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采用距离昂拉仁错最近的狮泉河、改则和普兰地区1973-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覆盖昂拉仁错流域1973、1976、1990、2000、2001、2002和2009年共7a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湖泊变化信息,并选取1976、1990/1992、2001和2009年覆盖全流域的遥感影像分析流域内的冰川变化过程.分析过去近40a内昂拉仁错流域内气候、湖泊和冰川的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时期引起昂拉仁错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昂拉仁错在过去近40a内出现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趋势,2000年为转折年,整体的变化趋势为萎缩;流域内冰川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并持续补给昂拉仁错.分析比较流域附近3个站在气温、降水量和最大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之后,选用与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变化最为相近的改则站的气象参数为参照分析引起昂拉仁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昂拉仁错湖面变化的每个时期内,在气温持续升高、冰川持续消融补给昂拉仁错水量输入的背景环境下,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主要调控了湖泊面积的变化;区域冰川量的减少与温度持续升高相匹配;当持续增加的冰雪融水与降水量对湖泊水量输入小于流域蒸发量时,湖泊面积萎缩;当冰川冻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速融化、流域的降水量逐步上升;当二者的水量输入总和超过流域内蒸发量时,湖泊面积开始扩张.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1990、2000和2010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和中巴资源卫星数据, 结合GIS技术, 分析了喀什噶尔河流域近20 a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显示: 在1990-2010年喀什噶尔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盐碱地、水域湿地、裸土地和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 变化幅度分别为73.92%、51.44%、24.27%、10.24%、6.47%和2.98%; 林地、草地和沙地面积减少, 变化幅度分别为-4.13%、-17.16%和-0.73%; 裸石岩砾面积近20 a基本维持不变. 利用转移矩阵可知, 流域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16.46%的草地和3.36%的林地; 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1.46%的耕地和0.22%的草地; 新增水域湿地面积主要来自于0.18%的草地; 新增盐碱地面积主要来自于0.28%的草地. 1990-2010年的20 a里喀什噶尔河流域耕地和水域湿地分布趋于集中, 景观优势度增强, 且斑块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 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 景观趋于破碎化, 景观优势度降低. 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指数的变化受人口、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多重影响, 导致流域耕地面积增加、植被退化. 因此, 合理利用流域水土资源对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选取广西河池市岩溶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个时相的TM影像,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探讨该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非岩溶区的异同。结果表明:(1)近20年来,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在逐渐增加,其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从1990年的30.81%增加到2010年的53.66%,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和较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在逐渐减少,其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从1990年的9.63%、17.25%和31.97%下降到2010年的8.54%、9.88%和26.74%。(2)近20年来,岩溶区低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率比非岩溶区的大,岩溶区的面积变化率是37.74%,非岩溶区仅为是3.28%。而非岩溶区的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较高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率则比岩溶区的要大,非岩溶区的面积变化率分别是54.30%、57.47%、26.75%、75.77%,而岩溶区的面积变化率分别是34.87%、43.07%、16.34%、71.55%。(3)1990-2000年岩溶区中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幅度比2000-2010年的要大,两个时期的变化率分别是4.68%、0.11%和5.68%、1.79%。2000-2010年低植被覆盖区、较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幅度比1990-2000年的要大,两个时期的变化率分别是1.75%、5.07%和1.64%、3.59%。2000-2010年非岩溶区中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幅度比1990-2000年的大,1990-2000年的变化幅度是8.38%,2000-2010年的变化幅度是16.04%。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这种差异,主要由于两者间的岩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基于NDVI的新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春  焦黎  来风兵 《冰川冻土》2018,40(1):176-185
以2000年、2006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对比不同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化比例,分析植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 2000-2016年,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总体较差。极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19.6%增加到了46.3%,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60.6%减少到了28.7%,中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9.4%减少到了4.6%,中高植被覆盖度相对变化较小,所占比例由2.9%增加到4.2%,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7.4%增加到16.2%。整个地区的荒漠盐碱土地和农田土地利用面积在逐渐增加,影响植被覆盖度和湖泊萎缩干涸的主要因素是过度利用水资源和人类活动对主要源流流域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5.
何红  牛叔文  齐敬辉 《冰川冻土》2015,37(4):963-972
基于ArcGIS软件, 对哈尔腾河流域1990年、 2000年、 2010年3期Landsat5-TM遥感影像分6种土地覆盖类型进行解译. 结果表明: 近20 a来, 研究区无植被区面积呈净减少趋势, 减少 2 192.37 km2; 上游高海拔地区草地面积增加明显, 新增1 938.15 km2, 新增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0%, 哈尔腾河流域呈显著绿化趋势; 冰雪面积增加210.39 km2, 主要是沿原有冰雪的前缘延伸. 各种覆盖类型之间的转换主要表现为无植被区向其他5种类型的转变, 反向转换则比较少; 三种草地之间的转换主要表现为由低向中、 高覆盖类型的转换. 气温的升高与降雨量的增加是该流域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明显改善了流域上游的植被覆盖, 但“引哈济党”工程调水1.0×108 m3后将对流域下游大苏干湖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应未雨绸缪, 加强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于EVI和MNDWI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水体、植被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媛  刘普幸 《冰川冻土》2018,40(4):853-861
水体和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要素,水体和植被的动态研究对认识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及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2001-2016年96期MODIS遥感数据和1992、1998、2004、2010、2016年5年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EVI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结合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的水体和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6年来,流域植被EVI整体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度上升,但随着季节变化,上、中、下游植被覆盖度变化分异明显;EVI植被指数年际变化倾向率与之一致。植被覆盖小幅增加地区占21.5%(春)、14.9%(夏)、8.8%(秋),保持不变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52.5%(春)、40.2%(夏)、35.0%(秋);此外,仍有轻度退化区和严重退化区。近25年来,研究区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大-减小-增大的波动变化趋势,1998年水域面积增大至725.92 km2,此后水域面积2010年减小至710.11 km2;但2010年以后水域面积又呈稳定增加趋势,水域面积2016年增加至723.00 km2。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研究区水体和植被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藏年楚河满拉水库上游冰川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西藏年楚河流域满拉水库上游的冰川融水对"一江两河"地区的农业和水利发电十分重要,而气温升高导致青藏高原冰川普遍退缩.利用1980年地形图、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ETM+和2005年CBERS遥感影像估算了满拉水库上游冰川面积的变化,并评价了其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5年无表碛物覆盖的冰川面积减少了7.34%(13.42km2).冰川退缩近期将对农业灌溉、水利发电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大量的小冰川(2km2)将会在未来快速退缩和消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同时,冰川补给湖泊呈快速扩张趋势,冰湖溃决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5,(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变化会引起水文循环过程的改变。以王快水库以上流域为典型流域,利用SWAT模型模拟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流域土地覆被的增加,年径流量减小,和大规模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对汛期径流影响更大。模拟径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岩覆盖、现状植被、森林覆盖、未来最佳植被。  相似文献   

9.
新疆博斯腾流域湿地遥感监测及时空变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斯腾流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湿地分布区。湿地作为干旱区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在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循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产生和消失、扩大和萎缩对区域生态环境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以Landsat系列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完成了博斯腾流域的3期遥感制图(1990、2000、2010年),分析了博斯腾流域湿地分布现状,探讨了区域湿地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博斯腾流域的湿地面积总体上一直在萎缩,1990-2010年总面积减少了16.24%;但是减少趋势相对变缓,且不同类型的湿地变化过程有所不同。其中:1990-2000年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表现为增加趋势,芦苇沼泽湿地表现为减少趋势;2000-2010年河流湿地、芦苇沼泽和湖泊湿地面积都表现为萎缩。在变化动态特征上,流域河流、湖泊湿地最近20a呈现倒"V"型波动,而芦苇沼泽湿地则持续下降。通过湿地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因子耦合分析表明,在近期内人类活动是造成区域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尤其是河口地区,对环境变迁十分敏感。对珠江口东部地区1979年的Landsat MMS、1990年Landsat TM和2000年Landsat ETM影像的土地覆盖分类,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此间,总体水域面积和绿地(包括森林和耕地)面积减少,建筑区和裸露地面积增加。但不同区域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有明显的区别,西部主要是由于沉积作用和围海造地,造成水域面积减少,且20世纪90年代围海造地速率比80年代要大得多。东部海域沉积作用不是主要因素,局部海岸可能还存在侵蚀作用。交椅湾区水域面积变化不大,岸线位置也基本稳定,而且80年代的水域面积有所增多,是由于陆地人工水塘增多的结果。蛇口区主要是由于港口码头等建设,导致水域面积减少,码头向海域延伸的结果,90年代明显加大了码头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实施进展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自成立以来的10年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面临新的挑战,列举了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USGCRP的主要成果与贡献,其中在国家评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预测,全球温度记录,过去1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北美碳汇,温室气体增加与臭氧损耗,臭氧损耗评估,大气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海洋分析,热带测雨卫星,雷达卫星,火灾监测,SeaWiFS,全球环境维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剖析了USGCRP在未来10年中的研究目标及其研究重点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科学界跨世纪的重大研究主题。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从其组织、计划制定与实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机的完整的框架体系,整体推动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文章从国际全球变化的组织框架、计划体系和主要研究环节等主要方面概述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实施十年后的进展与现状,特别是分析概括了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环节——观测研究、过程研究、预测研究、数据与信息管理研究、影响(后果)分析研究、对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研究,简明概述了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3.
1961-2015年青藏高原降水量变化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钦  杨建平  陈虹举 《冰川冻土》2018,40(6):1090-1099
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与降水形式变化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使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趋势、波动特征和极端事件相结合的新视角,全面剖析了该地区近55年降水量的趋势、波动与极端事件变化。结果表明:(1)时间上,近55年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年最大日降水量和一年中日降水量≥ 10 mm的天数分别以6.59 mm·(10a)-1、0.33 mm·(10a)-1和0.26 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36.2 mm、1.8 mm和1.4 d。(2)空间上,过去55年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不稳定性增强。但波动变化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年降水量波动缓慢增强,而高原东部地区自北向南波动快速增强区与快速减弱区相间分布,极端降水强度与频数亦有类似的变化格局。(3)趋势、波动与极端变化三者组合预示,青藏高原东部的祁连山地区、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流域与长江源区极端降水事件将明显增加,高原中西部地区发生强降水的可能性亦增加,而高原东南缘地区干旱事件将增多。  相似文献   

14.
1936—2017年北极勒拿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弟弟  康世昌  许民 《冰川冻土》2020,42(1):216-223
北极河流径流的变化会影响海冰热力过程和海洋温盐环流。基于全球降水气候学中心(GPCC)及俄罗斯水文气象部提供的1936—2017年间的气温、 降水和径流数据, 分析了北极勒拿河(Lena River)流域近80年来的气候和径流变化特征, 并探究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 研究期内勒拿河流域气温上升0.18 ℃·(10a)-1, 降水量增加率为4.7 mm·(10a)-1, 径流增加399 m3·s-1·(10a)-1。各个季节的径流均呈增加趋势, 其中春季径流增加最为明显, 冬季次之。春季径流的增加主要是由春季气温升高所致的积雪加速消融造成的, 其次是春季降水的补给。夏、 秋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贡献, 气温升高加剧蒸发反而使径流减少。冬季径流的增加, 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冻土退化或活动层厚度增加, 促进更多冻结水进入径流过程, 致使径流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径流多年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建瑛 《地下水》2020,(1):158-160
基于第三次甘肃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收集的1956-2016年系列径流资料,补充至2018年,对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径流多年变化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对其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周期变化、年际变化特性进行研究。以降水补给为主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径流量的大小,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经采用累积滤波器法和斯伯曼秩次相关法分析得出石羊河从北向南趋势由增向减的变化,采用滑动t检验法得出石羊河突变年份在1990年左右,采用谐波分析法得出石羊河北部周期为32年,南部径流周期不明显,径流年际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5万年来杭州地区同位素古温度与海平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古温度测定方法,对杭州地区临安瑞晶洞穴石笋的同位素古温度进行了研究,获得距今5-1万a间该区的古气候变化的记录,并与杭州湾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理清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揭示响应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是开展冰川变化预估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程度量化研究的基础。使用1958-2010年西部地区150个气象站点的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通过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值定量反映气候变化,以冰川面积变化率表征冰川变化,借助GIS技术平台,采用参照对比方法,从宏观层面研究了中国西部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依据等分分类法(Equal Interval),将响应程度分为极低度响应、低度响应、中度响应、高度响应、极高度响应5级。结果表明:中国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与程度不同,对夏季平均气温变化表现为正响应,而对年降水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负响应,冰川分布区年降水量增加带来的冰川积累量增多不足以抵消因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消融量,升温是中国西部冰川快速退缩的主导性因素。就整体而言,冰川变化对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的响应程度相对较低,但局部地区冰川变化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响应程度高与极高。不同类型冰川的变化对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的响应程度亦不同,海洋型冰川的变化以中高度响应为主,极大陆型冰川的变化主要呈现极低、低响应程度,而大陆型冰川变化的响应程度呈两级化。  相似文献   

18.
温室效应变化及其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0.5℃,这种增温幅度与温度效应的预报结果相一致。也与气候变化的自然幅度相一致,由于温室气体效应,现代的气候变化与过去气候变化已有本质不同,经过进一步研究,多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变化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增温幅度存在普遍适应的规律。冬季大于夏季,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陆地大于海洋。植物种群的更新及迁移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步伐,土壤的形成更将远远落后于气候变化,过渡带的生态系统将长时期内存在,它们将是不稳定的,脆弱的,物种的灭绝速度可能会因此加快,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也许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数字地球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枢  史培军 《第四纪研究》2000,20(3):213-219
本文介绍了对“数字地球”的不同学术理解和当前国内外数字地球发展重点领域或方向,展望了“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要重视广泛应用对地观测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而阐明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过程,揭示区域和全球变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在其中的作用程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