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愈发重要。本文以某采石场为例,运用团粒喷播技术,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文中简单介绍了团粒喷播技术的施工原理、技术要求以及施工流程,并提出了相关恢复治理的防治措施,期待为今后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废弃采石场生态环境治理植物种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废弃采石场以及裸岩山地自然植被的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废弃石宕及裸岩的植被主要有乔木树种20种,灌木树种30种,草本植物11种,层外植物6种。经过试验,废弃采石场绿化表现优良的乔木树种为马尾松、枫香、青冈、乌冈栎、山桐子、冬青、化香、木荷等,灌木树种为山矾、夹竹桃、栀子等,藤本植物为爬山虎、凌霄、常春油麻藤、葛藤、山荞麦等。绿化方法以筑巢法绿化、石壁藤本植物垂直绿化、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的绿化法,作为今后南京市石宕绿化的主要方法,在不同的石宕部位,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废弃矿山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正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亟需对其进行环境治理。景观再生设计能够消除地质环境问题,恢复土地利用价值,重建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特征、具有艺术水准、融入自然观、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景观,其从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层面为废弃矿山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找到了出路。以北京龙世源石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石场矿山环境治理为例,探索采用景观再生设计的手法对其进行治理,以期为其他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徽省霍邱县彭店新农村示范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通过露采坑回填、排水系统修筑等工程措施以及植被重建等生态措施治理后,不仅消除了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土地利用类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还改善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实现了废弃矿山与新农村建设点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废弃矿山对新农村建设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百矿示范,千矿整治”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浙江省内废弃矿山治理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浙江某废弃采石场边坡加固防护工程实践,介绍了喷锚网防护工程的设计思路、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以及现场质量管理和检测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6.
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废弃地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喷混植生法等国外边坡防护绿化新方法,并重视废弃地的开发利用,不仅挖掘出废弃地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潜力,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从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需要解决的岩质边坡绿化及废弃地利用两方面,探讨了绿化技术的适宜性及废弃地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的景观再造模式,本文以玉田县某采石废弃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分析了废弃采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再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山的景观再造能够重塑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损毁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构环境生态系统,达到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废弃采石厂,多年来的矿山开采形成高陡岩质边坡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恢复难度大。针对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拟对治理区内裸岩边坡进行坡面危岩清理、挂网喷播绿化、坡面种植槽绿化工程等修复措施,以恢复地形地貌景观和坡面植被。边坡修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灌草品种,恢复重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裸岩边坡生态修复后,将对提升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周边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除了资金上的压力外,技术上的难度也是很高的,尤其是对开挖形成的高陡岩壁进行复绿,是很考验技术水平的.本文以三亚某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详细介绍V型种植槽在高陡岩壁生态修复中的运用及治理效果,为同类型的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露天采石场残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土石对大气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东平县石灰石露天采场综合治理为例,探讨了硬岩场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放坡、对采坑进行推高垫低的工程施工方法,生态恢复物种的选取和培育方法等,为其它类似采石场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现状以及废弃矿山造成的压占污染土地资源、次生地质灾害、水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研究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的地质安全隐患治理、水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污染土地治理与开发、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修复路径,提出了编制废弃矿山整体指引性规划、制定"一矿一策"精准制定恢复策略、鼓励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修复及其美化,对各类生产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场地按照"自然恢复为主,重点部位工程治理"的原则实施规划、整治。露天矿山集中区特别是饰面石材矿山无序开发是整治、规划的重点靶区。通过对福建敖江流域(古田、连江段)所有饰面石材废弃矿山进行基础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阐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明确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全流域饰面石材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出治理措施,分析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长江沿岸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关键节点区域,如何快速、直观地获得区域内废弃矿山的分布和修复工程进展,成为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江苏长江干流两岸10?km范围为研究区,以2017—2020?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ArcGIS平台人机交互解译和野外验证的方式,获取了研究区内露天废弃矿山分布情况、地质环境问题和生态修复情况等信息。结果表明:镇江市和南京市需修复面积较大,区内露天废弃矿山主要表现为矿山的采场和中转场地两类占地,涉及矿种以建筑石料用灰岩和建筑用砂矿为主;存在的主要矿山环境问题有地形地貌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污染等;2018—2020 年研究区已修复面积和正在修复面积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 年10 月,研究区废弃矿山修复效果良好,修复面积占67.08%;主要生态修复措施有自然恢复、客土回填、土地平整、削坡、土地综合治理等。建议在进行修复治理工程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区原有地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和建议可为同类型地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治理矿区废弃土地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了当前矿区废弃土地恢复治理的情况,阐述了治理的必要性,从政府、企业、社会等层面为资源型城市解决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城市转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导致的地质灾害频发和环境污染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以广元市旺苍县废弃矿山为例,依托旺苍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项目,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得到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进一步结合地理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治理难度、生态环境修复等因素,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分区,提出具体的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制定生态修复对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许多废弃的无主老矿山未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本文对废弃矿山及其治理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述了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破坏效应的四个因素——地表景观效应、土体污染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房山区石窝大理石矿山废弃地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矿山废弃地治理以矿山环境、灾害治理为主,以园林景观绿化为辅相结合的二维治理模式,在地形整治、挡土墙、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结合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利用矿区内的正负地形渣堆和采石坑,进行景观的再生和组合,将采石坑设计成下沉式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希望通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矿区及周边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质》2009,(3):32-32
日前,山东省要求各市将废弃矿井治理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并确定了废弃矿井治理重点矿区、重点矿种和防治重点。山东省废弃矿井治理以金矿、铁矿、煤矿、石膏矿等固体地下开采矿种为重点,重点矿区包括济南章丘煤矿开采区、济南东部城区及近郊铁矿煤矿开采区等。此外,人口聚居、产业集中分布、水源地等重要人口、经济、自然功能区也列入废弃矿井治理重点区域。山东省要求各市将废弃矿井治理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标,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污染、水土流失,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改善矿区和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达到矿地和谐,为废弃矿山周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许多废弃和老矿山未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恢复工程,矿区内环境恶劣.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国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治理,但亟需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设计理论.在总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指标和流程,并将设计理论用于广西凤山石灰岩矿山的治理工程设计.结果表明:(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治理工程涉及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景观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治理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行性、效益和社会需求四个主要指标.(2)凤山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松动危岩、潜在崩塌体、土地和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截水、锚固、落石平台和岩石雕刻将采石掌子面改造为公园的景点,并通过岩壁雕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3)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采石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建设成世界级的雕刻景点,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体现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辉南靠山泡采石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经济社会和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建材需求量成倍增加,由于矿山开采量的增大,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矿山开发不仅严重破坏了优美的林地生态环境,而且也为村民和过路行人带来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本文以某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方案,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