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震组异常及其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地震的成组孕育过程和预报的基本途径”系列成果之二。在分析邢台一海城—唐山、通海—龙陵—松潘和奠边府—澜沧—曼德勒等三组强地震的水化、水位和地壳形变异常的基础上,确认了地震组异常存在的事实,总结出地震组异常的特征,提出了判别地震组异常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从地震成组孕育的观点出发,依据地震组异常可以预测强地震的成组活动、确定地震组的活动范围以及判定地震组地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收集河北及邻区1970年1月—2015年11月的地震目录,通过分析张家口—渤海—威海地震构造带和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上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来研究河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小震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张家口—渤海—威海地震构造带的小震在唐山7.8级地震前出现1~2年的稀疏现象,且震源区约50km范围内出现2~3年的小震空段,该构造带4级以上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收缩—平静—扩张"和"分段活跃"的现象;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内的邢台老震区在发生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小震时空分布图像存在"密集—稀疏"的异常活动现象;张家口—渤海—威海地震构造带自1999年张北5.6级地震之后,地震的时空分布未出现明显的密集和稀疏现象。自2014年开始,在河北平原地震构造带的邢台老震区,小震出现相对"稀疏"异常,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利用双差方法对长宁—兴文地区2019—2020年1 948个ML≥2.0地震事件进行了重定位,重定位后的1 823个ML≥2.0地震事件分布显示长宁—兴文地区北区地震序列沿NW—SE方向背斜展布,而南区地震分布较分散。之后计算了四川长宁—兴文地区2019年6月17日至2020年12月31日208个ML≥3.0地震事件的地震矩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分析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后研究区内地震应力降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长宁—兴文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ML3.0—3.9地震的应力降显著升高,且ML≥4.0地震多发生在ML3.0—3.9地震的应力降高值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比较科学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75—1976年全球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与最近两年全球地震活动作了对比,并分析了1900—1990年全球范围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 据资料分析,全球性地震活动随时间分布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最强烈活动期为1940—1950年左右,Ms≥7级地震年频次为25—40次;相对活动最低潮期为1980—1988年,Ms≥7级地震年颁次只有5—12次。我国境内地震活动也有高潮和低潮活动期,目前,我国大陆处于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 1980—1988年是全球性8级地震较少时段,可能是地震能量积累过程。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强,仅半年时间内发生12次Ms≥7级地震,其中菲律宾发生8级地震,震情与1975—1976年情况相类似。 本文在对比活动图象基础上,估计了全球和中国大陆今后几年中的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4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33.20°N,103.82°E),震源深度20 km。据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8月8日—9月24日共记录到九寨沟地震序列M_L≥0.0地震7 713次,其中,M_L0.0—0.9地震3 443次,M_L1.0—1.9地震3 551次,M_L2.0—2.9地震625次,M_L3.0—3.9地震79次,M_L4.0—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九江—瑞昌地区内的地震活动是否存在动态应力触发关系,本文选用多层黏弹性介质模型,计算了2005年九江—瑞昌MS5.7地震和2011年瑞昌—阳新MS4.6地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九江—瑞昌MS5.7地震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能触发其北东方向的53次地震;瑞昌—阳新MS4.6地震发生后15天内,小震活动增强区及九江—瑞昌MS5.7地震震源区的多次地震活动,可能与其动态应力触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矿区塌方地质构造的分析表明,矿井塌方地震与矿区的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山东陶压煤矿塌方地震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的塌方地震发生之前,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曲线、∑E~(1/2)—t曲线、∑L—t曲线及N_o—∑△t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依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贝叶斯概率理论估计云南全省和剑川——大理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贝叶斯估值理论合理地予地震活动性参数以概率赋值,将参数估值视为满足一定分布的随机变量,从而实现对参数的估计和对地震活动概率分布的修正。讨论表明,贝叶斯理论综合地考虑了主观预估值和客观观测资料的作用,并给出严格的数学计算方法,因而对研究地震活动性、进而研究地震预报和评价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云南全省和剑川——大理地震带的宏观历史地震目录资料计算预估值,使用近代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一次或二次修正。本文结果给出云南全省及剑川——大理地震带地震活动的有关修正参数和有关地震活动性的各项修正概率分布及重复周期等。  相似文献   

9.
从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角度,对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段的地震构造环境具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明显属于不同模式。其中下辽河—莱州湾段属群集型地震活动类型;潍坊—嘉山段属特征型地震活动类型。对于下辽河—莱州湾段,未来应注意在新的活跃期或活跃幕到来时群集型强震、中强震的连续发生;对于潍坊—嘉山段,则应注意断层分段本身所控制的地震复发重现规律  相似文献   

10.
1992年7—12月在全国范围内共发生 M_S>4.5级地震21次,其中4.5—4.9级地震7次,5.0—5.9级地震10次,大于6的地震4次。大陆地区仅发生6级地震1次,即1992年7月30日西藏尼木发生的 M_S6.5地震。地震活动总体水平持续偏低(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It has been found, on the basis of SSC and geomagnetic bays variations, that there is zone of a nearly vanishingZ component in the east-west trend along the Lanzhou-Xi’an-Zhengzhou zone, and it is called the Lanzhou-Xi’an-Zhengzhou anomalous zon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oe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is zone. It is deduced that the zone may be a zone of weakened crust or a boundary between two sub-plates and it is also deduced that this zone is probably related to channelling effects of induced currents in a large region.  相似文献   

12.
兰州-西安-郑州电导率异常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兴信 《地震学报》1987,9(3):282-288
根据磁暴急始和湾扰变化,发现沿兰州——西安——郑州有一条垂直分量接近于零的过渡带,反映其下存在一条电导率异常带或高导带,本文称之为兰州——西安——郑州电导率异常带.考察沿线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明,异常带处于特定的构造、地震和地热环境中,推测沿异常带是一地壳软弱带或次板块边界,还推测地磁异常可能与电流通道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北地震带的范围及其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北地震带是最近提出的概念,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本文试图从该带发生的地震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的角度,叙述该地震带的范围及其地震活动性的特征。 我们看到此带基本上沿东经104°线从北向南延伸,北纬33°处被分为南北两段。强地震似乎从1700年以来,正从北段向南迁移,表明两段可能是连接的。这一点,从近代该带上发生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也有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及未来强震危险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的研究发现,这条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不仅与所处的区域地壳运动状况有关,而且与该活动断裂带的规模、形态,断裂带的构造组合及断裂带的运动条件等密切相关。在研究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还沿断裂带划出了三个未来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对位于苏鲁地区郯庐断裂带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进行了场源分离,同时结合功率谱并与地质构造环境相联系,深入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的地壳深部空间展布.研究发现在布格重力场和区域场中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总体表现为一条明显的重力异常梯级带,而这条梯级带又具有分段性排布的特点;在局部场中反映莫霍面深度的5阶小波变换细节的重力梯度带边缘和大的构造带边界基本吻合;麦坡地震断裂带至今仍然活跃着.  相似文献   

16.
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近期强震危险性的概率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 作为历史强震多发地段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强地震危险性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在分析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强震活动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地震危险性韦布尔概率估计方法, 对该区未来10年内发生6.5级以上强震的累计概率和条件概率进行了计算, 并结合前人针对汶川地震破裂对周边断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及潜在震源区判定等研究结果, 对该区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判断。 结果表明,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 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似有逐步活跃的趋势; 根据韦布尔概率模型计算得出的该区2021年前发生6.5级以上强地震的概率高达0.93, 条件概率为0.32。 因此, 该构造区, 尤其是区内的冕宁—西昌一带未来10年发生强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断裂段之间的一条转换断层上形成了长7 km左右的连续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北西向右旋兼正断为主要特征,这与区域上近东西向左旋逆断构造运动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地质填图,发现在主断层上没有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而地震震害的分布又完全受龙首山南北两条断裂所围限,说明地震的孕震可能与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有关,转换断层上的地表破裂仅为局部的应力释放.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模拟可以看到,如果主震发生在南缘断裂上,对地表破裂有显著的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北缘断层可能存在的动态触发作用,说明目前所见地表破裂是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地震的同震响应.小震精定位也显示,龙首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在约10 km范围内形成一狭窄的倒三角形,并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baseline variation and displacement vector was analyzed us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GPS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from 1995 to 1996 in North China. Based on these analytical results, we studied the recent tectonic activity. In general, the regional extension is dominant in the direction of proximately EW, but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SN direction. Extension is significant in the Shanxi fault-depression zone and Bohai region, while compression with strike-slip is characterized along the Yishui-Tancheng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baseline shortening zone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Baotou-Zhangjiakou-Ninghe areas. It is a boundary zone of regional variation where many differences of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re discovered between the southern part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this zone. The baseline shortening zone in NE direction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Jianchang-Tangshan-Gucheng area.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angshan-Xingtai seismic zone which indicates that tectoni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1964至2003年的高精度地震资料,给出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带更完整、更明确的几何形态.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带(H带)和帕米尔中源地震带(P带)的倾向和最大深度沿走向有变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HW段(H带西段)、HE段(H带东段)、PSW段(P带西南段)、PM段(P带中段)和PNE段(P带东北段).H带在170~190 km 深度附近存在地震空区,其下方地震带的倾角明显大于上方,接近垂直.同时,空区下方的地震带沿东西方向成连续的倒“V"字形,两个分支的交角接近垂直.西段分支属于HW段,较浅,没有双层结构;东段分支属于HE段,较深,有双层结构.中源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规律明显.兴都库什地区主要以近垂直的T轴和近水平的垂直于地震带走向的P轴为特征.帕米尔地区的震源机制解由西南到东北逐渐由P轴近水平并沿地震带走向,转变为B轴近水平并沿走向,直至T轴近水平并沿走向.同时,P轴方向由西向东逐渐转为恒定地与地震带的走向相垂直.最后,我们讨论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的动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珠海西区三处大型工程场址的资料,结果表明,在珠海西区的近海海城,滨海断裂带并不明显,而北西向西江断裂带的近期活动性却有自西而东增强的趋势,其活动性最强的部位是在磨刀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