别不是大气环流作用的结果,而是河流源区山脉高程效应的反映。(3)与西北内陆盆地其他大型河流比较,阿克苏河流域下游承压自流水的14C年龄小得多,这是由阿克苏河径流量大、下游为河槽洼地、不完全具备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特征等决定的。阿克苏河下游承压水水循环交替迅速,开发潜力较大,在西北内流盆地中是一个特例。(4)塔克拉玛干沙漠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主要是从盆地南缘侧向补给的,在沙漠腹地由深部向浅部顶托排泄。盆地内深层油田水处于高度封闭的滞留状态,与上部松散沉积层地下水之间基本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柴窝堡盆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主要进行了保湖供水方案的优化设计,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一个最佳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旨在为该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