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Maevatanana金矿床位于马达加斯加中部。由于地表覆盖较厚,有关该金矿床的研究程度甚低。目前通过ZK3-5钻孔发现,在Maevatanana金矿区隐伏花岗岩脉下部发育金矿化,Ⅰ-1金矿体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534±13 Ma,在泛非构造事件后A型花岗岩的成岩时代范围内(537~522Ma)。野外地质证据和室内试验数据表明,Maevatanana金矿床的形成和泛非构造事件后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该花岗岩是幔源起源的花岗岩,当铁镁质岩浆进入长英质岩浆时,产生了大量的气液流体,萃取了长英质岩浆中的金。因此,岩浆混合作用对Maevatanana金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南缘分布有多拉纳萨依、赛都、哲兰德等大中型金矿床,近年又发现沃多克等小型金矿.这些金矿主要赋存于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沃多克和多拉纳萨依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特征基本一致,属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明显不同于两矿床之间的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沃多克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和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4±4.1) Ma和(317.7±1.5) Ma.二者分别属于后造山和后碰撞花岗岩.沃多克含金石英闪长岩年龄限定了多拉纳萨依一带金矿形成时代不早于300 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其主要成矿时期为290 Ma左右.萨热乌增等岩体的形成早于金矿形成时代,金的成矿作用与该期大规模花岗岩体的侵位无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认为,喀拉萨依含锡花岗岩体形成于造山期后阶段,年龄300Ma左右,岩体中出露的肉红色和灰白色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由强分异岩浆先后侵入形成,二者具同源演化关系;原始岩浆为上地壳变碎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黑云母二长花岗质岩浆;发育于岩体边部的云英岩型锡矿化同岩浆期后富含氟的高温气液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紧邻兴蒙造山带,是研究古生代—中生代地壳增生演化的重要地区。本文对区内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67±9Ma(MSWD=9.7);布龙二长花岗岩和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分别侵位于239±4Ma和238±6Ma(MSWD=0.91);而侵入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则获得了224±8Ma(MSWD=5.7)的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玛乌苏花岗闪长岩为岩浆混合成因,暗示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的存在;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是分异岩浆与流体作用的结果,可能经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非真正意义上的S型花岗岩,属于造山后岩浆热事件,应代表造山的结束。格尔图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脉均受到热液流体作用,说明在中三叠世(224~238Ma),区内一直存在有大量的热液流体活动,且热液流体可能富含F和Cl,区内产出的大规模的萤石矿是否为该期流体活动的产物尚需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内花岗岩类侵入体SHRIMP锆石U-Ph定年结果表明,该区中生代以来到少经历了三次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它们分别以西台子二长花岗岩、娄上含辉石石英闪长岩和西对面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脉在218±4Ma(印支期)、161±1Ma(燕山早期)和126±1Ma(燕山晚期)的侵位为标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与造山作用有关,为造山后或陆内拉张作用的产物。二道沟矿区成矿前或成矿期闪长玢岩脉的年龄126±1Ma限定了该区金矿化的最大年龄;结合前人有关年代学资料,认为本区金矿化应发生在126~118Ma。这说明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的金矿床与我国胶东、小秦岭和辽东等地区的金矿床是同时形成的,再次证明燕山晚期是中国最重要而广泛的金成矿期。此外,在这些主要的金矿区内,金矿化时间上均具有与各自区内最晚一次花岗质岩浆作用同时或稍晚的特征,这可能指示金矿床是造山作用或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最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造山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造山型金矿床和(类)卡林型金矿床是西秦岭主要的金矿床类型,并且两类金矿床的金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过程中的区域变质作用有关,而与岩浆活动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夏河—合作地区大面积出露花岗岩类侵入体,其周缘发育有富金的夕卡岩型铜(钨)矿床。近年来该地区新发现的多个大型—超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和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都与中酸性侵入岩的空间关系紧密,暗示这些金矿床可能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论文在作者研究结果以及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综述了夏河—合作地区典型金(铜)矿床的地质矿化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中酸性侵入岩的岩性特征、形成时代和演化过程。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合作地区的早子沟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德乌鲁夕卡岩型金(铜)矿床和老豆石英脉型金矿床均形成于250~240 Ma,与邻近的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质石英闪长质侵入岩近于同时形成。拉布在卡等石英脉型金矿床略晚于区内中三叠世末期侵位的闪长玢岩脉(约230~225 Ma)形成。H、O、S、C、B、Pb等多种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地区早中三叠世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来源,并且显示低氧逸度的特征。早中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的还原性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特征,以及同时代的多种金矿化类型和成矿分带性,表明夏河—合作地区在早中三叠世(约250~230 Ma)多期次侵位的钛铁矿系列I型中酸性岩浆是金成矿作用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其中与250~240 Ma多期金成矿事件有关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侵入岩均经历了幔源基性熔体和壳源酸性熔体的岩浆混合作用,而与约230 Ma的金成矿作用有关的闪长质岩浆岩则可能指示了更多幔源基性熔体的加入。与金(铜)成矿有关的早中三叠世还原性中酸性岩是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局部弧后伸展条件下交代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夏河—合作地区形成于早中三叠世的夕卡岩型、电气石石英脉型、石英方解石脉型和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共同构成了一个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夏河—合作地区与还原性侵入岩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的发现,丰富了西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作用的类型,并为西秦岭西段其他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分布区(如青海同仁地区)的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泛非期Hook岩基位于赞比亚中部地区,是研究冈瓦纳超大陆拼合期间刚果克拉通与卡拉哈里克拉通碰撞相关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通过对岩基岩浆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质矿产等资料的归纳整理,获得以下认识:岩基花岗岩类是一套偏铝质、钙碱性-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Na、K,贫Ca、Mg、Al等元素特征,属于A型花岗岩。岩浆作用发生在(566~519)Ma之间,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566~544)Ma和晚期(544~519)Ma两个阶段,分别对应A2型花岗岩和A1型花岗岩特征,显示造山后向后造山伸展转换的构造环境。岩基原始岩浆为壳幔混合源区,为同源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演化的结果,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微弱的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岩基东部蒙布瓦地区发育铁氧化物-铜-金(IOCG)成矿系统,特别是晚期正长质岩体出露地区可能是寻找类似找矿靶区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河台金矿是一个强烈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热液蚀变成矿期的金石英脉阶段和金硫化物阶段,形成的矿石有蚀变糜棱岩型和富硫化物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中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早加里东期是河台金矿床主成矿期,成矿年龄为492±16Ma;矿区燕山期伍村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153.6±2.1Ma;结合已有的同位素资料,认为河台金矿床是华南加里东期构造-变质-岩浆作用及成矿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早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同期的造山带型金矿床,并可能有燕山期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峪耳崖大型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山造山带东段,其主成矿阶段的时间尚待准确约束。本次工作开展了主成矿阶段矿石中蚀变绢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的坪年龄((169.4±1.1)Ma(MSWD=0.22)),与反等时线年龄((168.4±1.8)Ma(MSWD=5.5))一致,小于赋矿花岗岩的年龄(174~175 Ma)和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172 Ma),限定了峪耳崖金矿主成矿过程自172 Ma持续至169 Ma。峪耳崖金矿与冀东地区其他金矿床显示相似的成岩成矿特征,均在中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两侧板块碰撞造山的远程影响下,冀东地区下地壳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可能伴有少量幔源物质混入)及其分异出的岩浆热液萃取基底成矿物质后,成矿流体在NE向构造有利空间发生沉淀富集,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张家瑞 《甘肃地质》2017,26(1):32-39
本文对清水泉复式杂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14.4±4.7 Ma,含黑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为311.7±4.1 Ma,英云闪长岩形成时代为314.0±4.0 Ma,加之前人在该地区花岗闪长岩中获得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277.71±13.5 Ma),限定清水泉复式杂岩体的主要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且至少存在两期岩浆;清水泉复式杂岩体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具有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为I型与A型过渡岩浆,形成于活动陆缘的后造山/火山弧环境,从而揭示在晚石炭世时,古红石山洋消减碰撞,之后进入后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北祁连山中段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柯柯里岩体的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512Ma和501 Ma,野马咀和金佛寺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508Ma和424Ma。结合区内其它花岗岩体的定年资料,根据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体产出的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资料等,我们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板块向南俯冲,至少引发了两期花岗质岩浆作用,第一次岩浆作用形成柯柯里斜长花岗岩(512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和柯柯里石英闪长岩(501 Ma),第二次花岗质岩浆作用形成牛心山花岗岩(477Ma)。由于往南俯冲的板块受到柴达木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俯冲受阻,继而俯冲极性发生变化,转向北俯冲,形成了民乐窑沟(463Ma)等花岗岩侵入体。大约440Ma之后,洋盆闭合,柴达木陆块和阿拉善陆块对接碰撞,形成北祁连造山带。由于造山带根部岩石圈发生折沉作用,造山带上不同的块体伸展、滑塌,形成一系列碰撞后花岗岩如金佛寺花岗岩(424Ma)及牛心山岩体的石英闪长岩(435Ma)等。  相似文献   

12.
青海赛坝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海赛坝沟金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发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金矿床。文章对该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研究 ,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花岗闪长岩_英云闪长岩 ,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代表着柴北缘造山带的基底 ;矿床严格受NW向韧_脆性剪切带控制 ,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 ;绢云母Ar_Ar法测得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石的年龄为 (4 2 6± 2 )Ma,另见有含金石英脉切穿印支期花岗岩脉 [全岩K_Ar年龄为 (2 10± 3)Ma],矿化可分为两期。该矿床应为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_印支期复合造山作用形成的造山型石英脉亚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都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导致的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西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套复杂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中,主要受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矿石中含有大量显微自然金、银金矿,明金可见。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由造山作用引起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虽然一些造山型金矿床与中酸性岩体相邻,但矿化与岩浆活动不具直接的成因关系。西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轻微变质的寒武系至三叠系沉积岩中,明显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金矿床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和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的固溶体金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Ba。成矿流体由早期形成的地层水被后期大气降水补给活化形成,也有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的加入。在伸展背景下大气降水通过循环演化形成了较浅层次的流体系统,导致Au等成矿元素发生沉淀而形成浸染状矿石。西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并形成于花岗岩岩体附近。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矿石中存在显微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碲化物。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与变质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流体不混溶导致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桃岭-段莘带是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一条东西向展布的燕山期花岗岩带,由7个岩体构成。通过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得到该带6个岩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1.2Ma±1.9Ma,131.3Ma±1.9Ma,132.0Ma±1.8Ma,129.7Ma±1.6Ma,149.1Ma±1.8Ma和152.4Ma±2.6Ma。定年结果表明,该带花岗岩存在早、晚两期岩浆活动。早期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2.4Ma^149.1Ma),岩性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晚期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132.0Ma^129.7Ma),岩性以二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期岩浆活动可划分为早、晚两个期次(155Ma^137Ma和137Ma^121Ma),早期岩浆作用和W,Mo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而晚期岩浆作用成矿作用不显著。桃岭-段莘带燕山早、晚期花岗岩年代学上分别与江南造山带东段燕山早、晚期岩浆岩相对应,这些花岗岩可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花岗岩记录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本文利用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29个花岗岩体的43件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造山带花岗岩的时间坐标。初步识别出4套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即印支期弧花岗岩、燕山早期同碰撞花岗岩、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和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据此,再造了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演化历史:印支期的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238-210Ma),形成义敦火山岩浆弧;大约自206Ma始,发生弧-陆碰撞,伴随岛弧地壳挤压收缩和剪切变形,发育同碰撞花岗岩;进入燕山晚期(138-73Ma),岛弧碰撞造山带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A型花岗岩带;喜马拉雅期发生陆内造山作用(65-15Ma),岛弧碰撞造山带出现逆冲-推覆和大规模走滑平移,伴随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的侵位和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高永伟 《地质与勘探》2015,51(5):805-815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天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结合部位的那拉提构造-岩浆岩带,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二长花岗岩内。为了确定金矿化的形成时代,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绢云母开展了40Ar-39Ar同位素定年测试。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68.56±1.8)Ma,正等时线年龄为(268.38±2.2)Ma,反等时线年龄为(268.52±2.2 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测试结果可信,可代表卡特巴阿苏金矿化的形成年龄,这也是首次对该矿床成矿年龄的精确限定。对比中亚造山带典型金矿床,卡特巴阿苏金矿床是西天山二叠纪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矿床成因属与中温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白干湖—戛勒赛一带钨锡成矿与岩枝、岩珠状更长花岗岩等小岩体密切相关。戛勒赛矿床含矿更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9.5±3.3)Ma,εHf(t)为-11.05~7.40,平均为-1.26,T2DM为944~2111Ma,平均为1492Ma;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Rb、Cs、Nb、Sn,亏损Ba、Zr、Hf、Th、Sr、Ti、V、La等。该带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均为早志留世局部拉张环境下地幔底侵重熔古老长英质地壳所形成,更长花岗岩小岩体为富含流体的残余岩浆所形成。综合研究认为,钨锡成矿作用主要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加里东期地幔底侵重熔古老长英质地壳形成的含W花岗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了深部二长花岗岩岩基、浅部更长花岗岩小岩体,在小岩体顶边部及与地层接触带中形成云英岩型、矽卡岩型钨矿体;第二阶段,岩浆期后热液淋滤围岩W、Sn等金属,形成含钨锡成矿流体,沿裂隙充填形成了石英脉型钨锡矿体。  相似文献   

18.
武功山热穹隆,以加里东造山期复式花岗岩为中心,南华一寒武系遭受区域变质形成变质矿物分带,环绕岩体分布,中生代以来伸展形成的韧脆性断裂系统构成外环,共同组合形成穹窿状构造。造山早期(463.2±2.3Ma),初始重熔岩浆与深埋变质围岩交代形成原地型英云闪长质“混染岩浆”,岩浆上升中,硅铝质组分加入使酸度增加,过渡为花岗闪长质岩浆,并产生岩体边缘混合岩。造山晚期(409.4±5.1Ma)演化为正常花岗岩,构成同源岩浆成分演化序列,并伴有明显构造应力变形。中生代伸展一岩浆作用的复合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热穹窿的构造背景,大致在早白垩世末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9.
俞军真  郑有业  许荣科 《地质学报》2020,94(11):3361-3375
双口山金- 银- 铅矿床地处柴北缘西段,赋存在滩间山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中。矿体由金矿体和银铅矿体组成,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双口山含金矿体赋矿围岩及含金石英脉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形成时代为443±2. 9Ma,与区域滩间山群火山岩形成年代一致(440~490Ma)。含金石英脉热液锆石U- Pb年代为402. 8±4. 2Ma,与区域金矿床成矿年龄以及韧性剪切带年龄相接近(~400Ma),代表了金矿体热液作用及成矿时代。结合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表明双口山金银铅矿床是柴北缘造山带在不同造山带演化阶段,由不同成矿作用,在不同时期,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金矿体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其成因主要与造山运动过程中的变质和变形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绿片岩相的滩间山群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银铅矿体为岩浆热液型,成矿与后碰撞造山作用伸展- 构造转换有关的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晚泥盆世深部含矿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耿元生  周喜文 《岩石学报》2012,28(9):2667-2685
在阿拉善变质基底中发现了大量的早二叠世的弱变形花岗岩类。采自阿拉善东部的闪长质片麻岩(AL0705-1)、含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AL0709-1)、英云闪长岩(AL0718-1)、条痕状黑云斜长片麻岩(AL0822-1)和片麻状花岗岩(AL0822-3)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70±1.6Ma、276±1.8Ma、269±2.4Ma、276±2.4Ma和287±2.5Ma。采自阿拉善变质基底西部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AL0805-1)、闪长质片麻岩(AL0805-4)、粗粒花岗闪长质片麻岩(AL0810-1)和中粒闪长质片麻岩(AL0810-2)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284±3Ma、289±3Ma、276±2Ma和279±2Ma。尽管早二叠世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不同,但它们都形成于269~289Ma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属于同一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早二叠世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基底变质岩中角闪石39Ar-40Ar的坪年龄277~288Ma近于一致,表明这期岩浆热事件对基底变质岩石产生了改造,使角闪石等变质矿物的Ar-Ar同位素体系发生了重置。在阿拉善变质基底中大量早二叠世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发现表明,阿拉善变质基底在古生代晚期受到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的强烈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