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3):11-14
真值图是表达逻辑代数运算的一种直观图形,常用于电子开关线路设计中。在作气象定性预报的0—1型多因子综合预报中,引用了真值图,效果较好。一、综合预报真值图的制作方法0—1型多因子综合预报,通常用“1”和“0”分别表示预报对象或预报因子的“出现”和“不出现”。当用两个预报因子作综合预报时,因子的不同组合状态可以有2×2=2~2种;n 个因子的不同组合状态将有2~n 种。进行综合预报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地区别 n 个因子的各种组合状态,以及表达各不同组合状态与预报对象状态的对应关系。真值图是一种能够区分因子的不同组合状态的有规律的图形,所以能用于作综合预报。真值图的画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思路 根据天气学原理和预报员的经验进行天气分型,每型下由数值预报输出产品、天气实况资料选取预报因子,并利用点聚图、多因子组合做“线性化”处理,进而建立“MOS”预报方程。这是把天气学方法,数值预报(其中包括完全预报和“MOS”预报)、人的经验结合起来,取各方之长,融为一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贡献法Ⅲ     
贡献法Ⅲ是一种新型的“0,1”化因子筛选方法,它吸取了贡献Ⅰ、Ⅱ的非线性组合的特点,也吸取了百分差法考虑两档预报能力之差的特点,方法简单,其效果等价于“0、1”化相关系数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烟台冬季持续性低温天气的环流特征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查1965-95年历史天气图基础上,对烟台持续性低温天气的气候特点和环流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将低温天气发生前24小时的环流形势归纳为“深厚冷涡型”“两涡一脊型”和“阶梯模型”三类预报模式,并选取冷中心强度,锋区强度,地表状态等因子编码组合制作预报。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5-2006西安多普勒雷达冰雹天气产品资料及渭南冰雹实况资料,对渭南19个典型雹日回波资料分析。得出指标:降雹时反射率因子(R)〉50dBz.组合反射率因子(CR)〉55dBz;降雹前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值有一个明显的“跃增”变化,降雹时VIL值在50kg/m^2以上;速度图上的对流辐合特征、“逆风区”、中气旋是有效识别冰雹雷雨大风的判据指标;云顶高度(ET)结合其它产品,可提前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6.
“分型配料法”在湖北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配料法”的学习,认为“配料”不仅仅是诊断因子的组合,还应是预报员主观经验与客观数值产品的有机结合,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思想,称之为“分型配料法”。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办法,称之为“分型配料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梅雨期和盛夏期的天气型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暴雨预报配料方案,并通过个例进行具体阐述。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研究的“分型配料法”能够较好地做出暴雨落区预报,在汛期气象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自然正交展开的方法,求出各个样本的时间权重系数,并把它作为组合因子来建立逐步回归方程.这样建立起来的方程中所引入的预报因子——时间权重系数,是一个携有全部参加自然正交展开的前期因子信号的组合因子.由这样因子构成的逐步回归方程,可以期望较一般因子或人为组合因子所构成的逐步回归方程有更客观、更理想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国家气象局发布的B模式数值预报输出,上海气象局计算的物理量及南京单站气象观测资料作为基本的初选因子,用逐步判别法对5月至入梅前南京和上海的对流天气和降水预报建立了不同的预报方程,探讨了预报因子的不同组合,非线性因子的引入以及不同的判别方案对预报准确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业务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考虑非线性因子影响并采用“两段筛选”的判别方法获得的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众所周知,改进统计预报方法关键的一环是提高预报因子的质量。因此,如何选择好的预报因子是预报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于在格点要素场内挑选因子,大多采用多点(滑动)平均有规律扫描组合,或用事先设计的某些固定模式组合因子,从中选择相关好的;有的根据格点相关系数分布,直接取相关较高的若干点组合后得到。这些做法能够得到一些意  相似文献   

10.
当用统计方法作预报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能表示所研究现象特点的预报因子。这些因子的选择应决定于所研究过程的物理模型和它的专门特点。统计学上有一些专门的定量判据来衡量这些预报因子的优劣。这就是相关系数或马氏(MAHALANO-BIS)距离等。但很少涉及到预报因子相关性的作用。本文探讨变量相关性在选因子时的作用,指出在少数情况下,不独立变量的组合会比独立变量组合更有利,给出了判别标准。解释了为什么经验使我们认为独立变量的组合比不独立变量的组合有利,但这又不能是普遍适用的规则。本文还用实例证实了在选因子时,合理地考虑变量相关性的作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吴波 《气象》1982,8(1):11-13
在讨论长期预报的时空尺度时,往往强调超长波等大尺度长时间环流的调整过程,忽略次尺度短时间的环流跳动突变的作用。在选择环流相关时往往强调“隔季相关”、“半年效应”,而较少注意环流调整过渡期的特殊效应;仅仅计较相关系数的大小,而忽视某些特殊相关区域的特殊作用。在对环流相关区的整理计算时,只强调因子的独立性而往往破坏了整个环流结构的组合相关。本文就这几个问题,提出一些事实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2.
曹鸿兴  陈国范 《大气科学》1979,3(2):158-164
点聚图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报工具,但通常只能制作二因子的点聚图,多因子时如何综合为一张点聚日至今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没有很好解决。综合更多因子而又能发挥点聚图的长处,自然成为人们工作中提出的一个问题。非线性映象原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 在统计天气预报中,将多因子压缩为少因子降维的方法,现常用的是将组合因子表为原因子的线性函数,使组合因子能最大限度地表示原因子,属于这种方法的有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许美玲  段旭  丁圣 《气象》2009,35(9):112-118
利用因子选取及方程建立人机交互平台,建立了云南省1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客观要素预报方程.对比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组合因子都优于单因子,组合因子预报方程的质量普遍比单因子预报方程好.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干季的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雨季小雨及中雨、大雨的预报有一定业务指导意义,对于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暴雨天气预报效果较差,在因子的选择上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温度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一、思路用权重回归方法做预报,方法简单,结果清楚,使用方便。但对各个因子的随机性要求较高,各个因子对预报对象的贡献存在着放大或缩小的现象,特别是各因子对预报对象在某年的贡献改变了各因子对预报对象的真正贡献,影响预报的成功率。用同样的方法只改变预报因子,有时预报结果往往相反。这说明在组合计算工作中可造成各因子相互制约。这是预报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方法采用12个指标,组合建立了3个权重方程,把3个方程的结果分别按年份  相似文献   

15.
依据区域气候模式RIEMS2.0输出的3 km高分辨率数据和站点降水记录分析了中国西北黑河流域降水的动力降尺度和统计—动力降尺度问题,检验了多种因子组合下多元线性回归(MLR)和贝叶斯模式平均(BMA)降尺度模型,评估了降尺度降水的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方差百分率及“负降水”偏差率等方面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降水相关系数最高,误差也最大,降水方差达到观测值的1.5~2倍;除相关系数外,统计—动力降尺度模型的几个统计特征均最优,纯统计模型次之。检验表明,仅用700 hPa位势高度场、经向风和比湿等构建的统计降尺度模型估计的站点降水相关系数较低,均方根误差也较大。当在统计降尺度模型中引入模式降水因子后站点降水的估计得到明显改善,其中MLR类模型的降水相关系数和方差百分率均明显高于BMA类模型,均方根误差二者相当,但前者“负降水”出现频次明显大于后者,“负降水”偏差主要出现在降水稀少的冬半年及黑河中、下游干旱或极端干旱区,上游出现频率较低,其中MLR类模型“负降水”出现频次明显高于BMA类模型,后者仅出现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包含模式降水因子的统计—动力降尺度模型能减少“负降水”出现...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85,11(4):42-43
1.多维(星座)图应用程序 多元变量经过合理变换后,可在复平面上把图形打印出来,间接表征多维空间图象,是多元分析的一种综合方法。本程序用FORTRAN6语言编写,FOR文件占内存8K字节,COM文件占23K字节。(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万用点聚图”计算机语言(FORTRAN4)程序(1)可制作二维坐标图,供分析使用;(2)依据预报因子制作二维点聚图,作为预报工具;(3)一次输入多项指标,可控制给出任意两组合或全部因子成对组合的点聚图。经过分析可以从中挑选少数较好的点聚图使用。(安徽省气象科研所)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的事件概率回归估计予报方法中,所有可能预报因子都是线性的。可是,实际经验表明,仅仅考虑预报量与预报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还不能确切反映客观规律。因此,寻求非线性因子对于提高预报效果是有意义的。利用布尔结构可以给出对非线性的逻辑代数组合因子进行筛选的方法,我们称为逻辑组合因子的格筛选法。受这一思路启发,我们开展了非线性事件概率回归估计的试验,效果比通常的事件概率回归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2年10月2日—12月1日的HLAFS资料,计算得到组合因子,通过相关系数的检验得到预报南京秋季(10—11月)降水的组合预报因子。把这些组合因子和对应的降水实况输入人工神经网络中进行学习和训练,最后得到南京秋季降水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方法。检验和试预报结果表明,预报降水的准确率为70%~80%,高于HALAF模式10%~20%。  相似文献   

19.
在统计分析中,预报因子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最终预报的成败。而检验预报因子的好坏常采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即,因子的分析与处理。这部分内容较多,又是本程序包的核心部分,所以分两期刊。第一部分介绍各类方差分析,独立性分析,概率组合,统计组合,因子分析。第二部分介绍谱分析,功率谱,交叉谱,各类聚类分析,趋势分析,网格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1210号台风“达维”的路径和强度等发现,“达维”以台风强度登陆长江以北首先与副热带高压以及台风“苏拉”有重要关系;其次与动力因子有关,低空急流的风速增大和连通带的变长、环境风垂直风切变减弱、对流层高层的强的辐散中心和对流层低层的强的辐合中心以及对流层低层的正涡度中心变强,这些动力因子的变化导致了“达维”在海上强度的增强或维持;还与热力因子有关,较高的海表温度、对流层低层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增强,也有利于“达维”强度的增强或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