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服务架构围绕具体的业务领域组件可创建多个应用,这些应用可以独立开发、部署、管理和加速.在分散的组件中使用微服务和云平台架构,使部署、管理和服务功能交付变得更加简单.本文基于主流公有云平台和Docker容器,以微服务架构和SuperMap云GIS平台技术为框架,构建了企业级在线GIS公有云开发平台Su-perMap Online.该平台在线提供构建GIS Web应用所需的资源,包括Web Apps、GIS数据、开发APIs以及GIS云主机等.其中,GIS云主机内置了GIS服务器软件、许可,不需要安装、部署,在线购买就可以获取完整的GIS服务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地球”时代的到来,政务GIS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本文将云计算引入政务GIS领域,在简要介绍云计算概念、特征和服务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政务GIS平台,统一管理和动态分配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基础设施和GIS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文章阐述了基于云计算的政务GIS框架体系和功能设计,并以原型系统为例,介绍云环境的搭建过程和GIS云服务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在GIS系统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薇  耿晴 《地理空间信息》2010,8(6):8-10,14
云计算是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型,通过构建云计算基础设施来为上层的云端应用提供支撑环境。将GIS与云计算相结合,能够为GIS的信息存储、处理及其应用提供新的发展前景。结合云计算与GIS,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GIS系统模型。以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和透明化用户服务为基础,构建以GIS基础服务设施为服务支撑平台和以GIS基础信息数据与GIS应用程序为应用支撑平台。从而使GIS能够在通过云计算进行底层数据和服务的网络化资源分配,同时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可靠的GIS服务。  相似文献   

4.
对比传统应用模式,云计算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更灵活的定制方式、更强的计算能力,但将常规云计算技术直接应用于地理信息服务仍存在许多局限。本文对基于云架构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进行研究,探讨了融合式异构GIS平台架构、轻量化GIS云原子单元、GIS资源智能动态资源伸缩、异构虚拟化云平台的统一管理等关键技术,为地理信息服务与云计算的结合提出了有效的技术策略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已不断融入GIS应用的开发建设中,通过构建云GIS平台来提供地理信息服务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本文介绍了云GIS平台的建设内容,重点提出了基于ArcGIS建设云GIS平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遥感云服务平台技术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伏虎  王晋年 《遥感学报》2012,16(6):1331-1346
遥感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整合各种遥感信息和技术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按需共享的方式提供的遥感应用服务.本文在分析遥感云服务的基本模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云服务的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数据云存储、遥感数据云处理、遥感应用云服务以及遥感数据云安全技术等,设计了遥感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并介绍了作者团队基于云计算技术研发的遥感云服务平台原型系统.该系统支持用户根据业务选择遥感数据和应用软件,在云服务平台自动部署的虚拟机上进行在线使用.实验表明,遥感云服务平台可以汇聚来自不同服务商的遥感信息、应用软件和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按需应用服务,对于遥感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部分,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提供着全方位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利用其资源动态伸缩,自动监控,分布式存储,使得用户群体自订制IT基础设施资源成为可能。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通过试验依托云平台组建服务器集群,实现了高可配、高性能,为下一步平台全面使用云计算的升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GIS技术是当前GIS应用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基于云GIS技术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新服务方式,提出了一种云GIS四层次服务体系,并探讨了各层次的服务能力,从而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延伸到"云服务"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应用实证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江苏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功构建了"测绘·云"GIS平台,可以面向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不同层级的云服务;最后,分析了这种新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云GIS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为用户提供区划地名云服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区划地名云服务平台,采用基于遥感的地名数据更新、地名地址数据清洗与融合、地名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设计了全新的区划地名云计算环境,实现了区划地名信息资源随时获取,为区划地名信息服务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平南县为研究对象,引入云GIS先进技术,探索基于云GIS的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从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云平台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开发、典型示范应用和支撑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与探讨,为其他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地图服务(WMS)是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规范的在线地图服务,通过WMS可以实现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转换和封装,Internet上现在发布了越来越多的WMS服务。本文研究WMS网络地图服务的查找方法和组合使用的方法,用户通过组合网络WMS服务和自定义服务既可满足应用需求,又可达到快速开发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Web Service到网格技术及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Web Service和网格技术特点、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中的应用领域,并结合当前开展的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这些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网格技术的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组成框架,并对框架组成的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网格技术在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UDDI、CSW、Clearinghouse等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与查找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空间信息服务管理机制,集成实现空间信息服务的搜索、描述、分类、组织、存储、发布、发现为一体的空间信息服务管理架构。基于此,实现了空间信息服务描述与注册、服务发现与调用等服务活动过程,为空间信息服务共享与增值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个支持多级分布、服务级联的信息服务综合架构和集成机制,并应用于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探讨了应急响应地理数据虚拟化、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数据/功能服务技术、多级应急地理信息目录服务构建技术等,为构建有效的多级应急响应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OWL-S的地理信息服务描述和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地理数据类型本体和地理服务类型本体,提出了基于OWL-S地理理信息服务发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用OWL-S进行服务描述和发布,通过对服务语义描述中的输入、输出、服务分类进行分级匹配实现服务的自动发现。  相似文献   

16.
经过短短数年,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应用也扩展到GIS应用领域的各个方面,成为GIS软件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当前WebGIS存在着的不足,基于WebService的分布式、可互操作、方便集成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具有标准通信接口、允许跨语言、跨平台、大众化的地图服务组件,使GIS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地图服务资源多样化及其共享开放性的特点和WMS服务资源多但实际使用者少的缺点,研究了一种聚合WMS服务的使用方法,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组合WMS服务提供的地图资源,从而产生满足用户需求的地图服务聚合应用。通过研究服务信息获取验证和服务聚合操作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WMS地图服务的聚合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数据的复杂性和不支持语义的服务发现机制常常导致数据用户很难准确地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地理数据服务。为了便于用户从语义上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理数据服务,本文首先构建了地理元数据本体,并采用元数据本体来描述地理数据服务的相关语义信息,接着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概念间语义相似度计算的算法,最后在该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语义匹配来实现地理数据服务基于语义的自动发现。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的方法可以提高地理数据服务发现的准确率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结合苏州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际情况,分别从建设目标、技术设计,系统开发、共享模式和应用推广等方面总结了数字苏州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路与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当前推广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开发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该平台在国内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创造了三个亮点。本文介绍了省级节点的平台标准体系建设、平台的网络结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软件体系建设等方面及其在政务网、公众网、移动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