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陆浅海,面积只有8万多平方公里.海底坡度平缓,平均坡度仅26秒.水深较浅,平均水深为20米.其周边除渤海东部沿岸为岩质或砂砾质海岸外,西部和西南部的渤海湾、莱州湾均是由细粒物质组成的粉砂质淤泥质海岸.渤海沿岸分布有许多重要河流,其中主要有黄河、辽河、滦河、海河、小青河.它们将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搬运沉积于渤海之中,形成渤海海底现代沉积物是以陆源碎屑为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对水体营养盐结构的扰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磷和硅是海洋中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在开放水域,水体营养盐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封闭或半封闭水体内、跃层形成或水体较为稳定时,原来稳定的营养盐结构则容易被富营养而发生结构上的重大变化.工业化包括近年水产养殖的发达,水体富营养问题已成为半封闭近岸海区的严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1].  相似文献   

3.
渤海天津近岸海域水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架边缘海,是受沿岸人为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海域之一[1].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频繁发生,范围不断扩大,自1996年以来共发生了13次“赤潮”,多数发生在7~8月间[2],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是本海区的主要环境问题[3].  相似文献   

4.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5.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有以下两种:(1)联合国海洋污染专家组(GESAMP)(1983)将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湾)以至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TheUN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于1982年根据GESAMP的定义,将海洋污染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海划界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探讨了海岸地貌学指标在河口区划分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河口区与河流、海洋之间的动态联系的阐述,提出河口区管理方式的建议.河口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环境,具有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动力学过程,每一个河口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在为数不多的体现河口共性的参数中,海岸地貌学指标可用来确定河口区的内、外边界.根据河流水力学特征和河口过程的可容空间范围特征,河口-河流的分界点可用B-L曲线(B为河岸宽度,L为距离原点沿河流轴线的累积长度)上的拐点位置来表示.而按照河口为"半封闭水域"的定义,河口-海洋分界线可采用围封河口水域的海岸线的包络线.河口水域受到河流和海洋的双重影响,且河口区的自然演化和人类开发活动也会影响河流和海洋.因此,在我国河口区管理上应建立海洋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玉昆  夏法  陈国能 《海洋学报》1983,5(3):316-327
珠江三角洲是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的总称,实质上是两个没有成因联系的独立三角洲.但一般习惯上称它为珠江三角洲,如同习惯上把北江、西江和东江总称为珠江一样.关于珠江三角洲的性质、形成和发展问题,前人曾做过许多工作.长期以来,地质学者和地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湾头三角洲”.即认为它是由玉木冰期的冰体消融引起海面上升,淹没河口,并被西、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沉积物充填河口湾而形成三角洲.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水环境氮、磷营养盐分布特点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架边缘海,主要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中央海区组成,面积为7.7×104 km2,平均水深18 m[1].近些年富含氮、磷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渤海湾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导致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频繁发生.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将会在水与沉积物之间发生迁移,其中一部分可以与钙、铁或铝络合形成沉淀,或吸附到矿物颗粒的表面而转移到沉积物中.近海沉积物可以看作营养物质的“蓄积库”.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再生,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收支和营养盐循环动力学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的碳通量和碳循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珠江口河口湾是一个独特的、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受径流影响显著.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计算并研究了三大河口湾(伶仃洋、磨刀门、崖门)中碳的迁移速率,河水和海水在河口湾中的转移系数,碳在河口湾的通量系数,碳在贮库的停留时间和变动系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流速剖面估计海底粗糙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底床的摩擦作用,河口海岸近底层的水体流动与远离海底上层的水体流动产生很大的差别,形成重要的底边界层。在近底层由于水层与床面有频繁的物质交换,所以研究河口海岸边界层对水流、泥沙、温度、盐度垂向混合、底沙运动等物质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底床粗糙度是研究河口海岸沉积物运移和水流结构的重要因素,它由颗粒粗糙度、底形粗糙度和推移质输沙粗糙度组成。目前还没有一个经验公式来计算底床粗糙度,但是在无波浪的情况下粗糙度可以通过拟合流速的对数分布(卡门-普朗特公式)来求得。利用对数拟合方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测量近海底三个层面以上的流速,二是测得的流速剖面必须满足对数分布。  相似文献   

11.
浙江港湾淤泥质海岸剖面若干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淤泥质海岸系主要由中值粒径小于0.05毫米的松散粘细物质所组成的低地平原海岸。在世界海岸地貌学文献中有时称它为“湿地海岸”。在西欧北海沿岸又被称作“瓦登海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一万八千余公里,其中这类海岸约有二千余公里,主要包括长江、黄  相似文献   

12.
沙子口湾海水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春梅 《海洋科学》2002,26(10):13-14
为了保护沙子口湾的海域生态环境 ,防止湾内水体的污染 ,必须对湾内水体的环境容量进行估价 ,也就是通过湾内水体纳污能力的研究 ,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总量控制方案 ,有效地控制湾内的水质状况。目前 ,对“环境容量”的定义不一 ,笔者认为“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它是一个变量并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即基本环境容量 (或称差值容量 )和变动环境容量 (或称同化容量 )。前者可以通过拟定的环境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 ,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所谓海湾水体的环境容量是指泄入湾内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总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向海洋大规模进军的海洋世纪(21世纪)快要到来的今天,人们对“海岸”、“海岸线”、“海岸带”这三个名词已不陌生。但是,给它们下的定义并不统一,有的混为一谈,有的还互相矛盾。笔者认为,现在已到了深入进行探讨并给它们下一个科学定义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华南弧形海岸的分形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弧形海岸是上、下岬角控制下的砂质海岸在泥沙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优势波浪斜向冲击海岸形成的一种与波浪动力及其一定的沿岸输沙率相适应的海岸形态.它的弧形(或螺线形)湾顶偏于上岬角一侧,其海滩剖面平缓,呈上凹形,属“消散型”海滩性质;偏于下波侧方向的岸段(称切线段)十分平直,其海滩剖面较陡,呈上凸状,趋于“反射型”海滩性质.这是一种较为稳定或平衡的、在华南分布很广的海岸类型.  相似文献   

15.
珠江伶仃河口湾及邻近内陆架的纵向环流与物质输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珠江伶仃河口湾与邻近内陆架在不同径流影响下的水体混合空间状态和季节变化特征。主要由河口湾表、中层冲淡水和内陆架底层上溯的高盐补偿流构成了河口湾和内陆架之间的净环流,在高径流量和西南大风的情况下,环流下移向内陆架扩展增强。计算表明,7月纵断面上的净环流输运是盐分纵向净通量的控制因素,输运方向指向上游,而其余季节则以向海的净平流输运为主。悬沙净通量主要受净平流及潮抽吸输运控制,潮抽吸输运强度与大小潮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九龙江河口湾高浓度悬沙水体的分布与扩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湾洪水期和枯水期含沙量等值线的分析,描述了河口湾内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涨潮和落潮期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洪水期大潮湾内水质点的滞流点位置作了计算.结果表明,水流运动和水体含沙量沿入海方向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河口湾内存在两个主要水流滞流区,一处位于海门岛北部,一处位于鸡屿东侧.悬浮泥沙的分布和水流运动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一个典型的半封闭边缘海,与我国东海相邻。其整体地形呈菱形,面积为102.3万平方公里,东西最宽距离为550海里(855公里)。它是个深海,平均深度1350米,最深处达3000米以上。中央海区有海底高地,称大和隆起;若干小岛布于海中。环绕日本海周边国家有俄罗斯、日本、朝鲜和韩国,四个国家在日本海中的海岸长度分别占41%、40%、11%和8%。在西南部,朝鲜海峡(又称对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苏北海岸发育过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玉荣 《海洋科学》2001,25(2):24-25
河口、海岸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最显著的地区。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径流丰沛 ,悬沙的年输沙量仅次于黄河。长江河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 ,亦是典型的潮汐河口 ,潮差大 ,潮流强。长江河口的发育过程与全新世海侵密切相关。长江河口的发育过程亦即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长江河口北岸的发育与苏北海岸南段的发育密切相关。长江河口南岸的发育与钱塘江河口湾(杭州湾是其一部分)的发育密切相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 ,其高含沙量世界有名。苏北海岸的发育过程与长江、黄河的供沙历史密切相关 ,尤其是黄河在历史时期的改道对苏北海岸的发育有深刻影…  相似文献   

19.
海岸泻湖和三角洲一样部位于海陆之间过渡的海岸地带,但泻湖是平行海岸延伸的水体,它以砂坝或障壁岛与外海相隔开,并经潮流(汐)通道与它相连接,海(湖)水和沉积物质在潮流的帮助下或进入泻湖,或流入外海。因此,泻湖沉积就属于这种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1,(2):23-29
美丽的绿色海岸 哪里的海岸会是绿色的?想必是神奇又美丽. 台北县石门乡就有一片海岸,在春末夏初季节会从褐色转变成绿色,人们因而称它"绿色海岸"或"绿石槽".因为海蚀拱洞而得名的石门乡,在富贵角附近一个叫"老梅"的渔村聚落,有老梅溪穿流入海,此地辟有老梅公园,拥有百年老榕和风棱石景观.每年3到5月间,贴近海岸沙滩处便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