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方慈安 《气象》1979,5(5):14-16
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同一阶段内往往重复出现相似的天气过程。天气过程的阶段性是与整个北半球对流层中上层大型环流的稳定维持相联系。而大型环流的特征可以认为是由长波和超长波的波长、振幅和位相所决定的。当长波和超长波发生变化,大型环流特征也随之改变,相应的短波系统活动的特点也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另一种中期天气特色。为了定量的表征大型环流演变过程中长波和超长波的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84-1985年中国东南部连降水日与连晴日天气和低纬度与南半球高层环流间的联系。发出除了散度场有利于连降水日天气外,南支急流区低值系统与连降水日天气也有关。这可从高层经向分布及涡动动、热量分布等环流及低层高度场分布特征证实它们对东亚副热带急流及锋区的加强北移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南高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海南省40a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得出:海南的高温天气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各站除受大尺度的背景环流影响外,还受局地小尺度天气环流影响;此外,海南地处低纬度地区,高温天气所受背景环流系统影响与中高纬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熊亚军  于平  扈海波 《干旱气象》2013,(1):194-198,211
高温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发展既与天气尺度的环流系统有关,又与热岛效应、下沉增温及地形等因素存在联系。本文从高温的气候特征、高温与环流的关系及高温灾害的风险评估3个方面,对国内高温气象灾害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较系统地反映了国内高温气象灾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降雪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进上  曹彩珠 《大气科学》1989,13(4):400-409
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天气季节和大气环流与我国东部平原极不相同,因此,高原上的降雪,无论是时空分布,或者是降雪天气系统都有很多特殊性。 本文根据1966—1975年青藏高原气象资料,阐述了高原上自然降雪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条件;归纳出有利于降雪的六种天气型式;分析了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与高原降雪之间的联系。高原降雪主要集中发生在冬夏环流的转换季节。  相似文献   

6.
黄士松先生出生于1920年10月27日,系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气象教育家、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气象科学研究六十余载,始终面向世界气象科学前沿,立足中国天气气候实际,围绕大气环流与灾害性天气气候问题,在大气环流成因、副热带高压变动规律、平流层与对流层环流联系、南北半球环流联系、东亚夏季风体系结构和暴雨台风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成果。他提出了诸多新发现、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均具有重大学术与实践指导意义,为丰富天气学、气候学及提高中国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水平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值此黄士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文从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及暴雨和台风4个方面对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了回顾,以此纪念和缅怀他对气象科学的重要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位于长江流域上游,高原上空天气系统的变化,一般必然影响其下游的天气系统。 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1972及1978年6、7月发生了干旱现象,1969及1980年6、7月出现了洪涝。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灾害性天气和青藏高原地区环流的联系;还讨论了高原下垫面的感热输送对高原上空环流的影响。我们应用的资料取自世界气象组织出版的世界气候月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北半球高空气候资料。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最近的文献提出,在北半球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高空气流有大规模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密切地影响着热带天气。而且现在已认识到印度季风不是靠它自己单独存在的,而是大气环流的一部份,并受大气环流的变化所影响,尤其是受极地环流的影响。因此,要得到与大气环流有关的季风特性的全面了解,必须对地球上空对流层内环流型进行研究。作者研究了欧亚大陆上空的平均环流型,以了解冬季季风的起源和这个季节的环流变化。  相似文献   

9.
王静渊 《气象》1986,12(5):37-40
一、引言 农作物产量预测,日益受到重视。人们通过考察作物生长期光、热、水分等环境条件,分析其与天气过程的关系,井进而探索这些天气过程同大型环流季节演变的联系,试图在早期根据环流变化趋势,预测大范围农作物产量丰歉,为调节和发展生产提供有用的依据。 汪铎等分析了长江下游和华南谷物天气产量变化与大型环流准周期性振动的关系,指  相似文献   

10.
副热带高压的研究和长期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之一,很多的工作表明,无论是我国大范围的水涝和干旱,还是区域性的以至局地天气,都与这个大气活动中心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副高的盛衰及其位置的异常变化,往往能酿成我国大范围天气气候的异常,历史上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严重旱涝的年份,无一不与它的异常相联系,因此对副高环流系统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副高活动的分析和研究,一直为我国气象工作者所重视。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历年高空环流平均图和海水温度等资料的积累和收集,近年来对于副高环流系统,特别是直接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西北太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本文对2017年贵州中西部发生的7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划分和特征物理量分析,并与万雪丽等的环流划分方法和物理量指标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环流分型方法基本适用于贵州中西部的冰雹天气,大气层结背景如0℃层、-20℃层高度,层结温差,CAPE等与标准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说明原有的物理量阈值有可改进的地方。采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发生最近时刻的环境潜势物理量特征的分析发现,各型对流性天气物理量特征有着共同的特征,且物理量的强度、配置等对于产生对流性天气的强度、种类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寒露风是秋季强冷空气过程,它与大气环流季节性转变和非周期性调整相联系。寒露风天气过程的爆发不但与中高纬度西风带环流系统的演变,而且与低纬度环流系统有关。在预报员的经验中,9月下旬至10月底,一定强度的北方冷空气南下,若正好遇南海有台风活动,则冷空气南下的强度往往比预料的加强,要警惕寒露风天气的出现。那么,台风在寒露风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本文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华南水稻天气产量、降水天气、大型气压环流三者的联系。揭示了"环流—天气—天气产量"具有20—30年左右的长周期振动和2—3年的短周期振动。长期振动模式描述为,北半球春季由太平洋赤道低压带与澳洲附近高压带组合的"南方涛动"偏弱时,相应地,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偏强,华南处于多水期。水稻天气产量偏低。反之,华南处于少水期,水稻天气产量偏高。   相似文献   

14.
气旋是产生大范围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以及洪涝灾害的重要系统,也是影响山东风、雨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据统计,夏半年(5—9月)气旋影响山东的降水,有一半以上是暴雨过程。 气旋的发生、发展及天气分布既与大型环流有关,又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相联系,并受地形影响,因此预报上不易掌握。为了逐步摸清气旋发生发展、活动规律及对山东天气的影响,我们普查了1956—1970年5—9月的天气图,对发生在40°N以南、125°E以西的我国南方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资料及技术规定 1.气旋标准:气旋发生时有明显的气旋性环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至少有一根闭合  相似文献   

15.
杨广基 《大气科学》1983,7(1):109-114
春秋季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亚洲南部西风急流的强度逐渐减弱,位置也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出现连阴雨天气。秋季,中国大陆东部的一些地区出现了秋高气爽天气。北美大陆东部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所谓“Indian Summer”天气。 北半球中低纬不同地区春秋季这样一个气候分布特点,和这两个季节本身大气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春、秋季的环流,过去专门研究得不多。对春、秋季平均垂直环流过去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化与天气体系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OF、PDF和场相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20a来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代表月份干旱化与天气体系演变的关系。指出夏季代表月份东亚大气环流存在两类天气体系(Weather Regimes),即A类和B类。A类与西北地区东部干旱环流型相对应;B类与西北地区东部偏涝环流型相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近20a来,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代表月份与天气体系A型(干旱型)正相似日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与天气体系B型(偏涝型)正相似日数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7.
李春普  徐建良  颉永宁 《气象》1989,15(12):25-28
本文根据航空气象保障任务对中期天气预报的要求,在划分天气阶段—天气过程—天气日的基础上,分析了以南亚高压主中心位置和脊线走向以及西北地区气流为主要因子的100hPa环流特征,并与西北地区的阴雨天气过程、雷雨天气过程和晴好天气过程联系起来,发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正如许多分析研究工作所指出的: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同一阶段内往往重复出现相似的天气过程,天气过程的这个特点,除了与直接控制和影响天气的环流系统有关之外,往往与整个北半球环流背最的稳定维持相联系.有人从超长波逐日演变情况,分析这些天气过程的承替关系。本文讨论春季超长波的活动,根据其演变特点,提出多雨时段中期预报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年3—5月山东省的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资料及500hPa平均环流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春季环流特征、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过程,并对春季天气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法对渤海海峡1979—2013年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大气环流客观分型,分析了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与大气环流型的关系;以长岛气象站在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中的指示作用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环流型下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以平直环流型为主,偏北型明显多于偏南型;春(夏)季是发生大风天气最多(少)的季节,以西南(SW)型出现频率最高,秋、冬季大风天气的环流型频率分布基本相同,均以偏北型为主;不同环流型下出现大风天气的概率及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