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承担新疆地区大震速报和乌鲁木齐地区微震监测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在“八五”期间建设了乌鲁木齐模拟遥测台网;“九五”期间改造乌鲁木齐台网为数字化台网;“十五”期间,乌鲁木齐遥测台网将新建、改建、扩建为新疆数字化遥测台网。台网建成后,台网布局较为合理,将为新疆的抗震救灾,为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方便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数据统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收集了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报告中提供的震相和震级数据进行统计,并详细介绍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相类型、震相数量,以及观测报告中测定的各种震级标度和震级计算公式。本文目的在于迎合地震监测技术,为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地震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6.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十五"新疆数字地震台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建设)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本文介绍了"十五"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台网建成后,布局较为合理,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的数字地震台网,将对提高新疆地震监测预报技术水平、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作用、促使全区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新北京市地震局从组建开始,就把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1 前兆监测台网的组成及完善11 前兆监测台网的构成北京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由专业台站和地方观测点共同组成。北京市地震局现有专业台站8个,共22种主要前兆观测方法(见表1)。这8个台站都为有人值守台站,观测仪器设备为中国地震局认可的专业仪器设备,专业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及维护,观测程序按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各方法观测规范进行,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9.
“虚拟测震台网”技术在广西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虚拟测震台网”技术在广西地区的应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显著成效。地震观测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广西的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研究水平,也为市县地震局和地震台站完善其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是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改造项目。文章介绍了"十五"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台网建成后,布局较为合理,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的数字地震台网对提高江苏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作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现场监测工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开展地震现场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论文概述了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管理规定,重点分析中国大陆6次强地震发生后现场监测工作,通过总结已有工作经验,就进一步提高地震现场监测效能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应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健全制度,提高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番禺区地层办公室在全国地方地层工作部门范围内,首先建成了一套单台数字化地层监测系统——TDS单台数字化地震监测处理系统,提高了番禺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层监测能力,为政府快速反应提供依据,并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在地震应急、解决因爆破引起的纠纷和地震科普宣传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震研究中的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工作者将大地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和预测的历程。介绍了过去几十年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大地测量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绩,讨论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并且结合近二十年来以3S(GPS、RS、GIS)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引入给对地观测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使得观测结果的精度和时空域中密度大为改观这一事实,对地震研究中的大地测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冕宁大桥水库是目前国内唯一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地震高烈度区的大Ⅱ型水库。对该水库进行了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了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完成了水库地震对策研究。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Ms4.6级水库地震,根据所获得的水库地震监测资料,在这次水库地震的半年以前,我们认为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库区及其邻区有可能发生4级左右的地震。  相似文献   

15.
雅砻江数字水库地震台网技术系统按照流域化建设和运行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测震台站布设、多样化及时通信组网方式和现代化台网中心,构成一个台站流域化布局、地震数据传输通信方式多元化、监测成果实时共享的水库地震监测系统,为工程安全监测和区域防震减灾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并为同类工程及大规模水库地震台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系统介绍了我国历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中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科学思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同时还对今后我国地震综合预报研究应解决的科学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宿迁地震台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宿迁地震台地震计和数采参数、台站背景噪声等数据,结合历史地震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学计算方法,计算宿迁地震台地震监测能力。结果认为:宿迁地震台短周期台基背景噪声较大,微小地震监测能力较弱,但基本可以监测到M_L 2.0地方震,也可监测到150 km范围内周边城市M_L 2.5地震。  相似文献   

18.
推进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监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总结了监测预报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对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宋杰 《四川地震》2007,(2):36-39
本文介绍了成都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系统构成,为节省微机安装时间和方便工作人员操作,重点介绍了计算机克隆技术在地震监测中心台网系统维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已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结合三峡工程诱发地震地下水监测网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的经验及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与运行中得到的科学认识,探讨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中的布网区及其范围、观测井间距确定、观测井位置选择、观测含水层选择与观测井深度和结构设计等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