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I:气候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宏芳  陈海山 《气象科学》2011,31(2):119-128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40 a再分析资料(ERA40),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21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尽管各模式模拟性能差异较大,但模式对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场(SLP)、850 hPa风场及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气候态均有较好模拟;整体来说,500 hPa位势高度场模拟效果最好,SLP场模拟相对较差;(2)SLP在高原上模拟存在明显不足;多数模式能较好模拟850 hPa纬向、经向风场的基本特征;500 hPa位势高度场各模式模拟偏差一致性的区域性差异不明显;(3)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两大环流系统模拟整体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模拟明显偏弱.  相似文献   

2.
曹富强  丹利  马柱国 《大气科学》2014,38(2):322-336
将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与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 RIEMS2.0(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ing System Version 2.0)耦合,利用耦合后的AVIM-RIEMS2.0模式在东亚区域选定典型年份进行积分试验,通过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从整体上评估耦合模式对东亚区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850 hPa风场、500 hPa位势高度、气温、降水以及地表热通量空间分布型和季节变化。双向耦合具有动态植被过程的AVIM模式后,RIEMS2.0模拟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850 hPa风场在冬季的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以及夏季的中国东部地区,模拟偏差都减小;500 hPa高度场模拟在中国北方地区改进明显,而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夏季并没表现出明显的改进趋势。耦合模式改进了RIEMS2.0模式冬季气温模拟偏低而夏季偏高的现象。从区域平均看,耦合模式改善了降水模拟偏多的现象,并使得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有明显的改进,对感热通量模拟在大部分地区也有改进。总的来看,AVIM-RIEMS2.0耦合模式对中国北方地区模拟改进较为明显,而对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CMIP3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模拟能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1999年ECMWF月平均再分析资料(ERA40)和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hase 3 of the Coupled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CMIP3)21个气候耦合模式对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的模式结果,从气候态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评估了CMIP3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对东亚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850 hPa纬向风、经向风和500 hPa高度场气候态的模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但均能较好模拟出上述要素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而言,模式对500 hPa高度场气候态的模拟效果最好,而对850 hPa经向风的模拟效果较差。(2)模式基本上能抓住近40年来东亚地区冬季500 hPa高度场的主要变化特征,但基本上不能模拟出冬季海平面气压、850 hPa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变化特征。此外,模式对阿留申低压、蒙古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特征几乎没有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4.
CCSM4.0的长期积分试验及其对东亚和中国气候模拟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田芝平  姜大膀  张冉  隋月 《大气科学》2012,36(3):619-632
本文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0的低分辨率 (T31, 约3.75° × 3.75°) 版本进行了700年的长期积分试验, 将中国地表气温、降水及东亚海平面气压、500 hPa和100 hPa位势高度、850 hPa风场的最后100年模拟结果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定性比较, 并对前三个要素的不同统计量值进行了定量计算, 系统评估了CCSM4.0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模式能够合理模拟各变量的基本分布形态, 但幅度与观测有所差别, 其中地表气温的模拟效果最好, 降水的相对最差。具体而言, 地表气温空间分布型与观测一致, 但全年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模拟值偏高, 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暖中心未能模拟出来; 降水空间分布型模拟较差, 除冬季不明显之外, 我国中南部全年都存在一个虚假降水中心, 并在夏季达到最强; 冬季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大于观测, 夏季海平面气压场整体模拟效果不如冬季; 模式对冬、夏季500 hPa东亚大槽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要特征刻画较好, 但模拟结果整体比观测偏强; 夏季100 hPa南亚高压强度与观测接近, 但高压范围及中心位置存在偏差; 850 hPa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环流模拟较好, 但冬季西北气流偏强, 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弱、我国东部西南气流偏强。总的来说, CCSM4.0对东亚和我国大尺度气候特征具备合理的模拟能力, 尽管在定量上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5.
变网格模式LMDZ4对东亚夏季气候的模拟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发展的变网格全球大气环流模式LMDZ4在东亚地区的模拟性能进行评估。LMDZ4作为海气耦合模式IPSL-CM5A的大气模块,本文局地格点加密区域位于东亚上空,加密区外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进行驱动,积分时段为1979—2009年。通过对模式在东亚东部区域夏季气候的模拟能力评估,发现模式整体上能够真实地模拟出南亚高压、西风急流、西太副高、水汽输送以及夏季风等环流系统的气候平均态,地面雨带和气温的分布及极值中心都得到较好再现。同时模式仍显现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华南沿海的模拟偏冷偏湿,江淮流域偏暖偏干,而东北地区则偏暖偏湿,导致这种地面要素场偏差的原因来自于中上层环流场的系统性模拟偏差。例如,高层南亚高压、西风急流模拟偏弱,而印度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偏强,导致华南沿海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低纬东风带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区域比湿偏小,使得东南风带来的水汽无法到达江淮流域。上述偏差的产生可能由于LMDZ4模式中的云参数化方案尚存在不足之处,使得云量的模拟偏少,并且该版本模式的垂直分辨率不足,限制了它对高层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增加了模式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6.
一个变网格大气环流模式对中国东部春季的区域气候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发展的变网格全球大气环流模式LMDZ4在东亚地区进行加密,并使用ERA-40再分析资料进行环流强迫,对1958—2000年每年春季开展区域气候模拟,将模拟的4—5月气候平均态、年际和年代际变率与观测进行了对比。模式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出4—5月东亚地区气候平均大气环流、降水和气温的空间分布,对对流层中、高层环流的模拟比对低层环流的模拟更接近于观测;模式对中国东部地区地面气候的模拟偏差主要表现为:中国中东部和华南地区偏暖偏湿,而华北则为偏冷偏湿。中东部地区的降水量比观测偏多约1.6mm/d;模拟的地表气温在华北偏低约1.4℃,在中东部和华南均偏高超过0.5℃。模式对降水的模拟偏差与其模拟的低层南支西南气流和北部西北气流均偏强有关。模式对中国东部对流层,尤其是对流层中上层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具有很好的再现能力,各物理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模式也能很好地模拟出中国东部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变率,在华北、中东部和华南,观测和模拟值在1958—2000年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模式还能够模拟出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中东部干旱和东北地区降水增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也能够再现黄淮流域年代际增温的现...  相似文献   

7.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季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也较好。此外模式模拟在测站稀少地区,可以提供局地如降水分布更可靠的信息。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存在1-3℃的系统性冷偏差;对中国地区降水地理分布的模拟也存在一定偏差,如对年平均降水的模拟中,降水最大值位置与观测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冬季降水中心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偏大100-200 mm,南方总体偏小100-200 mm。模式对地面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降水。  相似文献   

8.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II:年际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宏芳  陈海山 《气象科学》2011,31(3):247-257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 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21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对东亚地区不同要素的年际变率模拟能力整体偏弱, 500 hPa高度场的模拟能力总体优于海平面气压场及850 hPa风场;(2)两大环流系统年际变率的模拟结果评估表明:就相关系数而言,副高强度、面积的模拟能力优于印度低压,多数模式能正确模拟出副高1970s后期增强的趋势;就标准差来看,模式对印度低压、印度低压东伸槽模拟效果相对较好;(3)评估三种季风指数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环流异常指数模拟效果略好,但多数模式都不能模拟出海陆气压差、经向风、环流异常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
5个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东亚区域气候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CGCM1、CSIRO MK2、ECHAM4、HadCM2和GFDL共5个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并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以初步考察全球模式对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所有的模式对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及年变化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但在整个模拟区域地面气温模拟值偏低,冬半年模拟结果较夏半年差;模式能模拟出东亚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模拟的区域性差别比较大,模式对西北、东北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差,就季节变化而言,冬、春模拟降水偏大.比较结果显示,ECHAM4和HadCM2对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和降水场的模拟效果优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气候模式REMO对东亚季风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欧洲区域气候模式REMO首次应用于东亚区域,利用该模式对1980年和1990年东亚季风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以检验该模式对东亚季风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区域气候模式REMO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地区高、低空的大气环流特征,模拟的高度场、流场和温度场与NCEP再分析资料场都比较一致.模拟结果显示了东亚季风的月变化和季节转换特征.模拟的降水场与GPCC降水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REMO能较为成功地模拟出东亚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并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的季节变化及主要降水趋势,夏季降水模拟偏大,整个区域平均的降水量偏差约为18%左右.  相似文献   

11.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Land Surface Model (IAP94)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IAP two-leve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AP GCM). Global and regional climatology averaged over the last 25 years of 100 year integrations from the IAP GCM with and without IAP94 (“bucket” scheme) is compar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reanalysis data. Major findings are:(1) The IAP GCM simulation without IAP94 has extensive regions of warmer than observ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hile the simulation with IAP94 very much improves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2) The IAP GCM simulation with IAP94 gives improvement of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pattern and intensity, especially the precipit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intraseasonal migration of the rainbelts.(3) In five selected typical regions, for most of the surface variables such a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minus evaporation, net radiation, latent heat flux and sensible heat flux, the IAP GCM with IAP94 pro?vides better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2.
SimulationoftheAsianMonsoonbyIAPAGCMCoupledwithanAdvancedLandSurfaceModel(IAP94)ZengQingcun(曾庆存),DaiYongjiu(戴永久)andXueFeng(薛峰...  相似文献   

13.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M5与RADM的耦合模式,设计了3个削减源排放的试验,用以探讨控制光化学污染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NMHC/NOx比值很大的前提条件下,NOx地面源排放的削减对降低大气中O3含量的作用最显著,而削减NMHC对降低大气中PAN含量的作用明显,同时削减NMHC和NOx是降低大气光化学污染强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干旱识别和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将作物生长模式引入冬小麦干旱识别和预测中, 充分考虑冬小麦对水分消耗利用的影响和冬小麦对水分的需求以及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敏感性, 是一种识别和预测干旱的新思路。经验证, 该冬小麦干旱识别和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徐家骝  莫天麟 《气象科学》1994,14(4):287-299
用一组化学模式和二维时变积云模式及扩散模式相结合,研究了云和降水发展各阶段污染物浓度对云水和降水的降化影响及SO2冲刷过程的影响(侧重灵敏度试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The Community Microwave Emission Model (CMEM) developed by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can provide a link between surface states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e the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surface at low frequencies (from 1 GHz to 20 GHz).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MEM cou-pled with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 (CLM) (CMEM-CLM) using C-band (6.9 GHz)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from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on Earth Observing System (AMSR-E) over East Asia.Preliminary result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the simulat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of CMEM-CLM from July 2005 to June 2010 are comparable to AMSR-E observational data.CMEM-CLM performed better for vertical polarization,for which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was approximately 15 K,compared to over 30 K for horizontal polarization.An evaluation performed over seven sub-regions in China indicated that CMEM-CLM was able to capture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C-band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well,and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AMSR-E appeared over western Northwest China (over 0.9 for vertical polarization).However,larger biases were found over southern North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经济计量模型,对1954-1984年台风在中国福建省造成的灾害损失,建立了一个估测模式,又从台风个例中采集时序资料,利用关联模型作台风路径,强度和风速的24h,48h和72h预测,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对模型的计算方案作了改进,考虑了内生变量协方关阵的影响。正式提出“多维动态关联模型”的新概念,继而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三种时效的拟合和预报及它们的统计分析,2,模拟观测误差产生均匀分布的随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有限区嵌套细网格模式的设计及预报结果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钱永甫等研制的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一有限区域的单向影响嵌套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并选取台风Wayne对应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例,通过与MM4模式对同一例预报结果的比较分析以及统计学检验,对该模式的预报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实际天气形势的演变过程,各层大气高度场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74。和MM4对温压场的预测结果相对比,二者间只有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模式大气(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地区高空温、压、湿的气候资料并参考中纬度与热带模式大气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不同季节的模式大气,以供该地区辐射传输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重庆中雨以上天数的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用于IPCC-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重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雨以上天数(dR10)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预估高(A2)、中(A1B)、低(B1)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21世纪重庆地区dR10的变化。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重庆dR10的变化不太一致。与目前气候(1980—1999年)相比,不同情景下未来21世纪重庆地区dR10在多数时期将可能减少。21世纪的后90a(2011—2100年),A2情景下重庆dR10减少最多,平均减少1.3d;3种情景平均将减少0.5d。21世纪初期(2011—2040年)、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100年),A2情景下重庆dR10减少都最多,分别平均减少1.6d、1.6d和0.7d;3种情景平均分别减少0.8d、0.6d和0.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