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学什么 初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回答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内容的生活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一场以地理实践力概念为引领,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正在中学地理教育领域悄然兴起,它被认为是可能撬动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载体。然而,它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理教育为何走向“田野”?地理教育如何走向“田野”?地理教育走向“田野”需要哪些保障?直到我深入品读了张建珍教授的专著《中学地理教育走向“田野”:意义、方法与保障》,对有效开展地理户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路径进一步明晰,措施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程要突出实践与应用环节,要在地理教学内容体系中,创设“实践与应用”系列,并逐步建立校内、校外的各类地理学习基地,建立和完善能进行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考察的配套设施。所以,开辟地理学习基地对突出地理实践环节意义重大。为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我校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上海科技馆”作为校外的地理学习基地,以期对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极强的教学引领性。本文通过对2022年镇江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的评析,提出基于学习差异的中学地理“研学课堂”样态,旨在鼓励教师坚持原创试题,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乐敏 《地理教学》2008,(9):18-20
上海市中学地理二期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提出:“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往往容易放不开,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简化为“背”课,勾勾划划、记记背背,管教不管学;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强 《福建地理》2004,19(3):58-61
本文通过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及分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自由化、功利化、空洞化的常见误区及原因,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出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是在传统教育桎梏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其目的在于从实际出发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整合,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群体多元智能因素为基础,以面向未来培养“四有”创新人才为宗旨。中学地理新课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中学生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中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9.
潘红星 《地理教学》2011,(15):19-20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地理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文科”类,因此,我国中学地理长期忽视实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忽视实验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地理实验的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逐渐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以“三个面向”教育的战略思想深化地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现在,举国上下已经掀起了学习“邓选”的热潮。本刊在今年第一期发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陈尔寿先生寄来的关于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专稿,作为献给广大读者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新年礼物。我们相信,改革,能使我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改革,也能使中学地理教育走出低谷,在人材培养和经济建设中占据它应该占有的地位。让我们共同为振兴中学地理教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就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同时,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迁移价值的、“有意义”联系的、可不断生长的地理知识网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呢?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1992,(6):27-28
高考制度的改革,牵动万人心,引来万人言。北京市1993年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人们议论纷纷。尤其是科高考取消地理这一招,在地理教育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考试改革,当然是势在必行,考试改革的勇气,当然也是令人钦佩,但是上述的这一做法是否有道理?高考为什么偏要砍去地理等学科?地理与其他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是平等的,所谓的“小科”、“副科”都是人为的一种观念、一种无知的偏见。要使中学生学习负担全面减轻,让他们学得更加主动、积极、活泼、愉快,这将有赖于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有赖于整个教育工程的改造。人们有理由提出自己的看法,人们有权利参与这场改革的大讨论。下面刊登出席今年暑假在西宁召开的“黄河流域地理教学研讨会”全体代表的一封信,这也许能代表“黄河”的声音。至于“长江”、“珠江”、“黑龙江”等等的回响怎样,我们期待着更加踊跃的讨论来稿。  相似文献   

13.
杜小慧 《地理教学》2005,(10):12-15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新的特色与功能,同时也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  相似文献   

14.
梁颖思  冯桂萍 《地理教学》2021,(23):33-36,41
本文以"巴西"为例,阐明了在"研学后教"升级版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有效设计"研学问题链"是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构建了以"研学问题链"为核心的深度学习路径,并探讨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地理问题链的优化设计路径,提出了深度学习下初中地理问题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4):52-5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亦茹 《地理教学》2022,(6):54-57+53
为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资源,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目标,本文聚焦浙江省高中校园内的地理研学资源,设计、实施校园地理研学实践课。依托浙江省某高中校内土壤资源,从研学资源挖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等方面,通过“教学情境生活化”“研学资源深度化”“研学活动多元化”“知识生成自主化”“表现评价过程化”优化地理研学实践课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本文作者对其所在县进行的调查表明,问题是严重的,困难是大的。特别是初级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希望各地从事地理教育的同志、特别是县地理教研员.对本地地理教育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是中学教育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四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地理学科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让我们共同为振兴地理教育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尽可能得使自己成为“杂家”。所谓“杂家”,就是能够博览群书,杂学精研。在对地理“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史哲、数理化、音体美等等,都有所涉足。  相似文献   

19.
彭洁 《地理教学》2012,(7):26-30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材“气候”章节中“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节综合运用课,同时参考了《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余晶 《地理教学》2007,(2):24-24,25,26
目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而在学生“学”的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5.2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节为例,阐述创设地理专题学习网络模式,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