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溪口组深水沉积及其演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溪口组 (T1x)是一套复杂的深水沉积 ,包括浊积岩、砂质等深积岩及外来的孤立滑塌岩块 .深水浊积岩可分为 5种相和 7种亚相 ,分别属于上扇、中扇和下扇环境的 5种相组合 ;砂质等深积岩是改造浊积岩而形成的 ,多以孤立的薄层发育于浊积岩中 ,内部发育典型的牵引流沉积构造 ,但垂向上不构成任何固定的层序如Bouma序列 ,其古水流方向与浊流流向垂直 ;在局部地区 ,于该组中下部发育的一些大的鲕粒灰岩块体 ,是从浅水边缘滑动至深水盆地的 .上述 3类沉积物的时空分布表明 ,早三叠世早期研究区存在完整的由浅海到半深海 -深海的被动陆缘 ,当时的陆坡倾向南东 ,这一时期为海平面上升期 ,海平面的上升及孤立滑塌岩块的发育可能暗示这一时期海域的逐渐收缩和消亡 .  相似文献   

2.
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有利储集砂体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兴洼陷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储集砂体的分布,尤其是能够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浊积扇、辫状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三种类型的储集砂体,其中浊积扇扇体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砂体.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地层位置分析,发现MSC8、MSC7、MSC6、MSC5、MSC2旋回的上升半旋回是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层段,浊积扇砂体发育,且具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平面上,MSC8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高青断层东南侧的狭长区域内,MSC5、MSC6、MSC7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发育在坡折带之下的洼陷区.综合上述分析,预测了坡折带下部洼陷区、高青断裂下降盘和高24-高27井间区域3个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断陷湖盆源汇体系要素特征研究,有效预测沉积体及其主控因素分析,对油气储集规模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珠江口盆地海丰33洼陷为例,基于钻测井资料、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沉积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上文昌段源汇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发育断裂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两种类型坡折带,发育高隆区、低隆区和洼陷-盆地区三种古地貌单元.(2)北部隆起带、海丰凸起和陆丰中低凸起为上文昌时期的主要物源区,物源多为近源供应,沿沟谷向洼陷内部沉积.(3)上文昌组沉积时期,洼陷北部陡坡带边界断层控制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具有厚度大、推进距离近的特点;南部缓坡带形成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向洼陷内部延伸距离较远,结合沉积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湖盆深洼处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有利于发育稳定泥质沉积物,为下一步勘探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山砂体沉积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惠民凹陷是济扬坳陷主要生油凹陷之一,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基山砂体是惠民凹陷在断陷期发育的一套物源来自于西北部宁津凸起的三角洲一浊积扇沉积体系;分布范围广,横跨滋镇洼陷、中央隆起带和临南洼陷田家一带;主体沿着宿安沟呈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在临商地区发育类型丰富的油气藏,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近年来基山砂体油藏勘探取得较大成功,但砂体的物源、沉积相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这2点进行了探讨,并将研究结论应用于勘探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藏储层预测配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和研究沉积相特征,得出探区内发育的储层主要有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五大沉积体系,提出了上第三系”水流控砂”、下第三系”坡槽控砂”的沉积模式,得到储层按构造带分布的规律.隐蔽性油气藏以”断导”模式成藏,与储层发育相匹配形成四个大的隐蔽性油气藏群.研究地震储层描述方法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利用正、反演类比方法研究地震反射特征,实现了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换.剖析典型的油气藏类型,分析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得到了针对河流、冲积扇、三角洲、滩坝和浊积扇的描述流程和配套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6.
乌兰花凹陷位于二连盆地南部温都尔庙隆起上,是白垩纪开始形成的一个陆相湖盆,主要发育阿尔善组四段和腾格尔组一段.阿尔善组四段沉积时,凹陷断裂活动剧烈、沉降速率高,凹陷整体以深湖—半深湖环境为主,发育规模小、沉积时间短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腾格尔组一段沉积时,断裂活动依然剧烈,但在凹陷南部陆源碎屑物质的供给率大于凹陷的沉降率,因此发育大面积的扇三角洲沉积;而在凹陷北部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仍然较少,为深湖—半深湖环境.通过对已有钻井的分析发现,在阿尔善组四段,砂体的展布主要受古地形的控制,有利储层主要为湖底扇的辨状水道砂体;而在腾格尔组一段,砂体的展布主要受沉积物供给和古地形的控制,有利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席状砂砂体.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充分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依据层序界面特征,将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东营组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可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进积准层序组构成,湖侵体系域主要由退积准层序组构成,而高位体系域则以进积式准层序组为主.沉积类型主要有滨浅湖、半深湖、深湖、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的SEs4-Ek,SEs3和SEs1 2层序中,SEd3,SEd2和SEd1层序则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在各层序的凹陷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常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最后指出最有利的储集区位于辽西低凸起和辽中凹陷,辽西凹陷中部为较有利储集区.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是我国首次获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海域.然而,陆坡区深水水道和海底峡谷的侵蚀以及频发的沉积物失稳,将会加剧地层对比和沉积相识别的难度,导致目前该区域典型地震相-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类型、成因机制和空间匹配关系等方面还缺少精细的研究,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沉积演化涉及较少,区域内水合物形成和分布的沉积地质条件尚不清晰.基于海底地形特征的描述、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和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本次研究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充填序列中识别出5种典型的地震相类型,并分析了对应的沉积体类型:进积型的陆坡、第四纪早期发育的小型浊积水道、沉积物失稳(滑移和滑塌)、海底峡谷和伴生的沉积物变形、以及深海沉积-块体流沉积的复合体.通过沉积单元的空间匹配关系,将沉积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浊积水道侵蚀-沉积物再沉积阶段、陆坡进积-沉积物失稳阶段、海底峡谷的侵蚀-充填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受第四纪早期小型浊积水道的侵蚀,再沉积的沉积物将在中-下陆坡以"近源"的方式堆积下来,可能具有相对较好的物性条件,从而可被视为适于水合物赋存的有利沉积体.进积型陆坡带来的沉积物易于发生失稳,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因其具有较小的沉积物颗粒粒度和较好的垂向连续性,可被认为是水合物的区域盖层.大量发育的海底峡谷及伴生的沉积物变形,将会侵蚀和破坏先前沉积的有利沉积体,使其呈现为"斑状/补丁状"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神狐海域水合物的分布.因此,神狐海域第四纪以来的沉积演化是钻探区水合物不均匀性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盆地类型不同时代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表明: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分布于3000~6000m深度,时代跨越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形成于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以及河流、滨浅湖、深-半深湖重力流水道和浊积扇以及部分滨岸环境,古生界滨岸环境形成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中新生界三角洲、河流、滨浅湖及重力流环境形成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大多超过10%,渗透率一般大于10×10?3μm2.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深部的溶蚀作用、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早期烃类注入、热循环对流、膏盐效应、砂泥岩互层状况等因素有关.其中深部溶蚀作用、早期长期浅埋晚期短期快速深埋、异常高压以及烃类的早期充注是形成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主要因素.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形成受其所处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温、沉积条件、溶蚀作用、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早期烃类注入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大地构造背景和古地温从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的演化,沉积条件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和基础,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直接原因,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早期烃类注入、砂泥岩互层状况等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次要因...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东部坳陷为中、新生代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总体为NE向,晚白垩世时期为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由于盆地面积小,物源搬运有限,岩性混杂,储层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储层厚度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谱分解技术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地震响应的基础上,通过拓频处理使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S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最后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的物源位于研究区的西北边,从西北到东南,湖相的水体加深,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逐渐过渡到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砂体分布较多的区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由相邻井和时频分析的烃类结果来看,下白垩统砂岩为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1.
浅海陆架扇是当前海洋沉积研究的前沿.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利用地震相分析和沉积动力学方法,研究限定朵体、非限定朵体的构型、沉积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陆架盆地浊流沉积体系发育水道—堤岸复合体、限定朵体和非限定朵体3类沉积单元.(2)浊流沉积体系受陆架盆地地形的影响,早期发育限定朵体,晚期发育水道—堤岸复合体、非限定朵体.(3)浊流在陆架盆地坡脚发生水跃,浊流动力学特征(浊流流速、Fr数)的变化——高速、超临界流在水跃后转换为低速、亚临界流,并伴随着浊流活动的侵蚀和沉积活动,导致了限定朵体向非限定朵体的转化.朵体构型及其演化研究对该地区优质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云南鹤庆湖泊深钻岩芯(737.72m)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地区2.78Ma以来构造和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岩芯磁性地层研究表明,鹤庆湖盆形成于约2.78,2.65Ma以后湖盆积水成湖,并接受连续的湖相沉积。岩芯沉积特征、粒度、孢粉、碳酸盐含量和烧失量指标共同指示了2.78Ma以来盆地的构造.沉积旋回以及西南季风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浊积岩分序级描述技术是在前人研究与勘探实践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较为前沿的地震沉积学理论,分析层序内部结构,明确了浊积岩发育序级的划分原则、对比和划分方法;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充分发挥了井震结合的优势,形成了浊积岩的地震识别模式的建立方法.本次研究建立了东营凹陷沙三段和沙四上不同类型浊积岩的地震响应模式,形成了浊积岩分序级描述技术;该技术可以用来预测新的浊积岩发育区.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在浊积岩分序级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勘探优化部署,可以有效的提高浊积岩油藏的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定量地震地貌学以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地貌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来了解盆地历史、沉积过程和填充构架,在沉积体系定量分析和储层表征方面为一新方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系统地质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地貌特征定量分析、沉积单元交汇分析和沉积体系影响因素研究等五方面,核心为多数据融合及沉积单元形态定量数据的利用.定量地震地貌学在冲积河道、三角洲、浊积水道、水下扇储层特征及结构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在地层沉积定量研究、储集体规模预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方法结合沉积作用分析综合判别东准噶尔喀姆斯特地区晚古生代浊积岩的沉积构造环境.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碎屑沉积岩的主要碎屑组成包括火山岩和沉积岩岩屑,次要组成包括长石和石英矿物碎屑,表明未切割岛弧占主导的物源属性;砂泥岩系列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具有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表明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主要形成于分异大洋─大陆边缘岛弧构造环境.同样,卡姆斯特组沉积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砂岩碎屑组成指示岩浆岛弧占主导,兼有少量俯冲混杂物和基底抬升区的混合物源属性以及分异大陆岛弧的构造环境.沉积作用分析揭示下泥盆统阿拉比也巴斯他乌组和下石炭统卡姆斯特组是两套沉积环境分别为海盐斜坡和海底扇-海底平原的浊积岩序列.综合分析表明,前者是北准噶尔构造带早泥盆世弧后盆地沉积响应的主要记录;后者则主要记录了东准噶尔复合地体早石炭世晚期弧间残余海盆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东营和沾化凹陷是胜利油田的主要勘探和开发区. 早第三纪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 同沉积断裂及其组合样式对盆内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盆地的充填序列和演化反映了幕式断陷作用的总体控制. 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形成古地貌上突变的断裂坡折带或断坡带, 构成古构造单元和沉积相域的分界并控制着沉积相带的总体展布. 凹陷中部的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常常控制着粗碎屑沉积体系的沉积中心, 特别是低位域三角洲或湖底扇的发育和分布, 是盆内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 同沉积断裂具有多种组合样式, 包括平行或雁行状断裂系、梳状断裂系、帚状断裂系以及断裂调节带等, 形成特定的构造古地貌, 制约着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 揭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活动和分布, 再造各沉积期的构造古地貌, 是进行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Vs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究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和垂向梯度、密度反演图像、Vs波速度结构图像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图像。重力图像揭示:白云凹陷中心的强负值异常图像与较厚沉积和基底起伏有关;凹陷东侧相对高正值局部重力圈闭与中生代残余地层有关;凹陷北侧条带状正异常则与陆坡向洋盆过渡时基底下凹有关。白云凹陷的主凹陷和南凹陷存在明显的层状负剩余密度或相对低密度区,是有利的含油气层位。地震图像揭示:白云凹陷由北向南存在明显的细颈化带、外缘隆起带、洋陆过渡带等结构。在陆缘地壳强烈伸展薄化期间,白云凹陷形成大型三角洲-湖相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凹陷结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北侧。随着地壳强烈减薄的细颈化,凹陷出现明显的台阶式沉陷,导致陆架坡折带由南向北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水道和深水扇等有利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获取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像上,可以识别出许多浅层气运移通道,表明白云凹陷丰富的中、浅层气大多来源于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薄层砂体的预测与追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盆地及其外围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浊积扇、河流相、扇三角洲等多种类型的砂体,单层砂体较薄.为了准确地部署井位,应用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和分频分析等技术,对不同类型的薄层砂体及含气砂层进行了预测,较准确地刻画了薄砂层的分布及形态,为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经钻探,预测比较准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扇三角洲微相模式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新生界裂谷型断陷盆地有多种扇三角洲油藏类型,发育规模大到几十平方公里,小到不及1平方公里.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微相模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储层分布需要通过建立沉积微相模式来揭示.沉积微相模式的建立需要分析挖潜区块地震相、地震属性特征,地质背景、沉积环境背景、岩石相组合特点和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与电相类型关系,划分出微相类型,总结各微相特点、展布规模.并利用相关完钻井储层厚度资料,以相带平面图为约束编制储层分布图,揭示出挖潜区块的储层分布特点,为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多年实践证明,在老油田挖潜增储、新井部署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沉积微相模式”理论也成为油田开发实践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建业  庞雄  于鹏  雷超  罗盼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4901-4920
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到OCT基本处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之外的深水-超深水区的范围,以强烈的地壳薄化和发育大型拆离断层控制的拆离盆地为特征.这些深水-超深水盆地的同裂陷阶段均经历了早期均一断陷、中晚期拆离式断陷的演化过程,受控于南海北部大型拆离断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岩石圈临界破裂过程.新的深水-超深水盆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的非瞬时伸展破裂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沉积体系配置和构造-热演化过程,将为科学评价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