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引言1996年,在许多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广岛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高知大学、九州大学、鹿儿岛大学和东京大学)、国家地球科学和防灾研究所(NIED)和日本气象厅(JMA)的研究人员的策划下开始了将“日本台阵”系统扩展升级为“日本新台阵”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论证二滩水电站拱坝反应台阵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台阵的设计安装和组成。最后,通过展示系统2002年4月20日记录到的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说明系统已经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TXAR台阵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是IMS下属的主要地震台阵之一。该台阵将台站数目压缩到9个,采用无线遥测通讯方式,减少了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其地震计室采用钻孔加套管的形式,具有安装简易、密封性好的优点。台阵采用无人值守设计,使用太阳能板、UPS电池和燃油发电机等多种供电方式,具有可靠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拉尔台阵数据应用Welch算法进行功率谱计算,研究背景噪声水平。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和白天的背景噪声水平存在差异,在2.5Hz频段上白天与夜间平均值相差8d B,这与人们的作息时间有关,通过白天与夜间的连续性观察对比发现功率谱曲线变化分别在0.02Hz、0.2Hz、1Hz、2.5Hz、6.5Hz频段上的变化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对于功率谱分析中发现的单频率脉冲经过核实证明为宝日希勒煤矿定期开采所导致。海拉尔台阵噪声谱均处于全球噪声的标准曲线之间,且明显偏向于低噪声一侧曲线,平均低于噪声曲线高值30d B,人为噪声基本不影响背景噪声水平的变化,观测点噪声水平低,台阵背景噪声符合并优于地震观测对背景噪声的要求,监测能力满足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5.
关于前兆台阵的概念及地下流体前兆台阵建设的方案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震局在“十五”期间把建设地震前兆台阵列入计划之中,为了使该前兆台阵建设具有创造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笔者提出了前兆台阵的概念与科学目标,建设台阵的科学思路与地下流体台站建设的建议,以便与同行专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内蒙古科学台阵各子台的环境地噪声水平,利用锡林郭勒区域62个子台台址勘选时的环境地噪声数字记录,计算分析各台站环境地噪声水平;根据台阵各子台勘选地脉动噪声的速度均方根值、噪声功率谱密度等数据以及相关国标规定,得出锡林郭勒区域62个子台台址勘选环境地噪声水平较为理想,均在标准范围内,并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认为各子台的选址结果较好。通过对科学台阵台址勘选背景噪声的分析,不仅有利于科学台阵建成以后各子台场地响应及震级校正研究的开展,同时可对内蒙古科学台阵地震监测能力的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8.
山西省地震局于2014年9月至10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两侧布设5套GM4磁通门磁力仪,形成小口径地磁台阵,获取地磁三分量的观测资料。文章针对仪器运行以来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仪器运行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9年黑龙江省完成"一带一路"地震科学台阵项目中台址勘选工作,基于科学台阵中136个台址的地面运动噪声数据,通过计算不同频段范围内背景噪声记录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研究不同环境噪声下科学台阵记录数据的地噪声特征及其台基响应。结果表明:黑龙江西北和东南部地区地面运动噪声水平低,观测环境较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噪声水平较高,大庆地区尤为严重。勘选结果真实反映了黑龙江区域内的背景噪声分布,使我们对本区域地噪声水平和干扰因素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分析那曲台阵自2007年底建成以来到2014年3月的数据,对其数据完整率进行初步统计,并通过选取记录到的地震事件的P波到时与理论到时的误差来判断那曲台阵各子台GPS授时情况。通过分析表明,那曲台阵的系统数据连续率不到50%,各子台GPS授时在刚建台的一年左右时间里稳定正确,后续一段时间偏差比较大,整体数据的可用性不高。  相似文献   

11.
微动台阵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太兰 《中国地震》2004,20(1):47-52
介绍了利用微动台阵技术探测地壳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的仪器设备、观测系统、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和浅层速度结构反演的实例。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震源,对于探测从地表到3k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具有经济、快捷、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因此将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频多普勒台阵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电离层动力学特性,1985年9月在武汉建成了一个由三个台站组成的高频多普勒台阵和卫星信标法拉第台阵。文中介绍了这个台阵的布局和多普勒接收系统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这些技术措施保证了在多普勒图中清晰地显示多径现象和有效地消除小不均匀体的影响。最后还简单地介绍了这个台阵一年来的实测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日地脉动台阵联合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改进地脉动观测技术、探讨利用地脉动反演工程场地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的技术途径,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在河北滦县响堂和福建厦门市进行了地脉动台阵的联合观测,成功地获得了一批宝贵的地脉动观测记录,为地脉动分析和反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批地脉动观测记录将在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网站上公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数值模拟的影响.选择一栋具有地震观测记录的高层建筑(结构台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2009年姚安地震加速度记录,并假定了水平成层和有倾角成层的2种土介质模型.进行土-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有倾角成层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相比有明显的放大现象,在NS方向体现的更加明显。这说明,就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而言,土介质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进行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时.土层模型应尽可能与真实土层相符。否则其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5.
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快速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快速整合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不同地震数据格式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在 .NET框架平台上用C#语言编写的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快速整合程序及其对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整合处理的原理和流程, 并通过对2011年11月2日岷县MS4.5地震数据的快速分析展示了该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处理中国台阵项目(ChinaArray)产生的海量数据,本文利用STA/LTA方法进行事件触发检测,利用AIC初动到时修正法检测并修订初动到时.为了检验两种方法联合起来的设置效果,选取了18个地震事件进行分析.为解决误触发问题,统计分析了科学台阵记录的小震功率谱,得出小震的主要频段,从而据此修改滤波器带宽以滤除尽量多的干扰信号,而后进行大量地测试,得到了适合小震事件的STA/LTA窗长.针对小震进行的检测,触发参数设置的比较灵敏,所以对于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小震相似的信号在测试中都能被检测到.结果表明,利用STA/LTA方法对科学台阵记录的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利用AIC方法对其到时进行修正,在所有的试验地震中,检测成功率为99%,初动到时的正确率为96.5%.对于震级在2.0级以下的小震,检测成功率为98%,初动到时的正确率为96%.该研究大大节省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应用科学台阵数据进行地下结构反演、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各断裂带地震分布等地震学、地球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USArray台阵部分而部署的地震台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主要研究仪器设备“地球透镜”计划的一部分。当全部运行时,USArray台阵将包括400个宽带地震台站的可移动台阵(TA),这些台站将以有规则网格的场点排列部署,台站间距约为70km。在今后的10年时间里,可移动台阵TA的布设区域将在美国境内迁移,最终在美国本土及阿拉斯加形成2000个记录场点。尽管USArray台阵的主要目的是记录探寻北美的构造、演化和地震活动性时所需要应用的地震信号,但可移动台阵TA布设后高质量的地震记录能力,就能够获得和分析用于诸如深地幔研究、地震破裂研究以及进行诸如地下核爆炸异常震源分析等其他目的的遥远小事件的资料。目前,可移动台阵TA正在美国西部进行初期的部署,2006年10月9日北朝鲜起爆地下核爆炸时已有约240个台站在运行(图1)。图1(左上图)事件及台站图的位置。(左下图)北朝鲜核试验及日本海深部事件的位置。(右图)得不到可移动台阵(TA)台站信号的位置(细线空心圆)、记录到低信噪比信号的台站(粗线空心圆)和具有北朝鲜核试验清晰P波到时的台站(实心圆)本文通过提取北朝鲜爆炸产生的高保真信号,说明可移动台阵TA对...  相似文献   

18.
甘东南流动台阵微震监测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高密度宽频带流动台阵资料,应用网格搜索地震定位方法对甘东南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的微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研究区内有3个以上台站记录到的微震共3 014个,比常规台网记录多1 693个.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在各断裂带附近地震分布更加密集,沿断裂呈带状或簇集状分布;震源深度分布优势范围为5~20 km,其平均深度为11 km;地震深度分布与断裂的关系密切,地震条带与断裂构造可以较好的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双台子台阵方法的实时地震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在速度作为确定系统成功水平关键因素的实时地震预警系统中,快速对具有潜在毁坏性大地震的定位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仅采用台阵中两个最先到达的P波到时的方法。假设一个简单的速度模型,这两个P波波至可用于绘制一条期待包含有近似地震震中的双曲线。根据台阵中其他台站的初波至不是最先到达的P波初至的事实,可将双曲线上的震中位置进一步加以约束。当应用到加州赫克托矿地震以及美国中部一个较小的地震事件时,模型结果表明与实际地震震中位置符合。虽然子台阵对大地震定位的方法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但对早期预警系统而言这是可以接受的折衷,因为这可节省几秒至十几秒的时间,而不用等待其他台站的P波波至。尽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定位方法,但本文还表明:最靠近赫克托矿地震震中的台站,在P波到达的2s和3s内,分别记录到0.3mm和1mm的地面运动,这表示一个大的地震事件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