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7,30(2):222-222
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腹心偏南的艾丁湖,既是中国陆地最低点,也是世界著名低地,有"中国死海"之称。新疆第一测绘院院长彭建国告诉记者,艾丁湖水面面积仅有7 km2,为了精确起见,野外测量人员将测量范围扩大至25 km2。艾丁湖所在的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有名的“火洲”,每到夏季,艾丁湖沼泽地带地面温度可达70℃,而且水很大,人是无法进入。现在湖区气温达-10℃,地面已经结冰,基本可以行走,是最佳测量时期。国家测绘局将组织相关院士、专家论证这一低地的具体测量方案。自治区第一测绘院院长彭建国介绍说,与初次测量不同,但重测的方法与重测珠穆朗…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北段地区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哀牢山北段地区不同位置的景东(西侧盆地)、徐家坝(山顶)和楚雄(东侧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三地1980~2005年同期气候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哀牢山东、西侧盆地及山顶气温和降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哀牢山北段地区最热月均出现在6月;最冷月,西侧盆地和山顶为1月,东侧盆地最冷月为12月;降雨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以7月降雨量最多。从气候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年、季和月平均气温均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气温的显著升高主要发生在干季,增温率为干季〉年〉雨季。最冷月均温增温率最大,最热月均温没有显著增加,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研究表明,哀牢山北段地区山顶及两侧盆地均呈现显著的变暖趋势,与植物生存直接相关的∑t≥0℃有效积温和∑t≥10℃活动积温也显著增加。气温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增温速率为东侧盆地〉山顶〉西侧盆地。山地迎风坡面(西坡)气温垂直递减率显著减小,背风坡面(东坡)气温垂直递减率整体呈增大趋势。降雨整体呈增加趋势,不同季节间降雨的变化差异显著,年降雨量的增加主要由于雨季降雨的增加,干季降雨呈微弱上升或下降趋势,降雨的增加率为东侧盆地〉山顶〉西侧盆地。哀牢山北段地区干季的干热气候特征进一步加剧,这种变化趋势在山地的背风坡面(东坡)表现得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3.
武汉区域百年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并对缺测数据进行合理插补,建立武汉区域1905~2005年、季3项气温序列。序列结果表明,100a来年均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14℃/10a和0.026℃/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0.003℃/10a,表明百年来武汉区域夜间增温趋势比较明显,白天气温变化不大;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具有不对称性。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两个暖期,时段为1920~1940年、1990~2005年,第一个暖期主要是夏、秋季气温偏高,冬、春季不明显,热在白天;第二个暖期则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季最明显,夏季较弱,暖在夜间。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盆地的干热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气候炎热,本文从其降水、气温、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分析了盆地的环境特征。采用代表环境热力状况的年积温与水量平衡方程的比值为干旱指标,将盆地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4个环境类型,9个区。  相似文献   

5.
近40 a来鄂尔多斯市的气温特征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选用鄂尔多斯市及相临的临河、银川共10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气温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最冷的地方不在本市纬度最北的地区,而在其境内海拔最高的东胜和杭锦旗;最热的地方也不在纬度最南的地方,而在其东侧及西侧。20世纪80年代变暖从低海拔区先开始,近40 a气温在波动中升高,升温率在0.5~0.8 ℃\5(10a)-1。从地理上讲,升温率随纬度的升高而加大,随高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6.
横亘亚洲中部的天山山系为巨大的国际山系,由三列东西向展布的山链和若干个山间盆地组成,以高峻挺拔、山体宽大、地形对照显著为其特点。中国天山山系东西长1700余公里,南北宽250—350公里。山脊线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达7435米;而天山山系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海拔分别在1000米和500米以下,山系东段内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一带还低于海平面154米。因而天山山系显得非常雄  相似文献   

7.
利用吐哈盆地2011-2015年逐时FY-2E静止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吐鲁番市1976-2015年5个国家气象站和2013-2015年26个区域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卫星资料反演和统计分析方法,首次定义TK(地面气温与云顶亮温的差值)来规避地面辐射对卫星接收辐射的影响,分析吐鲁番盆地各级别TBB(-10~-20℃、-20~-30℃、-30~-40℃、-40~-50℃)云的分布状况及其与降水的关系、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TBB各级别云覆盖度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云量从盆地平原区向山区递增;TK的月变化同月降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TK正值时段4~8月与盆地汛期相对应,TK极大值对应月降水量最大的6月;降水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降水先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多,1 400~1 900 m区域是降水量和降水垂直变率最大的区域,之后降水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与秋季,6月降水最多(占3~4成);降水集中出现在白天,平原地区集中在早晨至中午,山区集中在下午至傍晚。综合分析得出吐鲁番盆地人工增水作业区域、作业月份、作业"时间窗"选择的参考依据,其中最佳作业区域在1 400~1 900 m,最佳作业月份为6月,最佳作业"时间窗"为上午的06~10时与下午的14~18时。  相似文献   

8.
庞冉  王文 《干旱区地理》2020,43(5):1242-1252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以地形特殊的吐鲁番盆 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气象站点数据、再分析气象格点数据以及 MODIS 卫星遥感植被指数,采用 趋势检验、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 2001—2017 年间的植被变化及其与水热组 合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降水量整体没有显著变化,但北部山区降水增长较 多,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盆地底部中心区域增温较大。(2)全区域植被指数(NDVI)总 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山区及中心区域 NDVI 增长率较大。(3)受水汽来源和日照时长的影响,吐鲁 番盆地周边山区高程 3 000 m 左右 NDVI 值最高,山区植被最好的坡向是西北坡。(4)吐鲁番盆地水 热组合复杂,水分条件是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降水与 NDVI 有较好的正相关,在 山区和荒漠区热量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但中心区域受地下水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分的供给相对 稳定,热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9.
用吐鲁番站和参考站(托克逊、东坎两站)1974-2014年观测资料,分析城市化对吐鲁番站气候资料的影响发现,地处极干旱区域的吐鲁番站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与参考站一致性较差,其中,吐鲁番站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上升趋势比参考站要大;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下降趋势吐鲁番站比参考站大;由于城市化发展造成吐鲁番市的升温率为0.24℃·(10 a)-1;均一性检测发现,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分别在1982年和1998年产生了断点。新站与旧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由于旧站环境较为湿润而新站环境极为干燥,使新旧站气候资料差异较大。其中,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新站比旧站分别高0.9℃和1.5℃;相对湿度新站比旧站低8.1%;年平均风速新站偏大1.4 m·s-1。与6个已经迁过站的平原站资料对比发现,干旱区的吐鲁番站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新旧站差值及差值标准差比多数站大一倍以上,而迁站前后新旧站年月风向相符率最小,仅为32.29%。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地理》2021,44(4):914-922
选取吐鲁番新旧站2017年逐小时气温、风速对比观测资料计算小时差值并进行分级;同时选择1988—2018年逐月平均气温、风速做t检验。结果表明:(1)吐鲁番新旧站气温和风速差值均为偏态分布,多数为正且差值分布较分散,仅40.7%的气温差值在-1℃△T1℃之间,32.1%的气温差值在±2℃之外;46%的风速差值在-1 m·s~(-1)△S1 m·s~(-1)之间,21.4%的风速差值在±2 m·s~(-1)之外。(2)气温负差值多发生在白天11:00—18:00,冷季10月—次年5月负差值略大,平均负差值最低可达-1.5℃。气温正差值多发生在18:00—次日11:00之间,差值较大值(△T≥2℃)主要发生在暖季4—11月,逐时平均气温差值最高可达5℃;正是因为暖季夜晚新旧站气温差值较大,造成2016年吐鲁番迁站时春、夏、秋季3—11月月平均气温出现断点(通过P0.01的显著性t检验)。(3)与同处干旱区的阿克苏站比较发现,下垫面及其观测环境对气温的影响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风速正差值△S≥1 m·s~(-1)多发生在暖季3—9月;风速差值较小值(-1 m·s~(-1)△S1 m·s~(-1))在冷季(10—12月和1—3月)比例较多。t检验显示(P0.01),2016年迁站各月平均风速均出现了断点。  相似文献   

11.
黄河自陕西潼关东流,经过整个三门峡市北部。从入境口到三门峡水库,河流主线长130.5公里,流经灵宝县、陕县、湖滨区三县(区)。三门峡市黄河滩地就是指这段黄河南岸广大河漫滩地。一、三门峡市黄河滩地资源特征三门峡市黄河滩地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1.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7℃)。年均日较差较大,有利于作物蛋白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水果、瓜菜糖分的转化。本区无霜期有220天,>0℃的活动积温为5125.6℃,>10℃的活动积温为4507.0℃。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相似文献   

12.
哀牢山气温时空分布特征:最热月为6月,最冷月为12月(东坡)或双月(西坡);日平均最低气温在07—08时出现,日平均最高气温在15—17时出现;平均气温的垂直分布一般是东坡高西坡低.  相似文献   

13.
我国陆地最低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海拔-155米,这在中学地理课本上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可是这-155米究竟是艾丁湖的湖面高程还是湖底高程呢,各种书上说法就不一致了。如《辞海》“艾丁湖”条释为“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简明不列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09,(5):43-43
科学家最近在刚果河中发现不同物种,其中有些可能是新物种。刚果河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水生动物异常丰富。刚果河是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第二大河流盆地刚果盆地所在地,面积相当于欧洲,因此,此东非高地的水流得要半年多才能进入大西洋,行程4670公里。刚果河及其支流遍及中非,为这里的三千万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计。刚果河可能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其深度和水流变化多端,这有助于解释为何这里是鱼类多样性的温床。负责此项调查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鱼类生物学家梅勒妮·斯泰斯尼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这种生物多样性的进化。”以下是科学家在刚果发现的一些奇特动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干旱区与季风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06年西北干旱区139站和东部季风区378站夏季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趋势系数、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夏季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气温变幅分布,并对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大背景的影响,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变化均为波动式上升趋势,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受夏季风影响不同,导致西北干旱区(0.24℃/10 a)的升温趋明显高于季风区(0.11℃/10 a),同时明显高于相同纬度区域的季风区(0.15℃/10 a)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区域气温变幅空间变化分布上都存在明显的升温区域和气温变化相对较弱的区域,季风区在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变化不明显,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有相对较明显的升温趋势;西北干旱区以明显的升温为主,尤其是以青海西部至蒙古高原西部形成的一带状区域为主要明显升温区,其最大升温率达到0.93℃/10 a,变化相对较弱的区域主要位于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相似文献   

16.
近45年涠洲岛5次珊瑚热白化的海洋站SST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涠洲岛珊瑚礁普查(Reef Check)历史资料和涠洲岛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采用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1966―2010年该岛珊瑚热白化的SST指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涠洲岛珊瑚热白化的最热周平均SST值为31.6℃或最热日平均SST值为32℃;2)1966―2010年涠洲岛的逐年最热月月均SST、最热日日均SST、年极端最高SST及最热周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彼此间的相关系数为0.71~0.89,4种珊瑚热白化SST指标没有显著上升趋势;3)最热月月均SST和最热周平均SST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分界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基于秦岭南北70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辅以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ESMD),对秦岭南北近期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以日平均温≥ 10 ℃积温天数为主要指标,以1月0 ℃等温线变化为辅助指标,探讨秦岭山脉的气候分界意义。结果表明:① 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呈现出“非平稳、非线性、阶梯状”的增暖过程,变化阶段可分为:1970-1993年为低位波动期、1994-2002年为快速上升期、2003-2015年为增温停滞期;② ESMD信息分解结果表明,秦岭南北气温变化以年际波动为主导,并未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增暖趋势;③ 在空间上,秦岭南北气温趋势呈现“同步增温,南北分异”的响应特征,即秦岭以北地区空间增温具有一致性,秦岭以南地区则呈现“西乡—安康盆地交界”、“商丹盆地”两个低值中心;④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秦岭作为气候分界线的作用依然明显,但是南北响应方式存在差异。其中,秦岭以南,北亚热带北界沿山地“垂直上升”,汉江谷地热量资源逐年增加;秦岭以北,尽管以城市带为中心的增温区不断延展,但是冷月气温偏低的格局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8.
蕨类植物绝大部分为林地或附生草本植物,一般不受人们重视,对其用途知者较少 实际上蕨类植物是天然资源一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大作用 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 如在园林或室内绿化、药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设置专门机构在我国,绝大多数蕨类植物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开发利用,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财富 应该允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资源,为“四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河北省位于北纬36℃02′—42℃40′,东径113°27′—119°50′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山北部有燕山山脉;地形复杂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滩、河谷、沼泽等地貌类型。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年平均气温12.0—14.6℃,北部坝上年均气温-0.3—3.5℃;年降水量340—815mm、降水变率大,各地降水分布差异大,山与平原的降水变化差别尤甚 全省土壤类型较  相似文献   

19.
海拨1940米的新疆天池公园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山湖泊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景观带结构。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海平面以下最低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低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干旱区域自然景观。研究天山雪线—天池和吐鲁番盆地天然水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成,对揭示该地区的水质变化规律,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发展旅游事业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地气温的实测数据是相关学科极其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垂直变化特征是研究山地气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使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重庆金佛山西坡14个海拔高度的气温进行30 min间隔的连续监测,分析了金佛山西坡气温的时序差异和垂直变化规律。结果如下:(1)金佛山西坡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53℃/100 m,气温直减率的月份间差异较小;(2)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线性降低,极端高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不明显;(3)月平均日较差随海拔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4)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积温递减率几乎相同(约184.2℃/100 m),相应积温持续天数随海拔升高以平均5 d/100 m的速率递减;(5)各监测点实测气温较气温地理分布模型求得的气温值偏小,而较基于WorldClim数据库所得的插值气温整体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