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本文阐述的目标找矿法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分析典型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背景、成矿条件确立找矿目标──寻找的对象和区域;其二是以实际“需要”为基准不受勘查阶段制约适宜选择方法、手段追踪目标,掌握成矿信息,找寻评价目标体。文章指出,东坪矿区及外围找寻“东坪式”金矿是目标,类似1号脉群的含金地质体即为目标体,笔者科学的归纳了目标区中的地、物、化、遥感等多元信息划分出八处靶区,对其处开展评价收到可喜地质效果。实践佐证:目标找矿法是东坪金矿实现超大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矿化 特征和各种地质体中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入手,总结了该区的成矿地化背景,成矿进修生,矿前景及找矿标志,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锑、金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鄂西马滑沟金矿床的矿体赋存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鄂西马滑沟金矿为受韧-脆性剪切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矿体剖面具有矿化分带性、似等距性、透镜体自相似性等特点。据此对以Au-9异常区为代表的长三矿化中段(C中段)进行了找矿预测,这对马涌沟金矿及相类型金矿床取得找矿突破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连金矿床及其外围开展系统的地质、物化探综合普查评价,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确定了2处找矿靶区.以蜂房沟找矿靶区为重点,通过工程揭露共发现4条矿(矿化)体,且矿(矿化)体与圈定的物、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经分析认为其成矿条件与马连金矿床具有可比性.由此得出,在蜂房沟区极有可能找到一处造山型金矿,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嵩县店房火山角砾岩体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店房火山角砾岩体区域地质概况、基本地质特征及与其相伴的呈辐射状或同心环状分布的12条矿(化)体分布特点、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等方面作出了较全面的总结,明确提出金矿床受火山角砾岩体或与其相伴的断裂复合控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坪金矿是东坪式金矿床的典型案例,研究找矿方法,总结勘查经验,对丰富矿床理论,指导找矿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东坪金矿是产于碱性杂岩体接触带上的石英脉及硅钾化蚀变岩型特大金矿床,在勘查过程中,综合物化探方法地质效果显著,起到了缩小靶区,指示赋矿地段及隐伏盲矿体预测。  相似文献   

7.
东坪金矿产于华力西期偏碱性杂岩体内接触带中,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为石英脉(网脉)、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大量的物化探资料分析研究,建立了物化探综合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坪金矿产于华力西期偏碱性杂岩体内接触带中,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为石英脉、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大量的物化探资料分析研究,寻阙物化探综合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梁厚锋 《黄金地质》1995,1(1):42-45
东坪金矿是与碱性正长岩有关的改造热液型特大金矿床,其找矿模型按照勘探方法组合系列和找矿标志组合两个系列,结合地质工作的地质普查,矿区详查和矿床勘探三个阶段而建立,形成“三段两列”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义兴寨金矿床定位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义兴寨金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地质概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金矿床的成矿定位规律、矿脉产出的典型识别标志以及金矿化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340-345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甘肃马泉金矿金品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政科  姜启明 《甘肃地质》2009,(2):30-34,71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主体(三、四号矿带)及外围矿带矿石品位分布资料的研究后认为:四号矿带金品位高于三号矿带,夹石含量少予三号矿带,易选矿石多于三号矿带,因而矿石质量优于三号矿带;外围矿带品位低于矿床主体品位.以低品位矿石为主。通过对矿石品位分布直方图(数学模型)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概率(〉95%)假设检验后认为:矿床主体品位分布概率曲线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规律。通过对矿床平均品位算术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的研究后认为:矿床属品位均匀型矿床,建议矿床的氧化矿石边界品位为0.5×10^-6原生矿石边界品位为1.0×10^-6;特高品位下界为29.0×1^-6。  相似文献   

13.
山东莱芜张家洼铁矿赋存于矿山弧形背斜倾没端,已查明平炉富矿资源储量7 060×104t,伴生组分铜金属资源储量217 256.1t,钴金属资源储量48 548.3t。根据平炉富矿、伴生组分铜钴主要分布在假整合面及其复合部位,以及赋存在本溪组中的矿床(体)铁(铜)硫特高的特点,认为矿质与月门沟群本溪组中的山西式铁矿以及铁铝页岩层位中Fe,Cu,Co元素的高背景值有关。山西式铁矿和铁铝页岩层位或因热液作用就地改造叠加,在假整合面及附近形成复合矿体,并局部构成平炉富矿和伴生的铜、钴资源;或因构造沟通,被活化迁移至接触带与围岩中,产生双交代渗滤作用,形成接触带及附近的复合矿体,并构成少量平炉富矿与伴生的铜、钴资源。因此,山西式铁矿和本溪组铁铝页岩是平炉富矿和伴生组分铜、钴的重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
湖南郴州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床的关系,矿区有利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底部不纯灰岩,NE向成矿构造发育,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非常有利。将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类型分为矽卡岩—锡石硫化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花岗斑岩型三种,其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底部不纯灰岩中的似层状矽卡岩—锡石硫化物型矿床规模巨大,找矿前景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十大创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16.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攀西铁矿成矿带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攀西地区区域地质、区域矿产特征的分析,综合地球物理、遥感解译资料,共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冕宁泸沽一喜德登相营富铁矿找矿远景区、盐源矿山梁子-牛厂富铁矿找矿远景区、太和一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远景区、西昌德昌兴隆.会理龙泉铁矿远景区。指出远景区内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等为主攻矿种。  相似文献   

18.
保存农乐杂卤石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乐杂卤石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发现的埋藏在地下的第一座硫酸钾盐矿床。杂卤石作为一种含硫酸钾的非金属矿物,常温下即能溶于水;在形成矿床后,除了要有一个适宜的构造环境外,还得有一套不透水的盖层和底板的保护,避免地表水、地下水(淡水)的渗透、淋滤、潜蚀、溶解,才能较好地保存下来。保存农乐杂卤石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有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泄的地形地貌,矿床顶底板都是隔水层,地表水、地下水不能进入矿床;无沟通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床水力联系的断层;含水层具承压性质,有良好的补给、迳流、排泄的自然循环条件,地下水不能对矿床充水。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相山铀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阐述相山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 建立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模式。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 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 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和混入的雨水, 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a的成矿过程, 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 促使了铀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0.
安徽泥河玢岩铁矿电磁法探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玢岩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主要产出在富钠质的安山玢岩和闪长玢岩内或接触带中,由于其围岩多为火成岩,给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造成诸多影响,很难确定矿体位置及产状,找矿难度较大。电磁法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是探测玢岩铁矿可能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电磁法在玢岩铁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在物性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构建了玢岩铁矿理论电性模型,通过模型正演及反演,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瞬变电磁和复电阻率法刻画玢岩铁矿的分辨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泥河铁矿为例,开展了4种电磁法探测试验,获得了泥河铁矿区三维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地层、岩体、构造的基本信息,虽然不能直接指明矿体位置,但是通过圈定闪长玢岩岩体隆起范围,为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的数据采集、精细的数据处理和有效的反演方式,是电磁法寻找玢岩铁矿重要保障,泥河铁矿的电磁法探测实例可以为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