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流动观测台网与固定观测台网的结合是当前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针对流动观测时地震计与地震数据采集器互相独立、携带不方便、功耗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款适合流动观测的集地震信号提取、数据采集、记录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地震仪.该仪器具有频带宽(60s—80Hz)、动态范围高(140dB)、功耗低(0.6W)、携带方便(整机重量在15kg左右,包括供电系统、GPS天线和包装箱)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该地震仪的外观结构、整体硬件结构、低功耗处理技术和所采用的灵敏度校正、标准方位和正交校正技术.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并给出了具体的测试结果.该仪器研制完成后,投入到了青海玉树MS7.1地震震后流动观测中.从半年的实际使用结果来看,该仪器能够满足流动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通讯与记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基于国产方舟SOC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通讯与记录系统. 它支持TCP/IP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具有自监控、自复位功能,支持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功耗小,授时精度高,运行连续可靠,可以通过网络同时向20个客户端提供实时波形数据服务,满足固定台网观测、虚拟地震台网观测的实时波形数据传输的需要,也适用于流动观测、强震观测及地震勘探观测等.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震分析与模拟地震分析有着较大差别。本文以长春地震台的数字记录为例,介绍如何借助地震分析软件,对台站的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需求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是当每天地震交切定位后,存放到总库中,月底编辑、修改、整理形成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本文主要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目录与地震报告的编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有关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信道复用方面的技术,结合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通信工程的实施,提出了适合目前山西省实际情况的地震数据传输方式,考核 运行证明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基本台站观测系统、技术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基本台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指出,由于该台装备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设备及处理系统,采用了五星传输方式,对增强山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唐明帅 《高原地震》2003,15(2):54-58
数字地震资料是以一种无量纲的“数字数”(Counts)形式记录的,但在数字地震资料的应用中,却需要实际的物理量;而“数字数”与实际的物理量联系的桥梁是数字地震仪传递函数。根据这一实际需要,分析了数字地震资料的产生过程、数字地震仪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以及“数字数”与数字地震仪传递函数的关系。这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quo;十五rdquo;(2001——2005年)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地震局完成了ldquo;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rdquo;项目建设,将所有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并新建了一些数字化地震台站,标志着中国的地震观测已进入数字时代.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规模、布局原则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海底地震数据记录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地震数据记录器是一种大动态、宽频带数字仪器,能用 于海底或陆地边远地区记录地震数据. 它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采用两个缓存存 储器控制PC/104嵌入式计算机,能在低功耗、长时间连续记录地震数据. 记录器的关键部件 是PC/104嵌入式计算机,能保证记录器工作可靠. 它使用硬盘存储数据,2GB的硬盘能容纳 19998 GB的地震数据,记录地震数据多长时间由抽样率决定.  相似文献   

11.
濮阳市地震台经过观测仪器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使用SD-3A型数字化测氡仪开展了土氡数字化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土氡集气装置的好坏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对集气室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观测结果更好地反映了地下土氡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濮阳台土氡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观测资料表现出明显的气压效应,土氡观测值与气压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台站监测工作实际,研制一款地震观测仪器自动监控软件。该软件适用于不同网络环境下IP类仪器设备的网络实时或定时自动监控,地球物理观测类仪器时钟、状态和观测数据的定时自动监控,能自动识别当日观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变幅异常、干扰、地震和限幅等信息,无需借助其他硬件和软件即可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值班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实现对仪器原始观测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手动恢复,及对仪器的一键重启和校正时钟等控制类操作,无需跨平台操作即可查看当日观测数据曲线及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对仪器的统一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强震仪在较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问题,浙江省地震局结合本省强震仪观测环境特点,研制小型室外加速度计观测罩,保障强震仪土层自由场观测。该技术目前已由浙江省十多个地震台站安装使用,实例证明,该观测罩具有体积小、制造方便、使用寿命长、防水隔震等优点,可为强震仪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单通道无线存储式地震仪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地震勘探装备多数价格昂贵、体积大、功耗高,导致大规模的地震勘探产生很大困难.新型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省去了大线传输,解决了复杂环境下进行大道数地震数据采集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对其进行现场实时质量监控,施工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具有封闭性的技术缺陷.针对此问题,本文研制了一款基于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高精度的现场可实时质量监控型单通道无线存储式地震仪.地震仪以Cortex-M4型内核MCU为核心,构成系统的主控模块,负责管理系统运行.采用32位A/D采集模块、大容量SD卡存储模块、高效率DC-DC电源管理模块、低功耗无线WiFi模块以及有线以太网模块,完成地震数据的采集、存储、质量监控和回收.研制的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单通道无线存储式地震仪以其便携性、低成本、可现场实时质量监控以及地震数据本地存储的特点,降低了勘探成本,提高了大规模勘探的可操作性,在大道数、高密度、宽方位的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台站水准数字化改造的实际需要,对电子水准仪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所涉及的仪器检查项目和观测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二次开发,研制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仪器检查、观测成果处理和绘图三部分。使台站水准测量结束了人工读数、手工记录和点图、人工计算的历史,实现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的微机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溶解气数字化观测程控定量自动脱气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适于与气体自动观测仪器配套、应用于地震地下水前兆数字化观测的定量自动脱气装置。该装置根据气体溶解平衡原理设计而成,采用了交联双循环技术,由单板机实现程序控制,可利用连续流经该装置的被测水样,周期性制备定量体积的与被测水样具有确定浓度关系的气态样品,供气体自动观测仪器进一步测量,并按照给定的理论公式,对被测水样中相关溶解气的真实浓度给出精确的定量表达。专门设置的“稳压功能”和“除水功能”使该装置具有较稳定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7.
王珲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4):907-913
针对传统地震勘探方法不能准确获取高精度勘探数据,提出基于ZigBee对地震勘探数据精度提高技术的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根据地震勘探地区地质和地表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划区,利用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及影响检测效果的地震分辨率因素,获取引入差分GPS定位模块的勘探仪器探测的地震数据;运用射线追踪技术,对地震数据中的破损数据进行检测追踪,采用专用检测设备提取破损数据,并对其修复处理;创建由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ZigBee模块构成的检测系统,并根据拓扑结构网络实现对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检测,以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根据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地震勘探数据精度和有效性,可为相关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引入地震前兆观测仪器中,由于各种干扰及数字化仪器的自身因素,数字化观测数据有时会出现突升、突降的现象,给数据分析带来不便。本研究引进肖维纳(Chauvenet)准则,从理论上对气体流量干扰数据进行剔除,以便于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具有数字与模拟特色的555时基集成电路是一种多功能电子器件。因其内部含有电压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电路及驱动电路等,辅以适当外围分立元件后,被广泛应用于单稳态电路、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幅度鉴别器及电压频率变换等。笔者根据地震台站观测仪器性能,结合测震、地磁及形变观测工作的需要,以555时基集成电路为核心元件,在时钟脉冲延时、定时控制及多谐振荡电路等方面小改小革,为提高台站模拟仪器时间服务精度及节能、地震仪应急工频替换电路等作了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BG2015R测氡仪近年来作为新型仪器开始应用于地震行业氡观测,但以正式观测仪器进行氡浓度观测的地震台站相对较少。宁德地震台2019年1月安装了该仪器,经试运行后,于2020年1月正式入网运行,在观测过程中对该仪器的性能及运行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通过在宁德一号观测井开展SD-3A、BG2015R两套测氡仪系统串网同步、对比观测,并对观测数据及仪器运行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其他地震台站在仪器选型、数据分析及系统运维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