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胶东望儿山金矿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儿山金矿带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经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望儿山断裂曾经历过强烈的挤压作用,金矿体定位于断裂带的扩容空间,矿体附近付林参数普遍表现为拉伸型。构造岩有限应变椭球体拉伸轴,主要集中于NE—SW向,含矿热液在区域应力及岩浆热动力作用下,沿望儿山断裂带运移。成矿过程中,体系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2.
胶东焦家金矿床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家金矿床构造岩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这些变形石英颗粒的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金矿定位于断裂带的扩容空间中,会林参数普遍表现为拉伸型,体积应变为增中型,金矿体就位于强应变与相对弱应变的转换部位,构造央垢有限应变椭球体拉伸轴主要中于NE-SW向,含矿热液运移方向与焦家断裂带平行,成矿过程中体系是开放的,有大量体系外物质迁入。  相似文献   

3.
采用GeoMine3D软件对胶西北上庄金矿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地质模型全面展现了矿体、望儿山断裂带及下伏郭家岭岩体的空间关系:金矿体受望儿山断裂带控制,在断裂带中具有丛聚性、似等距性、侧伏性的分布特征,其主要赋存在断裂带产状变化大的位置;郭家岭岩体与金矿的成岩成矿关系密切,岩体顶界面控制主要矿体的产出,其转折端或岩突处为金矿富集的有利位置。研究结果显示:上庄金矿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1上庄金矿勘探现状与找矿策略上庄矿区地处焦家断裂带北段。矿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包括焦家断裂、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望儿山断裂等(如图1)。矿区范围内以望儿山断裂为界,西侧出露玲珑型花岗岩,东侧出露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区内主要容矿断裂为望儿山断裂,次为东庄子断裂。上庄金矿目前勘探深度已超过1000 m,本次找矿目标是1000 m深度以下的隐伏矿体,根据动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和成矿构造演化分析,建立区域构造成矿模式.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为:矿床在断裂带走向上呈似等间距分布;断裂带的上下盘均可成矿,矿体在断裂带中分布具有多层性;断裂带倾斜延深度大,控制矿体深度亦大;矿床在剖面上均呈“S”型产出,显示断裂成矿期具正向滑移性质;断裂带上各矿床矿体普遍向南西侧伏...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胶东金矿矿集区控矿断裂性质及其演化历史,本文以焦家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望儿山断裂为研究对象,在宏观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含矿节理统计与共轭节理判别,恢复出测区成矿前和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该断裂是河东金矿和上庄金矿的主要容矿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局部与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复合。节理统计显示,与主断裂带成小角度相交或近平行的节理往往充填有黄铁矿,通过含矿共轭剪节理恢复的河东与上庄矿区成矿期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277°∠13°和291°∠21°,即望儿山断裂在成矿期呈逆断层性质;河东矿区的一组共轭剪节理恢复的主压应力方向为188°∠2°,指示望儿山断裂曾发生过左行平移运动,这与焦家断裂带形成的地质背景相吻合,指示为成矿前断裂性质。对望儿山断裂旁侧次级断裂性质分析和产状测量以及Win Tenso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望儿山断裂在成矿后受到99°∠63°方向主压应力作用,断裂呈拉张性质。  相似文献   

7.
琼西戈枕断裂带是海南岛最重要的金矿带,断裂带构造岩及金矿体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这些变形石英颗粒的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糜棱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伸展构造背景,与断裂带印支期的韧性拆离构造有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挤压构造背景,与断裂带中印支晚-燕山早期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平移剪切状态,与断裂带中燕山中晚期的脆性平移剪切运动、块断滑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胶东焦家断裂带韧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焦家断裂带晚期表现为强烈的脆性变形,但其早期则表现以糜棱岩组合、对称组构等为特征的韧性变形。应变测量和差应力估算表明:从焦家主断裂到望儿山支断裂的糜棱岩变形标志体有主轴比变小、K值增大、古应力值逐渐变小的趋势,韧性变形阶段差应力方向为NWW-SEE.焦家断裂带早期是在中温(300℃~500℃)、中等围压(0.27 GPa~0.49 GPa)条件下形成的以压扁作用为主的左行韧性变形带。   相似文献   

9.
汤磊  罗先熔 《矿产与地质》2005,19(4):426-428
望儿山金矿浅部生产已接近尾声,其生产正向深部转移,但望儿山金矿深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为使其生产能更好的延续下去,通过对生产勘探的超前期限与范围合理性的研究和探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望儿山金矿实际,采用价值法的分析,得出其现有生产勘探合理的超前期限与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望儿山金矿床控矿剪切带的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望儿山控矿剪切带由韧性构造和脆性构造、石英脉金矿体和蚀变岩金矿体组成,它们在空间上出现有序的变化规律。从研究构造岩、构造形态及组合样式、节理的优选性和构造运动差异性等方面特征;认为望儿山剪切带控制着金矿床的形成、就位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1.
“山东招远市界河金矿区找矿靶区及已知矿体深部预测研究”是受山东省招远市黄金集团总公司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完成的科研项目。山东省招远市界河金矿床位于著名的焦家—新城矿田的最北部、望儿山断裂带的最北端。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胶东群和第四系。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望儿山断裂带 ,呈北东向横贯全区 ,是矿区内重要的赋矿构造。矿区内岩浆岩大面积出露。矿床为断裂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的形态、规模及产状受到赋矿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界河金矿床原是一座年产黄金达 5 0 0 kg以上的大型矿山。矿山经多年的生产开采 ,到 …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大巩山—荣渡地区金矿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大巩山—荣渡地区金矿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孟宪刚,陈洪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金矿,大巩山—荣渡地区安徽五河县大巩山—荣渡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与阜阳—蚌埠断裂带交汇部位,并夹持于郯庐断裂带中的朱顶...  相似文献   

13.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属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河东金矿的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尤其位于断裂菱形结环的分叉或复合部位,且其延伸受Ridel剪切带次级断裂系统控制。因此,作者提出了双剪切带控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将造山带一分为二。其大规模韧性剪切应变的揭示是基于沿断裂带花岗糜棱岩的发现。运用微观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变形温度、变形期次、运动学特点及大规模平移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格架的改造。该断裂带是一条自中新世以来具多期活动、由韧性应变向脆性应变转化的大型左行高温平移型韧性剪切带,平移总距80-100km。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是断裂带左行韧性平移的同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西是扬子板块,南面是华南褶皱系,东面则是同属江南造山带的江绍地区.金山金矿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中,该断裂带是九岭地体与怀玉地体的碰撞拼合带.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望儿山、焦家金矿床为例,阐述复合类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及控制蚀变,成矿的温压、成矿溶液的性质及成分均说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成因是一致的。预测在望儿山金矿床的深部有望找到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由两条主要的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是一条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带内糜棱岩叶理产状多为较陡,拉伸线理近水平。大量的S-C构造、旋转眼球体、多米诺牌式构造和布丁构造,以及断裂带两侧的构造线牵引形态都指示左行剪切。剪切带应变机制复杂,剪切应变值变化较大,估算走滑位移量在200km以上。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推断走滑剪切运动发生在喜山期。  相似文献   

18.
青川地区青川断裂带的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川断裂带是一条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与摩天冷构造带之间的重要构造边界。通过对其宏观变形及其显微构造的详细研究,本文探讨了断裂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古应力值、有限应变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辽西凌源—北票断裂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武  武广  王宏博 《地质与资源》2004,13(2):75-79,102
凌源-北票断裂是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带之分界断裂,对辽西大地构造格架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超微构造研究方法,恢复断裂带应变历史、计算断裂带古应力差值,研究表明:凌源-北票断裂带为拉长型应变与平面应变的过渡类型;该断裂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应变状态,NW-SE向最大主应变轴反映了燕山运动第二幕及其以前的应变状态,NE-SW向最大主应变轴反映出辽西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时的应变状态.通过位错密度计算出凌源-北票断裂带的古差异应力值为32.7MPa.凌源-北票断裂经历了辽河、燕辽、印支及燕山运动的叠加与改造,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燕山运动第二幕是本区的定格构造,奠定了凌源-北票断裂带的最终样式.  相似文献   

20.
万仁虎 《地质与资源》2004,13(3):143-147
大巩山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地块东南缘的蚌埠隆起东段,郯庐断裂带的两条次级断裂——朱顶-石门山断裂和五河-红心铺断裂所夹持的部位.矿区内出露五河群最下部的西堆组,并构成蚌埠复背斜的核部,断裂有北北东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4组.南北向断裂在宏观上控制金矿体的产状和规模.向西缓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发育和产出,而向东陡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的产出,这是与不同时期南北向断裂成生演化和岩浆活动作用密切相关的,也与该区及邻区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