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本研究以舟山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为研究对象,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测试指标,通过UF、GFC及RP-HPLC等技术,对牡蛎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牡蛎蛋白小分子肽样品,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营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30%—100%的硫酸铵处理酶解液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低于浓度为30%硫酸铵的分离效果,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52.43%;纯化后得到两种牡蛎蛋白小分子肽分别标记为组分a(Mw1kDa)和组分b(1kDaMw3kDa);组分a中牡蛎蛋白小分子肽分子量分布主要为1995.2Da、1258.9Da、1023.3Da、398.1Da;对牡蛎蛋白小分子肽组分a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18.863%,总氨基酸含量(TAA)为43.3748%,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43.4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例为76.95%,风味氨基酸(FAA)含量为18.9147%,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61%。综上可见,牡蛎蛋白小分子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经济效益,此研究为牡蛎蛋白抗衰老小分子活性肽(Zel'ner)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为研究对象,按国家标准(GB5009.3-6-2010)进行检测,对其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75.47%,粗蛋白含量17.88%(湿样),灰分含量6.15%,粗脂肪含量0.55%。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35.70%,与总氨基酸含量平均比值为41.8%;鲜味氨基酸4种,平均含量34.33%,与总氨基酸含量平均比值为38.74%。其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质鱼类。肌肉(干样)中粗脂肪含量较低,含有7种饱和脂肪酸和18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0.38%,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在8.71%和23.78%。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第一限制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AAS均大于1.0, CS均大于0.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2.20,高于大部分经济鱼类。因此,野生绿鳍马面鲀肌肉各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理想的食用鱼类,今后值得继续开发。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新选育品种黑花鳙和白花鳙F2代的含肉率、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二者的含肉率分别为77.47%和77.53%;鲜样中肌肉生化成分分别为:水分80.56%和79.38%,蛋白质17.01%和17.67%,脂肪0.87%和1.20%,灰分1.25%和1.35%,比能值4.43kJ/g和4.72kJ/g;干样中黑花鳙17种氨基酸总含量(81.32g/100g),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40.05g/100g),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29.13g/100g)均小于白花鳙(86.63,42.04,31.57g/100g),但其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49.25%)以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0.97)均大于白花鳙(48.53%,0.94)[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者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黑花鳙必需氨基酸与总氮的克数比(2.62)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77.98)均小于白花鳙(2.67,79.6),但都大于湖北等产地的鳙鱼。两种新选育的鳙鱼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是我国优良的养殖品种。为提高红树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对红树林下中华乌塘鳢铁笼养殖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并分析比较红树林下养殖鱼、光滩笼养鱼与野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以上各组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均较高(74.65%~83.08%),粗脂肪含量较低(0.89%~1.63%),其中红树林下养殖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高于光滩养殖鱼;各组实验鱼的氨基酸总量(71.72%~79.27%)、鲜味氨基酸总量(29.03%~30.92%)、必需氨基酸总量(27.47%~31.57%)、非必需氨基酸总量(44.25%~47.69%)均以野生鱼为最高,光滩投饵组最低,红树林下养殖组高于光滩养殖组;各组实验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较高(66.83~74.90),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蛋+胱)氨酸,支链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F值)为2.17~2.22;红树林下养殖鱼肌肉中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含量均分别高于光滩养殖鱼,红树林下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脂肪酸组成比光滩养殖鱼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鲣鱼在热处理过程中背部肌肉营养成分变化情况,测定鲣鱼背部肌肉的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等指标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氨基酸评分。结果表明:蒸煮前后的鲣鱼背部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56%、20.42%,脂肪含量分别为1.03%、2.37%,灰分含量分别为1.97%、0.74%,水分比重均达60%以上。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达499.9mg/g,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412.4mg/g,均不含限制性氨基酸,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鸡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但高于FAO/WHO推荐的学龄前儿童体内的必需基酸模式;而生鲣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超过了两个参考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生鲣鱼背部肌肉的DHA和EPA含量为29.9%,熟鲣鱼肌肉的含量更高,为32.3%;生、熟鲣鱼肌肉K元素含量最高,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Fe、Cu、Zn、Se等。因此,热处理前后的鲣鱼背部肌肉均为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味道鲜美的理想食品。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荣成市近岸海域褐藻资源丰富,为系统了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黍子(Saragassumkjellmaniamum)、铜藻(Sargassum horneri)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四种褐藻的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其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重金属含量等,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四种海藻一般营养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其次为灰分,蛋白质和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且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鼠尾藻、海黍子、铜藻和羊栖菜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83%、37.35%、30.82%和40.55%,接近FAO/WHO的理想模式;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为56.38%、51.67%、49.78%和45.07%,使得具有较好的风味,可作为开发海藻调味料的原料;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5、71.79、73.38和95.80;脂肪含量低,脂肪酸含量依次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四种褐藻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的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7.54%、25.71%、28.68%和27.14%;铅、汞、无机砷和镉的含量均低于相关限量要求。研究表明:海黍子、鼠尾藻、铜藻和羊栖菜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组成完全,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呈味氨基酸比例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是营养丰富、安全的海洋藻类资源。  相似文献   

7.
东海绿藻缘管浒苔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缘管浒苔(Enteromorphalinza)一般营养成分、18种氨基酸及矿物质的含量,并与藻类海产品海带、紫菜、羊栖菜、裙带菜进行营养学对照评价。结果表明,缘管浒苔中主要成分是多糖类和粗纤维,占藻体的63.9%。蛋白质含量27.0%,在几种海藻中较高。氨基酸组成均衡,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0.62;氨基酸价78,高于海带(47)和紫菜(54),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呈味氨基酸占总量的53%;谷氨酸、天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含量很高。脂肪量较低,为0.9%。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Mg,Fe,Ca,K,Na,P,Zn等元素含量很高,尤其Mg,Fe,Zn高于其它海藻;钙磷比值合理,为1.9;尤其有害元素As含量远远低于同水域中4种海藻,为2.98mg/kg。因此缘管浒苔是一种低污染的高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的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型海洋食品。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肌肉营养价值,使用国标方法测定分析了红鳍笛鲷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红鳍笛鲷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分别为18.60%、0.18%、1.58%和79.80%,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鱼类。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3.82%(鲜样),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90%(鲜样),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WEAA/WTAA)为42.69%,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74.49%,CS、AAS及EAAI(63.96)均较高;红鳍笛鲷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或蛋氨酸+胱氨酸。肌肉中4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其他几种经济鱼类。红鳍笛鲷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达到了FAO/WHO的标准,符合全鸡蛋蛋白模式。  相似文献   

9.
美洲黑石斑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美洲黑石斑鱼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美洲黑石斑鱼含肉率平均值为(73.71±1.93)%,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9.09±1.34)%,(6.14±1.76)%,(71.86±1.58)%和(1.32±0.17)%;美洲黑石斑鱼肌肉中被测出的常见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定)有17种,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2种半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占鲜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7±0.21)%,(1.84±0.08)%和(10.15±0.31)%,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0.26±1.13)%(鲜样)。谷氨酸(Glu)含量占鲜体质量的百分比最高,为(3.27±0.16)%,其次是天冬氨酸(Asp)和赖氨酸(Lys),胱氨酸(Cys)含量占鲜体质量的百分比为最低,仅为(0.27±0.01)%。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占干样的(29.32±0.14)%。鲜样的美洲黑石斑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40.82%,干样的为40.81%;鲜样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81.48%,干样的为81.43%,其构成符合FAO/WHO的标准。同时计算出的美洲黑石斑鱼肌肉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均大于1,化学评分(CS)均大于0.7,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达到91.18,高于多数海产经济鱼类,说明它能为人体提供大量必需氨基酸,且其组成接近人体的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美洲黑石斑鱼肌肉中主要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7种,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38.66±1.22)%;不饱和脂肪酸(UFA)9种,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61.36±0.98)%,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EPA和DH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9.02±0.59)%和(11.73±0.43)%。-ω3族与-ω6族PUFA总量的比值为5.30。分析表明,美洲黑石斑鱼肌肉含肉率高,含有较多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是一种优质蛋白源;美洲黑石斑鱼肌肉富含PUFA,尤其是EPA和DHA含量丰富,并且∑n3/∑n6值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食用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野生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测定了野生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 波纹唇鱼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80.97%、18.38%、0.10%和0.49%.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 总量为15.70%(鲜重), 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9.37%, 必需氨基酸的组成符合FAO/WHO的标准.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5654, 接近正常人的支/芳值;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结果,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Thr), 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Trp);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8.46;4种鲜味氨基酸(SAA)的总量为31.85%.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 +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为21.86%.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钠、钾、钙、镁、铁、铜、锌等元素, 表明波纹唇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提要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不同规格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肌肉中常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重的增加,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和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5.20%、9.10%和17.38%。(2)随着体重的增加,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成体瘤背石磺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瘤背石磺肌肉中的主要鲜味氨基酸,除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符合FAO/WHO/UNU(1985)的理想模式。(3)不同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接近,肌肉中磷脂含量达80%以上,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平衡(S∶M∶P接近于1∶1∶1),成体n3-PUFA/n6-PUFA值为1.0左右,而∑PUFA和∑HUFA分别达30.53%和21.78%。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3种野生鲳属鱼银鲳、灰鲳和中国鲳肌肉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组成,并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粗蛋白质银鲳显著高于灰鲳和中国鲳(P<0.05),粗脂肪则以灰鲳最高,中国鲳最低;野生和养殖银鲳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3种鲳鱼肌肉中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MUFA含量银鲳>灰鲳>中国鲳(P<0.05);PUFA含量和EPA+DHA含量3种鲳鱼无显著差异(P>0.05);3种鲳属鱼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EPA+DHA含量平均占PUFA的82.54%;野生银鲳的PUFA含量是养殖银鲳的1.53倍。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含量居首位,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判氨基酸显示,赖氨酸的相对含量最为丰富;3种鲳属鱼的E/T、E/N皆高于FAO/WHO的评价标准;野生银鲳肌肉的D/T和E/N显著高于养殖银鲳(P<0.05),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无明显差异。该结果说明3种鲳鱼营养组成合理且银鲳更胜一筹,同时野生银鲳品质优于养殖银鲳,但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条件下, 鳗鲡(Anguilla japonica)自降河入海至性腺发育成熟需洄游数千公里、耗时半 年以上, 且整个过程中不摄食。本文以降海洄游、人工促熟和长期饥饿(20 个月)三种状态下的鳗鲡 为材料, 研究其在性腺发育和饥饿胁迫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包括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性腺指 数、含肉率)以及肌肉、肝脏和性腺中的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以探讨鳗鲡性腺发育和饥 饿胁迫下的营养物质来源与变化。结果发现: 人工促熟鳗鲡的肝体比、脏体比和性腺指数显著高于 降海洄游鳗鲡(P<0.05), 而含肉率、肝脏和卵巢内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 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降海洄游鳗鲡的含量(P<0.05); 长期饥饿鳗鲡的肥满度、肝体比、含肉 率、肌肉(鲜样)、肝脏内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 比值显著低于降海洄游鳗鲡(P<0.05).结果表明, 鳗鲡性腺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肌肉, 其性腺的发育依赖自身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流动和转化, 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被利 用, 转化成性腺发育所需要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似刺鳊鮈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进行了含肉率、可食率、肌肉弹性、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并系统评价了鱼肉品质,旨在评价似刺鳊鮈的营养价值,为似刺鳊鮈的营养生理、养殖和加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似刺鳊鮈雄鱼的含肉率为(72.76±0.89)%,雌鱼为(68.99±0.76)%;雄鱼可食率为(78.36±0.93)%,雌鱼为(83.75±1.01)%;肌肉弹性值为(547.86±21.48)g;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8.10±0.17)%,粗脂肪含量为(2.32±0.13)%,水分(78.10±0.87)%,灰分(1.07±0.12)%;肌肉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4.91±0.31)%,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含量占鲜样的(6.07±0.07)%,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8.67%,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46,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为2.21,4种鲜味氨基酸占鲜样的5.73%;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2.94%,1.26%;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钙镁含量较高;鱼肉品质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似刺鳊鮈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且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鱼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海水养殖池塘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生长及其与野生拟穴青蟹营养成分的差异,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东山湾北部的海水养殖池塘内设置四个拟穴青蟹养殖实验组,分别为红树林(秋茄)浮岛养殖组、海马齿浮岛养殖组、空白浮岛养殖组(水面无种植植物)和外围环沟养殖组,并以试验点附近海区捕获的拟穴青蟹(野生组)作为对照,对各组拟穴青蟹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白浮岛组拟穴青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出肉率及存活率均高于红树林浮岛组、海马齿浮岛组和外围环沟组;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肌肉粗蛋白含量(71.66%)最高,粗脂肪含量(2.52%)相对较低,各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在60.54%~68.68%之间,其中红树林浮岛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上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从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可以得出拟穴青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各组拟穴青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0.75;肌肉中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红树林浮岛组拟穴青蟹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原狭蚌虫的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份、含量(干基中含蛋白质50.72%;脂肪2.14%;钙9740mg/100g;磷660mg/100g;氨基酸总含量31.29%;必需氨基酸15.06%非必需氨基酸16.23%)。列表比较了原狭蚌虫与鱼粉、虾糠粉、豆饼、花生饼、蛤仔粉的营养成分含量。它清楚的表明了原狭蚌虫能够成为一种新的动物蛋白源而用于鱼虾类的饲料中。  相似文献   

17.
天鹅湖长蛸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蛸(Octopus minor)肌肉组织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长蛸肌肉样品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的鲜质量分数和干质量分数分别为14.85%和71.80%、0.41%和2.0%、1.94%和9.36%,水的质量分数为79.30%;测得17种氨基酸,总质量比是651.7 mg/g,必需氨基酸质量比为256.5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39.36%;必需氨基酸中色氨酸得分最高为217,所有必需氨基酸均在53分以上,半胱氨酸+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共检测10种主要脂肪酸,其中EPA+DHA的总质量分数为31.23%(雌)、32.10%(雄);富含钠、钾、钙、镁、铁等11种矿物元素,微量矿物元素中锌质量比最高,为111.36 mg/g;维生素A、B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生化信息和充分了解其营养价值,作者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金乌贼成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金乌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占鲜样质量的比例分别为71.10%、22.02%、0.75%和2.17%。肌肉中主要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干样质量的64.75%,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4.44%,占氨基酸总量的37.75%,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75.15%,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干样中呈味氨基酸的总量为25.34%,占氨基酸总量的39.14%;必需氨基酸平均得分为102.86,组成相对均衡,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5.43,可做为人体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在脂肪酸组成方面,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3.46%、8.64%、49.83%,其中EPA和DHA共占PUFA的84.35%,脂肪质量较高。此外野生金乌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及含量较为丰富。分析认为,金乌贼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脂肪质量较好并富含矿物元素,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本研究评估了金乌贼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为其配合饲料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的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评价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含肉率为74.43%,肌肉中水分含量75.55%,粗蛋白的含量为19.95%,粗脂肪的含量为2.29%,粗灰分的含量为1.24%。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未测色氨酸),总含量为肌肉的17.14%,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为6.71%,占氨基酸总量的39.17%,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21,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6.9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30.95%,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7.01%和12.39%。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丰富,5种常量元素(钾、钙、钠、镁、磷)和5种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均有检出。本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是1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舟山东极岛潮间带野生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 Holten和疣荔枝螺T.clavigeraKuster软体部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螺的蛋白质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20.24±0.016)%和(19.16±0.004)%,粗脂肪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1.28±0.03)%和(0.86±0.010)%,糖分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2.11±0.005)%和(1.93±0.003)%;在两种螺的蛋白质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每100 g软体部干品的氨基酸质量疣荔枝螺为68.14 g、黄口荔枝螺为60.17 g;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与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比值疣荔枝螺为37.48%,黄口荔枝螺为35.57%;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比值疣荔枝螺和黄口荔枝螺分别为56.28%和55.20%,其必需氨基酸模式基本接近FAO/WHO的优良蛋白质理想模式;在粗脂肪中各检测出1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比例高;软体部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由此可见,两种螺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