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泰安地震台763地震仪主要存在的3种类型的干扰:风扰、鸟啄波和人员进出山洞造成的干扰;结合实验观测,对这3种类型的干扰机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本文介绍了泰安台采取的几种排扰措施,对每一项排扰措施的效果都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2.
泰安地震台垂直摆和水平摆抗干扰能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泰安地震台垂直摆和水平摆倾斜仪记录的干扰事件,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2方面,比较2套仪器对同一干扰因素的敏感程度,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垂直摆和水平摆倾斜仪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观测环境中,泰安地震台水平摆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陈超  谭刚  张理  郭凤  康珠 《四川地震》2014,(4):22-26
对康定地震台地质环境及仪器安装作了简要介绍。整理、分析了康定地震台JB3M金属水平摆倾斜仪及VS型垂直摆倾斜仪在日常工作中观测数据受到的干扰影响,截取了相关干扰记录波形并且作出了对应说明。为台站工作人员在日常观测数据处理中提供实例参考,为地震分析预测人员提取康定台形变观测数据时剔除其中的干扰因素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引言巴楚地震台是新疆记录地震最多的台站之一。该台既可监视南天山大部分地区的地震活动 ,又可观测到昆仑山一带以及我国西部边界附近的地震活动 ,而且该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地震定位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证该台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更显重要。然而自该台 1 992年摆房迁址以后 ,观测仪器一直受到风力、水库冰体活动等因素的严重干扰。作者总结了巴楚台在不同风力条件下记录资料被干扰的情况 ,并把巴楚和库车、拜城、阿克苏等遥测台在同等风力条件下所记录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除风力干扰外 ,水库冰体活动也对地震观测造成了…  相似文献   

5.
洞体形变数字化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山东省洞体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干扰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认为:①山东省泰安,马陵山和烟台3个台形变观测资料的主要干扰是气象因子变化,观测环境变化和仪器故障;②气压,大风,降雨是导致观测资料出现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压的短周期突变可导致固体潮曲线畸变,大风引起固体潮曲线出现毛刺;降雨导致观测曲线趋势变化;③马陵山地震台垂直摆倾斜仪NS向能够清晰记录到附近地区塌方,爆破和小震引起的弹性形变波;④供电系统,传感器和数采器故障是导致观测数据丢失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格尔木地震台地磁组合仪FHDZ-M15近5年所记录到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各种典型干扰分析,找出仪器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干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石柱地震台地磁观测数据明显受到环境干扰,与相邻地震台日均值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在干扰时段内,地磁观测数据主要受台站环境改造及周边建筑施工影响。据干扰产生原理将干扰源分为铁磁性和电磁性干扰,分析干扰时段内地磁观测数据曲线典型特征,为今后地磁台站选址及干扰判别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简要叙述了青海地区6个钻孔应变台站的观测概况,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存在观测技术系统和观测环境变化这两类干扰。在排除各类干扰后,发现只有乐都台和湟源台在汶川地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乐都地震台前兆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都地震台2008年1月~2013年10月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环境、人为、观测技术系统和其他干扰进行了分析,调查、了解各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记录特征,有助于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和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雷电对地磁相对记录干扰机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磁相对记录中,雷电干扰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但干扰原理尚未明了,给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数据预处理带来困惑.以蒙城地震台2009-2010年两套GM4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数据为基础,针对该类干扰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形成原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斜率法、差值法分析了中国部分FHD-2B核旋仪Z分量相对夜均值,发现未经过绝对观测基线值校正的相对观测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情况,其原因主要包括季节变化带来的温度影响、各种原因造成的台阶影响、仪器墩倾斜等。鉴于此,日常工作应定期标定FHD仪,消除因各种漂移产生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的变幅和初相持续时间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3)主相期间H分量迅速减小 ,并随纬度降低最大变幅明显增加 ;(4)恢复相H分量呈两阶段上升趋势 ,前一阶段迅速上升 ,后一阶段上升速度明显减小 .最后对这些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与空间电流体系的密切关系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认识地磁观测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因素,提升台站观测人员对数据异常的识别能力,确保提供真实有效的高质量观测数据,以天津市徐庄子地震台地磁观测为例,阐述地磁观测中存在的多种干扰因素及形态特征和预处理方法。分析表明,徐庄子地震台地磁GM4磁通门磁力仪主要受高压直流输电、地铁运营、过往车辆、地电供电、GPS整点授时、磁扰以及雷电等因素的影响,干扰形态主要表现为尖峰、台阶、扰动等,并总结说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干扰鉴定方式、幅度及干扰时段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原理,尝试消除地磁观测数据中的干扰噪音。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抑制包括随机噪音,大幅度突跳偏离和阶跃各种形式的干扰。对于和信号频率相重的干扰能给予有效抑制,且能保持信号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水氡与气氡动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介绍了模拟和数字化方法观测地下水氡浓度所使用的仪器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对昌黎井、怀来4号井和矾山井的模拟(水氡)和数字(气氡)资料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仪器工作原理和观测步骤基本相同,但采样(集气)环节有所不同。模拟方法是取一定量的水样,人工采集水样中的气体,然后观测;数字化方法是自流井(泉)的水流经脱气装置自动采集气体,气体样品自动进入观测装置。取样方法的不同,对观测资料的短周期变化特征有影响,但两者的趋势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New observations of nonducted VLF waves aboard MAGION 4 and 5 are used as a basis for discussion of the magnetospherically reflected (MR) whistlers first observed by the Ogo 1 and 3 satellites. Th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general properties of MR whistler spectrograms determined only by propagation features in a smooth magnetosphere. We develop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accumulates the results of the ray tracing calculations for a representative 2D continuum of wave trajectories, which permits to generate in one step a spectrogram for a given observation point and illuminating region. Such a spectrogram keeps no trace of spectral intensity, but in turn, i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gion of origin, the number of hops, and the direction of group velocity of the wave packets which form the spectrogram. The simulations performed together with the analytical consideration yield understanding of several features of MR whistler spectrograms, such as principal dependence of a spectrogram on the observation point rather than on the illuminating region;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nose frequency to the wave packet propagating along the geomagnetic field (vg⊥=0); the decrease of the nose frequency with increasing trace number, and others.  相似文献   

17.
对观测技术系统、降雨、区域应力场等干扰因素进行了排除,并调查观测井的周边环境及分析基础资料。结果表明,2011年底以来泉州局一号井水位突降为非前兆异常,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周边基建干扰引起的。由于花岗岩地区特殊的岩石特征,即发育较多裂隙、微裂隙和解理,周边基建会破坏水井的承压性及封闭性,进而破坏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建议在花岗岩地区选择水井时最好选择观测含水层与上一层非观测含水层间距较大的水井。  相似文献   

18.
电离层高频多普勒记录在扩展-F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观测实例探讨并论证了电离层高频多普勒观测在扩展-F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和相应分析表明:首先,由于高频多普勒记录的时间连续性,有利于从观测角度了解扩展-F的时间演化过程;其次,高频多普勒偏移对不规则结构造成的回波弥散、对不同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TID)以及耀斑引起的突然频率偏移(SFD)效应都很敏感,这些现象在记录上出现的时间关系有利于了解扩展-F的触发因素或扩展-F与其他电离层背景扰动之间的联系或相互作用;最后,高频多普勒记录对于持续时间较长(几小时以上)或很短(小于1小时)的扩展-F都能够完整地反映,不会产生因为观测间歇形成的缺失,也可以有效区分究竟是连续一次还是一段时间内断续的扩展-F现象.高频多普勒观测有其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其局限性诸如缺乏空间分辨率等也做了分析.指出发挥高频多普勒观测的优势,综合应用多种资料,通过不同手段的数据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好地为电离层扰动的物理机制和预报研究提供正确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9.
By calculating the hourly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first-order differences of the horizont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minute data,a new index Vr to represent the variation rate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was introduced.Vr-indices show similar trends in the temporal change at different observatories and have simultaneous peak values at the observatories covering a large span geographically,which reveals that the source of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represented by Vr is in the magnetosphere.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mong Vr,Kp and ap,it is found that generally Vr changes linearly with Kp and ap,which means that the rapid changes of magnetic field usually exist together with magnetic disturbances.But there are exceptions.As Vr can be easily produced by individual observatory in quasi real time and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rate of geomagnetic field rather than the field itself,it can be expected to serve for monitoring or predicting the geomagnetic-induced event in a quick and intuitive way.  相似文献   

20.
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的台阵探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实的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是非平稳和色散的,而且是统计非单一的.本文首先给出了描述这种真实扰动场的数学模型,进而导出了联系台阵探测可测量与扰动场传播参量的观测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求解观测方程的时频分析方法.这一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新方法,既能分离出非单一电离层扰动场中各种准单一扰动成分,又能获得准单一扰动成分传播参量随时间的演变和随频率的色散.分析实例表明,本文方法分辨率好,精度高,结果可靠,是适用于TID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台阵探测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