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日照市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详细介绍了对GrADS所需站点资料的处理方法以及利用GrADS绘制站点雨量图、地面填图的方法,为气象部门分析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提供一种技术手段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分模块设计了集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状况自动监控与分析、自动报警、数据查询与输出、要素等值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在分析市县级气象部门对区域自动气象站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软件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及实现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强降水警报提供方便实用的操作平台,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开发了县级区域自动气象站降水警报与服务系统,该系统可对疑误降水数据进行简易甄审,提供了对降水数据的多种统计查询方法,实现了突发性强降水的自动电话语音警报.该系统自动调用Surfer绘制等值线降水色斑图,自动生成服务文档.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可适用于其它县级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可用率,关键在于加强日常维护。该文介绍了几个典型的维护维修查询工具的开发方法及应用,包括无降水站点查询、在线状态及最后一次上线电压值查询、到报延时查询、设备电压查询等等。为维护人员加强日常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提供帮助,切实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可用率。  相似文献   

5.
乌兰察布市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系统,以该市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统计技术,实现全市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通过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市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相似文献   

6.
两要素气象站原始数据的文本文件记录了各站点气温、降水量数据,文本文件数据复杂繁多。利用VBA面向对象的语法结构进行应用程序开发,该系统从原始数据文件中提取各站点气温、降水量数据,并实现了气温、降水量的日数据、日合计、月平均、年平均以及极值条件查询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两要素资料查询和统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省气象部门对晚稻灌浆阶段进行了遮光试验研究。1982、1983两年在丽水,乐清及嘉兴站点对杂交稻进行了多种层次处理和测定,初步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为晚稻灌浆  相似文献   

8.
区域气象自动站的建立,提高了防灾减灾及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随着站点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展,数据处理量成倍增多,对数据库系统的存储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RACLE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性能优异、可伸缩性强。以ORACLE 10G作为核心数据库,设计、建立了基于ORACLE的陇东南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经过试用表明,该数据库能够很好地满足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访问和检索需求,提高了数据应用效率,实现了陇东南和周边部分地区近千个站点的资料自动入库、存储和查询检索。本文对数据库设计、SQL语句查询优化原则、ORACLE数据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连接配置等方面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长期预报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很多台站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查阅的水平。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减少劳动量,研制了历史资料检索系统。利用本系统可管理多个站点的地面历史资料,包括:查阅某站点历年来的地面资料;大致了解气候概况;还可加入一些统计预报、分析方法,供中长期预报参考。1 理论基础  系统以数据库理论为基础,利用VisuaIFoxpro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来设计。根据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与事件驱动方式编写代码,实现数据的封装性和代码可重用性。系统的检索以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结合…  相似文献   

10.
对元数据及元数据标准在国内及气象部门内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讨论了目前气象业务发展中气象数据管理和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元数据的需求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绥化市的区域气象站点众多,以往工作中需分别对全市150多个站点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并需要对有故障的站点进行一系列复杂流程的判断。这种工作方法既费时费力且没有效率,严重影响到区域气象站的维护工作。区域气象站故障检测与报警系统,可大大提高区域气象站的维修保障效率,提高区域气象站数据上传省局的质量,提高区域气象站的可利用率,及时保障各区域气象站的正常运行。2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以青海省气象部门2002年底的人事干部信息库数据为基础统计资料,通过对人力资源年龄组分布图、学历层次分布图、职称层次分布图、岗位分布图、区域分布图等5个统计分析图的绘制、注释与分析,以求初步反映青海省气象部门人力资源素质与分布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为青海省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决策、广大职工做个人职业发展(生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口县2012年5月8—9日大暴雨服务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政权 《贵州气象》2013,37(4):63-64
2012年5月8—9日,江口县有87.5%的站点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导致闵孝河、太平河洪水泛滥,气象部门及时发出暴雨重要天气预报、积极做好"三个叫应"工作并主动提供滚动气象信息服务,"防灾减灾,气象先行",减少了经济损失。通过总结和提炼,形成服务业务有目标、服务过程有流程、服务效果有标准,达到了基层气象服务更加接地气、贴民心、有实效。  相似文献   

14.
刘国萍  石宝灵  马学文 《气象科技》2013,41(6):1053-1056
“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系统”应用软件主要任务是把本地的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根据不同需要处理成不同的显示产品,方便分析和应用观测资料,用于日常业务。该软件提供完善的实时显示、历史资料查询与统计功能、数据质量监控。系统采用C/S结构,服务器端以SQL server作存储观测资料数据库,客户端用Visual Basic与MapX开发组件构建应用显示平台。系统具有要素空间分布等值线绘制等功能、天气雷达回波显示功能。该软件可以动态、及时地了解当地的雨情、气温、地面风大小。与雷达回波相结合,可以辅助预测未来短时间内降水影响的区域和影响程度、还可以辅助判断区域气象站地面降水数据的真实性;借助要素等值线功能观察某个气象要素分布梯度,辅助判断观测设备是否异常;可以设定报警阈值,用声音或动画图像报警;可以制作站点观测数据报表。该软件充分考虑因气象观测设备来自不同的生产企业而产生的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气象部门与高危行业气象信息直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切实做好气象部门与高危行业信息直通,使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至各高危行业,避免和减少因气象灾害引发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济宁市气象部门和煤矿、电力、化工等高危行业建立了信息直通平台。该平台主要采用气象信息制作发布系统,实现了文本、图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数据在internet网络环境的发布、管理和播出,并通过网络协议,保证信息安全、及时地传输。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Engine开发平台,结合大型网络数据库sqlServer2005,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IS的闪电数据可视化监测与统计分析系统.有效地将闪电数据与GIS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其相关数据管理、查询以及时空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气象部门进行有效的雷电灾害监测,更好地掌握雷电发生的规律提供有利的可视化平台,同时也为GIS与气象专业领域的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县级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于基层台站区域站数据实时监控的系统,并对该系统架构模式,气象数据下载方法、监控信息获取方案、主动提示告警服务等功能的实现进行了介绍。通过和广东省气象局区域站监控系统进行双轨运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监控覆盖站点数较全面,缺测提醒准确度较高,平均响应时间约为50 min。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量呈级数增长,这种情况下县级气象部门承担的数据保障任务也越来越重,对县级气象部门气象通信机房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青海省县级气象部门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进行了思考,以期降低机房设备的故障率,提升气象数据传输率,为现代化气象业务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依托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简称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数据环境,研发B/S架构的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CIMISS所接入的各类资料及本地特色数据的查询下载、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离线定制等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气象部门省级数据环境的共享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用户"看不到数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间库法加速区域气象观测站数据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区域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检索效率,在VB6.0下编程调用T—sql语句,后台定时从区域气象观测站中心数据库提取降水数据,去除原始数据存储库中冗余内容,生成小时、日、月降水中间库表,大大降低数据库体积。在进行长时段累计降水查询时,将查询时段分成5段,分别查询小时、日、月降水中间库表,大大提高检索效率。满足了防汛抗旱部门及时掌握区域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的要求,发挥了区域气象观测站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