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是煤系金属富集的典型,可以作为新的稀土元素来源,燃煤产物是煤型稀有金属提取冶炼的直接原料。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能谱扫描电镜(SEM-EDX)等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准能矸石电厂流化床燃煤产物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准能矸石电厂炉前煤稀土元素含量190.42μg/g,与世界煤相比表现为轻度富集,但在燃烧后,在粉煤灰和底灰中发生明显的分异,煤中稀土元素约80%进入粉煤灰,使得粉煤灰中稀土元素含量达到865.37μg/g,换算为稀土元素氧化物(REO)含量约为1 081μg/g,参照《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4—2002)规定的稀土元素工业品位要求,具有开发利用价值;(2)准能矸石电厂燃煤底灰与粉煤灰中的矿物种类基本一致,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别。燃煤产物的主要组成矿物包括莫来石、石英、赤铁矿、玻璃体等。其中莫来石含量16.3%~19.8%,非晶质玻璃体含量65.7%~69.1%,粉煤灰矿物中莫来石含量与附近的国华电厂(原准格尔电厂)及其他电厂相比相对较少,而非晶态玻璃体含量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其炉前煤(黑岱沟6号...  相似文献   

2.
磷处理粉煤灰可作农业土壤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简称CCP或ash)具有改良土壤,增加植物产量的功能。此外,由于它特殊的多孔结构,也可用作吸纳并承载植物养分的载体。用NaH2PO4配制成含磷0.10mol/L浓度的溶液,对采自加拿大西安大略省Sarnia地区Lambton电厂的底灰(bottomash)进行振荡浸渍处理。结果表明,振荡浸渍66h后的粉煤灰中磷含量可达784×10-6。以磷处理粉煤灰、未进行磷处理的粉煤灰和石英砂按比例混合,作为基本生长介质进行玉米种植实验,其中实验配方设计为生长介质中含磷量分别为标准含磷浓度(50×10-6)的10%、25%、50%、75%和100%。生长26、34和46d后分别与不含磷的空白配方、施加含氮-磷-钾为0-20-0标准磷肥并控制磷含量为标准浓度(50×10-6)配方进行生物产量对比。生长实验结果表明,以磷处理粉煤灰供磷的生长介质,当含磷量为标准浓度的25%至100%时,其植物生长量就比添加标准浓度磷肥的配方好。种植46d后的生物生长量统计结果显示,含磷分别为标准浓度50%、75%和100%的实验介质中,玉米杆的鲜重较施标准磷肥介质中玉米分别增长39.46%、42.73%和46.13%;玉米杆干重依次增加29.71%、13.39%和28.87%;根鲜重平均增加16.62%;根干重平均增加14.03%。上述实验结果启示,粉煤灰可以很好地吸纳承载磷养分,并持续供给植物吸收生长,如果采用吸纳磷(或其他养分)的粉煤灰改良砂质土壤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拓展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以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鸳鸯湖电厂粉煤灰为研究对象,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粉煤灰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和分析,并采用酸消解法、DTPA浸提法和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粉煤灰中铅(Pb)、铬(Cr)、镍(Ni)、铜(Cu)、镉(Cd)和砷(As)6种重金属的全量、有效态、不同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粉煤灰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 粉煤灰微观结构良好,密度小,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丰富。(2) 粉煤灰中6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和平均值均超过宁夏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但未超过其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超标倍数大小顺序为Pb、Cu、Cr、As、Cd、Ni。6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均未超过宁夏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其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3) RAC评价结果表明,As具有极高生态风险,Cd、Cu和Ni具有中高风险,Cr、Pb分别为低风险和无风险。RSP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As为轻度污染,Pb、Cr、Ni、Cu、Cd均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粉煤灰中6种元素全量和有效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处于Ⅰ级,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其中Cd是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因此,粉煤灰可以作为煤矿胶结充填材料进行大规模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粉煤灰处理含铜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粉煤灰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的速率、粉煤灰投加量对粉煤灰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的影响和粉煤灰对质量浓度不同的含铜离子废水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了粉煤灰去除铜离子的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粉煤灰在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的过程中反应3 h后就达到了平衡,粉煤灰对Cu2 的去除率随粉煤灰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就充分利用吸附剂粉煤灰的角度而言,并非其投加量越多去除量越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的铜离子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不是Freundlich模型;粉煤灰去除废水中的Cu2 主要是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络合吸附作用,但是,当用碱性粉煤灰处理质量浓度较低的含Cu2 废水时,生成Cu(OH)2的沉淀作用可能占主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煤矿采空区漏风是引发煤火灾害的重要原因,传统充填堵漏材料易干裂,流动性差,成本高,因此研发出有效充填封堵漏风通道的新型材料十分必要。通过单因素变量法,以材料流动度、初凝时间、抗压强度为指标进行配比优选,研发出大掺量粉煤灰无机固化泡沫充填堵漏新材料。同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材料的水化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泡沫均匀度、发泡倍数、半衰期及析水率等参数,优选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癸基葡糖苷(APG)=1∶1,黄原胶(XG)∶瓜尔胶(GG)=1∶1的水基泡沫。研发的大掺量粉煤灰无机固化泡沫,其初凝时间与粉煤灰掺量、水灰比、泡沫掺量成正比;流动度与水灰比成正比,与粉煤灰掺量成反比,随泡沫掺量增加先上升后缓慢降低;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水灰比和泡沫掺量呈反比关系。综合评价指标确定粉煤灰掺量为60%、水灰比为0.6、泡沫与复合浆液体积比为1∶1时,材料流动度好,为15.9 cm,初凝时间适中,为5 h,抗压强度高,28 d达到1.5 MPa。该材料的水化产物是钙矾石(AFT)以及C-S-H凝胶,由水泥先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a(OH)2,后与粉煤灰反应生...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粉煤灰的矿物磁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单红丹  卢升高 《矿物学报》2005,25(2):141-146
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是重要的大气颗粒污染物之一,利用粉煤灰的磁性监测环境污染是新近发展的新手段。应用矿物磁测技术和X射线衍射对浙江省主要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的矿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学,以及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具有较高的磁化率(X)、软剩磁(IRM20mT)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粉煤灰频率磁化率(Xfd)的平均值为2.5%,磁性矿物以多畴(MD)颗粒存在,粉煤灰的剩磁矫顽力(BCR)在42~53mT之间。矿物测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粉煤灰中的氧化铁矿物以FeO4和Fe2O3-α为主,粉煤灰的磁化率与Fe、Mn、Pb、Zn、Cu、CA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924,0.866,0.725,0.756,0.945和0.867,磁化率可作为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粘土、膨润土等对Zn2+的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席永慧  赵红  胡中雄 《岩土力学》2005,26(8):1269-1272
研究了粉煤灰、粘土、膨润土等从溶液中去除有毒金属离子Zn2+的吸附过程。动态试验显示吸附过程是快速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膨润土对Zn2+的吸附能力相当,但远大于粘土、粉质粘土。平衡吸附模型充分说明,在高浓度下Zn2+在粉煤灰、粘土、粉质粘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试验结果亦表明,随着吸附剂中Zn2+含量的增加,粉煤灰等吸附剂对Zn2+吸附的百分率均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苏晓斌 《矿物学报》2023,(3):389-396
以燃煤电厂中的粉煤灰为载体,采用水浴加热法将氢氧化镁负载在粉煤灰表面制备成复合粉体而应用于吸附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水溶液中的铜离子。通过扫描电镜加自带EDS能谱、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改性后的粉煤灰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粉煤灰明显具有H3型滞回线,表明改性粉煤灰具有丰富的介孔,具体表现为平均孔容从0.005 m3/g增加至0.035m3/g,平均孔径由10.23nm增加至13.52nm,孔隙宽度从11.36nm增加至14.05nm,比表面积由原来粉煤灰1.09m2/g增加至35.31m2/g。改性后复合粉体去除Cu(Ⅱ)的效率明显高于粉煤灰。复合粉体材料对Cu(Ⅱ)吸附主要通过静电吸引、沉淀反应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在前两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的基础上 ,结合最近 5年气候变化研究新成果 ,进行了 IPCC第三次全球气候的评价工作。IPCC第一工作组于 2 0 0 1年 1月 1 7- 2 0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八次工作组会议 ,通过了供决策者参考的报告概要。下面是该报告的摘要性结论。1日益增多的大量观测结果表明 :地球正在变暖并伴随气候系统的其它变化1 .1  2 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了 0 .6℃左右(1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自 1 861年以来一直在增高 ,2 0世纪增加了 0 .6± 0 .2℃。这个数据比 1 994年的 IPCC第二次气候评价报告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粉煤灰合成莫来石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前景,但由于普通粉煤灰中Al2O3含量较低使得合成莫来石时必须添加大量工业氧化铝,从而增加了合成成本.利用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以及高铝粉煤灰与少量工业氧化铝混合合成M60和M70莫来石,其物理性能可以达到我国<烧结莫来石>标准(YB/T5267-2005),这大大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表明,用未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低牌号莫来石(M5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400 ℃,用处理过的高铝粉煤灰或合成高牌号莫来石(M60、M70)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500 ℃;恒温时间对合成莫来石的影响远小于烧结温度,高温下缩短恒温时间比低温下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莫来石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对达来诺尔湖北岸岸边(DL-0)、湖中心(DL-1)和湖南岸(DL-2)3个点的岩心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性分析、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垂向分布序列分析。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的分析发现DL-0与DL-1和DL-2井岩心沉积物敏感粒度组分的峰值有较大差别,其粒度分布范围相差较大,表明湖北岸岸边、湖中心和湖南岸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时空差异。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初步分析表明,湖北岸岸边(DL-0)和湖中心(DL-1)两个点的沉积环境较为稳定;而位于湖南岸(DL-2)点的沉积环境变化比较大,包含了5个明显的沉积波动旋回,并对达来诺尔湖由北至南进行了沉积地层分析。在达来诺尔湖水下1.5m内主要是粒径0~200μm的颗粒,岩性为粘土、粉砂和砂,以粘土和粉砂为主,随着深度的增加,黏土含量增大,粉砂和砂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福建境域湖泊沉积物中有毒元素含量的变化。根据对晋江市龙湖 4 0多年来沉积柱的环境地质演化的研究 ,发现其污染度自 1976~ 2 0 0 2年呈急速上升态势。其中上升最快的元素为 Cd、Hg、As、Pb、Cu、Zn、Cr,尤以 Cu最为典型 ,其污染度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段 :11976~ 1984年污染指数 0 .6 7,为微污染 ;21984~ 1993年污染指数 0 .86 ,为轻污染 ;31993~ 2 0 0 2年污染指数 2 .37,为重污染。第二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1.3倍 ,第三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3.5倍。表明污染度增加是十分迅速和严峻的。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 ,1984~ 2 0 0 2年 ,19年间龙湖中剧毒元素 Hg、As、Pb的平均含量均超越国家标准 ,为污染环境。 2 0 0 2年 4月龙湖表面沉积中这 3种剧毒元素分别为 1976~ 1984年时段含量最低值的 4 6 .3倍、3.3倍、1.9倍 ,已大大超过其“警戒线”(如 Hg为标准值的 4 .4倍 ) ,显示龙湖污染的严重性。龙湖环境地质条件的日益恶化 ,对人群健康已造成一定影响 (如癌症病人日益增加 ) ,这也警示着日本水俣病可能在该地区重演  相似文献   

13.
碱渣与饱和卤水混合制成浆体回填到盐矿废弃盐腔可同时解决碱渣处理问题和地下废弃盐腔存在的地质隐患。回填碱渣强度是影响充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回填碱渣强度,采用掺入粉煤灰制成复合碱渣对其强度特性进行改良。针对不同粉煤灰掺合比的碱渣开展了组成、力学和细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掺入粉煤灰能明显改善碱渣的强度,使其黏聚力、内摩擦角都大幅提高,抗剪强度大幅增加;(2)粉煤灰掺合比越大,增强效果越明显,但强度并非随掺合比呈线性变化,对黏聚力而言,在0~20%内的掺合比下增加速度最快,而对内摩擦角则在20%~30%的掺合比区间增加最快,对抗剪强度而言,0~20%的掺合比内增加最明显;(3)粉煤灰掺入还可显著改善碱渣的压缩固结特性,使其固结系数大幅提高,从而提高碱渣固结速度,缩短充填工期,其中在0~10%的掺合比内对压缩固结特性改善最显著;(4)矿物组成分析表明,粉煤灰掺入改变了矿物组成,使得亲水性矿物含量急剧锐减,进而改变了其沉积特性。而细观分析则表明,粉煤灰掺入使碱渣从絮凝团细观结构变成了粉煤灰充当骨架的充填结构,且粒间支撑和拉联效应明显。从增强效果提高、压缩固结特性增强、控制成本和工期综合分析表明,最优掺合比为20%左右,建议工程中以不高于20%的掺合比作为实用掺合比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充填增强效果。该研究为揭示碱渣增强机制及废弃盐腔碱渣充填工艺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砷地下水在我国广泛分布,开发绿色高效的除砷材料对于促进地区发展和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共沉淀法结合NaOH水热处理技术制备了二氧化锰改性粉煤灰吸附材料MFA150,并研究其对地下水中As(Ⅲ)和As(Ⅴ)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NaOH水热处理破坏了原始粉煤灰的玻璃体结构,且在这一过程中生成沸石相,粉煤灰比表面积由1.30 m2/g增加至40.26 m2/g.在负载MnO2后,MFA150比表面积达到148.82 m2/g.此外,吸附材料表面-OH的含量显著增加,为As(Ⅲ)和As(Ⅴ)提供了更多的吸附活性位点.MFA150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过程符合Elovich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在中性条件下MFA150对As(Ⅴ)和As(Ⅲ)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55 mg/g和9.71 mg/g,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溶液中共存的HCO3-和PO43-会抑制As(Ⅲ)和As(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孙岱生教授全面负责的《利用矿业废弃物粉煤灰、水坝淤积物作为肥料改造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报告于 2 0 0 1年 3月 5日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评审验收 ,并被评为优秀项目。该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较为精细地研究了包头市实验区土壤、水库淤积物、粉煤灰和城市污水沉淀物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粒度及物理性质。所选地区的土壤属于贫瘠的低肥力沙质粟钙土 ,植树成活率很低 ,需大力改造。水库淤积物储存了大量有效的N、P、K元素。物性参数表明 ,水库淤积物有较好的透气性、蓄水性及保温性 ,是…  相似文献   

16.
<正>粉煤灰是煤燃烧后的固体排放物。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粉煤灰的排放量急剧增加。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排放的粉煤灰已超过7.5亿吨。因此,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就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技术经济政策(李歌等,2008;王立刚,20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粉煤灰与动载耦合作用下黄土的震陷问题,找出粉煤灰改良黄土的最佳配比,通过动三轴震陷试验,定性分析了黄土在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的震陷特性。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黄土震陷性的定量影响规律,建立了黄土的震陷曲线方程,得到了粉煤灰掺量与残余应变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粉煤灰掺量增加、动载作用均会引起黄土震陷性发生改变,即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土的残余应变逐渐减小,动应力幅值逐渐增大;(2)当动应力幅值相同时,残余应变随动载振次的增多而增大,其增长速率随动载振次的增多而减小,粉煤灰掺量越大,残余应变随动载振次的增长越缓慢;(3)在不同动载振次下,黄土的震陷临界动应力曲线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均经历了一个从平稳、快速、再收敛至最大震陷临界动应力的发展过程;(4)震陷试验得到的最佳粉煤灰掺量为20%。  相似文献   

18.
准格尔电厂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粉煤灰制备莫来石是粉煤灰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普通粉煤灰中A12O3含量较低,使得制备过程中必须添加大量工业氧化铝,从而增加了合成成本.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利用准格尔电厂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并用阿基米德法测定莫来石样品的物理性能.经过XRD和SEM对制备的莫来石样品进行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50莫来石的物理性能可以满足<烧结莫来石>标准的质量要求.烧结样品其物相组成主要是莫来石和少量的玻璃相.影响烧结合成莫来石的主要因素是烧结温度,其次是恒温时间和试样的成型压力,高温下缩短恒温时间比低温下延长恒温时间有利于莫来石的形成,利用高铝粉煤灰直接制备MS0莫来石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400℃~1500℃,恒温时间以2h~3h为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机地化分析、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甲烷等温吸附及低压氮气吸附实验,本文对桂中坳陷环江凹陷上古生界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平均为2.40%,热成熟度(Ro)平均为2.65%,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页岩主要的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黏土.页岩的比表面积平均为5.86 m2/g,孔容平均为0.014 9 mL/g,平均孔径为11.2 nm.页岩中发育大量的中孔,主要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或四边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页岩中TOC含量和石英含量越多,微-中孔越发育、比表面积和孔容越大,而平均孔径则变小.通过Frenkel-Halsey-Hill (FHH)模型和氮气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1(平均为2.428 4)和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2(平均为2.622 2),对应的相对压力(P/P0)分别是0~ 0.45和0.45 ~ 0.99.分形维数D1、D2随着比表面积、孔容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孔径随着前者的增加而减小.分形维数D1、D2、TOC含量、石英含量和甲烷吸附量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但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分形维数D1与Langmuir压力存在弱负相关性,分形维数D2随Langmuir压力增大有变大的趋势.桂中坳陷西北部页岩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其对天然气的吸附和存储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紫色母质养分溶出及环境效应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侏罗系沙溪庙组(J2s)、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三叠系飞仙关组(T1f)母质小于0.25mm、0.25~0.50mm、0.50~1.00mm、1.00~2.00mm、2.00~5.00mm、>5.00mm6个不同粒级,振荡时间为0.5h、1h、3h、6h不同振荡时间养分(全氮、全磷)溶出试验,模拟侵蚀颗粒在水流扰动中养分释放,分析母质颗粒养分溶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振荡时间与母质颗粒溶出的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粒级的大小对母质溶出的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存在影响,随着粒级的增大,养分溶出量先增加后减小;以振荡6h氮、磷最大释放量与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比较分析,以氮释放量计,紫色母岩区泥沙含量临界值在8.30~11.94kg/m^3;以磷释放量计,紫色母岩区泥沙含量临界值在24.10~37.04kg/m^3;长江上游紫色岩区泥沙含量已接近临界泥沙含量。侵蚀母质颗粒由于受到水流的扰动,溶出的全氮和全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