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增谦  T Urabe 《矿床地质》1996,15(2):97-108
川西呷村黑矿型矿床产于酸性流纹质火山岩系上部。矿区蚀变可分为矿化热液蚀变和区域低温蚀变,后者广布矿区;前者绕网脉矿(硅矿)形成蚀变岩筒,并具明显的蚀变分带:自内而外由石英-钡冰长石带向绢云母-石英带递变,自下而上由绿泥石带向石英-绢云母带递进。采用“惰性”微量元素方法恢复了含矿岩系原岩成分,定量估算了蚀变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在蚀变岩筒中,Cu、Pb、Zn强烈富集,远离蚀变岩筒,Cu略有亏损,Pb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地区是我国金矿的重要找矿地区和潜在的黄金资源基地,蚀变岩型金矿是本区主要类型,金矿化带受近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控制,金矿床产于三组不同方向断裂组产汇部位,赋矿地层是奥陶-志留系下岩组,海西期花岗岩与地层的接触带及外接触带对金成矿十分有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化探异常的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As,Sb,Mo。黄尖丘,二道井、19-21号  相似文献   

3.
上盘围岩是矿床钻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围岩,研究其蚀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对胶东西北部露天开采的仓上金矿床的详细研究表明,上盘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分带自远矿端到近矿端依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化带、赤铁矿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显示,成矿过程中上盘围岩提供了丰富的Fe、Co、Ni、Cu、Pb、Zn和Au、Pt等。上盘围岩的近矿标志是绢英岩化增强,黄铁矿的{100}+{210}增多,S、Cu、Pb、Zn和Au、Pt增高,S/Fe离子比和w(Co+Ni)/w(As+Sb)降低,P型黄铁矿出现率增高,蚀变岩的金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4.
金家庄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硅化。根据不同蚀变程度透辉岩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组分得失定量计算,SiO2,CaO,Al2O,Na2O和CO,Cr,Pb等在各类蚀变透岩中明显亏损,在矿化蚀变岩和含金石英细中显著富集;CO2,H2O,S和Au,Cu在各类蚀变-矿化石中均显富集;TiO2,MgO,V,Sr及Pr表现为相对“惰性”。SiO2,CaO,Al2O3等物质组分得失变  相似文献   

5.
魏俊浩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0,20(2):200-206
张家口的地区东坪、后沟、水晶屯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通过蚀变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发现,三个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即常量元素(SiO2、K20、FeO),亲硫元素(成矿元素:Au、Ag、As、Sb、Bi、Pb、Zn)明显富集,其它亲铜亲铁元素(Cr、Co、Ni、Cu)略有富集。蚀变热液是一种来自深部的携带亲硫元素富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矿体受控于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韧脆性剪切带。本文以细碧岩矿带为例,系统研究了围岩蚀变分带及蚀变矿物组合,总结了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围岩蚀变以穿切细碧岩透镜体的剪切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碳酸盐化带和绿泥赤铁矿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铁白云石+铬云母+绢云母+钠长石+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钠长石+石英±黄铁矿、(铁)绿泥石+钠长石+铁白云石+赤铁矿+钛铁氧化物+石英±绿帘石。蚀变岩石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在围岩蚀变过程中, SiO2、Na2O、Fe2O3T、MgO与Y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 K2O、CaO、Ba、Rb、Sr、Cr、Cu、Pb和挥发组分等迁入,并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HS)–2络合物迁移,成矿流体与富铁细碧岩之间的反应是金沉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蒋敬业  王苹 《地球科学》1999,24(3):304-307
研究区发育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矿床和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应的两类矿化蚀变带,黄铁矿矿化蚀变带以亏损Pb,Zn,Cu,Ag,Sr,Ba,Mn及K,Na,Mg等元素,且多为负异常,元素无明显共生组合规律为特点;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则以富集多金属元素及伴生元素,富K,Mg,贫Na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于春  杨仲可 《江苏地质》2020,44(3):271-277
浙江永嘉下龙矿区属火山岩型金属矿床。分析下龙矿区银金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发现矿区蚀变垂直分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自上而下分为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3个带,其中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蚀变在空间分布上与金银矿体分布一致,成因上与成矿密切相关,是该区良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成矿作用与金银丰度较高的西山头组控矿层位、构造、潜火山岩侵入密切相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火山热液蚀变型矿床。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可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和Cu、Pb、Zn、As、Sb、Cd、Ge带入围岩明显。在银的次生富集过程表现为Ag和Cu、Pb、Cd、Ga、Ge、REE、AlO3、Fe2O3、MnO、K2O、P2O5的强烈带入,以Al2O3、Fe2O3、K2O、P2O5带入强度最大,这是由于CaO、MgO被淋滤,体积亏损造成强烈带入的假象,而As、Sb、Zn、V、Cr、Co、Ni、CaO、MgO为自围岩中带出组分,以CaO、MgO带出强度最大。REE除原生富集的弱蚀变白岩→矿化白云岩表现为带出外,其余原富集过程均表现为带入围岩。造成组分发生迁  相似文献   

11.
在给出明确的命名原则基础上,将矿床的蚀变围岩划分为五类:黄玉石英交代岩、绿泥石石英交代岩、绢云母石英交代岩、电气石绿泥石化花岗斑岩、钾长石化花岗斑岩。在平面上岩体中心部位为黄玉石英蚀变带,其两侧为绿泥石石英蚀变带;在剖面上由上向下依次出现绿泥石石英蚀变带→黄玉石英蚀变带→绢英岩化带→钾化带→(电气石)绿泥石化带。从蚀变岩石地球化学角度阐述了铜银锡各自不同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厂金矿18号矿体围岩蚀变发育顺序从早到晚为: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蛉土化,从内往外依次发育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钾化带.矿化出现在泥化和绢英岩化叠加处,以及泥化和青磐岩化叠加处.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试技术,识别出本矿区有26种蚀交矿物,其中白云母含量与金矿体呈正相关,说明绢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青磐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埃洛石±蒙脱石±石英;钾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高岭石+埃洛石±蒙脱石±石英;绢英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埃洛石±蒙脱石±高岭石±石英.  相似文献   

14.
会昌岩背斑岩型锡矿床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具明显的以接触带为中心的似环状矿化蚀变分带。从中心往外依次为黄玉石英化→绢云母绿泥石黄玉石英化→绢云母绿泥石化→高岭土碳酸盐化。其蚀变组合类型及其演化特点和完善程度,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干树金矿是河南熊耳山矿集区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岩带内,且与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深源的含金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在温度、压力控制下,在构造的有利部位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多种围岩蚀变和金矿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具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从中心向两侧,蚀变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石英绢云母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品位呈逐步降低的分布规律;从地表向深部,则出现蚀变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钾化-黄铁矿化-黄铁绢云岩化,金品位呈由低转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作为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矿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野外11条勘探线剖面,72个钻孔岩心的地质编录和室内500多块薄片的系统观察,将岩背锡矿围岩蚀变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蚀变带,即黄玉石英化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化带和绢云母石英化带,并对各蚀变带主要蚀变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蚀变岩氟含量很高,热液中氟的存在有利于Sn,W,Cu及REE的迁移和富集,含氟流体是导致蚀变岩Sn,W,Cu的富集和REE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发育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矿床和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应的两类矿化蚀变带.黄铁矿矿化蚀变带以亏损Pb,Zn,Cu,Ag,Sr,Ba,Mn及K,Na,Mg等元素,且多为负异常,元素无明显共生组合规律为特点;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则以富集多金属元素及伴生元素,富K,Mg,贫Na为特征,而且多元素共生组合好,异常强度高而宽度窄,下盘晕强于上盘晕.同时,总结了两类矿化蚀变带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区内主要蚀变带进行了含矿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9.
粤西廉江银金矿床热液围岩蚀变特征及元素迁移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祖伟  吴家勇 《地球化学》1998,27(3):251-257
用惰性元素分TiiO2的质量系数作为参考点,定量估算了热液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性,探讨了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其与蚀变类型的关系,指出As、Sb、Cu、Pb、Zn可以作为成矿的指示元素,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热液蚀变对成矿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吉东杜荒岭金矿区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荒岭金矿赋存于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斑)岩中,严格受近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自中心向外可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娟母云母和青磐岩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和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