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找找茬吧!     
《海洋世界》2009,(5):F0003-F0003
鱼的视力好吗?鱼在夜晚或者深海里游动的时候为什么能够确定正确的方向和避开障碍物呢? 答绝大部分鱼都是近视眼。鱼眼结构与人眼相似,但其晶状体是球状的,缺乏弹性,远距离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而形成的物体影像只能藩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鱼不能看清太远的事物。在昏暗的环境里,鱼对外界的感觉主要依靠身体上的“侧线”。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2):9-9
海底深处是一个奇幻世界,幽灵鱼正是这个世界的个奇特成员——它的眼睛可以依靠镜面成像,而非通常的单一透镜成像。深海的黑暗让一些深海鱼有管状、朝上长着的眼睛。幽灵鱼的奇特在于,它似乎有4只限睛,而有4只眼的脊椎动物通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幽灵鱼有2只眼睛,每只眼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向上长,另部分向下长。研究发现,幽灵鱼眼睛中向下长的部分利用几千个微型反射晶体(作用类似于镜子)在视网膜上成像,这与典型鱼眼的单一透镜成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鱼并不陌生。我们人类的祖先大都经历了猎渔为生的历史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对一些鱼类,尤其是海洋深处的鱼类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深海鱼类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一般来说,构成深海鱼类的一般特征是眼睛和嘴都比较大,牙齿锋利,身体能发光。有的深海鱼的雄鱼还寄生于雌鱼身上。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深海残酷而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结果。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深海鱼大都是在7000万年前由浅海进入深海生存下来,并为继续生存练就了适应深海环境的身体形态和能力。在黑暗、高水压、低温、食物奇缺的深海中,约有  相似文献   

4.
海洋里的鱼类,有很多能发出亮光。一般来说,能发光的鱼类多居于深海,浅海里鱼类能发光的比较少。鱼类是依靠身体上的发光器官发光的。这些发光器官的构造很巧妙。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会折射光线;有的器官内的腺细胞,会分泌出发光的物质。还有些鱼发光是因为鱼体上附有共栖性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发出亮光。鱼体上发光器官的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因鱼的种类而各有不同。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杨吝 《海洋信息》1997,(1):22-22
近年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已研制了各种副渔获减少装置(BRDs)来减少通常在虾拖网副渔获中占优势的小鱼渔获量。这些BRDs有许多(如“鱼眼”、方形网目窗等)是根据鱼的游泳能力比虾强这一特点来帮助鱼类排出拖刚的。这些BRZDs安装在网囊的上部,泳力较强的鱼游过逃逸口,虾被动地落入网囊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蝰鱼是鲑形目蝰鱼科蝰鱼属海生鱼类的统称,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垂直分布水下4700~300米,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体型均小,最大的是太平洋的梅孔蝰鱼,长达30厘米。蝰鱼是昼夜垂直洄游鱼类,白天的时候它们呆在1500米深处,晚上则上升至不到600米深的水域,这里的食物更加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上千米深渊均有海洋鱼类的踪迹。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组织、结构、机能上相似,产生了一系列共同特点。人们根据鱼类的共同特点,给鱼下了如下的定义:鱼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能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从这个定义来看,海洋生物中凡是具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并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运动,不管它像不像鱼,也肯定是鱼。例如海马,浑身上下没有哪一处让人觉得它像鱼,可事实上海马具备上述鱼的特征,是属于不折不扣的鱼类。而另外一些被冠以鱼的称呼的海洋生物,如墨鱼、鲍鱼等,要么属于软体动物,要么属于哺乳动物,虽然被约定俗成地叫做鱼,其实跟鱼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马夫鱼弹涂鱼属弹涂鱼科。这类鱼的体形通常为长形但略侧扁,它的眼睛与众不同,弹涂鱼的眼睛一般较大,位置很高,经常突出于头部的背缘,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鱼类最明显的标志。有的弹涂鱼的腹鳍已愈合成为一个吸盘,可以利用其吸盘吸附在水中的岩石上。这种鱼的个体不大,为海洋中的小  相似文献   

9.
谨防鱼中毒     
鱼,不仅营养丰富,鲜美可口,还能防病治病。然而,有些鱼类的某些部位或器官却带有毒素,如果误食或食用不当,就容易发生中毒。现将常见鱼毒作些简单介绍,并提请读者注意。鱼肝毒:鱼类肝脏本是富含营养物的佳品,可是吃了某些海产鱼类的肝脏却会引起剧烈中毒。如鲨鱼、鳙鱼、鲅(马鲛)鱼、旗鱼、蛳鱼、金枪鱼、大纾、鲟鳇鱼以及鲸鱼等的肝脏都含有毒素,若误作菜肴就会发生食物中毒。不过,这些鱼类  相似文献   

10.
硬骨鱼类中有些种类具有雌雄同体的现象,即性腺同时存在于卵巢和精巢组织,这种雌雄同体现象在一些鱼类中甚至可终生存在,并能自行受精,如鮨科鱼类 Serranaus cabrilla 等。另外有些鱼类虽然在其生活史中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但卵巢和精巢并不同时成熟,不同年龄段表现为不同的性别,有一个性转换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同时存在卵巢和精巢,在发育过程中精巢先成熟,卵巢受到抑制,低龄鱼表现为雄性(如黑鲷),随着年龄増大,精巢逐渐萎缩而卵巢逐渐发育成熟,表现为雌性;(2)卵巢先成熟,到了高龄精巢才成熟(如石斑鱼类和淡水黄鳝等),第一次性成熟都是雌鱼,产卵过后才逐渐变为雄鱼。 从自然界捕鱼苗来养殖,常受到资源的限制,往往很难满足养殖的需要,人工繁殖是解决自然苗种不足的根本途径。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从仔鱼培育到二龄的黑鲷,一般全部表现为雄性,三龄鱼才有部分转为雌性,为了使其能提前转为雌性,尽早参与生殖,达到人工生产苗种的目的,作者于1991-1992年进行了人工诱导鱼类性转变的研究,同时观察了性腺的发育过程。 过去有关人工诱导发生性转变的研究多数采用生活史上没有经历性转变的鱼类(即雌雄异体鱼类),用人工方法使生活史上有经历性转变的鱼类发生性转变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主要采用雌性激素投喂和注射方法,结合环境因子如水温、光照,使生活史上有性转换过程的黑鯛,在低年龄时提前发生性转变。此研究对提高经济价值较高海鱼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浸泡和共浴3种途径分别感染军曹鱼仔鱼,观察了由其导致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3种感染途径都能造成军曹鱼仔鱼出现厌食、体色发黑和螺旋游泳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78%、44%和34%。肌肉注射18h后,利用RT-PCR方法在鱼的脑、眼、脊髓中均可检测到该病毒。患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等组织发生空泡化,与其他鱼类感染该病毒发生的变化一致。因此,军曹鱼仔鱼是鱼类诺达病毒的易感种群之一,病毒能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军曹鱼仔鱼。  相似文献   

12.
梅童鱼的群体发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重要的海洋生物噪声现象是海洋生物的群体发声。这些声音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是某些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动物发声中,鱼类发声是很主要的。如石首鱼类,国外俗称鼓鱼或鸣鱼,以能发出明显的声音而著称。在我国沿海近岸石首鱼类分布很广,其中尤以大黄鱼群体发声最为强烈,其他如黄姑鱼、(鱼免)鱼、毛鲿鱼等石首鱼类也有明显的群体发声现象。梅童鱼属是我国石首鱼类中常见的一种小鱼,体长一般为80—160毫米,其分布范围较窄,一般限于中国沿海。在南海近岸海区,每年春、夏之间梅童鱼生殖季节,大量个体鱼发出的群体声所造成的噪声是这一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  相似文献   

13.
在大约有24000余种的鱼类部落里,各种各样的鱼为大自然增添了奇妙无穷的乐趣。而作为鱼的身体一部分的鱼鳍,更是异彩纷呈,斑斓多姿,让人目不暇接。鳍是水生脊椎动物的附肢,鱼类的躯干和尾都有鳍,鱼鳍中有鳍条支持。鱼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成对的奇鳍,如背鳍、臀鳍及尾鳍;一类是成对的偶鳍,如胸鳍、腹鳍。鱼类的鳍除了具有帮助身体前进和维持身体平衡静止的双重功能外,还有摄食、吸附、呼吸、生殖及滑翔等特殊功能。而且  相似文献   

14.
鱼的鳞片     
只要仔细观察鱼就可以发现,除了头部之外,绝大多数鱼的身体上布满了闪闪发光的薄片——鱼鳞。鳞片的形状鱼的鳞片,有的很大,如大曹白鱼的鳞片有5厘米宽。在所有硬骨鱼的单层鳞中几乎是最大的。有的鱼本身就不大,其鳞片当然更小了,还不到1毫米宽。鱼的鳞片有许多形状,一般硬骨鱼如石鲶、  相似文献   

15.
这里我们要说的并不是生态保护的话题,所说的鱼医也不是我们人类,而是鱼类中的一种小鱼。说来真不可思议,鱼类之间也会救死扶伤,可谓海洋之大,无奇不有。海洋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竟然也有自己的医生——一种普普通通的小鱼。“鱼医”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以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肌肉。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  相似文献   

16.
正"电"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但事实上自然界也有很多鱼类是放电高手,如生活在淡水里的电鳗、电鲇和海水里生活的电鳐、长吻鱼等。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种能发电的鱼,其中有250种具有特殊的发电器官,能发出令人难受的电打击。据测试,一条中等大小的电鳐每秒能放电150次,能产生70~220伏的电压。一条南美洲的电鳗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堪称放电冠军。鱼类发电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鱼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类捕获量在急剧下降,为解决供需矛盾,水产养殖业应运而生,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体色异常和肉质下降等问题频频出现,远不如野生品种。发生体色异常的鱼类以前是无鳞鱼,如黄鳝(Monopterus alb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相似文献   

18.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群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 1998 年 6 月和 9 月共 24 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渔获物的组成,其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资源量指数较低,为 17.068 kg / 网·h,鱼类资源经济品质结构低值化,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一些个体小、价值不高的种类如青鳞鱼、鳀鱼、斑鰶等占据了春季渔获量的主要部分,秋季捕获的经济鱼类如兰点马鲛、鲐鱼等全部是当年生幼鱼。  相似文献   

19.
黄、渤海两种鱼噪声谱的水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目鱼类是一种重要的发声鱼类,而且也是我国近海主要的海洋发声生物之一。海洋生物噪声对水下声信号传递是一种干扰源,但在许多情况下也可利用它带有某些有用的生物信息来为生产服务。如在渔业上可从生物噪声中提取某些有关渔业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鱼类噪声的特征以寻觅鱼群、跟踪鱼群.洄游,提前预报渔情等。它对渔业上进行合理捕捞和提高生产率都具有现实意义。叫姑鱼、白姑鱼都属鲈目鱼类,是当前黄海中部以北和渤海海区赖以支持渔业生产的鱼类。本文根据海洋现场实测的鱼噪声信号进行了分析。1方法根据叫姑鱼和白姑鱼的主要活动海…  相似文献   

20.
奇异的章鱼     
章鱼的大名虽然有个“鱼”字,但不属鱼类,它是无脊椎动物属头足纲,章鱼科。章鱼体短,卵圆形,无鳍,头上生八腕,腕间有膜相连。是人们喜爱的海味之一。 西德软体动物专家彼得·凯撒教授认为:“在所有海洋生物中,没有一种视力能比得上章鱼的。这种没有脊椎的软体动物,眼睛长得和人一样,也有视网膜,虹膜和眼睑。”章鱼还自带灯笼——长有能够分泌发光物质的器官,尽管海底暗无天日,它也可逍遥游戈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