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东海大陆架海水总β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部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能放出β粒子,所以,可通过测定海水总β放射性的方法来了解海洋污染的状况;特别是在有新的核试验时,这种方法更能达到快速的目的。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和安尼维托克岛进行核试验时,日本首先研究和使用了这个方法,至今,在日本一直保持了测定海水总β的项目。1979年我国出版了海洋调查规范,其中也规定了测定总β的方法和要求。1978年7—8月,我们在东海大陆架调查中测定了海水的总β强度,确定了总β放射性水平以及总β强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是根据1992年由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签署的国际条约正式成立的。该组织是一个区域性海洋科学组织,其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对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生物资源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它的宗旨是研究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及其与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对全球天气和  相似文献   

3.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沉没在大西洋岛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和非洲东南部海域、哈特勒斯角。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使三角区如此神秘?迄今为止,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无法解释。飞机、船只的失踪事件在年复一年神秘地发生着。日本海域三角区在日本本州的南部和夏威夷之间,日  相似文献   

4.
日本水产厅从5月21日至6月18日,使用“照洋丸”渔业调查船,在北太平洋中部黑潮续统周边海域实施有关海洋表层水团形成过程和变动的海洋环境调查,欲弄清黑潮续流海域的海洋之谜。黑潮续流海域在北太平洋是释放热量最大的海域,其周边海域呈现出黑潮和亲潮两种不同性质水团的复杂海况,通过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浓厚的混合层水团,在黑潮续流北侧形成北太平洋中央式水团,在南侧的再循环海域形成北太平洋亚热带式水团。  相似文献   

5.
1944年3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代号为“刺客”的氢弹,摧毁了太平洋中比基尼岛东北部的难礁和附近同属马绍尔群岛的另外两个岛屿,其威力之大,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750倍。由于这次核试验使位于比基尼岛以东75.3海里的朗格拉普和马蒂里克岛上毫无防备的236名岛民暴露在核放射性尘埃之中,导致40年后居民甲状腺癌和身体畸形的发病率居世界之首。因此,3月1日特定为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的国难日。岛民祖祖辈辈过着牧歌式的自由生活,民风淳朴,索有“天堂”之称,被美国选为核武器试验  相似文献   

6.
1 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 现在所称的“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是1990年6月1日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美期间,由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的。白令海属半封闭海域,美俄两国属海岸相向国家。划界区还延伸到白令海峡、楚克奇海和北冰洋的某些近海区域。这条海洋划界线为目前世界上最长海洋边界线,长达2 575公里。  相似文献   

7.
2015年9月,分两个航次同时对西北太平洋及中国东部近海上空海洋气溶胶进行采集.对样品中的Na~+、K~+、Ca~(2+)、Mg~(2+)、Cl~-、NH~+_4、NO~-_3、SO~(2-)_4、甲基磺酸(MSA)等9种组分进行了分析,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探究两个海域上空海洋气溶胶的来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及中国东部近海海域气溶胶来源具有显著差异,西北太平洋海域气溶胶以海盐来源为主,中国东部近海海域则受陆源气溶胶影响较大,K~+、Ca~(2+)及二次气溶胶含量明显高于西北太平洋;此外,中国东部近海海域气溶胶中MSA含量平均值高于西北太平洋.本研究还估算了NH~+_4、NO~-_3、SO~(2-)_4在两个海域的干沉降通量,中国东部近海营养盐气溶胶干沉降通量远大于西北太平洋,营养盐的输入有利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也会促进生物来源气溶胶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海南昌江核电厂周围海域放射性水平,两次海域放射性调查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进行。两次调查的调查项目、范围、频次、站位、要素等均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调查中的采样、预处理和放化分析方法也参照了当时最新的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两次调查中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的绝大部分测量结果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可认为海南昌江核电厂1、2号机组的运行未对周围海域环境放射性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建议在后续监测工作中进一步关注90 Sr。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1999年7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形成的中美海洋与海岸带管理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和2000年6月底在中国广西南宁形成的中美海洋与海岸带管理协调小组长期项目研讨会议纪要以及其后双方多次的协商,美国派出了以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河口研究保护区麦克·谢利博士为团长的4人代表团(其中包括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代表1名),于2000年12月6日~14日,对中国广西合浦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北海涠洲岛(斜阳岛)及其周围海域的珊瑚礁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与广西海洋局等中  相似文献   

10.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年来,西德和美国等国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兴趣愈来愈增大,西德和美国从1981年开始有计划的在夏威夷海岭,莱恩群岛海岭、中太平洋海山群,马绍尔群岛周围等海域进行了锰结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关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地质科技合作的共同意向书》,我有机会参加了西德《太阳》号1984年中太平洋海山区锰结壳调查(MIDPAC-84)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 ,种类组成繁杂、数量大、分布广 ,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1]。过去 ,这类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主要在物种多样性的丰度和数量表达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 ,积累了大量资料 ,但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资料则十分匮乏。我国海洋南北地理跨度较大 ,各海域地理环境、生态条件不尽相同 ,不仅有着各自的浮游动物群落面貌和特征 ,其共有种在各自栖息的环境条件中经自然选择以及在遗传漂移过程中常出现遗传趋异 ,有的种群可能已完全适应其生态环境 ,产生了独特的基因型和遗传结…  相似文献   

12.
鱼类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支柱品种 ,其良种培育对提高鱼类产量至关重要。我国是鱼类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向来重视应用生物技术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 ,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创造鱼类优良品种。即使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这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鱼类新品种培育方面仍是一项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特别是把细胞核移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有望创造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鱼类新品种。1我国鱼类细胞核移植的成果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应用精细的显微操作 ,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  相似文献   

13.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沉积物中脱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脱氮作用是硝酸盐的反硝化过程之一 ,它是海岸带沉积物中氮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异氧菌在呼吸中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者 ,将硝酸盐还原为气体。由于脱氮作用的气体产物 (N2 或N2O)最终扩散进入大气层中 ,从而减小了海岸带水体中初级生产者可利用氮的数量。另一方面 ,脱氮作用也可转移人类活动向海岸带输送的过量氮 ,这有助于缓解这些环境中的富营养化趋势 ,对氮浓度升高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自1976年Nixon发现美国Narragansett湾存在微生物脱氮作用以来 ,海岸带沉积物中活跃的脱氮作用已成为海洋…  相似文献   

16.
一次春季黄海海雾和东海层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苏平  刘飞  孔扬 《海洋与湖沼》2014,45(2):341-352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3月12—13日的一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黄海海雾过程与东海层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从层云区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黄海上空天气尺度下沉运动,加强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层结的稳定性,MABL顶自南向北高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在向北输送过程中不断向海面聚集;下沉导致的干层以及逆温层对海雾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天气尺度下沉运动与MABL内的下沉在29°—30°N附近同位相叠加,使得该海区上空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下沉可能会导致气块温度升高,云滴蒸发,来自层云区的水汽随流场向北向下输送逐渐接近冷海面凝结成雾,近海面水汽的平流输送使海雾进一步向北发展。本研究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自然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的化学物质。目前已被广泛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另外,近些年来,有些学者也把油菜素甾醇类看作植物激素(Mandava,1988)。这些激素协同作用,调节着植物体各部位的生长速率和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化;还可保持植物整体生长的协调一致;控制着生殖过程;同时也使植物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对陆生高等植物中的激素,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报道(Davis,1987)。然而,无论是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生理学的角度,人们都在探讨这些激素是否也存在于藻类中?如果存在,它们是否仍具有激素的功能?早在50年代初期就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Davidson,1950),以后经过众多研究者多年的努力,对植物激素在藻类中的分布及功能等已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藻类中究竟存在哪些激素?它们又是怎样调节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迄今为止,仍没有肯定的结论。本文结合作者的相关工作,综合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对藻类中激素的研究现状作一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舟山冬季暴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海洋预报》2004,21(3):70-75
文章分析了冬季暴雨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冬季暴雨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一定的相关。同时,分析了单站要素的变化,为以后的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海洋生态系统中,羟胺作为多种微生物作用的中间产物,在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缺乏针对海洋中微量羟胺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借鉴海水中铁离子测定原理,首次应用硫酸铁铵-邻菲罗啉法间接测定海水中微量羟胺浓度,确定出该方法可在30—120min内稳定、快速地测定微量羟胺。通过对方法不确定度的系统评价得出,此方法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于羟胺检测浓度范围为0.020—0.800mg/L(R2=0.9996,P0.0001,n=32);天然海水中平均加标回收率达到106.9%(RSD=1.71%)。检测室内处于培养指数增长期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藻液发现,羟胺主要被合成于藻细胞内部,其胞外含量低至检测下限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