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河北某铁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金  靳宝 《地下水》2014,(2):164-166
马城铁矿位于滦河冲洪积扇一级阶地中上部,为未采矿山,矿体赋存于太古界变质岩中,矿床上覆厚大第四系强含水体,属大水矿山;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断层规模大,断裂带岩石破碎,岩性变化多端,且对矿体有穿插破坏作用,断裂带加强了第四系水与矿床之间的水力联系,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床拟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进行开采,在分析矿区含水系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矿区地下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预测矿坑涌水量并提出矿山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招远市界河金矿区找矿靶区及已知矿体深部预测研究”是受山东省招远市黄金集团总公司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完成的科研项目。山东省招远市界河金矿床位于著名的焦家—新城矿田的最北部、望儿山断裂带的最北端。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胶东群和第四系。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望儿山断裂带 ,呈北东向横贯全区 ,是矿区内重要的赋矿构造。矿区内岩浆岩大面积出露。矿床为断裂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的形态、规模及产状受到赋矿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界河金矿床原是一座年产黄金达 5 0 0 kg以上的大型矿山。矿山经多年的生产开采 ,到 …  相似文献   

3.
富乐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多金属矿集区的南东部,矿区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矿区内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断裂带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有褪色白云岩化、碎裂白云岩化、糖粒状粗晶白云岩化。该矿床属沿层间断裂充填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位于焦家断裂带的新城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主裂面(断层泥)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带内。根据勘探资料和测试数据对矿床内Ⅰ号和Ⅴ号主要矿体的赋存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矿区水文和环境特点对矿床进行了开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新城金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矿床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对矿区岩体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较小, 研究区内的主矿体为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型矿体。   相似文献   

5.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内部,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西北边缘,现在储量已达到大型矿床的标准,是中国东部与闪长岩类有关斑岩铜矿的典型实例(徐文艺等,1999)。本文建立了安徽沙溪矿区铜泉山Ⅲ1矿体矿床地质数据库(GEMCOM国际软件公司,2008),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矿体的三维模型以及品位块  相似文献   

6.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矿区F_1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二叠系-三叠系(P-T)安山岩。矿床成因为安山质岩浆活动相关的构造热液型矿床,沿断裂带出现的黄铁矿化、硅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左庄石膏矿区已发生过3次地面塌陷灾害,但井下调查发现采空区并未塌陷,作者根据矿区地质条件、矿体赋存状态、采矿方法及井巷工程布置等,分析认为致灾原因是矿山在建设初期将井巷工程布置得太靠近地表,在矿床回采时揭穿采空区顶板接触到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潜水携带泥砂流入矿坑发生潜蚀作用,在采空区顶板与第四系覆盖层之间形成“天窗式”砂漏,并逐渐在松散覆盖层中形成土洞,土洞塌陷后引发地面塌陷,形成“似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并由此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冀东铁矿田赋存在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中,资源量(332+333)为25亿 t,平均品位〉30%,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基地。矿区位于滦河冲洪积扇中上部,矿体上覆第四系砂砾卵石含水层富水性强,水量丰富,属于大水矿床,矿床疏干排水困难,疏干排水将破坏地下水环境。本文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多层含水层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建立了刻画多层含水层系统的数值仿真模拟模型,基于预留隔水顶板井下充填法采矿,预测矿山开采地下水流场演变,评价了矿山开采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对今后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保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矿体储量计算的精度,实现矿体的可视化建模和储量计算,以内蒙古白音高勒有色金属矿区为例,提出普通克里格法可视化的计算方法。根据矿区的地质勘查资料,结合DIMINE数字矿山软件建立矿床地质数据库,构建了可视化的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筛选出钻孔样品数据并对其进行组合,根据组合后样品的统计分布特征,构建了矿区变异函数模型,并对矿床内矿体的品位进行赋值计算,采用普通克里格法进行空间插值,较为准确地计算了该矿床的矿产储量,降低了计算误差,为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隐山蓝晶石矿床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蓝晶石矿床中规模最大、矿石品位最高的矿床。该矿床由9个矿体组成。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床成因关系密切。总结认识其矿床特征和探讨其矿床成因,对于寻找隐伏矿体和矿区外围找矿,进而延长矿山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易门铜矿铜厂矿区的铜矿床多为热液脉型矿床,矿区内的矿体主要受不同类型的构造控制,其中北东向断裂带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因此,本矿区北东向断裂及各组断层交汇部位、岩石裂隙发育地段和褶皱轴部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河南刘楼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均作了阐明,并对矿床成因作了简要分析。通过综合研究,笔者认为该区重晶石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形态、规模及品位变化均受构造断裂带的控制。最后提出了在类似矿区寻找重晶石矿(体)的一些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露天开采的矿山也将逐渐增多。露天开采的矿区和坑下开采的矿区的勘探工作,有它们的共同点,但也各有特点。不论是露采还是坑采的矿区,都需要查明矿床构造、矿石质量、矿床规模、矿体形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等等。但是,露天矿要通过勘探着重查清的是对开采境界有影响的矿体边缘和深部的形态和产状、矿体上盘岩体的岩性和构造特征,以便合理地确定采场的设计。对于坑下开采  相似文献   

14.
爱林铁矿区内仅发育一条矿体,属小型矿山.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型,矿体赋存于鞍山群地层捕掳体中,属层控矿床.控矿构造为爱林至蜂蜜沟复背斜,矿体发育于其南翼.由于缺少大规模容矿构造,该矿区不具备成大矿、富矿的构造条件.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与该矿床的形成直接相关,尤其是吕梁期混合岩化作用对铁矿的富集和重结晶起到积极作用.矿床成因为典型的沉积变质型,即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15.
吉家洼金矿是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金矿田的一个小型矿床, 金矿体赋存于含矿断裂带内, 并严格受其控制, 矿体的形态、产状与含矿断裂基本一致。通过对矿区外围F1、F7断裂带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圈定了多个受断裂控制的高强度Au异常, 经钻探施工, 见矿情况良好。进一步对钻孔进行了岩石原生晕采样化验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矿体向下有一定的延深, 经钻探施工, 在断裂深部发现工业矿体, 矿床规模扩大至中型。吉家洼矿区外围含矿断裂带数量多、矿化强度高, 而地表Au前缘元素非常发育, 向深部矿体头部元素及矿体元素发育并伴有前缘指示元素, 矿尾元素不发育, 已发现的矿体深部不封闭, 说明矿体沿倾向具有长距离延深, 深部找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16.
长埔锡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吉水门组(J1jj)层间滑动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均受层间破碎控制;矿床经历两个期次的矿化,导致矿石物质组份多样,电气石化、硅化、绿泥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长埔矿区北东向外围,沿矿带走向部位虽为第四系所覆盖,但存在多处与长埔矿区相类似的航磁异常,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依据矿山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矿带划分、矿化分带、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矿石组构特征提出新的认识,指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海底三级盆地是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即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层、位、相”。用新的认识指导矿山找矿工作相继在矿区空白区,深部及近外围中发现几十条隐伏矿体并积累了宝贵的就矿找矿经验。  相似文献   

18.
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为最近查明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北东侧。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地处垭都-蟒硐断裂带北西段,主要发育古生代地层和呈北西向、北东向两组断裂。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受岩性控制明显,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以及条带状构造。围岩蚀变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硅化、重晶石化和褐铁矿化,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改变了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思路,对指导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洞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东西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本文主要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矿床成因。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矿区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0-30
茶洞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东西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本文主要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矿床成因。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矿区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带型银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