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滨外砂坝和泻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统一的沉积体系,具有特殊的相组合和相模式。滨外坝一般形成于坡度平缓、砂质沉积物丰富和波浪作用比较强烈的条件下。以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滨外坝,纵向上粒度逐渐变细,分选逐渐变好。滨外坝的重矿物含量较高,以比重大而稳定的重矿物较多,石英与长石的比值也高。而泻湖和浅海区,  相似文献   

2.
一、白沙口电站的地理环境白沙口潮汐电站建于山东半岛南岸乳山县东南约20公里的海滨。电站库区为白沙口潟湖,面积3.2平方公里。潟湖口门在潟湖的西南,宽约500米左右,开口向南偏东。该潟湖由自东部常家庄向西偏南伸展的湾中沙坝分割白沙口海湾而成。湾中沙坝宽约1公里、长3.5公里,东部与海岸沙堤连为一体,一直伸展到烟墩岬角。整个沙坝是由三道微高的沙坝和其间低地组成的复合沙坝。沙坝上广植松、槐,近潟湖者高大茂密,树高达5米以上,近海边者树较低。由此可见,三道沙坝是自岸向海依次形成的。坝间低地较坝顶低1米左右,上面长有芦苇、茅草和棉槐等,部分地区夏天积水成沼。潟湖与白沙口海湾相连,海湾呈直角状,向东南方向开口;北部岸线即巨大的复合沙坝,走向东略偏北;西部岸线曲折,多基岩岬角,岸线走向南南东。白沙口潟湖的口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环境变化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海位于海南省东海岸 ,由狭长的南北走向的沙坝与南海相隔 ,是一个发育良好的沙坝—泻湖式港湾。泻湖南北最大长度 2 2 km,东西最大宽度 1 4km,总面积约 49km2。泻湖水深一般在 1 .3 m (理论深度基准面 ) ,最深处可达 5m,为宽浅型泻湖。泻湖北部有一口门与海相通。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口门分南北两汊 ,北汊宽约 2 80 m,南汊宽约 1 50 m。当时泻湖内外的水体交换通畅 ,口门汊道是渔船进出和泄洪的优良通道。 70年代以后 ,一些不合理的整治工程和过度的开发利用 ,造成了小海航运功能降低和水环境恶化。例如 ,2 0 0 0年 1 0月中旬 ,万宁市境…  相似文献   

4.
广西江平地区沙坝-泻湖沉积相序与沉积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地貌、第四纪地质野外调查和33个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粒度、碎屑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14C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江平沿岸沙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相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沙坝-泻湖发育在一片起伏不平的基岩侵蚀面上,其沉积相序自下而上为:基岩侵蚀面→河床→、河漫滩相→河口湾、近岸浅海相→滨外沙坝、半封闭泻湖相→风成沙丘、封闭充填泻湖沼泽相。本区的沙坝泻湖属于海退型。作者初步认为本区沙坝可分为新、老2期,老沙坝大约形成于6700~3600aB.P,新沙坝大约形成于2300~1000aB.P。  相似文献   

5.
曹妃甸老龙沟动力地貌体系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龙沟为典型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潮汐汊道地貌结构完整.老龙沟口门处潮流动力最强,发育-20m的深槽.口门内涨潮流三角洲上发育完整的多级水道体系.口门外落潮三角洲止于-11 m水深处.以突起的末端坝为地形标志,落潮主水道偏于落潮三角洲东侧发育,落潮三角洲西侧发育宽缓冲流平台.落潮主水道以落潮流为优势,冲流平台上潮流动力...  相似文献   

6.
广西江平地区沙坝—泻湖沉积相序与沉积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地貌、第四纪地质野外调查和33个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粒度、碎屑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14C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江平沿岸沙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相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沙坝-泻湖发育在一片起伏不平的基岩侵蚀面上,其沉积相序自下而上为:基岩侵蚀面→河床→、河漫滩相→河口湾、近岸浅海相→滨外沙坝、半封闭泻湖相→风成沙丘、封闭充填泻湖沼泽相。本区的沙坝泻湖属于海退型。作者初步认为本区沙坝可分为新、老2期  相似文献   

7.
山东荣成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地貌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东部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属基岩岬湾岸,进一步可分为侵蚀岸,侵蚀堆积岸,湾内初期夷平岸及连岛砂坝岸等4种类型。本区砂坝-泻湖体系发育良好,泻湖有海湾-泻湖,半封闭泻湖和封闭泻湖等。海岸砂坝粒度和重矿物组合受制于基岩,如南段正长岩分布区,砂体主要由中砂构成,重矿物中锆石,钛铁矿占优势。钻孔资料揭示了海湾、泻湖、砂坝以及各类泻湖沉积的垂直层序,反映了海湾封闭而成泻湖的沉积过程,以及泻湖消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际观测和勘测资料,介绍和总结了白沙滩沙坝、泻湖、潮流通道和外潮流三角洲等地貌单元的沉积特征和演化机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依存演化关系.白沙滩沙坝是由全新世不同时期3条沙嘴拼贴而成的,沙坝发育导致泻湖出现.当沙坝扩展时泻湖水面缩小,当泻湖扩展时沙坝变窄,在沙坝泻湖交接地带二者呈犬牙交错关系.潮流通道增强直接影响潮流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荣成湾月湖沙坝-潟湖海岸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沙坝-潟湖海岸地貌的演化过程可进一步掌握其演化规律,对保护和修复沙坝-潟湖海岸地貌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本文以1975-2021年47期遥感影像和1934-2014年4期不同时期测量的海图为数据源,通过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月湖沙坝岸线进行提取,并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对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水下岸坡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不同时期的等深线进行提取。结果显示:(1) 1975-2021年沙坝处于侧蚀变窄和切蚀变短的状态,坝尾内弯显著。1975年以来沙坝侵蚀后退较显著,从坝根到坝尾侵蚀速率逐渐增加。其中,1979-1986年沙坝侵蚀最严重,最大后退距离达95.7 m,平均蚀退速率为8.32 m/a。(2) 1975-2021年,沙坝面积逐渐减少,潮汐通道逐年展宽。其中,1979-1986年沙坝面积急剧减少,平均减少速率为0.014 2 km<...  相似文献   

10.
冰后期海进海退和沙坝-泻湖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先  陈刚 《海洋学报》1984,6(5):657-662
沙坝—泻湖体系是我国沿岸的主要沉积单元,分布较为广泛。在冰后期海进海退中,它们随海岸线的进退而不断形成和发育。本文讨论了海进型、海退型和稳定型沙坝—泻湖体系的形成过程、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基于我国的实例,对有关沙坝—泻湖体系的一些文献作了简要述评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沙质海岸侵蚀灾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沙质海岸是渤海海岸侵蚀灾害最严重的区段之一,海岸侵蚀主要表现于海滩沙粗化,滩肩迅速变窄,滩坡变陡,基岩裸露的比率增多.岸线蚀退率达1.5~3.5m/a,严重制约了海滩旅游事业.整治海难,刻不容缓.采取岸外潜坝和丁坝群等人工建筑物和大量补沙相结合的海滩养护方法应是当前最迫切、最科学和最实际的方法,只有南段沙丘和沙坝-泻湖岸段可采用植树种草的生物学方法护岸.  相似文献   

12.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主要有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消费品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纳潮量相应减少,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拦门沙浅滩)。(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古河口溺谷,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潮流作用形成 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     
胶州湾在黄海中部西北岸。固古时属胶州,故得名。胶州湾地处北纬35°58′~36°18′,东经120°04′~120°23′。古时曹称动海、少海、南海,《明史》中称麻湾。胶州湾湾口向东,南起海西半岛北端脚子石嘴,北至青岛港南岸的团岛嘴,岸线曲抑,长163公里,口宽3公里;湾内东西宽约28公里,南北长约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东部是我国滨海砂金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已探明有残坡积型和冲积型砂金矿床,并在滨海沙堤、沙滩、水下沙坝、水下三角洲、水深小于14m的浅海海域及古岸线、古泻湖、古冲积层中发现砂金异常,特别是海区的发现,为我国浅海砂金的调查开阔了新的前景.本文就该区滨海砂金矿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近岸带沉积物的重矿物研究对于揭示泥沙来源,分析动力条件和阐明海岸动态及演变趋势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山东半岛西北部沿岸,泥沙的纵、横向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沙咀、沙坝、泻湖和水下沙坝等地貌形态。1981年,作者等曾参加三山岛港的泥沙来源及动态调查,并对刁龙咀至界河口长约50公里的岸段进行了基岩、河流和海底沉积物的重矿物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海岸线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市1979-2012年以来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结果显示33年间海岸线长度增加了81.8 km。岸线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变化对应了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1979-1991年是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盐田、养殖池等人工堤坝岸段快速增长;1991-2000年是港口发展起步,海洋工业和海水养殖业平稳发展的阶段,各类岸线长度增长缓慢;2000-2012年是曹妃甸区、唐山港等重大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阶段,港口岸线迅速增长。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唐山沿海沙坝—泻湖地貌体系遭到了破坏,曹妃甸海域海洋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预测至2020年,在沿海经济开发的影响下唐山市海岸线长度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沉积考察为基础,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湖泊中沙坝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认为峡山湖沙坝微相分为坝前、坝主体、坝后3个沉积单元。坝前受湖浪作用明显,沉积物以湖浪作用形成的浪成沙和冲洗沙为主,发育滩脊和席状沙沉积体。坝主体沉积物以厚度较大、受湖水及风改造明显的中细沙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坝-滩复合体和坝-沙丘复合体。坝后受坝主体阻隔,丰水期为局限湖湾沉积,枯水期发育沼泽沉积。湖泊中沙坝的形成是在滨浅湖环境中水动力和岸线、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受湖浪、湖流以及暴露环境下风的改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湖浪所派生的沿岸流对沙坝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水期沙坝体接受湖水动力的改造,枯水期沙坝体接受风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岸潟湖卫星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种地貌类型。建立基于发育演变阶段的潟湖遥感分类标准,将海岸潟湖分为青壮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共3个发育演变过程;结合潟湖在影像中的特征,以近红外、红、绿波段组合后的假彩色影像为例,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不同潟湖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山东省53个海岸潟湖进行遥感分类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七里海砂坝——泻湖的沉积特征及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坝和泻湖通常构成一个统一的沉积体系,它们在现代海岸带分布相当普遍.对它们的研究必将对同类古代沉积有一定对比意义.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砂坝——泻湖沉积体系有多种类型,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渤海西岸七里海砂坝——泻湖便是其中之一.1977年以来,我们在对滦河冲积扇——三角洲地区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七里海砂坝——泻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将根据近年来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资料和成果,对七里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过程,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