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金平  李才伟 《地球科学》1996,21(6):590-592
建立了晶体生长过程中晶面吸附步骤为控制步骤的非稳态界面质量守恒方程,并建立了微量元素的非线性吸附自催化反应模型,分析了表明远离平衡态时的非线性吸附催化机制可能是导致矿物中微量元素呈振荡型分布的起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有机质组分对憎水有机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陈迪云  黄伟林 《地球化学》2003,32(4):368-374
采用完全混合一步平衡反应实验方法,选择菲、萘、三氯苯和二甲苯作为憎水有机物(HOCs)的探针,研究了它们在土壤及其中的胡敏酸、胡敏素等有机质组分中的等温平衡吸附行为,探讨了非线性吸附的机制。结果表明,HOCs在水与土壤体系中表现为非线性吸附,其非线性的吸附行为主要受到土壤有机质(SOMs)的控制。SOMs具有高度不均匀的性质,HOCs表现出非线性吸附行为是其在不同的SOMs相扩散转移以及在相对聚结的胡敏素和“黑炭”的表面吸附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和1,2,4,5-四氯苯4种氯苯类化合物(CBs)在含不同特性的自然有机质(NOM)的5种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吸附等温线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吸附-解吸滞后现象。1,2,4-三氯苯在不同沉积物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以及在沉积物上解吸滞后效应都随着沉积物NON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大。另外,CBs溶质分子本身的性质也影响着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性能。4种CBs在同一种沉积物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及其解吸滞后系数按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1,2,4,5-四氯苯的顺序依次减弱,说明CBs的分子尺寸越大,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非线性程度和解吸滞后现象也越弱。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组织预测模型是前苏联学者Ivakhnenko于 70年代提出的一种非线性建模预测方法 ,它能有效地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建模问题 .应用自组织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预测 ,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 ,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预测的自组织模型 ,其预测精度较高 ,检验误差在 5 .2 %以内  相似文献   

5.
非平衡-非线性吸附情况下填埋场污染物运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栾茂田  张金利  杨庆 《岩土力学》2004,25(12):1855-1861
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线方程描述非线性吸附性能, 基于改进的混合元方法,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探讨了非平衡吸附条件下污染物运移过程及其机理。计算结果表明: 当考虑非平衡、非线性吸附性能时, 污染物穿透曲线即浓度的时程变化曲线尖锐而狭窄、峰值点前移, “拖长尾”现象不明显, 由此说明,土颗粒对污染物的非平衡、非线性吸附使得污染物的穿透能力增强, 滞留能力下降。进一步的变动参数比较分析表明:Langmuir等温线方程中的参数B、压实粘土衬里的渗透性及地下水渗流速度对污染物运移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不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顺民  赵文谦 《地球科学》1999,24(6):643-647
自组织预测模型是前苏联学者Ivakhnenko于70年代提出的一种非线性建模预测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建模问题,应用自组织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预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地下不不污染预测的自组织模型,其预测精度较高,检验误差在5.2%以内。  相似文献   

7.
分配模型认为疏水性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吸附过程是一种分配的过程[1,2],平衡分配系数与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Weber和Huang[3,4]提出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三端员模式.认为无机矿物表面和无定形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以相分配为主,而凝聚态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吸附则表现为非线性的.Pignatello和Xing[5,6]指出双模式吸附模型可将土壤有机质分为溶解相和孔隙填充相两个部分;认为有机污染物在溶解相上的吸附是一个分配过程,而在孔隙填充相中的吸附则服从兰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表现为非线性.可以肯定土壤有机质是引起疏水性有机物非线性吸附过程的主要组分.因此,本研究利用现代分析方法表征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定量研究多环芳技烃化合物菲和萘在吸附剂上的等温吸附过程;探讨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非线性等温吸附与吸附剂中有机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付佳妮  刘菲  陈坚  徐基胜  梁静 《矿物学报》2011,31(4):757-764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相似文献   

9.
斜坡演化的自组织特征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斜坡岩体由小变形到大变形及至滑坡的发生,实质上是由组成斜坡的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作者已建立的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斜坡体系在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同时讨论了外界因素对滑坡发生的触发效应。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固界面作用与吸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毛细管模型与单分子层作用模型, 推导了煤层气-固界面作用与煤层渗透性的关系;根据煤层气吸附实验资料,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 分别按Langmuir吸附理论和BET吸附理论计算了煤层气吸附规律。实例分析表明:煤层气-固界面作用的强弱与煤层介质的渗透率平方根或煤层介质的孔径大小成反比, 它揭示了低渗透煤层气解吸困难、开采难度较大的机理;BET吸附模型比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煤层气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为煤层气开发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平衡桩基测试由于不受场地限制,在桥梁桩基检测和水上试桩领域得到较为广泛应用,但由于自身承受荷载机理、桩土相互作用与传统桩基静载测试不同,目前其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在自平衡加载方式下建立合理数值模型来为进一步理论分析奠定模型基础。在考虑桩体非线性接触面基础上,研究了决定非线性接触性质的摩擦系数计算原则及相关模型参数取值,基于ANSYS接触面单元建立了自平衡桩基有限元模型,以武汉工程为依托,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接触面单元建立的自平衡桩基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能够很好反映真实荷载作用下上下段桩位移曲线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4价阳离子Zr、Hf在水合氧化铁(HFO)上的吸附及其在胶体/溶液界面的分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等价元素Zr、Hf在HFO上的吸附是非线性的,在吸附和共沉淀过程中二者发生了分异,Zr的吸附能力要大于Hf;pH<6时,固相中Zr/Hf比值随pH的升高迅速降低,而在天然水体pH范围内(pH≥6  相似文献   

13.
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估算岩石锚杆容许抗拔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单体全长灌浆锚杆产生的锥体破坏模式,在分析岩体结构特征对锥体破坏形状的影响,并建立锥体破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岩体的固有特点和非线性破坏特性,引入岩体经验强度准则,系统阐述了全长灌浆锚杆容许抗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以算例说明具体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批量振荡吸附平衡法设计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试验,对比研究了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考察了不同K+浓度的溶液对蒙脱石吸附菲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线性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描述矿物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并从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了矿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解吸滞后现象;相对于线性吸附模型来说,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更符合Freundiich吸附模型;与蒙脱石相比,针铁矿对菲的吸附更为显著,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溶液中软阳离子K+的存在使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菲在蒙脱石和针铁矿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同时伴随着熵值减小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蒙脱石和针铁矿对菲的吸附能力均减弱。  相似文献   

15.
由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坡缕石黏土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有机坡缕石黏土对活性红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平衡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改性可增强坡缕石黏土表面的疏水性,影响ζ电位,适当配比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坡缕石黏土对活性红有协同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ΔH为-12.23 k J/mol,吸附不存在强化学作用,是分配作用和氢键力、偶极间力及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凹凸棒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浓度为120~210mg/L、转速为100~200rpm、以及温度为298~328K的范围内,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仅发生在外表面,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3.92kJ/mol,说明此吸附并不是由单一的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是由化学吸附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的吸附过程。凹凸棒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彭书传$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30009 @王诗生$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30009 @陈天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7.
阿拉尔河下游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阿拉尔河下游沉积物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机制,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粒径、固液比、铀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沉积物吸附铀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阿拉尔河河流沉积物对铀的吸附在16 h左右趋于平衡;溶液pH值对沉积物吸附铀具有显著影响,当pH=6~7时,吸附率最大;在一定条件下,吸附率与固液比呈正相关,与粒径及铀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吸附量与固液比呈负相关,与铀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两个以上步骤共同控制;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沉积物对铀的吸附以多分子层吸附为主,是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如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但对于高度非线性、非凸的优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经济或环境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地寻找全局最优解。本文介绍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的遗传算法,并以山东羊庄盆地分布参数地下水系统非线性管理模型为例,给出了用遗传算法在求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9.
包气带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的吸附行为,直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采用浅层和深层包气带样品,利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对三氯乙烯(TCE)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包气带表层土壤比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可能存在竞争吸附的问题,说明该土壤的吸附行为是以矿物吸附为主、有机质吸附为辅的类型;表层土壤的吸附具有较好的线性行为,不存在饱和吸附量;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吸附为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中含有微量氯苯的吸附特性研究,考察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吸附氯苯的动力学、热力学及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吸附氯苯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化学吸附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15、25、3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36、28.17、27.85mg/g;动态模拟实验中,当氯苯质量浓度为10mg/L时,氯苯的去除率大于80%。乙醇作为溶剂可以使吸附饱和的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