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流动观测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科学台阵是由一定数量的地震仪组成,并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布设成一定几何形状的地震观测系统。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探测能力的提高,大规模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将成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开展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现状以及差距,并针对我国目前流动地震观测技术,提出了要加强我国流动地震科学台阵观测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深部结构探测成像的精度,增强对深部孕震环境和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水平,为社会防震减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序言     
地震台阵是为监测微弱地震信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特别是近 2 0年来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 ,地震台阵又有了更快更新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多种台阵广泛分布的局面。当前 ,地震台阵已成为全球地震活动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台阵观测系统 ,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将台阵内若干子台的数据汇聚在一起 ,以达到压低干扰背景 (如地面噪声 ) ,提高信噪比 ,突出地震信号 ,从而获得比单一地震台站更强 (数倍于单一地震台站 )的地震检测能力 ,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通过…  相似文献   

4.
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及其观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震震源过程和震源区的细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减轻北京地区地震灾害方面作出贡献,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一项“中—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的地震科研课题(王培德,陈运泰,2001)。在这个课题中,由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研究院(BGR)提供9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构成流动台阵,在中国进行观测。该台阵布设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地区,称为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延庆数字地震台阵使用了一些国际地震观测技术中的新技术,本文对延庆数字地震台阵进行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青海玉树Ms7.1地震之后,根据地震断裂及余震活动的分布情况,于2010年5~11月在玉树地震断裂带周边地区布设由26套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地震台网,组成一个经过玉树地区的南北剖面和分布在玉树周边地区的密集台阵.其中南北剖面台站分布由北往南依次穿过昆仑地块、巴彦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由15个流动地震观测台和固定台站MAD台组成;密集台阵由由分布在玉树周边的14个台站组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SeisComP大型地震台阵的数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明恕  刘治  陈九辉 《地震地质》2009,31(2):341-348
随着中国科学探测台阵观测系统的建成,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项目不断开展。其中,川滇地区安装的由约300台宽频带地震仪组成的地震台阵支持下的"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探测项目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首都圈地区进行的约250台地震仪台阵实验探测项目最具代表性,这对流动数字地震台阵数据的有效管理和自动处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要求。文中介绍了可用于流动地震数据管理和自动预处理的SeisComP软件及其数据的归档结构,针对台阵仪器众多、参数配置繁琐和数据处理环节复杂的特点,给出了基于SeisComP软件包台阵数据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案,整合了数据格式转换和参数修正等环节,实现了台阵数据的自动归档和地震信息的自动提取,可以提高数据的管理效率,对台阵地震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波形数据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相似文献   

7.
地震事件识别是地震层析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处理宽频带流动台阵天然地震记录中识别地震事件过程中,利用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耗时巨大,效率十分低。本文首先运用STA/LTA 对地震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并结合支持向量机信号检测算法和多台联合检验法来提高地震事件判别的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达到天然地震事件的自动识别。南岭流动台阵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综合识别算法可自动快速准确地判别地震事件,并可用于地震震相的拾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将于2001年春季开始一项“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的国际地震合作计划。该计划将使用由新一代数字地震仪构成的流动台阵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和中国大陆的其他地震活动区进行地震近场观测。这项计划的执行对于地震学基础研究,特别是探索地震震源过程的复杂性和首都地区的防震减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密集台阵对水力压裂微地震进行监测将有助于优化储层压裂、揭示断层活化.为满足密集台阵海量采集数据的处理需求,本文建立了一种综合运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和台阵相关性的、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处理流程,从而能够快速得到高质量的密集台阵震相到时目录.该综合策略包括:(1)利用迁移学习在连续波形中快速检测地震事件;(2)利用U型神经网络PhaseNet自动拾取P波、S波震相;(3)利用三重线性剔除法,结合密集台阵到时相关性剔除异常到时数据和地震事件;(4)利用K-means和SVM两类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区分发震时刻接近的多个地震事件,减小事件漏拾率.通过将该流程应用于四川盆地长宁—昭通页岩气开发区微地震监测数据,并将自动处理结果与人工拾取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在震级测定、定位以及走时成像结果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处理流程结果精度可达到手动处理精度.本文结果为密集台阵地震监测数据的高效、高精度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沙地块岛屿地震观测和海陆联测初步结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南海西沙地块下方的地壳结构,我们在岛屿区架设了流动地震台站进行天然地震观测和海底地震仪的人工地震探测.本文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和射线追踪方法对琛航台的远震数据和海陆联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和分析,建立了琛航岛下方的一维横波速度模型以及横穿琛航岛的二维地壳结构模型.琛航岛顶部存在2 km厚的新生代低速沉积层,下地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网络震后灾害信息获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方法,根据地震应急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挖掘信息时空属性,建立震情、灾情可视化信息图展现形式,开展对地震数据的整合汇聚、精准服务,创新表达方式,利用高维多元可视化处理技术,构建面向震后信息服务的自媒体可视化产品,并开发“速报视图自动发布系统”。该系统作为地震信息可视化交互服务平台,可实现桌面端和移动端H5页面的可视化发布任务,为今后进一步拓展和充实地震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创新思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完善系统运行功能,实现大震应急信息可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震速报和快速预警实际需要,首先对Inglada线性单事件定位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使其在仅有P波到时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定位,且求解过程仅需简单迭代而不用奇异值分解; 其次, 尝试将改进后的方法从单层均匀模型引入到分层均匀模型中的近源台网定位情形,并通过单层均匀和分层均匀两种不同模型的理论实验讨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 最后整合了质量高且分布较好的距离2008年汶川MS8.0地震震中最近的强震、微震, 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等观测记录资料,对汶川MS8.0主震初始破裂点的时空参数进行了多种模型的定位实验. 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线性单事件定位方法简单、快捷、易用,可广泛应用于近源地震定位,尤其是用于无法得到S波到时的中强以上直至巨大地震的速报、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的快速定位以及地震的快速预警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震野外流动观测网络系统的无公用网络、流动性强、范围广、密度大、环境复杂的观测模式特点,又为了解决地震野外监测的低成本、高效传输、快速部署的台阵组网难题,以LoRa为主要通讯网络,结合Wifi和ZigBee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一种便携式、低功耗、快速组网的无线复合通讯网关。实验测试表明,该网关在LoRa组网下可以实现2 km范围内最高21 kbps空中传输速率的网络通讯状态,适用于地震野外监测高效传输、快速部署的台阵组网。  相似文献   

14.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测震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顺  段天山  冉慧敏 《内陆地震》2009,23(2):174-179
介绍了新疆测震系统中的各类台站在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通信条件下的科学构建,固定台站、和田台阵及流动台网采用了不同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台网中心对采用各类传输方式的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存储、共享分发以及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5.
接收函数方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远震PS转换波波形提取出的接收函数来研究地震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结构是有效的方法之一\[1\].最近几年,利用SP转换波波形的接收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地壳、上地幔间断面提高了精度;并出现了利用SKS的Receiver Function及利用切向分量来研究地壳、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的研究.随着流动台阵和固定台阵地震数据资料的增加,台阵技术与接收函数的结合,为提高间断面精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对地震流动台网组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顺  李晓东  王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32-338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地震流动台网在不同地理环境及通信条件下的快速组网方式,利用目前的各种通信方式根据不同的通信条件组建与其相适应的网络。通过这些通信方式的组合交叉使用来克服通信中遇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对流动台网中心的组网也做了阐述,包括数据的接收、转发、分析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备份。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5~7月采用全新的思路和技术集成实现了南北地震带紧急强化地震观测。其中的4个关键技术集成是:采用了移动通讯技术解决边远山区地震信号实时传输问题、在Internet中建设VPN(Virtual Private Net)通道解决大型台网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问题,采用类LISS数据流形成大型台网地震台站间数据流协议,通过1P到台站技术实现对流动加密台站的远程控制。这4种关键技术的有机集成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地震遥测技术领域中的老大难问题,并在3个月内建成了南北地震带动态虚拟数字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18.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2分,云南漾濞先后发生了M5.6级、M6.4级、M5.0级和M5.2级地震,位于大理的某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了这4次地震的结构动力响应,观测数据同步性好,数据质量高。该高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26层,地下1层,三分量加速度测点共8个分别位于建筑的第1层、4层、7层、10层、13层、17层、20层和25层,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燕郊数据中心。本文对结构台阵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绘制建筑结构观测楼层的三向绝对加速度及其傅里叶幅值谱,检验数据同步性和质量,通过滤波和积分得到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利用功率谱方法分析得到频率响应函数,并利用复模态指数函数方法得到两水平方向前三阶模态频率和振型。通过4次地震结构模态频率和振型的初步对比结果表明:主体结构基本完好,这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该结构台阵获取的前震、主震和余震反应记录,为后续开展深入的模态参数分析、地震损伤识别以及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振动特性和抗震性能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19.
川滇地震预报实验场高精度氢观测台阵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云龙  刘耀炜  张磊  李营  陈志  包创  梁宏  陈学芬  杨耀 《地震》2018,38(3):35-48
氢气动态与断裂活动、 地震的关系密切。 在川滇实验场范围内的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选取典型场地, 建设由连续观测点和定期观测点组成的观测台阵, 开展连续高精度氢浓度、 同深度地温和环境气温、 气压同步观测, 进行氢气观测技术研究工作。 着重介绍高精度氢地震观测台阵的设计思路、 建设内容以及运行情况, 并分析了观测数据。 结果表明, 观测台阵建设的技术指标达到设计目标, 并讨论出了断裂带土壤氢气连续观测与定期观测点的建设方案与技术指标。 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数据显示, 氢气浓度背景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 暗示了不同构造区氢气浓度的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