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湖南区域经济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热带地理》1996,16(2):160-166
本文在分析湖南经济布局的现状基础上,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开发,网络开发三阶段”理论,提出了湖南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发展极,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文章认为,对各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近期应选择湘东产业带,环洞庭湖经济发展圈和长株潭经济发展圈为重点开发地域。  相似文献   

2.
1.0 建国以来的40年,我国的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生过多次失误,走了不少弯路。在制定“八五”计划之际,我们应该认真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六五”以来我国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效应评价 2.0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基本上受着平衡发展思潮的影响和支配,片面追求地区平衡目标。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平衡布局和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经济布局为背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并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经济布局为背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并提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某些土壤光谱反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地物波谱反射特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土壤作为地物波谱测试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土壤波谱特性的论述。[1-3]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分布复杂,而土壤本身又是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混合物,其光谱反射特性必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就土壤本身的某些物理、化学参量对其反射率的影响而论还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材的编写受到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观念形态的)、哲学思想、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学科特点、教师素养、学生心理,教材建设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教材编写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运用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教材编写方面,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许多需要研究问题。本文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为例,拟就这些问题,做出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与河南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昊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54-57,70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文章概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意义,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的河南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向清成 《地理科学》2002,22(3):276-281
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布一直呈非均衡状态,地域差异显著。其中省际差异呈U字型变化,东西差异由小变大,南北差异不断缩小,而城乡差异波动性大。在地域差异构成中,东西差异突出,南北差异影响最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体制、经济布局以及区域政策的影响。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调控区域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新时期国土(区域)规划及其理论基础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土(区域)规划是经济地理重要的实践领域。本文从国土(区域)规划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解剖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经济地理学目前的主要缺陷;并针对我国市场体制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等大背景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国土(区域)规划性质与内容调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布局问题仍然是近期国土(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而非均衡区域增长、城镇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区域战略影响着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态势,因此,应当针对这些内容重点完善国土(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推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及其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文章通过对集群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区域作用的研究,结合河南的实际,探讨了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ESDA的河南省入境旅游效率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旅游效率对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DEA模型测度,研究了河南省2010~2015年18个地市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利用ESDA对旅游效率的时空差异演变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河南省旅游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较低,且低于纯技术效率,说明旅游资源的生产规模和投入产出不匹配,需要调整规模。(2)河南省北部地区的郑州、开封和洛阳的旅游效率较高,而河南省南部地区的南阳、信阳和平顶山的旅游效率较低,整体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3)河南省旅游效率高-高集聚的地区主要为郑州、焦作和新乡,2015年旅游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较小,集聚特征不显著的数量达到了77.78%以上。(4)在资本投入要素中,平顶山、南阳和信阳的调整幅度较大,分别需要减少20个、63个、21个星级饭店和34.754、18.020、11.859亿元的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劳动投入要素中,周口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需要调整的幅度最大,分别需要减少27.077万人、23.028万人和19.850万人的住宿和餐饮业职工。(5)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信息技术和对外开放为河南省旅游效率的正向影响因素,其中信息技术的影响作用最大,而交通条件和化为反向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开放与河南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由于河南的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河南经济发展还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河南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在18个地(市)分布格局都是集中于局部地区,集中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这种格局对各地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通过建立模型对河南省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县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只有在高水平县域集聚区,县域经济增长与相邻县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起伏发展.两极分化显现;(2)在空间上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以西北部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核心圈层结构;(3)经济发展现状水平与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呈明显的相关性,现状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一般都较高。对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投资政策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揭示,最后提出了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0—2015年中国县市尺度人口收缩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  戚伟  齐宏纲  刘盛和 《地理研究》2020,39(7):1565-1579
近年来,区域人口收缩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在中国也日益明显。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在县市尺度上分析了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15年三个时期人口收缩区的空间特征及演化趋势,并定量探讨了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发现如下:① 人口收缩现象在县市尺度非常明显,三个时期人口收缩区占比均超过20%;② 2000—2010年人口收缩区以大面积扩张为主要特征,东北地区、川黔渝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最为明显,而东部地区则主要集中在江苏北部和福建西部等局部范围;③ 2010—2015年人口收缩转缓慢增长成为主要特征,仅东北地区、河南等人口收缩区仍有所扩张;④ 人均GDP和非农就业占比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人口收缩区的形成影响显著,而经济发展速度因素则与人口收缩的演变密切相关;⑤ 除经济因素外,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对人口收缩区形成及演变的影响均非常显著,且其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探讨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例,运用波拉特法测算农业信息化水平,代入修正C-D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河南省总体农业信息化水平2009—2018年呈缓慢增长,豫北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豫南,18个地市农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信息化要素投入是当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弹性系数高于资本投入要素和劳动力投入要素;从合理配置农业信息化资源、输送专业农业信息化人才、支持农业信息化区域差异化发展三方面提出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洼地”形势。在全省人民的努力下,近些年河南经济发展形势稳定好转伴随国家把中部崛起纳入整体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原崛起更加引人注目。根据河南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中原崛起的基本思路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历史性地加速城镇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苗长虹  王海江 《地理研究》2006,25(2):222-232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明确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人口、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领域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农区外出务工规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河南省农区十村11251 户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认为农民外出务工的数量与规模是经济因素、家庭 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元回归模型显示:①外出务工经济收益与成本、家庭人口状况、农户家庭经营 地、农户家庭生活性支出等正向影响农户外出务工的规模;②农区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正 向影响农区外出务工的规模,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负向影响农区外出务工的规模;③环境因素中,经济水平因子对 农区外出务工规模的影响是正向的,地形、通达性和土地类型等三个因子对农区外出务工规模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