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志远  谢维 《西北地质》2003,36(C00):237-241
煤矿露天开采剥离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长期露天堆放的环境中,经历了降雨、淋滤、风化和自燃作用,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本文选取抚顺煤田西舍场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实例,阐述了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以及煤矸石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途径、机理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2.
兖济滕矿区煤矸石长期露天堆放,既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又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源地。从矿区煤矸石的化学成份和矿物成份分析可以看出,煤矸石的化学成份以SiO2为主,其次为Al2O3;矿物成份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石英。选用大量测试数据对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的污染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煤矸石在酸性条件下淋溶析出的重金属的含量均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标准;碱性条件下,除Cu、Zn、As外,其余的也超过了地面水环境质量V类水的标准:煤矸石回填区的As、Cu、Pb、Zn四种重金属对矿区水环境影响不明显;填矸石的汇水区以及矸石山附近的水井水化学类型已由重碳酸型转变为硫酸型,部分区域已经受到了SO4^2-、总硬度、固形物的污染;矿区煤矸石堆放对附近土壤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某些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远远大于背景值,植物在土壤中对其吸收与积累可能形成潜在危害性。最后指出了降低煤矸石污染、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才是解决矿区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淋溶是有害微量元素从煤或煤矸石中析出后污染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新密-荥巩矿区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及淋溶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淋溶实验方法对有害微量元素溶出的影响,并对有害微量元素溶出的环境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煤矸石中潜在有害微量元素淋溶析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与其在煤矸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溶出浓度受淋溶时间,淋溶液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淋溶液温度越高,淋溶时间越长,则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析出的浓度越高;不同的有害微量元素受淋溶液pH值大小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煤矸石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湘娟  房震  鲍陈阳  严蕴 《岩土力学》2005,26(Z1):102-104
通过对煤矸石料的室内动强度试验,得出了不同初始固结比下煤矸石的动强度以及动强度包线,初步研究了煤矸石的动力特性,并对煤矸石的动强度与破坏时其振动周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其数学表达式。根据试验所得动强度包线的特征,分析了煤矸石动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煤矸石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论述了山东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包括地面塌陷、水环境污染、矿坑突水、矿渣尾矿危害、矿山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等。预测了发展趋势,提出了技术对策建议:①改进采矿方式,②塌陷土地复垦,③煤矸石综合利用,④闭坑矿山污染防治,⑤矿山地下水防治。  相似文献   

7.
梁宝寺区煤矸石及其综合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煤矿建设之前,对梁宝寺区煤矸石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预算了该区煤矸石在煤矿建设和生产各阶段的产出量,详细分析了其物理化学特征,提出了今后煤矿对各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途径,为煤矿日后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镉(C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为了保证矿区充填复垦土地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安全,以淮南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治理区为对象,对其土壤和煤矸石中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中垂直方向上各层镉元素含量均高于淮南市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背景值,其中靠近填充物——煤矸石的土壤镉含量超标率最高,从土壤中镉元素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来看,复垦充填物——煤矸石因受淋溶作用造成的重金属元素的排放和迁移直接或间接污染了复垦土壤的生态环境,其中镉元素已经出现富集,甚至达到了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楚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复垦区的环境效应,以开滦矿区吕家坨复垦新村为例,介绍了地基回填煤矸石工艺,分析了煤矸石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采用室内淋溶实验,对pH、总硬度(CaCO3)、F^-、SO4^2-、Pb、Cd和Cr^6+浓度等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水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参照《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评价了回填地基煤矸石的放射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通过现场振动压实试验确定了回填地基分层充填、分层振动压实参数及碾压趟数,确定按照煤矸石与土体积之比5:2进行回填,若回填一层厚500mm煤矸石,则要回填一层厚200mm粉煤灰或土,地表覆土厚度确定为0.5m;煤矸石中SiO2和Al2O3含量较高,属基性岩类,同时煤矸石含有炭、铝和CaO等物质,易发生水解和风化等现象;地基分层回填压实的复垦工艺减少了煤矸石中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降低了污染物的迁移速度,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地基回填煤矸石也显著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研究区煤矸石不属于放射性废物,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浅部开采地面塌陷对井下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调查了某矿浅部开采地面塌陷坑的形成条件及存在状态,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地面塌陷坑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分析了塌陷特征及其对井下危害程度,提出了消除塌陷坑对井下危害、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防治目标及具体原则,研制出地面塌陷坑治理的四种方案,即①排除积水,构筑隔水层;②煤矸石充填塌陷坑复垦土地;③利用塌陷坑发展养殖;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通过方案的实施,彻底消除了塌陷坑对井下的危害,地面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取得了理想的治理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山东淄博煤矿区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山东淄博煤矿区的煤、煤矸石、矿坑排水、煤矸石淋滤水以及煤矿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煤矿区的煤及煤矸石中含有多环芳烃;矿坑排水、煤矸石淋滤水及地下水中的多环芳烃与煤层及煤矸石的淋滤有关,煤矿开采引起的多环芳烃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煤或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在水等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从其中析出随水体进入土壤环境中,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其迁移的能力受土壤环境的制约,本文通过对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迁移的能力,根据对煤矸石堆周转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含量变化,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富集能力及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评价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焦作煤矿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作市是以煤炭工业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强力开发,使得矿区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面变形、水资源污染、矿坑突水、瓦斯突出、煤矸石污染等,随着地质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着焦作煤炭工业的发展。本文就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庄孜矿塌陷区煤矸石中重金属迁移对覆土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淮南新庄孜矿覆土造地中煤矸石填充带来的重金属元素迁移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中有毒元素Pb、As、Cd、Hg向覆土有一定迁移,且距离煤矸石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增高;虽然覆土中重金属含量均超过淮南土壤的均值,但是该土壤中Pb、As和Cd含量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土壤中Hg含量分别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须对覆土中重金属元素进行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废弃物及废弃煤矿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了废弃煤矿废弃物灌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了可灌注废弃物的种类,讨论了目标地层的选择原则。提出采用可控充填、低压充填以及高压灌注等3阶段液力充填方法对废弃煤矿进行废弃物灌注。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需要检测灌注压力、压裂裂缝、地面隆起等情况,并控制灌注混合物的特性。初步分析表明,对废弃煤矿进行废弃物灌注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采矿业仍然使用全陷法开采,致使矿区环境遭到十分强烈的破坏。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德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利用废物进行地下充填的新的采矿法,使矿区环境得到保护以及采矿业达到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德国鲁尔矿区为例,充分论述了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矿床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固体废物的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地,使采矿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介绍了德国地下填埋场的充填技术,适合于地下充填废物的筛选;对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主要通过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约束来确定,最后优选出最安全的地下填埋场。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章丘市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于章丘市中、西部地区,煤炭地质储量1.67亿t,可采储量0.43亿t,年生产能力200万t左右,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针对章丘市采煤区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对采空塌陷区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固体废弃物和矿井排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上述措施和方法的推广,既节约了大量土地,又改善了矿区环境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硫磺渣是硫磺矿区主要的矿业固废,其随意堆放可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并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环境及人的健康构成较大危害。滇东北地区长期以硫铁矿为原料、以煤炭为燃料,土法炼硫生产硫磺,导致巨量硫磺渣堆积,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针对该地区镇雄县硫磺矿区,调查了小硫磺生产形成硫磺渣的规模和特征,梳理了该硫磺矿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目前镇雄硫磺矿区存在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及可能形成的矿渣性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现状与过去40多年的小硫磺生产密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强调应结合矿业固废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政策,从资源回收利用、生态环境恢复、地质灾害防治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探讨和提出镇雄硫磺矿区矿渣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