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伪随机码的低压电力线信道时延测量方法,是低压电力线授时的关键技术,利用现有的低压电力线网络,无需搭建额外的通信线路,不受外界物体遮蔽或天气影响。根据双向时间同步原理:服务器首先与标准时间同步,使用BPSK调制方式将1号C/A码经低压电力线传输至客户端,客户端对1号C/A码信号解调捕获后回传服务器2号C/A码,服务器根据信号发射时刻和接收时刻时间差计算出信道传输时延。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低压电力线信道的时延测量,在80 m电力线距离内,时间同步误差优于100μs。  相似文献   

2.
文章叙述了以PC(XT/AT)机为主要构成的多功能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思想,并简单介绍了它在高精密时间传输测量、流星雷达控制器、双时差混频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纤电视信道传递时间和频率的初步方案,对闭环时延的测定作了阐述,还讨论了采用扩频技术的副载波复用系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款1.5 GHz的稳相频标传输装置,具有实时和事后补偿能力,并且兼容了同轴电缆和光纤两种传输介质.对装置的稳相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然后对同轴电缆稳相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目前的测试环境,与未稳相时相比,实时补偿模式可以改善相位变化112倍以上,积分时间长于7 s时,频率稳定度明显提升,长于60s的频率稳定度有1个数量级的改善;事后补偿模式可以改善40倍相位波动,积分时间长于2.5 s频率稳定度明显提升,长于40 s的频率稳定度有1个数量级的改善.对于更长时间积分的频率稳定度,实时和事后补偿模式均可以改善1.5个数量级以上,装置能有效抑制因传输介质的温度系数等因素导致的缓慢伸缩效应.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时间传递系统的时钟驯服模块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硬件的组成。在对信道特性和压控晶振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适用于光纤信道特性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以及驯服流程控制程序。实验测试表明:该模块能结合恒温晶振短期稳定度好和光纤时间传递系统秒脉冲长期稳定度好的优点,时间传递的精度优于0.25ns(1σ),输出的秒脉冲的长期稳定度优于10^-14。  相似文献   

6.
望远镜的曝光时间计算器对于远程观测以及不熟悉整个观测系统的观测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观测者制定合理的观测计划。设计并实现了高美古2.4m望远镜系统的曝光时间计算器(exposuretimecalculator,ETC),它可以根据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的参数,通过计算给出待测天体曝光时间的参考值。这为观测者了解现有条件下极限观测能力,设置曝光时间或者是给定星等和曝光时间计算信噪比提供了依据。将ETC计算结果与实际测光标准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TC对测光标准星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临潼--蒲城微波时间传输系统承担着守时基准钟房(临潼)与发播控制钟房(蒲城)之间的时间同步比对任务.截至2006年底,该系统已经连续工作了28年,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标严重下降.概括介绍了微波时间传输系统的技术改造方案和数字微波系统实现的功能,初步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微波时间传输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卫星信道租赁费是目前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TWSTFT)的主要成本之一.在2017年5月以前,参与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计算的亚洲-欧洲实验室之间进行Ku波段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一直使用2.5 Mcps/s码速率,带宽为2.5 MHz的伪随机码.为了在不影响时间频率传递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欧亚间首次尝试采用1 Mcps/s码速率,带宽为1.7 MHz的伪随机码,进行亚欧卫星双向时间传递.并使用已校准的GPS PPP (Global Position System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链路为双向链路进行间接校准.选择2018年12月的TWSTFT链路数据,分析链路性能发现,通过ABS-2A卫星,使用1 Mcps/s码速率构建的卫星双向时间比对链路的日频率稳定度达到10~(-15),时间稳定度优于0.3 ns.与已校准的GPS PPP链路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1 Mcps/s码速率进行超长距离卫星双向时间传递与已校准的GPS PPP时间传递结果一致,与传统手段相比,其系统造价低,时间传递性能可以满足国际原子时计算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互联网上时间传递的一种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时间传递方式主要有长波授时、短波地、电话授时、双星比对、GPS时间信息等。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资源共享方式 。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标准时间、频率将是授时领域的新课题,也是时间同步的新手段。讨论了计算机互联网上时间传递的一种设计方案,给出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标准时间的传递的具体方法,并介绍一种计算机互联网时间传递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BCH分组码原理,设计了BCH (31,16,7)码的编、解码算法.通过对该分组码在电话信道编码中的MATLAB仿真,验证了在电话授时系统中,是否需要采用该信道编码与所处信道的信噪比有直接关系.在信噪比低于4 dB时,可以不进行信道编码;当信噪比高于4 dB时,对电话信道进行BCH编码能较好地起到纠、检错作用.此研究为新型电话授时系统的研制提供一种可选的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光纤时间频率传输的精度,提出了数字移相补偿方法。该方法采用单片机量化发送端和接收端射频信号的相位差,然后再控制数字移相器调整发送端射频信号相位,使二者相位趋于一致,实现传输光纤引起相位变化的前置补偿,从而提高时间频率传输精度。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将发射端信号和接收端信号的相位差减少到5似内。  相似文献   

12.
卫星星座时间同步中星间链路的设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卫星星座内的时间同步中,为满足时间同步信号的传输要求,需要对星间链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对星间链路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和中地球轨道(MEO)卫星的星间链路参数和性能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另外,还对受天线指向误差影响的LEO卫星和MEO卫星的星间链路性能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了符合要求的星间链路的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一种通过公共电话交换网进行时间认证的系统设备,利用电话网为数字时间戳服务机构提供标准时间服务.经实测,时间同步精度可以在±0.3 ms范围内,能满足数字时间戳服务机构为银行、证券、股票和期货交易等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活动提供时间认证服务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光纤时间传输及相位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几种利用光纤进行时间频率传递的方法和经验.对无补偿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光学机械温度补偿方法及电子共轭相位补偿方法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光纤时延主要随温度而变化,在200 km以内,时延的日变化为几纳秒,月变化为十几纳秒.在50 km内利用光纤传输100 MHz频率信号时,在不补偿情况下频率稳定度为: 3×10-14/s,1×10-15/d;光学补偿后的频率稳定度可达到1.5×10-14/s,1×10-17/d.电子共轭相位补偿后,温度变化20℃引起的相位变化降低了45倍.光纤传输对短期频率稳定度影响较小,对日及更长期的频率稳定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远程时间同步中的共视数据自动、连续传输,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来实现C/S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案。阐述了数据发送端与接收端的传输原理和实现方案。发送端通过串口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将其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的数据并对其检验并保存。设计了发送端与接收端自动重连接功能,实现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测试表明:采用基于TCP/IP协议和C/S模式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现共视数据自动、连续、可靠的传输。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伪码测距技术和卫星通讯的特点,针对我国已发射的或将要发射的以及我国目前租用的C波段和Ku波段卫星,设计了用高精密传输终端(或MITREX)进行伪码测距时卫星地面站的参数,并估算出了伪码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卫星电视系统建立导航、授时系统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在不需要专门的卫星、不占用通讯信道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卫星电视系统,建立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局域网领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主要利用微控制器STM32和单片网络接口芯片W5100为核心搭建硬件平台来设计一个高精度、高吞吐量的NTP时间服务器系统,为客户端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息,从而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时间同步的功能。实验及分析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现网络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嵌入式时间间隔计数器,它可作为一种功能模块用于用户的设备或时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从基本原理、硬、软件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对计数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该计数器的研制过程中还开发了用来调试计数器和供计数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此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给出了计数器的设计指标和一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以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NIST)的时间频率溯源链系统为典型,给出其方框图和技术指标,并述评了NIST的宗旨、任务,及时间频率溯源链的重要特征是:拥有高精度的铯喷泉原始频率基准(准确度、稳定度均~1.10-15);在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远程校准的频率测量和分析系统(FMAS),及溯源链系统的尖端装备的高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品质方面均达到先进水平。并综述了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同步系统在天文学测量、导弹发射、导航、定位等科学实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目前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