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扰动位泰勒展开式中低阶项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针对局部重力场中高程异常与垂线偏差的联系进行探讨,提出了局部区域内采用高程异常拟合垂线偏差的方法,并采用数据进行了拟合试验,通过拟合结果说明,局部区域内可以采用高程异常通过二次曲面函数拟合出一定精度的垂线偏差分量。  相似文献   

2.
珠峰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确求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和1999年利用GPS精密星历和IERS参考站,对1992年珠峰地区的GPS网观测资料再次进行了计算,精确求定了该地区相对WGS84椭球的高程异常和垂线偏差。与1993年计算成果相比,垂线偏差的平均差异在精度范围内,而高程异常的平均差值约为-25m。  相似文献   

3.
邢志斌  李姗姗 《测绘学报》2018,47(5):575-583
基于重力场水平分量-垂线偏差对地形信息敏感的特点,根据边值理论由重力与地形数据确定格网垂线偏差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三维重力矢量-格网垂线偏差与格网重力异常,联合格网高程数据求得格网点间高程异常差,然后通过GPS/水准点的控制,构成紧密的几何条件,进行严密平差,从而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的数值模型。按照本文方法,利用我国6600多个GPS/水准点、1'×1'的格网垂线偏差、格网重力异常、格网高程数据,整体平差计算了我国陆海统一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经GPS/水准点检核,全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达到了4 cm,相对精度优于7 cm。  相似文献   

4.
跨海大桥高程基准统一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高程异常差的GPS跨海水准新方法,给出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案,对用垂线偏差、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求解高程异常差方法的精度和实用范围作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线偏差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适用于距离约5 km的高程传递.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在平原地区,当GPS和水准重合点的点数较多、点位分布较合理时,跨距可以达到30 km.而基于神经网络进行高程异常差拟合适用于距离约10 km的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天文水准的布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磐 《测绘工程》2001,10(2):1-5
天文水准是利用垂线偏差确定高程异常的一种经典方法。过去由于垂线偏差测量的作业效率低而不可能大量布测垂线偏差点,我国的天文水准测线上垂线偏差点间距为20-54km,因而精度很低(μ=±0.07-0.11m)。当前发展中的垂线偏差快速确定技术为高精度天文水准创造了条件。本文讨论了垂线偏差的代表误差和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提出了高精度(μ=±0.01m)天文水准布设方案,用物理大地测量实验区实测数据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是测高卫星非常重要的产品。二者的精度指标对于未来的测高卫星方案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球谐函数来对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的精度指标进行讨论,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误差的近似匹配关系,然后通过6个超高阶重力场模型验证了有关结论的正确性。数值试验表明:垂线偏差误差和重力异常误差满足近似的比例关系,即若垂线偏差各方位向等精度测量,且假定精度均为1μrad,则所对应的重力异常精度约为1.4mGal;反之,若重力异常的精度为1mGal,则所对应的垂线偏差的精度约为0.7μrad。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平均重力异常是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数据,用途十分广泛。在垂线偏差、高程异常、扰动重力等的计算中都要用到平均重力异常数据。高分辨率的平均重力异常数据是求解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垂线偏差、高程异常、扰动重力数据的基本保障。但是,对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重力实测点稀疏的地区,需要对实测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满足高分辨率重力异常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球重力场参数的计算模型,借助全球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面向对象的功能,设计和开发了可以计算任意点重力异常、高程异常、垂线偏差分量的计算程序,以德国地学中心(GFZ)研制的相关软件对程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以吉林省各城市的经纬度数据计算了对应的重力异常、高程异常、垂线偏差分量。  相似文献   

9.
一种GPS过河水准新方法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PS过河水准的关键问题是河流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无法采用常规的数值拟合方法.新方法从垂线偏差入手,首先采用GPS水准分别测定河流两侧的地面垂线偏差,再由所求垂线偏差计算跨河流的高程异常差.试验结果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为了估计垂线偏差局部异常对三角测量中高差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用几何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作高程控制的比较,并在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后,介绍以这些方法对某大地网不同影响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地球外部扰动引力场确定的数据空间分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各类平均重力异常的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积分区外高频谱误差的估计,给出了在一定精度指标下各类平均重力异常数据积分区的分布;提出了一种反映局部重力场特征的重力异常阶方差模型。讨论了平均重力异常的重点力布设。本文研究的主题虽然是空中扰动引力确定的数据结构问题,但对于地面上的高程异常和垂线偏差确定具有相类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严密计算的理论研究与初步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晨光 《四川测绘》1996,19(3):125-128
本文根据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高程异常、垂线偏差与正常高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新的普通三角高程测量及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密计算公式,并对新公式进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地球重力场模型正演计算软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正演(计算高程异常、重力异常、垂线偏差等)计算软件—EGMCAL,给出了该软件的整体设计框架和功能。利用GFZ(德国地学中心)研制的相关软件验证了该软件的正确性,并利用EGMCAL对我国东部某大桥高程控制网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三种精度最高的模型在此区域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测距三角高程中的垂线偏差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赤军 《测绘学报》1997,26(1):58-64
GPS测距三角高程是精化大地水准面的一种很好方法,然而影响测距三角高程的误差源主要来源来自大气折射和垂线偏差,后者在山区的影响更不可忽视,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同时讨论了利用重力,地形数据确定垂线偏差及其误差,并指出只要按此方法计算,其改正项的精度可以满足不大于1”的要求,此外,还介绍了用地形高代替重力来计算正高,正常高中的重力改正问题。  相似文献   

15.
DQM2000d、UGM05和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由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的公式,利用36阶、360阶、1 800阶DQM 2000d、UGM 05以及EGM 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国内某地区格网点重力异常和地面垂线偏差,并将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对三种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表示国内某地区格网点重力异常时,UGM 05模型精度最高,DQM 2000d模型精度次之,EGM 2008模型精度最低;在表示地面垂线偏差时,三种模型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前还难以完全利用精密三角高程代替精密水准建立CPⅢ高程控制网。文中对几种CPⅢ精密三角高程控制网平差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并通过仿真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试验。研究表明:系统性误差依然是制约CPⅢ精密三角高程控制网精度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传统差分法能较好地解决垂线偏差影响;参数法精度最高,可以有效地消除球气差的影响,但其中包含的垂线偏差影响不容忽略,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中国边缘海及全球海域的垂线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多种测高资料,基于EIGEN_CG01C重力场模型,采用沿轨迹加权最小二乘方法确定了中国边缘海和全球海域格网垂线偏差(IGG2006_DOV),中国海域整体精度优于1.2″,满足了反演高分辨率、高精度海洋重力场对测高垂线偏差的精度要求。在南海海域,基于测高垂线偏差解算的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进行了外部检核,精度达到7.75 mGal。  相似文献   

18.
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方法可以获得测区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由此,用范宁梅尼兹公式即可计算得到垂线偏差。本文基于大同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分析了这种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垂线偏差的子午和卯酉分量在空中的比较精度分别为0.46”和0.32”;在地面的比较精度分别为0.52”和0.38”。  相似文献   

19.
平均重力异常是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数据,在垂线偏差、高程异常、扰动重力等的计算中都要用到平均重力异常。本文在全球高程、地壳密度、海深等地球物理信息的基础上,依据均衡理论和逆威宁-曼尼兹公式两种推估重力异常的方法,在理论上对构建全球重力异常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种同时求解大地点的天文大地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方法,并简要地说明了这种方法可能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