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是4年时间对当地蔬菜生产考察,以及在内蒙古达拉特旗蔬菜试验点工作的基础上,以本区各旗县1995-2010年人口发展状况推测出1995-2010年本区发展蔬菜生产的远景,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及今后的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趋势,提出1995年本区发展保护地蔬菜面积,2000年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2010年保护地种植面积,至此可达到国家菜蓝子工程指标,为能顺利达到以上发展指标。本文提出了本区蔬菜生产发展布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的菜蓝子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普遍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探索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针对蔬菜生产,运输,供销,消费,宏观管理各环节上经常有关的空间信息,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作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模拟,显示,输出,传输,发布的手段,通过流畅的信息,疏通各环节的障碍,把菜蓝子这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3.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及其分布、生产布局的特征、开发利用中的“西气东输”重点工程以及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在广东和福建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等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同时,对今后天然气的生产和需求以及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进行了预测;对天然气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海洋(东海、南海、渤海)天然气资源开发,结合LNG工程在沿海地区建设2100km天然气大动脉(管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郑州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文化旅游资源、目的地可进入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今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强化产业观念,努力打造文化创意旅游品牌,建立和完善产业的市场管理机制,以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意识树立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充分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以企业作为市场的运营主体并加大其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的 ,通过对生态环境主要成因分析以及今后经济高速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提出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工程的建立、投入机制的健全和稳定、“四荒地”的承包、执法力度的加强等方式,实现河南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相协调一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旅游类兴趣点数据为基础,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特征及便利度进行分析,为郑州市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上表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格局,呈现出面状集聚和点状分布并存的局面,市辖区的旅游资源远多于其他区县;(2)郑州市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各类旅游资源主要沿“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方向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向心性;(3)餐饮、酒店、交通等服务设施与不同城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匹配度最高,旅游资源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宿方便的区域;(4)郑州市旅游资源便利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城区连片,郊区分散”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游客认知评价对旅游目的地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对古都西安国内游客认知评价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17项条款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西安国内游客认知评价四大主成分,分别为服务维度、设施维度、资源维度、环境维度,并以此构建西安国内游客认知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其次,对假设模型进行分析,四大维度因子对旅游认知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服务因子、环境因子、设施因子、资源因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认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服务及环境条件,以便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这是游客消费方式由功能性消费向感情性消费转变的外在显现。分析结果中服务维度及环境维度因子对游客旅游认知程度较高,资源维度因子影响较低。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升西安旅游服务水平、完善设施配置、促进西安旅游发展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7年和2017年郑州市POI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样方比例法识别其城市内部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利用核密度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① 随机森林作为新兴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识别“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且具有较高的精度。② 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匹配,生产空间集聚分布在产业集聚区,生活空间在城市中心城区内呈面状分布,生态空间整体呈点状分布。③ 随着郑州市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10年间郑州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空间分布格局更加合理,生产空间向产业集聚区集聚,生活空间逐渐分散,生态空间分布更加均衡。基于PO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识别方法更加有效,识别结果更加精准,能够在更小的尺度上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5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和泰尔指数方法,分析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的区域差异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呈现由“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高水平类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而较高水平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扩展。第二,2003—2015年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区域差异表现为先变化不大后迅速收敛的变动过程,其中休闲消费环境差异较大而收敛明显,休闲消费潜力差异较小,交通通讯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区域差异明显。第三,从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看,东部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差异最大,但收敛趋势明显;中部差距最小,经历了“U型”的发展过程;西部差异居中,呈现“倒U型”的发展历程。第四,郑州、长沙和武汉等作为 “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快速提高,将逐步进入较高水平和高水平类型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10.
依据知觉、需要、动机、决策等心理学基本理论,对旅游消费者的决策心理过程和郑州市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及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整合旅游资源,以嵩山少林寺为重点,突出专题旅游资源,增强少林禅宗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抓住龙头、打造中原旅游精品,引导旅游消费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农田产量和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呈线性关系,单纯依赖化肥不能按比例提供全面养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即令6.667a用500kg稻草还田也不够补充土壤每年需要有机质含量的一半。预测计算表明,郑州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目前的1.062%提高到1995年的1.30%,每年需投入干有机质物质399.1%kg/a,到2000年提高到1.40%,每年需投入293.8kg/a。对郑州市稻区的“白脸地”(不施肥料),提出了一个所谓“三色计划”(红-绿肥紫云英、绿-小麦、黄-油菜),结合畜牧业的发展,对稻区低产土壤改良能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蔡少燕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286-1296
在以符号和审美为表征的后现代消费时代,消费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建构日益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关注热点。本研究延循“家”的地理学理论脉络,以广州宜家家居为案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经营者和消费者不同主体对宜家空间“家”的建构、表征、想象与实践。研究发现:①经营者采用了空间技术、景观塑造和话语表征等策略植入“家”文化元素,将宜家建构为一个“舒适、安全、亲密和具有凝聚性”的“家”空间。②消费者则通过购物消费、具身展演、日常生活实践解读空间的特殊意涵,将宜家建构为良好的情感治疗空间和社交场所,从而实现了对宜家的情感认同。③宜家消费空间是消费者与经营者实践共谋的另类“家”空间。其含义远远超越纯粹的消费场所,不仅实现了消费者对“家”的渴望及其“失家”体验的在场弥补,并且打破了家空间与公共空间、私密与公开的界限,模糊和消解了“家”的边界,进一步延伸和丰富了“家”的概念和意涵。  相似文献   

13.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对引领文旅产业发展、释放夜间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中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格局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呈现“东密西疏、南多北少”的集聚型分布态势,“环城、亲水、傍景”布局特征明显,“一主、两副、多微核”的空间形态显著。(2)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明显,呈现“东热西冷”圈层式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3)类型结构上,遗址遗迹类分布在历史文化悠久地区,风土民俗类集聚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主题类空间分布广泛,风景名胜类分布较为均衡,文旅商综合类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4)地形、河流和气候是影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的基础要素,人口素质、客运能力、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大型城市。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象郑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分析框架与城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本文揭示了快速扩张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系统演化规律、子系统间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逻辑。研究发现:郑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逐步从生态环境效益偏好型(1998–2005年)向社会经济效益偏好型(2006–2019年)进行转变,并呈现典型的“倒U型”演化特征。伴随这一演化过程,郑州市的城市空间快速增长了461 km2。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显示,郑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幅度最大的是草地、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等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其在22年间不断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并成为郑州市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特征和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关系演化态势,主动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策略,同时积极把握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契机,持续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和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服务于居民的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郑州市文化设施空间格局的演变,并从宏观的空间形态和微观的集聚中心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5类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数据引入居民行为因素探究对文化设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针对郑州市文化设施规划发展的方向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① 10 a来郑州市文化设施增长迅猛,由传统文化形式占优势转变为审美艺术和休闲文化占优势;② 不同类文化设施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各类文化设施的集聚特征与其自身特点和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相关。③ 居民可支配时间、消费习惯、居民文化水平等居民群体因素对文化设施分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且不同因素对不同类文化设施的影响大小有较大差别。针对郑州市文化设施规划发展方向的建议:① 加强市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文化设施建设;② 多注重审美艺术和休闲文化类设施的建设,迎合居民逐渐转变的精神与价值观趋向;③ 尝试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布局和多用途开发;④ 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综合考量不同居民群体对文化设施的需求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9,(10):44-44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郑州段工程28日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该工程年分配水量5.17亿立方米,到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每年将为郑州市增加5亿立方米的Ⅱ类优质水,将有力缓解郑州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居民饮水质量,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史旭翔 《地理研究》1989,8(1):100-100
论文对我国制糖工业发展及布局进行了系统的、区域的、综合研究。食糖消费需求及糖料供给量影响制糖工业发展及布局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第一节研究了我国居民到2000年的食糖消费需求及其动态过程,分析了城乡之间消费需求及差异。首次划分了我国十大食糖消费类型区域,研究了区域消费差异及动态过程。第二节对甘蔗及甜菜糖料供给进行区域分析,针对糖料分布的南北两大型构造,对二十多个糖料生产基地生产潜力,2000年可望达到的生产规模上限进行了评估。在消费短缺态视下,食糖外贸进口政策及战略对我国制糖工业发展和布局影响较大。第三节分析了今后我国汇收支结构的趋势及进口食糖比较成本,提出了我国制糖工业的战略方向、重点步骤。以上述三节研究作为基础,第四节和第五节研究了2000年我国制糖工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和区域规划。并对制糖工业发展及布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制特工业发展及布局应充分注意制糖工业规模经济、污染、综合利用,商品流通及新型甜味剂替代品的发展及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地理学“文化转向”“情感转向”的推进,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城市消费空间中的消费者情感、认同、价值和意义表征等议题。基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和场景理论,以超级文和友怀旧消费空间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经营者的建构策略和消费者的空间感知。研究表明:(1)超级文和友空间的经营者力图构建“老长沙”室内布景,围绕场景三要素“地点、文化形式、人”塑造差异化建筑与空间。消费大众具有怀旧心理,在超级文和友内通过消费活动来实现身份证明和自我建构,其消费侧重于关注超级文和友空间的符号价值。(2)超级文和友构筑的传统街巷景象吸引巨大的流量,彰显了个体对于城市化过程中部分空间更新与置换的“反抗”以及对以往生活方式与消费场所的怀旧之情。(3)超级文和友布置的怀旧场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历史空间的原真性,以单一的新型消费方式取代了过去传统街巷中原本多元的社区生活方式,导致该消费空间有可能沦为只是具有部分地方性特征的商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刺激(stimulus)-有机体(organism)-反应(response)模型(S-O-R),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主题公园为例,探讨主题公园背景下主题型购物环境对游客消费情绪和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主题型购物环境对游客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中,消费情绪产生部分中介效应。三维度的主题型购物环境要素中,“内外氛围”和“销售服务”通过消费情绪的中介作用影响冲动性购买行为,而“商品陈列与装饰”可以直接对游客的冲动性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解析城市隐形消费空间格局与影响因子是推动城市线上线下商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促进城市商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长沙市为例,以POI数据、高德开放平台商业信息数据为基础,在识别城市隐形消费空间的基础上,采用Getis-Ord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互联网不同渗透程度的隐形消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隐形消费空间以体验型服务消费为主;2)互联网渗透的隐形消费空间呈现“一主一副一带多中心”的结构形态;3)互联网渗透的隐形消费空间呈现流空间分布特征,向地块内部渗透,朝建筑内部纵向扩散,形成弱区位而非“无区位”的场所演化。其与非互联网渗透的传统隐形消费空间相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及较弱空间依赖性,其倾向聚集于商业氛围成熟、道路交通便利、租金性价比高、住宅区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