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眼于近年来国内外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变质作甩P—T—t—d轨迹的确定方法和研究内容作了初步介绍,论证了变质P—T—t-d轨迹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以实测或拟合海浪谱为靶谱,用等能量分割法作波面数值模拟,从而利用模拟波面统计分析波高(H)-周期(T)联合分布。对波候的H-T联合分布、长时段海浪连续记录的H-T联合分布以及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H-T联合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只要已知特征波高和周期,就可反演出模拟波面,进而估测H-T联合分布情况,这对了解与各种特征波高对应的周期问题及在海洋工程应用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1987年12月—1988年11月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生态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海区的海水N/P比值的空间分布与水团的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各水团的N/P比值不遵守Redfield常数15:1,并且在水团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研究水团的分布及划分中,N/P比值可作一较好的参考值。闽浙沿岸水、次表层水和中深层水的N/P比值大于15;海峡南部混合水、海峡暖水、夏季近岸涌升水和浅滩南部涌升水的N/P比值小于15。前者主要是入海径流及有机体的充分分解所致,后者则为浮游植物对NO3-N和PO4-P的大量吸收及NO3-N和PO4-P再生速率上差异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水团的分布对营养盐和叶绿素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球流变学是20世界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构造地质学边缘学科,基本上具备了较籽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流变学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已成为近年来在构建地质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方面之一。本文简述了地球流变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介绍了B.Wernicke(1990)等级作者对大陆一大陆边缘碰撞盆岭-盆地区壳内变形特征的最新认识,阐述了它们壳内变形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滤过海水中以4×10(-4)mol·L(-1)6-甲氨基C嘌呤(6-DMAP)处理贻贝Mytilusedulis受精卵或胚胎,受精激活后50或120min处理20—30min,分别抑制第一或第二次有丝分裂,以诱导四倍体胚胎。顶荧光显微观察表明,6-DMAP有效地抑制了第一和第二次卵裂。它使细胞核染色质分散,抑制了原核的移动和染色体的分离,并防碍卵裂沟和极叶的形成,从而诱导出四倍体胚胎。对第一次卵裂的抑制产生82.8%的四倍体胚胎;第二次卵裂抑制产生58.6%的四倍体胚胎。由于6-DMAP如此有效,而且价格便宜以及对人体无害,与沿用的化学诱导剂细胞松弛素C.B.相比,它应该可以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染色体操作研究的理想化学诱导剂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P-A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计算了15个潮汐汊道的大潮潮棱体P及平均海面下口门最小过水断面积A之间的回归方程式。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天然状态下的P-A关系为:A=0.0845P1.020。P与A不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还有相当大的离散性,这主要与潮汐汊道所获取的泥沙丰度及潮汐汊道的发育阶段有关。与南海、东海沿岸P-A关系的对比表明,中国海和海区P-A关系中的常数C和n差别不大。研究也表明,泻湖型和海湾-溺谷湾型两种潮汐汊道可求得统一的P-A关系。但与滨临深水区的半环抱形海湾不同。后者主要因为没有较充裕的泥沙供应及海湾水域较为开敞,而不应列入潮汐汊道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K/T界面测年一种观点认为,K/T界面散落坑是撞击变质的痕迹,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火山成因、勃格利地质年代中心的P.Renne等对取自尤卡坦半岛契克苏卢博附近巨大环形构造的玻璃进行氦测年提供了有力的旁证,表明这里可能是K/T时期撞击现场.然而,有关多...  相似文献   

8.
大窑湾海域水化要素分布及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万安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万安盆地各构造层内的构造样式,总结了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表明:盆内形成了基底构造层(T5以下)主体构造层(T3-T5)和表层以构造层(T3以上)第三层构造层,各构造层内均发育有不同的构造样式,其中主体构造层内圈闭构造最发育,构造样式最丰富,认为最终的主要构造运动-万安运动(T3)是导致圈闭发育的主要原因,造成地层强裂挤压、隆长剥蚀、产生构造反转 、断块及褶皱。构造多期活动,因此部分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0.
一种快速、简便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光强曲线的新方法毛兴华,朱明远,杨小龙,郝亚威J.库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加拿大,达豪斯大学)关键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光强曲线,P-I模式前言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同化无机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文章并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黄渤海海区水温资料建立了无维深度η和无维温度θT以及相应的水温垂直剖面的相似函数θT=f(η)。在此基础上,设:上均匀层厚度h=h(x,y,t)、表层水温TS=TS(x,y,t)、上均匀层以下的温度TZ=YZ(YZ(x,y,z,)、底层温度TH=(x,y,t)、流速分量u=u(x,y,t)和v=v(x,y,t)及海面起伏ξ=ξ(x,y,t),提出了水温垂直结构的准三维数值预报模式。模式的求解是用“ADI”和“HN”法进行。文中引列了预报时效为4d的试报结果,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5,14(4):320-327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的含量,研究了它们与pH,HCO^-3/CO^2-3,Alk,DIN,PO^3-4-9,Chl-aDO,S,t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CO3,CO2(T),HCO^-3,CO^2-3与pH,HCO^-3/CO^2-3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HCO^-3,CO^2-3ΣCO2与Alk也呈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台湾海洋工作者的调查分析资料,对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及t-S图解特征进行分析,按其相似性特点进行归类和分型,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异同之处。主要结果如下:1.冬、夏季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类型有5种,t-S图解类型为9种。2.冬季台湾近海的水温垂直分布存在着一层、二层、三层结构,夏季多为三层结构;冬、夏季的盐度垂直分布为二层和三层结构。3.台湾西南、南和东北近海,t-S图解类型复杂,出现多种类型交错。4.夏季台湾南端的猫鼻头、鹅銮鼻沿岸附近,其温、盐垂直分布皆出现上均匀层,此现象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5.
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的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勉略带是近年来秦岭造山带研究中揭示出来的代表晚古生代小洋盆的缝合带 ,组成复杂 ,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变质、变形改造 ,构成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物质组成、具不同 PTt轨迹的蛇绿构造混杂带。文中 PTt轨迹揭示 ,秦岭造山带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中的变质辉长岩是由上地幔先处于伸展背景下等温快速降压、后又经历缓慢降压快速降温上升侵位的。变形前的早期变质可能发生在 60~ 70 km处的上地幔 ,然后变质辉长岩快速“底辟”构造侵位 ,上升至约4 0 km深处 ,可能与俯冲的冷洋壳并置 ,发生快速降温退变反应 ;因俯冲作用的开始 ,抑制了洋盆快速扩张 ,变质辉长岩在减速伸展环境下继续抬升减压 ;后期又由于仰冲推覆 ,最终出露地表。此外 ,变质作用 PTt轨迹还反映勉略小洋盆洋壳厚度与标准大洋型洋壳厚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营养盐的现状和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7,21(1):60-64
报道了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12个航次胶州湾NO3-N,NO2-N,NH4-N,PO4-P和SiO3-Si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60年代于至90年代的变化表明,胶州湾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已发生显变化。尤其从60年代至80年代,30年来,胶州湾中东部水城PO4-P,NO3-N和NH4-N浓度分别增加2.2,7.3和7.1倍,TON浓度也增加了3.5倍,TIN/PO4-P从10增加至24.2;T  相似文献   

17.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的核型及Ag-NOR带。提出的核型公式为2n=48,2m+8sm十2st+36t,NF=58。核型中第二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次缢痕部位为银集核仁组织者区(Ag-Nu-cleolusorganizerregion,Ag-NORs),并表现出数目和结构多态性。此外,还讨论了的不同群体间核型的差异,认为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执行TOGA/COARE研究计划在热带西太平洋进行考察的结果,对调查海区海-气界面热量交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在热带扰动的影响下,调查海区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在风速较小、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调查海区海水得到的热量远大于失去的热量,调查海区海水对大气加热的变化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并不一致,热带太平洋信风的加强对暖池的建立似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外源激素诱导赤点石斑鱼雄性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洪万树  张其永 《台湾海峡》1994,13(4):374-380,T002
以每次剂量为体重的5×10^-^6(m/m)17a-甲基睾酮(17α-MT)投喂2-4龄赤点石斑鱼,成功地促使其提早3-4a性转变为具有生殖功能的雄性鱼。经50d投喂药饵46次,累积总剂量达到鱼体重的241.3×10^-^6(m/m)时,性腺中的卵巢组织萎缩,绝大部分卵母细胞已退化;精巢组织发达,间质细胞数量增多,精小囊内充满成熟精子,雄性化率达100%。实验组的流精率为93.5%。雄性化后的平均  相似文献   

20.
秦松  林光恒 《海洋与湖沼》1993,24(5):542-546
于1989年3月-1989年9月,利用极谱测定法研究了无机诱变剂Cd在3级实验食物(链从褐指藻经中国对虾至欧氏六线鱼)中的传递,并对积累Cd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肌肉和内脏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测定。结果表明,Cd浓度在传递中依次减少;经过6d喂食,Cd从褐指藻到中国对虾的传递比例为66.6%;经过7d喂食,Cd从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比例为29.9%。t测验发现,处理组对虾内脏灰样与肌肉灰样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