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电磁法数据处理的奇异值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处理电磁响应数据.根据电磁响应数据的奇异值分布特征,可以指出有用信号和随机误差所对应的奇异值范围.截断随机误差所对应的奇异值,利用与有用信号对应的特征象重构数据,可以消除随机误差.对加入随机噪声的理论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效果明显,随机噪声的标准差可降低60%多.另外,利用不同区段的特征象重构数据,可区分不同级次的电磁响应特征.最后,给出对实测数据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ABP法在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线性反演方法作为地球物理反演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近年来学者对非线性联合反演研究较多,但目前仍未有实质性的研究进展;本文尝试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方法与蚁群算法联合演算,实现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阻率二维非线性反演.通过两组模型的结果比较,BP与ABP 法的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均匀介质中时间域麦克斯韦方程组,应用伪谱法模拟三维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的扩散.将电磁场的六分量整理成统一的方程,通过初值条件替代源项将源响应问题转化为初值问题.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近似空间偏导数,应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近似演化算子来求解方程.通过与全空间均匀介质瞬态线源响应的解析解的比较,验证伪谱法的有效性.计算和分析不同时刻全空间均匀介质中高阻体和低阻体的响应,说明瞬变电磁法对高阻体灵敏度不高,但能较好的分辨低阻体的特点,并反映出时间域伪谱法的优点,即可以连续地计算出电磁场扩散及与低阻体的响应过程.最后讨论伪谱法未来可能应用于矿井瞬变电磁和海底瞬变电磁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集系统是电磁法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出高精度、低功耗的分布式采集系统是电磁法仪器研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设计的采集系统集成了6个采集通道,每个采集通道的A/D转换器都选用了32位的ADS1282,并通过DAC1282来提供ADS1282校准和自检所需要的外部信号.采集部分的控制中心选用了MachXO2 ZE系列这款功耗极低的CPLD.为了保证同步采集的精度,设计中采用了GPS和OCXO协同授时的方案来提供同步时钟.采集系统具备MT、CSEM、SIP等测量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本采集系统同步精度维持在1E-11以下,待机状态下功耗为0.32 W,运行功耗2.76 W,各通道短路噪声值均在μV级,信噪比在118 dB附近,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CHAMP重力场恢复时域法和空域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HAMP数据恢复重力场的解算方法分为时域法和空域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两种方法恢复CHAMP重力场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针对空域法中的延拓误差和格网化误差进行了讨论.计算表明:延拓误差中的截断误差部分影响量级约0.001 m2·s-2(均方误差意义下),最大误差仅为0.11 m2·s-2,可完全忽略;延拓误差中的参考重力场模型误差影响随参考场选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而言小于0.1 m2·s-2,但最大误差可达1.3 m2·s-2,采用高精度的参考重力场模型能大大减小延拓误差影响.目前最常用的格网化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方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表明,利用30天的CHAMP数据进行2°×2°格网化处理,加权平均法的格网化误差在0.13 m2·s-2量级,最大误差可达1.58 m2·s-2,而最小二乘配置法的格网化误差在0.006 m2·s-2量级,最大误差仅为0.15 m2·s-2,明显优于加权平均法.文章最后对时域法和以快速最小二乘配置(FSC)为代表的空域法恢复60阶次的CHAMP重力场的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得到的重力场模型精度相差不大,整体而言,时域法略优于空域法.  相似文献   

6.
波阻抗映射法外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了自适应滤波的方法和波阻抗映射法外推的基本原理.在小反射系数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对数波阻抗和地震道之间近似为线性映射的关系,应用自适应滤波的方法可以实现这种映射.实际资料的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的波阻抗或层速度剖面,并与测井资料较吻合.因此,它作为测井约束反演的补充手段,是一种可用于开发地震的新方法.最后讨论了映射法波阻抗反演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张木生 《地震地质》1989,11(1):77-83
瞬变电磁测深法是一种人工源的电磁方法,适用于寻找火山岩覆盖区以及逆掩推覆体下部的含油气构造、圈定碳酸盐岩地区的低阻和中等电阻的沉积岩系构造。与其它电磁方法比较,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受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小等优点。本文简述了该方法的物理原理、野外测量技术、数据处理及其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if匝利进行,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第四条防震减灾工作,时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防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群体决策的性质、现状,分析了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区别及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种决策方法能增强群众的价值观念、自信心和责任感。正确运用群体决策方法是提高管理艺术、增强决策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避震结构法     
一、LRB 避震装置为了保护日本的产业社会、生活环境免遭无法预料的地震灾害的破坏,目前各个方面正在迅速展开建造高抗震性能结构物的研究。住友建设公司开发的“住友式避震结构法”便是其中一例。奥依莱斯工业公司就是从新西兰科学技术局引进技术,使用已达实用化的避震装置的建筑。使用这一技术建造的奥依莱斯工业公司藤泽事务所技术中心大楼,从1986年11月便开始进行避震建筑物的证实性实验等,以求扎  相似文献   

11.
CSAMT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我国乃至世界目前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的短缺,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合理勘探开发并利用水资源,是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概述了CSAMT方法和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密度电阻率找水方法,列举了两种方法应用的的实例。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是水资源勘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电阻率法成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在地质大学电法科研组“高密度电阻率法正、反演软件”的基础上,研制高密度电阻率法2.5维电阻率成像系统;讨论不平地形条件下高密度电阻率法2.5维电阻率成像的算法和软件,可用于九种常用电极装置观测结果的电阻率成像。对理论和实测数据的成像结果表明,该成像系统程序运行稳定,成像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成 《地震地质》2001,23(2):292-300
在简要阐述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杏 7- 2更 2 4井调剖工艺效果评价、大港油田港西三区一断块注水井注水推进方位测试及山西吉试 1井煤层压裂裂缝方位测试等现场应用实例 ,证实了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工艺措施评价及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及今后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地面电磁法在实际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出现了井间电磁法.井间电磁法指的是在两个(或多个)钻孔中分别发射或接收电磁波信号,利用电磁波信号进行成像并探测井间物理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发射机和接收机可以分别放置在很深钻孔中,其具有大透距、大探测深度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环境物探、矿产勘查、石油勘探等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产生了各具特点的一些特殊方法,包括井间无线电波成像、跨孔雷达、井间电磁成像.井间无线电波成像仪目前只测量电场强度数据,工作频率低,一般是单频的电磁波,频率范围通常在1 kHz至10 MHz.由于缺少走时数据修正射线路径,井间无线电波成像主要是进行基于直射线追踪的衰减层析成像.井间无线电波成像既可用于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也可用于找矿.跨孔雷达是钻孔雷达的一种探测方式,用高频电磁脉冲探测两个井孔间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变化.跨孔雷达层析成像也叫地质雷达CT,既可进行走时成像,还可进行衰减成像.一般来说,地质雷达CT的电磁波工作频率较高,中心频率通常在10 MHz和1 GHz之间,因此在分辨率指标上占有优势,跨孔雷达主要用于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井间电磁成像采用更低的频率,测量复电磁信号,适合油气储集层监测,是一种地球物理前沿技术.经过在多个试验区初步试验表明,井间电磁成像是油藏研究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分析剩余油分布,寻找油气富集区,进而达到提高钻探高效井成功率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文详细介绍对比了这三种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振动法与波动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应用广泛的波动方法与振动方法,从物理方程和有限元格式出发,明确了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标准数值试验,证明了振动方法是波动方法采用下卧刚性基岩假设和地层水平无限延伸假设,仅考虑SV波垂直向上入射的一种特例。采用波动方法模拟弹性地基,对比振动方法结果,表明弹性地基和刚性地基上地表位移响应和隧道结构内力响应均有显著差异。建议应根据具体场地条件,选择振动或波动方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图像法和电阻率成像法(ERT)监测二维模型中DNAPL在饱和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分布特征,研究DNAPL在实际环境条件下的运移机理与分布特征.图像法是利用数码相机对污染物注入过程进行实时拍摄,以提供一个直观的角度以观察二维模型里多孔介质中DNAPL运移状态,与此同时利用ERT对模型中的电阻率变化进行监测,并导出数据到Surfer软件中绘制成电阻率分布图像.将两种方法的结果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图像法验证ERT的数据结果,结果表明,DNAPL的运移、扩散方向会倾向于介质松散的位置,在黏土裂隙分布区域产生运移速度更快的优势运移通道;在DNAPL的重分布过程中,DNAPL的运移主要受重力作用的影响,污染区域下移,污染区域的DNAPL含量减小,电阻率相对值减小.ERT的监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DNAPL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分布,但是局部污染区域监测受到限制,说明ERT分辨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本文融合两种方法进行污染物运移监测,实验结果对于理解DNAPL的运移机理与分布特性,以及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法中求解异常电位的有限单元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世浙  刘斌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2):511-515
  相似文献   

18.
对比折射法在苏联科学院甘布尔采夫院士的領导下研究成功。1952年出版了文献,书中論述了对比折射法的物理基础,推断解释方法和观測方法問題。此书已譯成中文。此后,在工作方法研究、理論研究和生产工作的基础土,对比折射法在理論物理基础、新工作方法的研究以及解决勘探任务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今后对比折射法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扩大勘探頻率范围,查明用对比折射法所能研究的各种介貭类型。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本文叙述根据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利用理论时距曲线量板测定速度的方法。说明用本方法整理单独的、相遇的及时距曲线族的办法。本文供地震队工程师和解释技术员,以及地震勘探范围内其他专家之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金属矿体通过电流以后能产生电化学极化的現象,引起次生的激发电流,以普查勘探金属矿可以认为是研究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一个重要进展.一般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作用,除了磁法探寻磁鉄矿体以外,都还处于很不“直接”的阶段,例如使用重力法、电阻率剖面法、自然电流法等等所取得的物理現象,常常很难作出肯定的推断解释,因为它們常不肯定表示矿体的存在;一种現象可以为几种可能的地貭因素所引起,除非进行山地揭露,很难断定什么是現象的引起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