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旅游地居民视角出发,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化原真性是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依赖间接产生。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有利于建构居民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2.
以拉萨为案例,对古城区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整体较高,居民对古城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但由于依赖类型、居住时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家"的归属感不同,原住居民的地方依恋水平要高于非原住居民;从地方因素来看,宗教信仰、环境状况、活动参与和社交关系是影响居民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环境状况,而非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宗教信仰,这为提升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依赖在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居民在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中,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肖潇  张捷  卢俊宇  尹立杰 《地理研究》2013,32(3):570-579
旅行费用法(TCM)已被广泛运用于旅游地的游憩价值评估中。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的评估对旅游地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地,按不同交通工具分类测量了旅游者的旅行费用并构建了旅行费用与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九寨沟游客旅游需求的增长。通过ITCM计算消费者剩余,得出地方依恋对九寨沟总体游憩价值的贡献率为5.6%,直观反映了地方依恋对景区的经济推动作用,对地方理论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及旅游地地方性的营造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华山游客地方依恋与游后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因与人的紧密结合而使得空间充满了价值和意义。地方依恋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产生的情感联结,是近几年国外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宗教旅游地九华山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对九华山的地方依恋处于中等程度,认同与依赖程度一般。地方依恋影响因素复杂,旅游者的背景、游览次数、对九华山的熟悉度等都会影响地方依恋,依恋程度越高,重游及推荐意愿越强。  相似文献   

6.
吕龙  陈晓艳 《热带地理》2021,41(3):485-494
以苏州金庭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及访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甄别场域认知、地方依恋和传承途径的维度差异,验证彼此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关系。研究表明:1)居民对乡村文化记忆的场域认知包括纪念性场地、村落型场地、自然型场地和软记忆场等维度,其中,前三者对软记忆场有着正向显著影响;2)乡村文化记忆场域认知是居民地方依恋构建的重要前提,对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存在同等效力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的不同维度对传承行为有着明显差异,功能性的地方依赖对居民记忆传承行为的影响比情感性的地方认同有着显著正向作用;4)传承途径表现出以记忆载体为基础、以居民参与为支撑、以政策导向为保障的特征。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乡村文化记忆的媒介性及其特征,对乡村文化记忆的保护、延续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蓉  潘卓林  刘晔  李志刚 《地理研究》2021,40(8):2272-2291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飞速扩张,绿地作为稀缺资源,对居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1273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并通过腾讯街景视图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取街景绿地数据,考察街景绿地、地方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并对比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街景绿地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 街景绿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中介变量地方依恋的影响,即街景绿地通过影响居民地方依恋,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③ 对于本地居民,地方依恋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即街景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完全通过地方依恋实现;④ 对于外来移民,地方依恋则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街景绿地不仅直接作用于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通过影响居民的地方依恋间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1200bookshop为例,采用涉入量表和地方依恋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文本分析探讨独立书店文化消费者的休闲涉入和地方依恋的关系。研究表明:(1)休闲涉入只有中心性对地方依恋的每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对地方依赖的影响大于地方认同;(2)吸引力对地方依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文化消费者对1200bookshop的地方依恋特征主要是功能性依赖和精神性认同。研究将“休闲涉入-地方依恋”模型迁移到城市日常休闲活动空间,验证并修正了该模型,拓展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同时也为独立书店的经营和发展模式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休闲的地方依恋研究——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荔枝湾为例,城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地方依恋可分为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地方认同即情感性依恋强于地方依赖即功能性依恋。城市居民对休闲空间的地方依恋及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的程度随休闲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同时,还受到闲暇时间的影响,但并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依据休闲活动的地方依赖度和地方认同度差异,可将城市居民划分为功能需求型、地方冷淡型、地方依恋型和情感认同型4类休闲群体。  相似文献   

10.
居民态度是影响旅游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借助态度ABC模型的标准学习层级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的形成机理,并对地方依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主要受正面影响感知和积极情感的影响,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的经济与社会作用感知能激发其对旅游发展的满意感,并抑制对内地自由行游客的厌恶感,社会成本感知将导致居民对自由行游客的厌恶感,居民满意感对其支持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澳门居民态度形成过程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追求的不断提升,绿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居民地方依恋具有重要影响。论文使用“快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广州市1232份居民问卷数据,采用多层级中介效应模型,探索城市绿地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尤其关注居住环境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并对比封闭社区与非封闭社区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绿地能够直接提升居民的地方依恋;② 居住环境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是绿地影响居民地方依恋的传导因素;③ 对于封闭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起部分中介效应,即绿地通过居住环境满意度间接提升了居民的地方依恋;④ 对于非封闭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起完全中介效应,即居住环境满意度完全解释了绿地对地方依恋的影响。基于实证结果,论文认为在注重绿地的空间均等化并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居民进入与使用绿地的权利以及其主观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地方政府的社区治理和规划政策提供支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蔡晓梅  朱竑  刘晨 《地理学报》2012,67(2):239-252
地方感的研究为探讨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情境主题餐厅作为能提供特殊体验的一种微观文化空间,为员工构造了一个“异位(heterotopias)”的超现实空间(hyperreality)。本文通过对广州味道云南食府这一典型情境主题餐厅员工的体验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了情境主题餐厅员工对不同尺度空间产生的不同地方感特征及其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及其所处城市的地方感存在差异。他们对餐厅具有强烈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对餐厅所处城市具有地方依赖,但对餐厅以外的其他城市空间不存在地方认同;②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地方感特征产生的原因是餐厅融洽的社交环境、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较高认同的情境(文化);③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所处城市地方感特征产生的原因是城市所提供的良好工作条件、较差的自然环境、低熟悉的城市空间、对家乡的依恋和对“异乡人”的身份认同;④ 员工对情境主题餐厅及其所处城市的熟悉程度、环境和文化认同程度和归属/依恋程度的差异是员工对两者地方感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对于丰富地方感在微观空间层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城市中其他微观文化空间的地方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红霞 《地理研究》2012,31(10):1887-1894
在理论评述基础上, 构建了城市规模经济内涵的概念框架, 进一步应用计量分析方法, 探讨城市人口规模效益与经济规模效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空间规模扩张整体呈现以人口增长为主要推动力;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每单位人口占用的空间规模相对较小, 从吸纳人口的角度应优先发展;2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每单位人口占用的空间规模相对较大, 但每单位经济规模的空间占用较少, 从发展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应适度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可通过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 进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这一区域规划途径缓解或解决。最后, 本文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 针对目前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司文涛  孟霖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70-1782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对迁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非认知能力是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论文将非认知能力划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系统分析非认知能力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情感联结即地方依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路径,进而探究非认知能力、地方依恋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非认知能力中的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3个维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对地方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 地方依恋在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在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论文丰富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范畴,可为促进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广州市7个城市公园收集423份有效问卷,基于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等核心概念,构建老年人休闲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探讨老年人休闲涉入对公园地方依恋的影响关系路径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休闲涉入的吸引力维度对地方依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表现维度正向显著影响地方认同,中心性维度正向显著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验证了休闲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总体上存在正相关,并将该结论拓展到老年人群体和公园休闲情境中。此外,探讨城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以期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为提高老年人的地方依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骁鸣  翁佳茗 《地理研究》2019,38(7):1581-1593
从基于现象学路径的地方感研究引入,批判性地借鉴地方芭蕾概念,按照人地之间实际相处的亲疏程度不同,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公共休闲空间中的人地关系区分为三类:日常式相处、周期式相处、背景式相处。其中背景式相处的人地关系已经超越了地方芭蕾概念的解释边界,由此引发出如下两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命题:第一,“人地整体”或“人地相处”或可取代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中用以刻画人地关系本质的“地方整体”概念;第二,目前主流的地方感研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局部的地方感研究,在它之外还应有一种围绕着人地相处的各种实际可能性来展开的整体的地方感研究,以及一种接近于哲学层次的人地关系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会空间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城市实体结构是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影响因子,而城市交通廊道又是最活跃的一种城市实体要素。交通廊道对城市社会空间的作用有侵入、隔离、接替等。本文以北京市德外大街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交通廊道对所经过的社会空间的影响。就其理论意义而言,从一个侧面挖掘了美国地理学家莫迪“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中城市实体层面对社会空间层面的作用机制,即交通廊道是通过切断社会空间关联来影响所经社会空间的。就其实践意义而言,提出在城市大型交通廊道建设中,应该注意保持城市居民生活基本空间单元的完整性。同时指出城市社会空间是一个有机体,不同类型的城市社会空间单元在适应实体空间变化上存在差异性。帕森斯的AGIL理论可以解释德外社区为什么可以积极地适应交通廊道的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